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糖尿病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磊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0):3644-3644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治疗和预后。方法:对306例609只眼糖尿病视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视力、眼底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06例609只眼糖尿病视神经病变,临床表现轻者可无症状,重者视力明显下降。眼底检查视盘水肿、色淡或充血,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视盘新生血管者80只眼,占13.14%;视盘充盈缺损43只眼,占7.1%;视盘水肿95只眼,占15.6%;视盘晚期荧光素渗漏108只眼,占17.73%。治疗方面,内科严格控制血糖达标,同时眼科进行球后注射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甲基强的松龙、得保松和曲安奈德),必要时行视网膜氪激光光凝术。多数患者视力明显提高,视盘水肿明显减轻或消失,视盘颜色恢复正常;复查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视盘新生血管绝大多数消失;视盘充盈缺损、视盘水肿及视盘荧光渗漏改善者占绝大多数。结论:糖尿病视神经病变的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不一,经过治疗,多数病情好转或得到控制,糖皮质激素对糖尿病视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治疗和预后。方法对306例609只眼糖尿病视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视力、眼底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06例609只眼糖尿病视神经病变,临床表现轻者可无症状,重者视力明显下降。眼底检查视盘水肿、色淡或充血,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视盘新生血管者80只眼,占13.14%;视盘充盈缺损43只眼,占7.1%;视盘水肿95只眼,占15.6%;视盘晚期荧光素渗漏108只眼,占17.73%。治疗方面,内科严格控制血糖达标,同时眼科进行球后注射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甲基强的松龙、得保松和曲安奈德),必要时行视网膜氪激光光凝术。多数患者视力明显提高,视盘水肿明显减轻或消失,视盘颜色恢复正常;复查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视盘新生血管绝大多数消失;视盘充盈缺损、视盘水肿及视盘荧光渗漏改善者占绝大多数。结论糖尿病视神经病变的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不一,经过治疗,多数病情好转或得到控制,糖皮质激素对糖尿病视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糖尿病(DM)视网膜病变的激光治疗效果。方法: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置入术后120例DM网膜病变患者(180眼)均采用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确定为增殖前期DM视网膜病变(PPDR)40眼、增殖期DM视网膜病变(PDR)140眼,采用全视网膜光凝治疗,随访6~24个月。结果:患者视力、视网膜病变改善的有效率为73.9%、76.1%。3个月后复查视力、眼底、FFA及彩色眼底像,新生血管大部分萎缩,视网膜水肿消退,无灌注区残留补充激光光凝。无黄斑水肿组治疗后的视力显著优于有黄斑水肿组,P<0.05。结论: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置入,及时合理的激光治疗是确保DR患者视力稳定,降低致盲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FFA对糖尿病视网膜视神经病变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糖尿病病人眼底病变及相关因素的方法。方法:应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FFA),检测32例(63眼)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情况,逐一分析糖尿病视网膜视神经病变与各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63眼中检出51眼视网膜神经病变;随病变延长,视网膜视神经病变发生率增加,糖尿病视神经病变发生率为22.22%;新生血管形成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视力预后差的原因之一。结论:FFA是诊断糖尿病视网膜视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诊断分期和指导治疗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FFA对135例(249只眼)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对DR临床分期进行修正,并根据FFA的分期指导治疗。结果:12只眼眼底检查未发现有DR的患者FFA显示有I期微血管瘤病变;11只眼Ⅲ期患者FFA显示毛细血管无灌注区范围比检眼镜下检出棉絮斑范围广,l3只眼出现新生血管改变;20只眼Ⅳ期患者检出比检眼镜下更多的新生毛细血管及黄斑水肿改变。结论:FFA是作为DR分期的最佳标准,且为指导激光治疗和评定光凝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氩激光治疗的时机及疗效。方法:对68例102只眼行白内障手术DR患者,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指导下,早期予以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结果:平均随访1.5年。光凝治疗68例102眼,视力提高两行以上42只眼(41.2%),视力不变48只眼(47.1%),视力下降12只眼(11.8%)。3月后荧光素眼底血管(FFA)检查,新生血管大部分萎缩,视网膜水肿消退,出血部分吸收,视网膜无灌注区消失,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结论:DR的白内障手术后早期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能有效的控制疾病进展,稳定视力。  相似文献   

7.
胡庆华  胡敏  吴丽琴  杨国华 《医学综述》2013,19(10):1876-1877
目的比较眼底照像(FP)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眼底照像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231例(462眼)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并对视网膜病变进行分期。结果 231例(462眼)糖尿病患者经FP诊断为DR 168例(310眼),其中Ⅰ期改变87例(162眼);而经FFA诊断为DR 196例(371眼),其中Ⅰ期改变114例(212眼)。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FA比FP能更早期、更准确地发现病变,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合并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AION)的眼底血管造影 (FFA)和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 16 18例DR合并AION 17例患者的FFA检查结果、视力、视野、VEP等相关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者中双眼同时出现AION 1例 ,双眼先后出现AION 1例 ,其余为单眼 ,其中右 11眼 ,左 4眼。FFA表现为 :患眼视盘始终低荧光或早期出现区域性低荧光或充盈迟缓 ,后期荧光素渗漏。单眼发病 15例中 ,有 6例患者双眼底DR的分级一致 ,另外 9例患者DR的改变为 :合并AION眼的DR分级低于无AION的眼。双眼先后发病的 1例患者 ,先发病眼的DR分级低于后发病眼。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视力损害 ,但视野出现损害者仅有 10人 ,表现为与生理盲点相连的束状或扇形视野缺损 ,视觉诱发电位(VEP)出现异常者有 11人。结论 DR合并AION的患眼 ,其眼底DR改变常轻于无AION的患眼 ,说明眼底血流量的减少可能对DR的发展起保护或抑制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立新 《当代医学》2013,(19):103-103
目的探讨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0例(180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并进行随访,定期检测患者视力,同时检查眼底及FFA,记录患者眼底血管新生、视网膜渗血及玻璃体积血等情况,随访时间5~25个月。结果治疗后1个月70只眼(38.9%)视力提高2行以上,64只眼(35.6%)视力未见明显变化,其余46只眼(25.5%)视力下降超过2行。172只眼(95.6%)可见视网膜和视盘的新生血管消退,8只眼(4.4%)可见明显玻璃体积血,经玻璃体切割术、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及激光补充治疗后积血明显改善,患者视力未受影响。结论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的视力预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不同分期的患者视网膜激光治疗的视力预后。方法:根据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研究组(Diabetic Retinopathy Photocoagulation Study Group,DRPS)治疗技术规定,将138例(210眼)分别为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e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PDR)、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患者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术后3~6个月监测视力变化,并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检查,观察荧光素渗漏、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微血管瘤及新生血管等有无消退,酌情补充光凝。随访6~24个月。结果:经过激光光凝治疗后NPDR期视力提高和不变占95.83%,PPDR期视力提高和不变占91.67%,PDR期视力提高和不变占73.81%。3~6月后复查FFA显示,NPDR期有效占95.83%,PPDR期有效占78.33%,PDR期有效占60.31%。结论:DR的不同分期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后视力预后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合理的激光参数对不同分期DR尤其是伴有黄斑水肿的DR患者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是挽救其视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氩激光凝固法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不同分期者接受氩激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科以人2000型氩激光组合激光机对170例263只患眼分别做如下处理:(1)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 30眼行局部氩激光凝固术(光凝);(2)对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PDR) 156眼行次全视网膜光凝;(3)对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 ) 77眼行全视网膜光凝,对合并黄斑局限或弥漫性水肿者给予局灶性光凝或格栅样光凝。于光凝后3个月检查,进行视力、眼底、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并与治疗前各项结果对比。结果视力提高92眼(35%)、无变化144眼(55%)、下降27眼(10%)。眼底检查、荧光血管造影复查示:NPDR、PPDR眼视网膜微血管瘤、水肿、渗出消退,荧光渗漏消退占89%,其余11%需补充光凝。PDR眼视网膜、视盘新生血管消退占67%,33%为部分消退需补充光凝。黄斑水肿完全或部分消退占91%,光凝后出现视网膜前灶性出血占8%,玻璃体积血为1%。结论氩激光对不同分期DR均有效。NPDR、PPDR效果好于PDR眼,后者光凝后荧光血管造影复查以及补充光凝对提高疗效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眼底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疗效。方法对78例(141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VISULAS 532S眼底激光治疗仪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术后3月、6月、1年FFA复查,随访1年。结果 78例(141眼)中视力提高或无变化88.9%,视力下降11.1%,新生血管退行79.3%,黄斑水肿减轻78.6%。结论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选择合适时机和合理的激光参数对不同分期的DR行全视网膜光凝(PRP)是确保DR患者视力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李健  朱承华 《疑难病杂志》2007,6(3):168-169
目的探讨氩激光治疗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使用氩激光对49例65眼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超全视网膜光凝。激光治疗后3、6、12个月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新生血管未消退者追加光凝。随访3~24个月(平均10.6个月)。结果超全视网膜光凝术后视力提高12眼(18.4%),视力不变36眼(55.4%),视力下降17眼(26.2%)。49眼(75.4%)新生血管消退或部分消退,16眼(24.6%)新生血管无变化或加重。47眼(72.3%)需要补充光凝。平均激光治疗量(2406±704)点。结论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较常规治疗需要更大的激光量,光凝术后应定期随访观察,必要时补充光凝。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不同分期者接受氩激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科以人2000型氩激光组合激光机对170例263只患眼分别做如下处理:(1)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30眼行局部氩激光凝固术(光凝);(2)对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PDR)156眼行次全视网膜光凝;(3)对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77眼行全视网膜光凝,对合并黄斑局限或弥漫性水肿者给予局灶性光凝或格栅样光凝。于光凝后3个月检查。进行视力、眼底、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并与治疗前各项结果对比。结果 视力提高92眼(35%)、无变化144眼(55%)、下降27眼(10%)。眼底检查、荧光血管造影复查示:NPDR、PPDR眼视网膜微血管瘤、水肿、渗出消退,荧光渗漏消退占89%。其余11%需补充光凝。PDR眼视网膜、视盘新生血管消退占67%,33%为部分消退需补充光凝。黄斑水肿完全或部分消退占91%,光凝后出现视网膜前灶性出血占8%,玻璃体积血为1%。结论 氩激光对不同分期DR均有效。NPDR、PPDR效果好于PDR眼,后者光凝后荧光血管造影复查以及补充光凝对提高疗效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5.
39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激光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应用半导体激光对398例776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l,athy,DR)患者进行视网膜光凝,术前行视力、裂隙灯、眼底、眼压、眼底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术后随访1年.结果:视力提高617眼(79.5%);视力无变化149眼(19.20%);视力下降10眼(0.12%).其间97眼病情不同稃度有所发展,目均与血糖控制不良、高血乐、高血脂有关.结论:激光治疗DR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诊断在检眼镜下未发现病变的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价值。方法:对101例(202眼)检眼镜下未发现DR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FFA检查。结果:45例(90眼)FFA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早期DR,病变包括微血管瘤、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毛细血管荧光渗漏、毛细血管扩张及黄斑水肿。结论:FFA能更早发现早期DR。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122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检眼镜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检出率情况。结果 FFA检查共检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15眼,病变检出率为94.3%,明显高于检眼镜检查的检出率(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A造影检出非增生性DR 21眼(17.2%),增生前DR 42眼(34.4%),增生性DR 32眼(26.2%),糖尿病性黄斑病变13眼(10.7%),糖尿病性视神经乳头病变7眼(5.7%)。结论 FFA检查能够提高DR的检出率,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眼底改变及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30例(60只眼)患者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30例(60只眼)DR患者中,有44只眼(73.3%)显示微血管瘤样改变,有23只眼(38.3%)显示新生血管,其检出率远比眼底镜检查高,FFA检查对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都有重要的价值。结论:FFA能更早的显示DR的眼底改变,在DR的诊断和治疗上已被广泛地使用。  相似文献   

19.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FA)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的诊断价值。方法:对 12 0例 型糖尿病患者 2 4 0眼进行检眼镜与 FFA检查 ,分析两种检查在 DR诊断及分期中的差异。结果:检眼镜下正常眼底的 78眼中 ,FFA发现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NDR) 2 4眼 ,占 30 .77% ;检眼镜下所见 NDR139眼中 ,2 7眼 (19.4 2 % )经 FFA证实检眼镜对其病变程度估计不足。 结论 :FFA是早期诊断 DR的较好方法 ,能准确对 DR进行诊断及分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密蒙花方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力、眼底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变化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气阴两虚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24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4例,对照组121例,分别给予密蒙花方及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底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的变化。结果密蒙花方可提高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远视力,有效率13.6%,并改善眼底病变及荧光造影表现,对眼底治疗的有效率为37.5%,荧光造影检查有效率20.6%。治疗组提高远视力,改善眼底病变及荧光造影表现优于对照组。结论密蒙花方可改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表现,提高患者远近视力,是防治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延缓病程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