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深圳市龙岗区2005—2010年职业病危害事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深圳市龙岗区2005—2010年职业病危害事故,为预防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提供对策依据。方法对6年间职业病危害事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其中行业系统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GB/T4754-2002大类划分归类;结果62宗职业病危害事故中,有机溶剂导致事故26宗,占41.94%;金属制品业发生事故14宗,占22.58%。127例职业病病人中,有机溶剂导致职业病65例,占51.18%;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发生职业病39例,占30.71%;结论有机溶剂是该区造成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金属制品业是我区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主要行业。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龙岗区1993-2008年职业中毒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深圳市龙岗区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发病规律,为制定职业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08年龙岗区职业病报告卡和事故调查资料。结果16年间该区共发生职业病94宗,确诊职业病人数430例,死亡10例,病死率2.33%,职业中毒的行业系统分布主要以金属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塑料制品业为主,分别占26.60%、13.83%和12.77%;引起职业中毒的化学及物理因素以有机溶剂为主,共发生58起,占总中毒宗数的61.71%,发病人数246人,占职业病总例数的57.21%;而有机溶剂中又以三氯乙烯的危害最为严重,共发生23起,中毒27例,死亡7例,占死亡人数70%。结论深圳龙岗区职业中毒危害严重,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在高危行业和重点毒物有明显的集中趋势,不同行业的职业中毒呈现不同的特点,强化管理是预防控制职业中毒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刘清香  张献兴  刘松 《职业与健康》2014,(13):1748-1750
目的通过了解深圳市光明新区职业病发病情况,了解该区高风险职业病因素,掌握其发病特点和规律,为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3年该区职业病诊断和调查处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年间诊断各类职业病和职业中毒48例,无死亡病例,平均发病年龄34.29岁;尘肺17例,占病例总数35.42%,有机溶剂职业中毒17例,占病例总数35.42%;噪声聋6例,占病例总数12.50%。主要集中在五金塑胶、电子、新能源材料和家具行业。结论混合性粉尘、噪声、正己烷、三氯乙烯和苯为该区高风险职业病危害因素,五金塑胶、电子、新能源材料和家具企业为该区职业病高风险行业。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龙岗区1993—2009年职业病发病情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冯志明 《职业与健康》2011,27(2):138-141
目的阐明深圳市龙岗区职业病的发病规律,为深圳市龙岗区职业病危害防治体系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对该区从1993建区至2009年的职业病的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区17年间共发生职业病117起457人,死亡10人,都是由有机溶剂引起,三氯乙烯引起的死亡病例8人,占80%。职业病主要集中在电子、蓄电池,其次为塑料玩具和电镀企业。职业病种类主要为正己烷中毒(22.97%)和铅中毒(17.50%),其次为接触性皮炎(16.85%)和二甲基甲酰胺中毒(7.22%)。1996、2001和2006年发病呈现出阶段性峰值。结论正己烷、三氯乙烯、铅、粉尘、二氯乙烷和苯为该区职业病危害高风险因素,电子、蓄电池、塑胶玩具、电镀、机械五金企业为该区高风险行业。  相似文献   

5.
目的阐明深圳市宝安区街道职业病发生规律,为辖区职业病危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2012年职业病的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职业病高发行业和高危职业病有害因素。结果2003--2012年间共发生职业病107例,其中职业中毒58例,占54.2%;职业性皮肤病19例,占17.8%。按行业分类分析,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4例,占41.1%;其他行业31例,占29.O%;按所属企业经济类型分析,私营企业发生职业病50例,占46.7%;港、澳、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33例,占30.9%。结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该辖区职业病危害的高风险行业,有机溶剂引起的职业中毒是职业病的高发病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深圳市光明新区职业病发病情况。方法选取2008-2014年深圳市光明新区职业人群职业病发病数据,进行描述性调查分析。结果深圳市光明新区从2008-2014年共发病54例,2013-2014年出现发病高峰,占病例总数46.3%;发病病种以尘肺病、职业中毒及职业性噪声聋为主,占到总病例数的83.3%;发病集中在电子、五金及家具家私等行业。结论近两年职业病发病上升,要针对电子、五金及家具家私行业的粉尘、噪声、有机溶剂进行重点宣传和防控。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闵行区1966~2004年职业病发病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上海市闵行区1966-2004年职业病发病状况,为进一步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闵行区1966-2004年确诊的职业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职业病种类、发病趋势和患者年龄等特征。结果39年来闵行区共计发生1821例职业病,其中,尘肺病例798例,居第1位,占职业病总病例的43.82%;职业中毒435例,占职业病总病例的23.89%。职业病患者以男性为主(1441例),发病年龄中位数为42岁,发病人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引起职业中毒的主要危害因素为粉尘和铅。结论尘肺和职业中毒是该区的主要职业病,职业中毒和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提示职业病防治的重点是易引起这几类职业病发病的重点行业。  相似文献   

8.
回顾性分析2006—2013年广东省各级诊断机构报告的658例女工职业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病种构成中最多的是慢性职业中毒(56.4%),主要是苯中毒、正己烷中毒、铅及其化合物中毒;其次是急性职业中毒(15.0%),包括二氯乙烷中毒、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职业性肿瘤主要为苯所致白血病。期间死亡6例。职业病发病以2012年发病人数最多,2013年有所下降。行业以制造业为主(64.0%),企业类型以中小型私营企业为主。病例分布在379家企业,曾发生过群体性职业病危害的工厂有46家,占12.1%,其中,最多的是由正己烷引起的群体性职业性中毒事故,共有19起,134例。提示广东省女工职业病发病呈总体上升趋势,有机溶剂是引起女工职业病的主要危害因素,应作为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职业病危害风险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何家禧 《职业与健康》2008,24(22):2394-2396
目的了解深圳市职业病危害风险情况,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2007年的职业病的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高风险行业及高风险职业病危害因素。结果8年间共发生职业病377宗、病人671例(急性335例、慢性336例),死亡20例;主要集中在机械五金和电子企业,其次为蓄电池和塑料玩具企业。种类主要为三氯乙烯(21.91%)和正已烷(17.88%),其次为铅危害(12.37%)和尘肺病(9.09%)。死亡病例主要见于三氯乙烯和苯危害,其构成比分别为55.0%、20.0%;有机溶剂发病人数占病例总数的55.14%,死亡病例占死亡总数的85.0%。结论机械五金、电子、印刷、塑胶玩具和珠宝企业属于职业病危害高风险的行业;三氯乙烯、正己烷、二氯乙烷和苯等有机溶剂及宝石粉尘属于职业病危害高风险的有害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深圳市龙岗区2010 ~ 2012年有机溶剂所致职业病发病特征,为制定有机溶剂所致职业病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深圳市龙岗区2010 ~ 2012年确诊的有机溶剂所致职业病病例进行汇总,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深圳市龙岗区2010 ~ 2012年共发生有机溶剂所致职业病事件33起,确诊职业病病人数37例,其中1例急性病例,36例慢性病例;苯中毒22例,职业性肿瘤10例,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4例,正己烷中毒1例.[结论]有机溶剂所致职业病病例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苯中毒是龙岗区有机溶剂中毒高发病种,玩具制造业是该区有机溶剂所致职业病的高风险行业.  相似文献   

11.
目的阐明深圳市职业病的发病规律,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为深圳市职业病危害防治体系的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对该市2000--2007年职业病诊断档案和职业病报告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市2000--2007年共发病671例,以机械五金行业病例最多,总数为158例。各类有机溶剂中,以三氯乙烯中毒人数最多,为147例。结论该市机械五金、电子、印刷、塑胶玩具和宝石企业属于职业病危害高风险的行业。三氯乙烯、正己烷、二氯乙烷和苯等有机溶剂以及宝石粉尘属于职业病危害高风险的有害因素。蓄电池企业铅中毒和强噪声作业的听力损伤的风险在今后仍依然存在。塑胶行业引起的有机锡中毒和纺织服装业发生的二甲基甲酰胺中毒是职业病危害的风险隐患。  相似文献   

12.
杨跃新  姚建华  刘强 《职业与健康》2014,(21):3009-3013
目的了解2006—2013年苏州市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状况,为完善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汇总2006—2013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3年苏州市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单位数17 200家,点位数214 736个,化学有害因素占总监测数的54.68%,物理因素占35.58%,粉尘占9.74%;职业病危害因素总合格率为88.49%,粉尘合格率为87.65%,化学有害因素为95.87%,物理因素为76.72%。外资企业和港澳台企业占总单位数的53.09%,私有企业占42.08%,行业类型前3位依次是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制造业。结论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分布于外资企业、港澳台企业和私营企业,以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制造业为主,有害因素的种类和数量均较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深圳市南山区因生产中接触化学毒物引起急性职业病危害的风险,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用Excel建立数据库,分析2009年6月—2011年7月深圳市南山区职业病危害申报和职业卫生监督资料,分析2008—2011年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中毒物超标的报告。结果危害企业数、接害人数、超标毒物种类位居首位的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接害人数位居前3位的毒物是铅及其化合物、苯系物、正己烷,苯系物分布范围最广。毒物检测点超标情况:苯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超标1.30~3.93倍,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超标20.50~26.60倍;甲苯TWA超标0.04~3.96倍,STEL超标0.01~5.41倍;二甲苯TWA超标5.68倍;甲醇TWA超标0.30~1.03倍,STEL超标0.51~4.06倍;硫酸及三氧化硫TWA超标0.005~0.16倍;氯化氢及盐酸C-MAC超标1.25倍;锰及其无机化合物TWA超标0.07~22.33倍;铅烟TWA超标1.13~25.33倍,铅尘TWA超标0.02~25.00倍;三氯乙烯TWA超标0.03~25.10倍;一氧化碳STEL超标0.03~1.06倍,正己烷TWA超标0.05~6.28倍;STEL超标0.06~5.70倍。结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属于化学毒物急性职业病危害高风险的行业。三氯乙烯、苯、甲苯等有机溶剂属于急性职业病危害高风险的有害因素。二甲苯、甲醇、一氧化碳、正己烷、硫酸及三氧化硫、氯化氢及盐酸、铅烟等化学毒物急性职业病危害风险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06—2013年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诊断现状、职业病发病数量、种类、分布及发展趋势。方法收集汇总2006—2013职业病网络报告系统的职业病病例及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3年苏州地区5家诊断机构共诊断职业病1 615例,其中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断1 237例,占总病例的76.59%;除尘肺外的其他种类职业病384例,占89.71%。2006—2013年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诊断尘肺853例,慢性职业中毒174例,急性职业中毒119例,物理因素所致疾病31例,职业性耳鼻喉疾病60例;经济类型分布:尘肺以集体企业为主,物理因素所致疾病以私营企业为主;急性中毒第1顺位为私营企业,慢性中毒第1顺位为港澳台企业,耳鼻喉疾病第1顺位为外资企业。行业类型分布:尘肺第1顺位为采矿业,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的第1顺位均为电子信息类,中暑和噪声聋第1顺位均为制造业。急性职业中毒、慢性职业中毒、耳鼻喉疾病发病逐年上升,尘肺逐年下降。结论职业病诊断机构发展不均衡,职业病诊断机构亟待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升级对职业病的发病具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经济类型、不同行业存在不同的发病特征,职业病防治面临新的形势。  相似文献   

15.
陈献文  冯鸿义 《职业与健康》2012,28(16):2042-2044
目的了解江阴市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开展情况,为其行政部门制定卫生政策和职业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该市2011年度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年度报表,统计分析辖区内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经济类型等的企业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状况。结果辖区内年度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用人单位有101家,对接触有毒有害作业的17 909人进行健康检查,占职工总数的40.59%;在接触的5大类职业病危害因素中,化学毒物类占51.72%,检出疑似职业病7人,检出率为0.04%;其大多分布于中外合资经营的中等规模金属制品行业,属物理因素(噪声)类所致疾病。发现职业禁忌证82人,检出率0.46%;其大多分布于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股份有限公司中的一般制造业、规模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属化学毒物类及物理因素类所致疾病。结论提高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意识工作刻不容缓,广泛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能早期发现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  相似文献   

16.
李刚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2):2286-2287
[目的]了解分析深圳市龙岗区2000~2005年间共发生的25起有机溶剂职业性危害事故。[方法]按职业病诊断标准对收集的25起有机溶剂职业性损害资料进行分析。按照GB/T4754-9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大类划分行业,职业损害原因划分按卫生部卫统19表中的规定。[结果]25起事故中,损害38人,死亡6人,死亡率15.79%。三氯乙烯15起,列首位(60.00%);患者16人,死亡4人,死亡率高达25.00%,占全区有机溶剂死亡人数构成比的首位(66.67%)。[结论]三氯乙烯是引起我区有机溶剂中毒的主要毒物;造成事故原因主要为密闭通风排毒措施不佳,个人防护较差,职工缺乏安全防护知识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