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32例,予胰岛素强化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储(2h—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的变化。结果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患者FPG、2h-PG控制满意,HOMA-IR明显下降,HOMA-β明显上升(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快速控制血糖达理想水平,降低高糖毒性,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血液流变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血液流变中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采用TYXN-91智能血液凝集仪和TYND-96血液粘度仪对62例糖尿病患者分别测定血小板聚集率(PAgR);血浆粘滞度(VP);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结果:糖悄病微血管病变组PAgR,MPV明显高于大血管病变和正常组(P<0.055和P<0.01),PAgR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r=0.47,P<0.05),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PAgR,MPV仅轻度增高。结论:PAgR,MPV增大提示早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初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40例,给予持续性皮下胰岛素强化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B细胞功能等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及Homa-IR下降明显,而Homa-β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0.01)。结论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能够有效控制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并且能够显著改善β细胞的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时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时空腹血糖(FPG)≥11.1m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2hPG)≥14mmol/L的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2周严格血糖控制.对比治疗前后FPG,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时胰岛素及C肽曲线下面积和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AIR)。结果:经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糖可得到良好控制,IVGTT时出现明显胰岛素及C肽分泌相,部分患者恢复了AIR。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改善B细胞功能,有利于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5.
龚志准 《海南医学》2005,16(10):59-59,22
目的 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住院63例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组(31例)及常规治疗组(32例),治疗2周后.观察病人治疗前后2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等指标的变化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其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不仅能使2型糖尿病病人的血糖维持在良好水平.还能降低早期DN的UAE。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AIR)恢复与否对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对FPG〉11.1mmol/L,2hPG〉14.0mmol/L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2~3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AIR的变化,探究AIR是否恢复对日后血糖的影响。结论:强化后大部分患者可恢复一时相分泌,且这部分患者日后大部分仅靠饮食控制即可获得较长时间良好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GHb)及血小板参数联合检测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时的意义。方法采用XE-2100型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对10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微血管病变58例,无微血管病变42例)和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大血小板比率(P-LCR)测定;采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GHb)采用D-10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糖尿病患者GHb、MPV、PDW、PCT、P-LCR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微血管病变者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者(P〈0.01),正常组和糖尿病患者的PLT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GHb、MPV、PDW、PCT、P-LCR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晓薇 《西部医学》2012,24(11):2078-2080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Ⅱ型糖尿病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对32例初诊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10~14天的胰岛素强化治疗(4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血甘油三酯(TG)、血胆固醇(TC)、空腹胰岛素(FINS)及8:00,16:00,24:00患者的血浆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和24h尿皮质醇水平。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患者8:00,16:00,24:00血浆皮质醇及24小时尿皮质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段ACTH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FPG、2hPG、TG、TC及FINS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改善初诊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及胰岛素分泌情况,降低血皮质醇水平,促进HPA轴恢复。  相似文献   

9.
梁瑞勇 《广西医学》2009,31(6):813-814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泵(CSII)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口服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63例分为两组,分别给予CSII(n=32)和MSII(n=31)进行短期强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间、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全天血糖波动值、达标时胰岛素用量、治疗2周时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情况。结果治疗后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FPG、2hPG、全天血糖波动值、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及治疗2周时胰岛素用量均低于MSII组(P〈0.05)。CSII组低血糖例次明显少于MSII组(P〈0.01)。结论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均能有效控制口服药物治疗失败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但与MSII对比,CSII治疗控制血糖达标时间更短,达标时胰岛素用量更少,全天血糖波动值更小,低血糖发生率更低,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U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er)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与血管性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对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PLT、MPV、PDW进行测定,同时利用OLYM-PUS45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空腹血糖水平(FIG)。结果 ①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MPV、PDW显著增高(P〈0.01);PLT计数减低(P〈0.05);PCT测定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糖尿病有血管病变与无血管病变组相比:空腹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有血管病变组MPV和PDW均显著高于无血管病变组(P〈0.01),而PLT计数比无血管病变组减少(P〈0.05);PCT测定值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MPV和PDW显著升高,PLT计数减低;糖尿病有血管病变者和无血管病变者虽然血糖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但血小板参数包括PLT、MPV和PDW明显改变,提示检测PLT、MPV和PDW计数,对监测2型糖尿病有无血管病变发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方法:32例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在单独或联合使用一线降压药使血压降到140/90mmHg以下2周后,经过严格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血糖未达标者。口服罗格列酮4~8mg/d,共1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罗格列酮治疗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明显下降(P〈0.01);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甘油三酯(TG)、空腹胰岛素(FINS)和餐后胰岛素(PINS)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罗格列酮在降低血糖、改善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同时,使血压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持续皮下输注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zDM)患者血糖控制和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8例初诊T2DM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持续皮下输注(CSⅡ)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FPG、2hPG),空腹胰岛素、C肽、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空腹胰岛素(FINS)与FPG比值。结果持续皮下输注(CSⅡ)治疗后.FPG、2hPG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O.01);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和C肽分泌、胰岛素分泌指数、FINS与FPG比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持续皮下输注治疗可显著改善初诊T2DM患者胰岛B功胞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短期治疗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观察降血糖效果以及对血脂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空腹血糖〉11、1mmol/L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32例,进行为期2周的CSII强化治疗,分析比较其治疗前后、3个月、2年时血清甘油三酯(TG)、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改变。结果经胰岛素强化治疗2周后FPG、PPG、HbA1c、TG、CRP均有明显改善(P〈0.05)。随访3个月,有20例TG、CRP、HbA1c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P〈0.01)。追踪到2年时,有8例患者仅需饮食、运动即可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TG、CRP、PG、PPG、HbA1c均维持有效水平(P〈0.01)。结论对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CSII强化治疗具有快速稳定控制血糖、改善脂代谢、抗炎的作用,部分患者不用任何药物,仅通过饮食控制就可获得良好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4.
罗锐 《中国医药导报》2012,9(7):155-156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泵(CSII)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CSII强化治疗2周,观察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 h INS)、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情况。结果 FINS、2 h INS、HOMA-β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均P〈0.05);FPG、2 h PG、HbA1c、HOMA-IR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采用CSII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纤维蛋白原(Fbg)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7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作为试验组,选择52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小板4项参数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组的MPV、PDW、PCT、FB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LT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MPV、PDW、PCT)及Fbg变化可反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对临床研究糖尿病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胡茂清  张洪茂  杨雪  罗玉  周雪雷 《四川医学》2009,30(8):1231-1233
目的了解中效胰岛素诺和灵N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0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诺和灵N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共12周。治疗前后测身高、体重、空腹血糖(fastingplasmaglucose,FPG)、餐后2h血糖(postprandialglucose,P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了解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的FPG、PPG以及HbAlc水平明显下降,分别下降了3.36mmol/L、6.03mmol/L和1.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40.O%的患者HbAlc水平〈7.O%。治疗前HbAlc水平〈9.0%的患者,治疗后62.5%的患者HbAlc水平〈7.0%,治疗前HbAlc水平≥9.0%的患者,治疗后14.3%的患者HbAlc水平〈7.0%,两者的HbAlc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体重和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患者共发生7次轻微低血糖。结论中效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HbAlc水平〈9.0%的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血小板参数血糖血脂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关系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小板参数及血糖、血脂的变化,为提前干预2型糖尿病患者微循环障碍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35例住院及门诊T2DM微血管病变患者为T2DM微血管病变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251例为对照,分别检测其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与空腹血糖(FPG)、血尿酸(UA)、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等指标。结果①T2DM微血管病变组与对照组相比,FPG、TG、CH、MPV、PDW均显著增高(P〈0.05);PLT、HDL偏低,LDL、UA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MPV与FPG呈正相关(r=0.13,P〈0.05),与PDW呈正相关(r=0.27,P〈0.01);MPV、PLT、UA、TG、CH、HDL、LDL间均无明显相关性。③用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方法,显示FPG(OR=7.654)、TG(OR=6.923)、TCH(OR=6.863)、PDW)OR=4.328)是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血小板功能异常及代谢紊乱,且此异常是T2DM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故控制糖尿病患者的各代谢指标,监测血小板参数,有助于防治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前后对静脉血血小板计数(PLT)及平均体积(MPV)的影响。方法以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相关参数(PLT、MPV),以GOD法测定血糖水平。结果糖尿病组血糖水平控制前后均对PLT与MPV产生影响,且控制前较为显著。结论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数量及平均体积均增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检测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并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组PLT低于正常蛋白尿组(P〈0.05),而MPV、PDw、P-LCR均大于正常蛋白尿组(P〈0.01)。结论:血水板参数测定对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和病情分析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失效后,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方法筛选68例单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前(21:30)加用甘精胰岛素(来得时),治疗14周,比较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餐后2hC肽、体重变化及低血糖的发生。结果加用甘精胰岛素组治疗14周后,患者FPG、2hPG、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餐后2hC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未见低血糖发生,体重指数影响不大。结论对单用口服药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需及时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