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发生规律及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分析206例冠心病患者发作心肌缺血情况并根据其是否伴有心绞痛,分为有症状性心肌缺血(Ⅰ组)和SMI(Ⅱ组),并与对照组进行心率变异性(HRV)对比。结果检出单纯SMI例数占冠心病心肌缺血例数的71%,SMI发作次数占心肌缺血次数的81.2%,SMI持续时间及ST段压低程度均显著高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峰在06∶00~12∶00,00∶00~06∶00最少;各组HRV的特点:SMI时各时域指标依次减少,Ⅰ组、Ⅱ组与对照组比较,Ⅱ组与Ⅰ组比较,各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MI是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最常见表现形式,心肌缺血改变了心脏自主神经调节的均衡性,而SMI的发生可能与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加重有关,SMI缺血程度、持续时间是引起急性心脏事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心率变异性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对46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并与39例正常者作对照观察,旨在评价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组HRV有显著性差异,前者HRV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率震荡和心率变异性的改变及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对心率震荡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对比观察美托洛尔治疗后的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心率震荡和心率变异性的改变,并与健康体检者对照.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震荡斜率值、震荡初始值、SDNN、SDANN及SDNNindex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rMSSD和PNN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震荡斜率值、震荡初始值、SDNN、SDANN及SDNNindex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存在心率震荡和心率变异性异常,美托洛尔可改善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DC)、连续心率减速力(heartrate deceleration runs,DRs)、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指标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时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方法:所有研究对象(SMI组73例,正常对照组32例)均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时间均>23小时,测定心率变异性(HRV)的时域分析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结果:SMI时HRV指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分别<0.001、0.001、0.05和0.001),差异显,同时SMI组患在体重指数、收缩压、左室重量指数、空腹血糖等方面较对照组有显性差异(P分别<0.001,<0.001,<0.001,<0.05)。结论:SMI患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其原因与肥胖、高血压、左室肥厚、糖尿病有关。  相似文献   

6.
用Holter检测了50例伴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并与60例非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及46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对比分析。由此提示,糖尿病患者并发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时心血管并发症的预后较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病人无症状心肌缺血(SMI)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对97例冠心病病人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DCG)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共检出心肌缺血762阵次,其中SMI 687阵次,显著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占90.16%.HRV的降低与ST段压低幅度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病人SMI相当常见,心脏自主神经受损程度随着心肌缺血程度的加重而加重.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心率震荡和心率变异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恢复期患者心率震荡(HRT)和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进行分析,探讨其变化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AMI恢复期患者43例(A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5例(B组)和无器质性心脏病38例(C组)作为对照。所有病例均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A组震荡初始(TO)(0.38±1.62%)与B组(1.48±2.08%)、C组(2.40±2.62%)相比,A组明显升高,P<0.0001、0.002;A组SDNN、TI较其它两组明显降低,P<0.0001;PNN50、rMSSDA组与C组相比;A组下降明显,P<0.0001、0.01;与B组相比A组虽有所下降,但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MI恢复期的患者HRT现象明显变钝,甚至这种反应消失,说明HRT对预测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HRV指标尤其是SDNN、TI显著降低,表明HRV下降与心肌梗死有关,HRT可以弥补HRV对预后评估的不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如何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冠心病病人进行早诊断及有效防治。方法 对126例冠心病病人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据ST段压低情况及其同临床症状、发作时间、持续时间、心率变化及日常活动的关系做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126例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者79例,其中单纯性无症状性心肌缺血53例,无症状缺血型ST段压低发生次数是有症状的4.2倍。结论 并非每一位冠心病病人都有胸痛或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有一部分病人心电图表现为心肌缺血,但无胸痛或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  相似文献   

10.
发作性心肌缺血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24h动态心电图为检测手段,对有无发作性心肌缺血者各40例进行心率变异性(HRV)分析.以24h正常R-R的标准差(S)0~50ms,51~100ms和>100ms所占全部记录时间的百分率(Ps0~50、Ps51~100和Ps>100)为评价HRV的指标.结果:有发作性心肌缺血组的Ps0~50、Ps51~100和Ps>100分别为6.57±3.72、37.44±12.38和56.21±15.48,无发作性心肌缺血组分别为4.72±3.51、29.89±14.95和65.32±18.01,两组间各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前者的HRV明显低于后者.提示,心肌缺血可造成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导致HRV降低.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50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心率变异指数(HRVI)与10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了比较,发现前者低于后者。对其中25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进行了体外反搏 药物治疗,对其余25例患者进行了单纯药物治疗。两组疗效比较结果提示体外反搏可以降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HRVI。  相似文献   

12.
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心率变异性及QT间期变异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冠心痛无症状心肌缺血(SMI)者心率变异性(HRV)QT间期变异度(QTv)变化特点。方法对87例动态心电图(DCG)检出SMI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者(A组)。与66例健康对照组(B组)检测HRV中的SDNN、SDANN以及日夜间的QTv进行比较。结果SMI者HRV和QTv均显著降低,且QTv的昼夜节律性消失。结论HRV和QTv可作为冠心病SMI者判定预后的常规DCG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34例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动态心电图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文琦 《山东医药》2007,47(26):107-108
本研究通过对近3年来56例冠心病(CHD)患者24h动态心电图(DCG)的检测分析,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率变异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冠心病是2型糖尿病主要心血管并发症,且经常表现为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本研究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SMI发作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在我院行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检查的患者中,选取1个月内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的157名无冠心病临床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34例为SMI患者;123例为无心肌缺血发作患者,并在其中随机选37例为对照组。结果SMI的发生率为21.6%;SMI组除24小时平均心率高于无心肌缺血组外。心率变异性各参数中:总体标准差、均值标准差、标准差均值、差值的均方根和差值〉50ms的百分比与无心肌缺血组相比较均明显下降。结论心率变异性减低与2型糖尿病合并SMI明显相关,而心率变异性减低作为评价心脏神经自主病变的早期信号,说明2型糖尿病合并SMI的发病与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密切相关,心率变异性或可作为无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SMI筛查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患者短暂心肌缺血时心率变异性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时的心率变异性 (HRV)变化。方法 :监测 38例冠心病患者 2 4h动态心电图中的 72次短暂心肌缺血发作事件 ,分析心肌缺血发作前、发作时、发作停止后的 HRV。结果 :在心肌缺血发作时 ,HRV降低。时域指标 SDANN ,r MSSD,PNN50 显著降低 ,频域指标 HF也降低 ,L F未见增加 ,L F/ HF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短暂缺血、迷走神经减弱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我院 2 86例老年人冠心病患者进行 2 4h动态心电图 (DCG)监测 ,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2 86例冠心病患者 ,临床均符合WHO诊断标准 ,其中男 2 61例 ,女 2 5例 ,年龄均≥ 60 (平均 68)岁。采用美国DMS遥测监护Holter系统 (DMS -TDA)进行至少 2 4h的心电监测。并对DCG资料重新回放分析认定 ,参照生活日志对照ST -T改变时是否伴有自觉症状并对活动状态作出判定。心肌缺血的标准 :①J点后80ms,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 1mm ;并持续 3 0s,②在原有ST段降低的基础上再下移 0 .1m…  相似文献   

17.
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勇翔  黄晨  张阳阳 《心脏杂志》2002,14(5):390-392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SMI)的临床特点和发生规律。方法 :对 2 5 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行 2 4 h动态心电图检测 ,检出心肌缺血 16 7例 ,按临床情况分为 3组 : 组 :单纯 SMI; 组 :有心绞痛史的患者 ; 组 :心肌梗死后患者。结果 :SMI的发生明显高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 ,占 84 .3% ,发作时间主要是白天 ,以上午 6~ 12点发作最频 ,0~ 6点最少。 , , 组的心肌缺血程度 (SMI发作次数 ,缺血持续时间 ,ST段压低幅度 )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依次增加 ,而 SDNN和 HRVI依次递减。结果表明 ,心肌缺血程度与室早发生率呈正相关 ,与SDNN,r MSSD,PMN50 及 HRVI呈负相关。结论 :SMI是老年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 ,应引起足够重视。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受损程度随着心肌缺血程度而加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CM3、CM2、MaVF监护导联作24h全信息记录,计算机回放、分析、记录、打印、人工判读,结合生活日志和临床分析诊断。结果 300例冠心病检出心肌缺血138例,其中SMI 103例(占74.2%)。结论 DCG是对冠心病SMI诊断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能动态反映SMI的程度、次数、时间以及与临床、日常生活的关系,提高对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为制订治疗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应用动态心电图(DCG)进行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相关因素研究,设有SMI者为观察组,共216例,无SMI者为对照组,共136例。结果表明:SMI组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无SMI组:SMI组白天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夜间,与SMI发生呈一致;60岁以上SMI组男性患者恶性心律失常检出率最高;总SMI时间越长,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频率越高。提示:及时掌握SMI并发心律失常情况及其规律,对于预防冠心病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及猝死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8月在本院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90例,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90例冠心病患者中检出心肌缺血75例(83.33%),48小时内发生缺血性ST段下移1075阵次。其中有症状性心肌缺血27例(36.00%),ST段下移155阵次(14.42%),平均ST段下移(0.17±0.03) mV;无症状性心肌缺血48例(64.00%),ST段下移920阵次(85.58%),平均ST段下移(0.16±0.02) mV。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主要分布在6:00~18:00,其中6:00~12:00最多,白天发作时夜间发作的2.48倍。48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平均心率为65/min,发作时心率>65/min者36例(75.00%),≤65/min者12例(25.00%),伴有心律失常者41例(85.42%)。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