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例喉癌患者随机分成颈丛阻滞加气管内麻醉(CPB EA)组和单纯气管内麻醉(EA)组, 每组10例.两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期间及术中监测HR、SBp、DBp、MAP变化,并对两组的全麻药需用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虽然两组均不能完全控制麻醉诱导插管期间的心血管副反应,但CPB EA组与EA组相比,HR、DBp、MAP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SBp有极显著性差异(P相似文献   

2.
40例喉癌根治术患者 ,随机平分为颈丛加全麻 (Ⅰ组 )和全麻组 (Ⅱ组 )。Ⅰ组手术期间血压、心率均在正常水平。芬太尼用量比Ⅱ组明显减少 (P <0 .0 5 ) ,安氟醚吸入浓度明显比Ⅱ组低。Ⅱ组在进喉后血压明显升高(P <0 .0 5 )。认为颈丛加全麻能使喉癌手术患者血压、心率稳定 ,减少镇痛药、吸入麻醉药的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单纯颈丛阻滞麻醉和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对锁骨骨折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成人锁骨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术中行单纯颈丛阻滞麻醉,观察组术中行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及手术过程生命体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点心率(HR)及非侵入性血压(NIBP)水平交互比较有差异,切皮时、骨折复位时对照组HR及NIBP水平上升,观察组HR及NIBP水平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1h、2h、4h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 h两组疼痛评分无差异(P>0.05)。结论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相较于单纯颈丛阻滞麻醉对锁骨骨折手术患者麻醉效果较好,基本能完全阻滞锁骨周围组织。  相似文献   

4.
颈丛阻滞、硬膜外阻滞下甲状腺手术应激反应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颈丛阻滞、硬膜外阻滞下甲状腺手术应激反应的大小。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 ,女性 ,甲状腺手术患者 30例 ,年龄 2 2~ 5 5岁 ,术前无呼吸、循环和内分泌疾病 ,随机分为颈丛阻滞组 (颈丛组 ) 15例 ,硬膜外阻滞组(硬膜外组 ) 15例 ;颈丛阻滞选用 0 .8%利多卡因和 0 .2 5 %布比卡因混合液 ,以C4一点法行双侧深浅丛阻滞 ;硬膜外阻滞选用 1.3%利多卡因和 0 .15 %丁卡因混合液 ,穿刺点选择C4~ 5或C5~ 6间隙 ,采用侧卧位直入法 ,并向头置管 3cm ;分别测定并记录麻醉前、麻醉后 2 0min、切皮、分上极、切腺体和术毕共六个时点的血糖、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 :两组病例各时点血糖均逐步上升 ,于分上极、切腺体和术毕血糖值与麻醉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硬膜外组只在分上极时SBP与麻醉前比较有差异外 (P <0 .0 5 ) ,而颈丛组在分上极、切腺体时DBP与麻醉前比较有差异 (P <0 .0 5 ) ,SBP、MAP与麻醉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本研究表明颈丛阻滞、硬膜外阻滞均不能完全抑制甲状腺手术的应激反应 ,在稳定甲状腺手术循环功能方面硬膜外阻滞优于颈丛阻滞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颈丛臂丛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到2010年1月锁骨骨折手术患者96例,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32例,A组采用臂丛阻滞麻醉;B组采用颈丛阻滞麻醉;C组采用先进行臂丛阻滞麻醉,15min后进行颈丛阻滞麻醉的联合麻醉方法,比较三组麻醉效果.结果:A组与B组比较,两者...  相似文献   

6.
颈丛臂丛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振梅  李红 《吉林医学》2010,31(13):1795-1796
目的:对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臂丛阻滞麻醉的效果进行了比较,旨在寻求肩区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A组采用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先行臂丛阻滞,10 min后再行颈丛阻滞,臂丛阻滞方法与B组相同;B组采用臂丛阻滞麻醉。结果:术中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平稳,麻醉阻滞效果确实。结论:颈丛臂丛联合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切开内固定术,麻醉阻滞的效果可靠,不增加不良反应,是一种较为完善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颈神经丛阻滞麻醉是甲状腺手术的主要麻醉方法。近来临床已多用改良一针法阻滞,即于胸锁乳突肌与颈外静脉交叉点外侧1cm处垂直穿刺,针抵C4横突阻滞深丛,退针至皮下浸润阻滞颈浅丛各分支,临床效果满意。而单纯行颈浅丛阻滞临床报道较少,我们于1996年11月~1997年10月共行甲状腺手术175例,随机对其中59例施行颈浅丛阻滞麻醉,均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59例,男11例,女48例,年龄16~62岁,平均41.9岁,病种包括:甲亢1例,甲状腺腺瘤或囊肿58例。单或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26例,单或双侧甲状腺腺瘤或囊肿摘/切除术33例,手术…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 评价气管内全麻与颈丛神经阻滞两种麻醉方法在甲亢病人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对循 环功能及术后对病人心灵创作的影响。方法50例ASAI-Ⅱ级甲状腺功能亢进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患者,随 机分为两组,全麻组(Ⅰ组)25例和颈丛神经阻滞组(Ⅱ组)25例。记录麻醉效果及所产生的并发症;记录麻醉前 (Ta)、麻醉后1min(T1)、5min(T2)、10min(T3)、15min(T4)、30min(T5)和手术结果(T6)时SBP、MAP、DBP、HR、RR、SPO2 情况;术后随访所得精神症状情况。结果 Ⅱ组麻醉手术期间出现不良并发症明显多于Ⅰ组,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1);两组SBP、MAP、DBP、HR在T1时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T2-T5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 随访患者精神症状Ⅰ组明显比Ⅱ组好,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气管内全麻有对甲亢患者术中呼吸循 环功能干扰小,对患者术后心灵创作小的优势,更适合于甲亢病人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1.
12.
1994~1998年,应用颈丛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260例,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60例中,男168例,女92例,年龄16~72岁,ASA均为或级,其中甲亢96例,甲状腺囊肿5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08例。1.2 方法 术前鲁米那钠0.1g,东莨菪碱0.3mg肌注,患者入室取仰卧位,行双侧颈丛神经阻滞,所有局麻醉药为0.25%布比卡因,内含1:20万U肾上腺素,每侧深丛7~8ml,浅丛10ml,麻醉范围一般在C2~4,需行甲状腺次全切除的病例,术中牵引甲状腺上极有明显牵引痛时,由静脉注入氟芬合剂2~3ml,或哌替啶50mg。1.3 结果 麻醉效果满意 切皮无痛,牵…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88年1月~1995年11月,用预丛神经阻滞完成颈部手术100例,现报道如下。资料及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男48例,女52例。年龄19~69岁,绝大部分为青壮年。手术时间0.5~3.5小时。手术种类:甲状腺次全切除2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大甲状腺腺瘤切除术34例,甲状舌骨瘦8例,甲状舌骨囊肿10例,颈部血管瘤《例,颈部疤痕切除3例,颌下肿物13例。术中未用辅助药35例,因轻度牵拉反应,静注度冷丁50mg25例,社非合剂2ml15例,氟芬合剂1.5ml25例,麻醉成功率达95%。2麻醉方法;术前常规肌注苯巴比妥olg、阿托品0.5mg或东莨菪碱0.3mg。28例…  相似文献   

14.
屈莉 《中外医疗》2009,28(22):69-69
目的探讨改良颈丛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来锁骨骨折手术的患者53倒,均采用改良颈丛阻滞麻醉。结果53例手术中49例麻醉效果优;4例麻醉效果良,且镇痛时间长,术中术后生命体征平稳。结论利用改良颈丛阻滞麻醉进行锁骨骨折手术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穴位内注射麻醉联合颈丛阻滞麻醉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的疗效。方法 选择ASAⅠ~Ⅱ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A组为单纯颈丛阻滞麻醉;B组为穴位内注射生理盐水联合颈丛阻滞麻醉;C组为穴位内注射麻醉联合颈丛阻滞麻醉。术中连续监测MAP,HR和SPO2,分别于麻醉前,游离瘤体或甲状腺时术中及术终测血糖浓度,并评价麻醉效果。结果 3组在剥离瘤体或甲状腺时,MAP、HR均明显高于术前,但C组增高的程度明显低于A组和B组。3组手术前后SPO2的变化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组术中血糖水平与术前相比均增高(P〈0.05),但C组升高幅度低于A组和B组(P〈0.05),A、B两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麻醉效果(优良率93%)好于A组(优良率70%)和B组(优良率75%),A、B两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甲状腺手术中,穴位内注射联合颈丛阻滞麻醉不仅效果可靠,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并降低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气管内全麻合并颈丛阻滞和单纯气管内全麻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40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的全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气管内全麻合并颈丛阻滞,B组采用单纯气管内全麻,常规麻醉诱导插管,麻醉维持A组用瑞芬太尼0.05~0.15μg/(kg·min),B组用瑞芬太尼0.1~0.2μg/(kg·min),两组均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记录气管插管、切皮、麻醉维持和气管拔管时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术后睁眼和气管拔管时间,以及术后是否需要镇痛.结果 A组气管插管、切皮、麻醉维持时浅麻醉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B组术后需要镇痛的人数明显多于A组(P<0.01).结论 气管内全麻合并颈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方面明显优于单纯气管内全麻,并可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单纯臂丛神经阻滞对锁骨骨折手术麻醉效果欠佳,观察臂丛加颈浅丛阻滞用于锁骨骨折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75例患者,用2%利多卡因加0.75%布比卡因1:1共15~18 ml行臂丛神经阻滞,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10 ml加注射用水5 ml配麻药共10 ml行颈浅丛阻滞后,观察术中患者的麻醉情况.结果 臂丛加颈浅丛阻滞麻醉阻滞范围理想,麻醉效果均可.结论 臂丛加颈浅丛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麻醉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19.
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培俊  乌云 《包头医学》2003,27(1):37-37
颈丛神经阻滞最常用于甲状腺手术。甲状腺受高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支配,因此,使颈丛阻滞非常完善,也难以达到手术时完全无痛及舒适的要求,也不能完全抑制因手术刺激喉头和气管所致的呛咳和心率、血压改变等不良反应。因此,加强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的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全麻复合颈浅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4JD例甲状腺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A组为单纯全麻;B组用颈浅丛阻滞复合全麻。记录围麻醉期MAP、HR及全麻药用量,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和完全清醒时间。结果两组诱导前后MAP、HR无明显差异,但A组于切皮、切除腺瘤和拔管时MAP、HR显著高于B组(P〈0.05),全麻用药量A组明显多于B组(P〈0.05)。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和完全清醒时间,B组较A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全麻复合颈浅丛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