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工膝关节置换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开展的一项新的关节成形术,是关节疾患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疾病引起的膝关节畸形,疼痛或活动受限,由于手术创伤较大,无菌要求严格.因此,做好手术前的护理是该手术成功的主要环节。总结我科进行6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经过精心护理,患者术后疼痛.关节畸形及活动受限症状明显缓解.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4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总结,以期提高手术技巧,减少各种并发症。方法:运用IBI后稳定型调节式人工膝关节行全膝关节置换术14例。详细介绍手术方法及术前、术后的处理。结果:经4个月~6年6个月的随访,根据美国1989年膝关节外科学会的评分标准,均迭90分以上。结论:目前IBⅡ后稳定型调节式人工膝关节能为患者提供一个无痛、稳定、灵活的新膝关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陛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病人22例,按照HSS评分标准:50—60分2膝,40-50分22膝,30—40分4膝;平均随访11个月。结果22例手术均顺利,无关节感染、松动,按照膝关节HSS评分标准,优14例、良6例、可2例。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有效缓解骨关节炎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人工膝关节是在人工髋关节假体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膝关节本身解剖、生理学特点设计出来的人工关节假体,用来替代人体原来的膝关节。人工全膝关节包括股骨假体、胫骨假体和髌骨假体,由金属制成的股骨髁、胫骨托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成的胫骨垫和髌骨假体几部分组成。与人体组织相容性好的钴、铬或钛合金和耐磨损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是目前人工膝关节中常用的两种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5.
6.
孙建军  陈卫 《现代实用医学》2004,16(7):406-406,408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及其与疗效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1996年12月~ 2 0 0 3年 8月 17例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资料。 结果 髌骨截骨前和轻度内置 (2~ 4mm)髌骨假体后 ,髌股关节运动轨迹均良好。术后 2周膝关节活动度为 90°~ 110° ,平均 10 4 .5° ;术后 12个月为 95°~ 115° ,平均 110 .6°。未出现髌骨脱位或半脱位 ,髌骨坏死或骨折 ,髌韧带撕脱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 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特别是髌骨置换的技术与疗效有密切关系 ,髌骨假体与股骨髁假体应达到良好亲和。  相似文献   

7.
徐敏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2):314-315
严重的骨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以往多采取保守治疗,但效果欠佳。近年来,膝关节表面假体置换术发展很快,膝关节表面假体置换术主要适用于重症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和风湿性膝关节炎等,该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现将笔者对此类手术的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57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全部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并进行HSS评分,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患者治疗后HSS评分为(92.3±6.1)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度为(101.6±6.9)°,相比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术后VAS疼痛评分为(4.9± 1.3)分,下降明显(P<0.05);术后生存质量评分为(82.5±10.2)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临床上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恢复运动功能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影响,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工膝关节之观书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9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选病例均分为2组.实验组45例,患者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对照组45例,患者行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HSS评分(85.2±9.7)分、VAS评分(1.7±0.6)分,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有效改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5月施行的15例人工膝关节置换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15例(16膝)中,优10膝(62.5%),良5膝(31.3%),可1膝(0.63%),优良率93.8%。结论:人工全膝置换术应用于严重骨性关节炎的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各种原因引起膝关节强直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2月至2007年3月对4例(7膝)膝关节强直的患者施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其中1例化脓性关节炎骨性强直,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强直性脊柱炎.术前记录关节活动度均为0°,KSS评分平均为42分(11~63分),功能评分平均17分(0~45分).结果 术后随访5~27个月,术后平均活动度83°(60°~110°),KSS评分平均为83分(64~91分)功能评分平均77分(60~90分),感染例数为0.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膝关节强直近期随访取得满意疗效,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进行股骨胫骨的截骨和软组织松解平衡,术后个体化功能康复训练是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旋转平台型假体Gemini MK Ⅱ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及早期疗效。方法2010年8月~2013年7月采用旋转平台型膝关节假体Gemini MK Ⅱ对87例(106膝)病变膝关节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年龄52~81岁,平均65.3岁,采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和X线检查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本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4.2个月(7~40个月)。术后患者膝关节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关节功能得到改善。 X线检查未发现有骨溶解、假体松动或旋转衬垫脱位等并发症。 HSS评分由术前(51.5±9.7)分提高到术后(87.3±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旋转平台型膝关节假体Gemini MKⅡ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短期临床效果令人满意,其长期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双侧一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双侧膝关节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年因双膝原发性骨关节炎接受双膝TKA且随访资料满1年的患者53例,分为一期手术组(26例)和分期手术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因素和疗效间的差异,并统计并发症的种类及例数.结果 一期手术组总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分期手术组,但是一期组总手术时间、术中总出血量及总输血量明显高于分期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HSS评分、术后1年时HSS评分及HSS评分改善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仅有小腿肌间静脉发生血栓,且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双侧一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双侧膝关节疾患的有效方法,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人工膝关节置换的临床特点及术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斌  金先跃  李宏宇 《广西医学》2005,27(8):1150-1152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的临床特点及术后并发症出现的类型、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本组58例65膝,骨性关节炎4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8例,创伤性关节炎5例。单膝关节置换58膝,双膝关节置换7膝。结果术后随访1~8年,疼痛完全缓解54膝,行长路后轻度疼痛9膝,中、重度疼痛2膝;切口感染2膝;关节感染1膝;关节僵直3膝;关节失稳1膝;假体松动1膝;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优良率为87.69%。结论术前关节功能的评估、假体选择,术中切骨量、软组织平衡等的准确把握,是预防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手段。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以保守治疗为主,谨慎采用手术治疗,如关节镜下清理术、翻修术等。  相似文献   

15.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前及术后康复指导,加快和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方法:对我院8例9膝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的功能锻炼指导和术后全面细致的康复护理及出院指导,观察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患者伤口均1期愈合痊愈出院,除1例有轻度疼痛外其余均疼痛消失,稳定性良好,活动度达0~120度,按照1989年膝关节学会公布的膝关节评定标准均为优良。结论:通过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前及术后康复护理,能加快和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放置与不放置引流对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后康复过程的影响.方法 对2007年10月至2008年12月间的30例一期双侧非复杂性TKA手术的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一侧放置引流,另一侧不放置引流,自身比较双侧肢体术后疼痛程度、肿胀程度、切口愈合情况、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获得至少1个月的随访.放置引流侧与未放置引流侧主要时间点对比,术后3 d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引流侧平均4.7分,非引流侧平均4.9分)、术后6 d肢体肿胀程度(髌上和髌下周径差值:引流侧平均1.8 cm和0.7 cm,非引流侧平均1.7 cm和1.0 cm)和术后30 d膝关节活动度(屈曲度和伸直度差值:引流侧平均12.5°和4.4°,非引流侧平均11.7°和4.20°)经配对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早期并发症经Fisher精确检验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非复杂性TKA,引流并不能达到减轻疼痛与肿胀、减少伤口渗出、防止血肿形成进而预防早期感染以及促进康复等作用,故与非引流相比无明显的优势,相反,增加了手术步骤,还有可能增加术后出血和逆行感染的机会,因此,建议不放置引流.  相似文献   

17.
Sun ZH  Liu J  Cao JG  Ren KJ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5):1026-1030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股骨颈骨折的危险因素、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2003年1月至2009年8月,天津市人民医院关节外科和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天津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TKA术后股骨颈骨折45例,男8例,女37例,年龄56~81岁,其中同侧股骨颈骨折组36例,对侧股骨颈骨折组9例,骨折距TKA时间1~10年,平均(26.2±1.8)个月.根据骨折部位和类型制定治疗方案,随访并记录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并发症.结果 TKA术后股骨颈骨折发生率和骨质疏松成线性相关,同侧骨折组置换侧膝关节稳定程度低于对侧骨折组、未骨折组(P<0.05=.45例患者中死亡4例,41例获随访,时间2~7年,平均3.6年.空心钉内固定组12例中7例股骨头坏死.股骨头置换组20例:死亡3例,二次骨折3例.全髋关节置换13例:死亡1例,二次骨折1例.同侧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组Harris评分显著低于关节置换组(P<0.05=,全髋置换与股骨头置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股骨头坏死7例行股骨头置换术,髋关节置换后二次骨折4例采用钢板及钢缆捆绑或LISS治疗.结论 TKA术后股骨颈骨折多由低能损伤所致,骨质疏松是其高危因素,膝关节失稳与同侧股骨颈骨折相关.临床可采用内固定或髋关节置换治疗,内固定术后易出现股骨头坏死,临床宜采用股骨头置换术.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management and prognosis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 post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3 to August 2009, 45 cases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 post TKA were treated. There were 8 males and 37 females with an age range of 56 - 81 years old. Among them, there were ipsilateral (n =36) and contralateral (n =9) femoral neck fractures. Due to the fracture site and type, the treatment plans were formulated. And a follow-up was conducted to record the Harris hip score and complication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 following TKA and osteoporosis had a linear correlation. And the fracture rate increased with the aggravation of osteoporosis. The stability of ipsilateral fracture group was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alateral fracture and no fracture groups. Except for 4 mortality cases, 41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2 to 7 years with an average period of 3.6 years. There were 12 patients in the cannulated screw fixation group. The outcomes were fracture healing ( n = 5 ) and femoral head necrosis ( n = 7 ). Twenty-five cases underwent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 And 3 died and second fracture occurred in 3 cases. Eight cases underwent total hip arthroplasty. And 1 died and there was 1 case of second fracture. The Harris scores of the cannulated screw fix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hip replacement groups ( q test, P < 0. 05 ). Complications: After internal fixation, 7 cases suffered femoral head necrosis and underwent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 And secondary fractures after hip replacement occurred in 4 eases and they were treated by plate and cable or LISS ( 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 systen. Conclusion Femoral neck fracture following TKA is usually caused by a low-energy injury. Osteoperosis is one of its high-risk factors. Knee instabihty is associated with ipsilateral femoral neck fracture. Clinically it can be treated by internal fixation or hip arthroplasty.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 frequently induces femoral head necrosis. And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 is applicable.  相似文献   

18.
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置换对股四头肌肌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F  Lü HS  Min ZS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2):809-811
目的 探讨髌骨置换后髌骨轨迹、髌骨厚度等对股四头肌力的影响,为指导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髌骨关节置换方法及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退变性骨性关节炎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134个膝关节,由同一组医生进行同种关节假体关节置换,根据患者术后髌股关节情况分为3组,采用CYBEX-6000型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测试股四头肌肌力,采用伸展滞缺角度评价伸肌肌力.结果 髌骨轨迹不良以及髌骨假体安装位置不当造成股四头肌肌力和耐力明显下降,髌骨轨迹不良组(61±24)、髌骨假体位置不良组(56±33)与髌股关节正常组(86±22)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髌前疼痛等临床症状主要与髌骨轨迹不良相关,而单纯的股四头肌无力主要与置换后的髌骨厚度有关;研究髌股关节生物力学与髌骨置换技术,有利于提高全膝置换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比较微创手术和标准手术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早期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6年6月至2010年12月)、EMBASE(1996年6月至2010年12月)、PubMed( 1996年6月至2010年12月),Cochrane图书馆(2010年第2期);手工检索中华外科等国内近10年发表的关于微创手术和标准手术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随机对照研究、荟萃分析和系统评价.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5d膝关节VAS疼痛评分、活动范围ROM、股四头肌功能恢复时间、术后6周膝关节KSS评分、术后并发症、影像学指标(下肢胫股角和假体对线不良).结果 与标准手术方法比较:微创手术所需时间更长[WMD 14.16,95%CI(12.61,15.71)],但出血量少[ WMD 8.31,95% CI(6.16,10.46)].在术后3~5 d VAS疼痛评分较低[WMD 4.99,95% CI(4.19,5.78)].术后股四头肌功能恢复时间更短[WMD 4.99,95%CI(4.19,5.78)].微创手术并发症更多[RR 1.44,95%CI(1.00,2.07)].标准手术术后假体对线不良发生率略低于微创组.但两组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 WMD 0.20,95%CI( -0.12,0.52);RR 1.57,95% CI(0.88,2.83)].结论 与传统手术方法比较,微创手术术后疼痛较轻;股四头肌功能恢复更快;出血量少.但采用微创手术所需时间更长,术后并发症更多,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术后影像学对假体位置的评估,标准手术更精确.  相似文献   

20.
韩刚  裴晓东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7):15-16,19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在全世界每年都在快速增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术后出现假体松动、伸屈和负重后出现畸形、疼痛等并发症,已经引起了广大骨科医生足够的重视。选择高质量的假体、设计个体化的假体和制定精确化的手术,成为骨科医生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对近年来人工膝关节手术指征、假体、生物力学模型以及手术方式的演变进行阐述,并结合目前最新发展的技术对TKA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展望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