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蜂针疗法对类风湿关节炎(RA)所致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获得随访的RA合并膝关节滑膜炎患者46例。随机分为蜂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MTX、SASP和美洛昔康片口服。蜂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蜂针疗法,三个月为一疗程。治疗前后观察Lequesne指数、VAS、HSS评分和膝周长、B超积液和滑膜厚度探查、ESR、CRP检测。结果:蜂针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蜂针组治疗1月、3月后Lequesne指数、VAS评分明显降低,HSS评分明显升高(P<0.05);膝周长和积液深度均明显减少。蜂针组、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1月、3月后Lequesne指数、VAS评分明显降低,HSS评分明显升高(P<0.05、P<0.01)。膝周长和积液深度、滑膜厚度均明显减轻(P<0.05、P<0.01)。结论:两组治疗RA所致膝滑膜炎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蜂针组见效早、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蜂针疗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就诊于连云港附属医院蜂疗门诊及风湿病门诊和住院的RA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药物组和药物+蜂针组,药物组口服醋酸泼尼松片7.5 mg,每日1次,同时服用甲氨蝶呤,初始计量为5 mg,每周1次,每次增加剂量2.5 mg,逐渐加量到10 mg为止。药物+蜂针组在药物组基础上配合蜂针治疗,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之间休息1周。治疗2个疗程后采有用秩和检验比较2组有效率,采用t检验比较2组中医证候量表的差异。 结果治疗结束后药物+蜂针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药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68,P<0.05)。治疗后药物组和药物+蜂针组患者关节疼痛度、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度和晨僵时间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药物组(t=0.816、-0.569、-1.413、-0.685,P均<0.05),药物+蜂针组(t=-2.594、-0.558、0.064、0.079,P均<0.05)。治疗后药物+蜂针组的关节疼痛度、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度和晨僵时间的改善程度优于单纯药物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688、-1.542、0.169、-0.761,P均<0.05)。 结论药物+蜂针疗法较单纯药物疗法能更有效的缓解RA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蜂针疗法与类风湿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蜂针疗法治疗RA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对近年蜂针疗法治疗RA的临床、实验研究进行了综述,以对蜂针疗法治疗RA的机理、临床疗效及副反应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蜂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蜂针组60例和西药组60例。蜂针组根据患者病情及体质不同,每次蜂刺用量为5~15只,选穴以阿是穴为主,配合循经取穴及辨证取穴,每位患者用活蜂蛰刺后留针15 min,蜂刺治疗每周3次,共治疗8周。西药组患者口服甲氨蝶呤10mg,每周1次,塞莱昔布(西乐葆)0.2g,每日1次,共治疗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蜂针组(83.33%,50/60)与西药组(80.00%,48/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双手握力、15m步行时间、视觉模拟量尺评分、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等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蜂针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尿、便常规,心电图及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蜂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蜂针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9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蜂针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9例,近期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1.5%,无期疗效的有总有效率为86.4%。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单用蜂针或蜂针联合其他方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资源系统(Wan Fang Data)、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截至2016年3月29日的文献,用Cohrane协作网系统综述手册5.0标准评价文献质量,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1篇,共738例;单用蜂针的总有效率高于布洛芬+中药制剂(P<0.05);单用蜂针与甲氨蝶呤、单用蜂针与甲氨蝶呤+塞来昔布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蜂针+甲氨蝶呤与甲氨蝶呤、蜂针+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美洛昔康与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美洛昔康、蜂针+中药熏洗+芬必得+来氟米特+甲氨蝶呤与芬必得+来氟米特+甲氨蝶呤、蜂针+中药外敷+青霉素+双氯芬酸钠与青霉素+双氯芬酸钠的总有效率均是前者高于后者(P<0.05或P<0.01);蜂针+养血通痹汤与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激素、蜂针+雷公藤与雷公藤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用蜂针或联合蜂针能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但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7.
李万瑶教授应用蜂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成文 《新中医》2005,37(10):18-19
李万瑶教授临床应用蜂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初期患者接受蜂针治疗后,基本可临床控制,亦不会出现关节变形等现象。治疗中注重减少蜂针过敏反应及副反应;取穴以阿是穴为主,配合辨证取穴;蜂针量和时间因人而异,因病情而异;并做好患者心理工作,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采用蜂针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9例,近期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1.5%,远期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6.4%。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蜂针阿是穴与蜂针循经取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以蜂针阿是穴为主,对照组则以蜂针循经取穴为主,两组治疗均是利用活蜂螫刺。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变化及总体功能状态评估、血沉及类风湿因子等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主要症状及总体功能状态,降低血沉及类风湿因子等指标,治疗组中总体功能状态评估达到1级和2级的占90.0%,对照组中达到1级和2级的占73.3%,治疗组总体功能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蜂针阿是穴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能较好地改善其临床症状,降低相关实验室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蜂针疗法治疗双膝骨性关节炎(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双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蜂针疗法,对照组采用西乐葆口服,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50例中,显效29例,好转18例,无效3例;对照组50例中,显效6例,好转27例,无效17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94%与73%)和显效率(58%与1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蜂针治疗双膝OA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发病率高、病程长、致残率高的病症,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蜂针疗法是用活蜂蛰刺穴位或患处,以及注射蜂毒注射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该疗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奇特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青藤碱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0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青藤碱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9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与对照组(96例),分别采取青藤碱和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并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及实验室指标(ESR、RF、CRP、IgG、IsA、IgM、补体C3)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71%;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显著;治疗组治疗后前述七项实验室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而对照组七项指标中ESR、RF、CRP、IgA改善,且治疗组ESR、RF、CRP、IgG、IgA治疗后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青藤碱对RA有较好的疗效,疗效优于雷公藤多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类风湿方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类风湿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12例,每日1剂,15d为1疗程,治疗期间停用激素及其他药物。结果:有效率95.94%。结论:类风湿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安全可靠,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益肝肾、祛湿蠲痹法治疗寒湿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寒痹康胶囊”治疗本病56例,并与对照组40例(单纯西药:尼美舒利)比较。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0%、72.5%,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3%和35%,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本方具有很好的抗炎止痛及副作用小的特点,能尽快控制病情活动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草药封包疗法在治疗活动期和病情较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治疗活动期和病情较重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52例和治疗组68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来氟米特、甲氨蝶呤、白芍总苷胶囊、洛索洛芬钠缓释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中草药封包疗法。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每个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满意率、关节压痛数、肿胀数、DAS28和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满意率、临床症状、DAS28评分、实验室指标等均优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和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部分患者骨质破坏较轻或已经僵直的关节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中草药封包疗法治疗活动期和病情较重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疗效显著,患者满意度高,且具有毒副作用小、安全和价格低廉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口服吲哚美辛治疗,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同时应用中药汤剂治疗。两组均以30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00%,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药组分配伍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丰富的中医药文献数据,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药化学组分配伍方案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文献出发,以证候、方剂、中药、化学组分和药理作用为要素,筛选出针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不同证候的以某一核心方为中心的一类方剂的化学组分,再结合西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所用药物具有的药理作用,最后从文献报道的化学组分组合中提出组分配伍方案。结果:根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热郁证的除弊汤为核心的一组方剂,提出了6个组分配伍方案。结论:本研究提出的基于文献的组分配伍方案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根本在于人体正气不足,阴阳不调,而致风、寒、湿邪闭阻络脉,治疗上以局部痛处为着眼点,并以之为治疗重点。以总督全身阳经经气的督脉和主人体一身之表的膀胱经为主,用以固本培元,调和阴阳,局部活血化瘀止痛为辅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