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总结19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行游离皮瓣修复患者护理的经验.方法 对19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行游离皮瓣修复患者的术前与术后心理护理、专科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除1例以外,其余患者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行游离皮瓣修复全部成活.通过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及术前术后的各项专科护理,患者心理状态稳定,移植皮瓣存活良好.结论 对足踝...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损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14例合并有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足踝部损伤。结果:13例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1/4坏死。随访1~5年,皮瓣质地、颜色良好,足踝部功能及外观较满意。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切取简便,不牺牲肢体主干血管,不需吻合血管,是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3.
何剑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5):1219-1220,1223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游离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收治的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行股前外侧游离穿支皮瓣修复治疗的患者28例的资料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行传统交腿带蒂皮瓣治疗的患者23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皮瓣存活情况、血运恢复及感觉恢复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均少于对照组,皮瓣存活率、移植皮肤两点别觉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皮瓣血运及外形良好,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存活率高,可减少二次手术,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不同皮瓣、肌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探讨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修复方法。方法 2002年6月-2010年1月,应用15种皮瓣、肌皮瓣修复128例(138处)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中小腿中上段21处,小腿中下段45处,内外踝及足跟部43处,足背及前足29处。主要应用最多的皮瓣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腓肠肌内外侧头肌皮瓣、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范围5 cm×4 cm~23 cm×14 cm。结果术后135处创面Ⅰ期愈合,皮瓣完全成活;2处皮瓣部分坏死,经二次手术植皮修复;1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皮瓣完全坏死,后改取对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交腿皮瓣修复成活。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应用例数最多,成活率高,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坏死率较高。术后患者均获随访1~10年,平均23个月,皮瓣均成活良好,无溃疡、渗液等。结论正确认识并选择皮瓣、肌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可提高皮瓣成活率,恢复肢体良好功能,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一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5.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行皮瓣修复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踝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骨外露、贴骨瘢痕的修复,仍是个难题。本院自1999年10月至2003年10月,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为蒂形成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ll例,由于重视患者的整体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小腿后侧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游离皮瓣修复足踝部组织缺损的手术护理配合技巧.方法 将75例应用游离皮瓣修复足踝部外伤后的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均在常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实施主动护理配合的方式,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重视心理护理及制定熟练、有效、有序、合理规范的护理配合方案,严密观察病情,确保...  相似文献   

8.
膝内侧筋膜皮瓣交腿修复小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足踝部严重创伤后软组织缺损患儿的护理水平,促进患儿的身心康复。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隐动脉筋膜交腿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儿的临床护理特点并进行随访,总结护理体会。结果 12例患儿的足踝部软组织难治性损伤全部得到治愈,无1例发生护理并发症。全部患儿出院时生活信心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出院后能适应学习和生活。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细致的术后观察、合并症的及时处理以及重视特殊的儿童心理护理是取得较好护理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l,f14、胸背动脉、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远端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技术及效果。方法对19例小腿远端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修复,皮肤缺损面积(6emx9cm)~(11.6em~22.3em)。其中股前外侧穿支皮瓣12例、胸背动脉穿支皮瓣4例、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3例。结果术后19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8.2个月,皮瓣颜色质地好,外形满意,两点辨别觉为9—21mm。结论游离股前外侧、胸背动脉、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远端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引言 伴有骨、关节和肌腱外露的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是临床医生经常面临的难题之一.采用显微外科修复技术,可使严重损伤的足踝部外形及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减少截肢率或使伤残程度得到减轻[1].近年来我科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5例,取得较好疗效,简要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多种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以腓动脉、胫前动脉或胫后动脉穿支为远端蒂的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踝部缺损41例.皮瓣面积6 cm×5 cm~23 cm×16cm.结果:术后39例皮瓣Ⅰ期存活,1例出现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植皮后痊愈;1例出现皮瓣下脂肪液化,经Ⅱ期清创再缝合后痊愈.随访1~12个月,1例足跟皮瓣由于负重出现缝合处瘢痕愈合,其余40例功能及外观恢复满意.结论: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辫具有血液供应可靠、操作简单、成活率高以及不牺牲重要血管等特点,是修复踝部、足跟部、足背及足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内踝上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踝上逆行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内踝上逆行皮瓣转移修复16例由外伤、感染所致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骨外露或跟腱外露。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最大面积7cm×10cm。结果:术后皮瓣完全成活15例,尖端部分坏死1例,2期行植皮覆盖坏死区。术后经1~12个月随访,修复后皮瓣皮肤质地、厚度与足踝部相接近,皮瓣痛、触觉为S0~S1。结论:内踝上岛状皮瓣适用于内、外踝部,足背近侧等与皮瓣供区较近的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相对较小的创面修复,对有踝关节动脉网严重损伤时需谨慎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和总结显微外科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和手术经验。方法 25例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显微外科移植修复治疗,切取皮瓣面积最大8 cm×11 cm,最小5 cm×6 cm。结果 25例中一期愈合20例,二期愈合5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0个月至3年,行走功能与外观均较满意。结论显微外科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修复,操作简便安全,可有效改善患者小腿及足部的生理功能和外观。  相似文献   

14.
背景:在临床上应用和报道中小隐静脉在皮瓣中所起的作用及血管近端蒂如何处理意见不尽一致.目的: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背、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观察分析不同方式处理小隐静脉对皮瓣成活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对比观察,于1998-03/2007-04在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完成.对象:将56例足背、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2组,结扎小隐静脉近端蒂皮瓣组38例,小隐静脉近端与受区大隐静脉或其属支吻合组18例.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移植修复时,皮瓣切取面积为3.5 cm×4.0 cm~4.0 cm×4.5 cm的病例35例;皮瓣切取面积为4.0cm×4.5 cm~10.0 cm×12.0 cm的病例21例.主要观察指标:不同切取面积及移植方式的皮瓣成活效果.结果:[1]皮瓣切取面积为(4.0×4.5)cm~(10.0×12.0)cm时,移植后未出现静脉危象:皮瓣切取面积为(3.5×4.0)cm~(4.0×4.5)cm时,结扎小隐静脉近端的患者中5例出现术后静脉危象.[2]在皮瓣切取面积为(3.5×4.0)cm-(4.0×4.5)cm时,移植后小隐静脉近端与受区大隐静脉或其属支吻合皮瓣出现坏死的概率低于结扎小隐静脉近端蒂皮瓣(P=0.017 67).结论:切取皮瓣面积小于(4.0×4.5)cm时,应将小隐静脉近端与受区大隐静脉或其属支吻合.小隐静脉在皮瓣中并非过路浅静脉.对皮瓣有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Background: Injury of soft tissue at foot and ankle region is often complicated with dysfunction.Selecting of rational repair method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patients' function recovery.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足踝部腱鞘囊肿的临床和MRI 特点.方法 对12 例足踝部软组织腱鞘囊肿患者的临床和MRI 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患者男女比例为1∶5,平均年龄47 岁.结果 12 例病变中2 例位于第一跖趾关节附近,4 例位于足背内侧部,5 例位于踝部,1 例位于足跟部.与肌肉相比所有病变在T1WI 都呈均匀稍低信号,在T2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表现为薄壁强化;10 例病变呈多房表现;5 例病灶周围可见轻度水肿.结论 足踝部腱鞘囊肿常见于中年女性,多位于踝部和足背内侧部;常呈多房样表现,与肌肉相比在T1WI 呈稍低信号,在T2WI 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表现为薄壁强化.  相似文献   

18.
背景:有研究表明,对于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在不可能关闭软组织缺损和未找到可用的肌肉和肌皮瓣前,将负压封闭引流高分子泡沫材料作为人工替代皮肤覆盖创面是一种较好的方法。目的:观察高分子泡沫材料负压封闭引流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25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14例采用高分子泡沫材料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拉网植皮治疗,另11例采用传统换药联合植皮打包覆盖创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与结论:负压封闭引流组中10例植皮完全成活,成活率为71%;另4例通过换药最终覆盖创面。传统换药组中6例植皮完全成活,成活率为55%;剩余5例中3例通过换药愈合,2例行二次植皮。两组植皮成活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负压封闭引流组等待二期手术时间、二期手术前换药次数及缺损完全修复时间均少于传统换药组(P 〈0.05)。提示高分子泡沫材料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加快游离植皮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愈合速度,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9.
游离腓动脉穿支动脉皮瓣修复手足皮肤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腓动脉穿支动脉动脉皮瓣修复手足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32例手足皮肤缺损应用游离腓动脉肌皮穿支动脉动脉皮瓣修复.切取面积从5.0 cm×4.5 cm~12 cm×9 cm.其中28例以肌皮穿支动脉动脉为蒂,4例以肌间隔穿支动脉为蒂.动脉血管蒂与受区采用端侧吻合或端端吻合.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例术后发生动脉危象,经重新吻合后成活.随访6月~2年,皮瓣略臃肿,外观及弹性良好.结论 腓动脉穿支动脉动脉皮瓣的血管解剖恒定、皮瓣厚薄适中,操作较腓动脉皮瓣简化,是修复手部及足背远端软组织中小面积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