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分析结节病的18F-FDG PET/CT表现,为结节病的正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的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PET/CT表现,分析总结病变累及部位、大小、标准摄取值(SUV)特点。结果有咳嗽、胸闷等症状者12例,无症状者4例;淋巴结累及者16例:15例累及纵隔及双肺门淋巴结,5例累及锁骨上窝淋巴结,4例累及腹腔或腹膜后淋巴结,2例累及腹股沟淋巴结;有临床症状者淋巴结大小为(27.42±8.92)mm,无临床症状者(26.25±8.54)mm,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918)。两组代谢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有临床症状者SUV最大值(8.34±3.54),无临床症状者SUV最大值(4.20±2.56),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273)。结外脏器累及:双肺多发结节影或斑片影8例,胸膜累及2例,皮肤累及1例,所有结外病灶代谢均有增加,SUV最大值为1.5~4.5不等。结论 PET/CT能准确地反映结节病的病灶分布范围和病灶活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18F-FDG PET/CT在胃癌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检查在胃癌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临床疑诊为胃癌患者的PET/CT检查结果,并与胃镜及手术病理和随访结果对照。结果PET/CT诊断胃癌的灵敏度为88.4%,准确性85.1%,3例假阴性原发灶直径均为1cm(T1期),2例为印戎细胞癌。1例假阳性手术后证实为胃溃疡伴炎症;②术后病理证实16例胃局部淋巴结转移,PET/CT检出12例,灵敏度为75%;③27例患者中PET/CT检出5例有肝脏、肺、骨.腹腔、后腹膜淋巴结等远处转移,其中4例由于的PET/CT结果改变治疗策略。结论PET/CT对胃癌是一种较为灵敏,可靠的检查方法,对术前分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低剂量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在体检中发现恶性肿瘤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10月469例18F-FDGPET/CT健康体检者的资料,并对照随访结果。结果 18F-FDGPET/CT显像共发现恶性肿瘤13例,其中肺癌8例,甲状腺癌、贲门癌、卵巢癌、升结肠癌、肾细胞癌各1例。2例支气管肺泡癌、1例神经内分泌癌及1例肾细胞癌为假阴性,其余18F-FDG代谢均增高。结论低剂量18F-FDGPET/CT在体检中进行肿瘤筛查是安全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原发癌18^F-FDG PET/CT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多原发癌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结果。结果 40例患者中,双原发癌36例,三原发癌4例;同时性多原发癌11例,异时性多原发癌29例,共计84个癌灶。在所有病例中,以消化道癌合并其他部位或消化道内多原发癌为主。全部病例的各部位原发病灶大部分表现为典型的恶性肿瘤PET/CT影像特点;少部分原发病灶PET表现不甚典型,以高分化的早期癌或消化道黏液腺癌为主。结论 PET/CT检查一次扫描可完成全身显像,并且同时拥有PET的代谢功能信息和CT的形态结构信息。多原发癌的18^F-FDG PET/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可以比其他影像设备更容易发现多原发癌,提高对其认识,有助于对多原发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相似文献   

5.
陈红  韩丽  李飞  刘功传 《安徽医药》2013,34(1):65-66
目的探讨18F-FDG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显像中饮食控制对心肌显影的减低效果的研究。方法选取60例无心脏病及糖尿病史者,随机分为控制饮食组(A组)及未要求饮食组(B组)。静脉注射药物后行肿瘤代谢显像检查,得到心脏三维图像,观察心脏摄取显像剂的程度,并比较此两组患者的图像分级。结果 A组中Ⅰ级显影19例,Ⅱ级显影8例,Ⅲ级显影3例,分别占63.3%、26.7%及10%,无Ⅳ级显影出现,其均值为1.43±0.63。B组中Ⅰ级显影3例,Ⅱ级显影9例,Ⅲ级显影9例,Ⅳ级显影9例,分别占10%、30%、30%及30%,其均值为2.8±1.0。对A组及B组数值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得出两组数值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检查前进行适当的饮食控制可明显降低心肌显影的水平,提高图像的整体质量;同时,降低对邻近组织及结构的影响,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ET/CT定位对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射治疗Ⅲ期肺鳞癌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79例行放射治疗的Ⅲ期肺鳞癌患者,根据病灶定位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PET/CT组(PET/CT定位)37例和普通CT组(普通CT定位)42例,前2/3疗程结果常规超分割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治疗(40Gy左右),后1/3采用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射治疗(1.5Gy左右,2次/d);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化疗方案辅助治疗。全疗程1个月左右。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等。结果PET/CT组和普通CT组总缓解率分别为73.0%和71.4%(x2=1.347,P〉0.05);两组患者发生的放射损伤主要包括肺和气管损伤,急性期两组的发生率分别为56.8%和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78,P〉0.05),晚期普通CT组放射损伤的发生率为69.0%,显著高于PET/CT组62.2%(x2=4.142,P〈0.05)。随访1年PET/CT组患者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复发率为43.7%,显著低于普通cT组的59.4%(X2=4.732,P〈0.05)。结论PET/CT定位对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射治疗Ⅲ期肺鳞癌患者可以减少晚期肺和气管损伤,降低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不同病理条件下的18F-双脱氧葡萄糖(FDG)PET/CT全身显像征象.方法 回顾分析44例原发性小肠疾病患者(恶性25例,良性19例)的18 F-FDGPET/CT显像资料,结果 经组织学、诊断性治疗和/或临床随访证实;采用目测法、定量方法(测病变肠壁的厚度)及半定量方法测量病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及肠壁厚度,总结分析不同病理条件下的PET/CT的影像特点.结果(1)原发性小肠良、恶性病变局部肿块形成分别为31.6%、84.0%(x2=10.4,P<0.01);肠壁厚度分别为(0.75±0.32)cm、(1.42±0.20)cm(t =2.66,P<0.01);SUVmax分别为(5.17±3.04)、(9.65±5.48)(t =2.88,P<0.01);灶周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分别为52.6%、72.0%(x2=1.01,P>0.05),SUVmax分别为(4.80±1.91)、(7.00±5.61)(t=1.11,P>0.05).(2)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其他脏器转移发生率为44.0%(11/25),以肝(28.0%)、远处淋巴结(20.0%)和骨转移(16.0%)最为多见;最多病理类型为恶性淋巴瘤(44.0%),其次为腺癌(32.0%),两者的肠壁厚度分别为(1.41±0.59)cm、(1.36±0.62)cm(t =0.18,P>0.05);SUVmax分别为(12.49±7.00)、(7.93±2.82)(t =7.55,P<0.01);转移发生率分别为9.1%、62.5%(x2 =3.89,P<0.05).(3)以小肠局部肿块形成、SUVmax=4.20、局部肠壁增厚和/或转移为依据,18F-FDGPET/CT显像诊断小肠原发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96.0%、94.7%和95.4%;假阳性主要为肠结核,假阴性为印戒细胞癌.结论 18F-FDGPET/CT显像对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灶周淋巴结大小及其SUVmax值不能提示其良恶性,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18F-FDG摄取明显高于腺癌,两者的肠壁厚度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在诊断甲状腺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2018年10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4例甲状腺病变临床资料。观察甲状腺体积、密度、病灶形态、边界、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等特征;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18F-FDG PET/CT检查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结果 84例中良性病变49例,恶性病变35例。18F-FDG PET/CT检查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1.43%、87.76%、89.29%,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值=0.782)。甲状腺良恶性病变在SUVmax、肿瘤钙化、肿瘤边界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病变SUVmax值较恶性病变低,钙化少见,边界清晰;恶性病变边界多模糊,钙化多见。结论 CT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与病理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进一步结合PET可有助于术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0.
刘世红 《现代医药卫生》2014,(16):2481-2482
目的探讨增强CT与正电子发射断层/计算机断层摄影(PET/CT)在胰腺癌可切除性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胰腺癌患者50例,术前均行增强CT扫描以及PET/CT检查,并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增强CT与PET/CT在胰腺癌可切除性判断中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CT和PET/CT分别与手术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与病理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CT与PET/CT在胰腺癌可切除性判断中价值相似,联合应用可提高判定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甘氨双唑钠(CMNa)对兔VX2肺移植瘤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增敏作用。方法建立24只兔VX2肺移植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放疗组、CMNa+放疗组及对照组,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监测治疗前后肺部肿瘤组织与对侧脊柱旁肌肉组织对18F-FDG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的比值(T/M)及肿瘤的体积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对治疗前后T/M变化百分数(M%)、肿瘤体积生长率(V%)和VEGF阳性率(VEGF%)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24 h后,CMNa+放疗组和单纯放疗组T/M比值较治疗前减低,对照组明显升高,CMNa+放疗组M%(34.3±12.4)减少幅度高于单纯放疗组(17.6±1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荷瘤兔肺部肿瘤体积较治疗前均有增长,其中CMNa+放疗组V%和VEGF%均为最低,与其余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VEGF%与M%、V%均呈正相关关系(r=0.847、0.745,P<0.05)。结论 CMNa可增加VX2肺移植瘤乏氧细胞对三维适形放疗的敏感性,其与放疗联合应用较单纯放疗能明显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2.
赵起 《河北医药》2016,(14):2134-2136
目的:分析比较宫颈癌采取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技术对气管的保护。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Ⅱb~Ⅲb宫颈癌患者1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常规体外和腔内放射治疗,放疗前行CT扫描,并勾画靶区,CTV(临床靶区)包括宫颈、子宫、阴道等原发肿瘤区域以及髂前、髂外、髂内淋巴结等区域及其周围组织,计划靶区( PTV)以临床靶区为基础,向外放5 mm形成PTV,经HVH图分析,比较2组治疗方法对气管受照体积与剂量的变化。结果经DVH图分析,膀胱、小肠、直肠接受45、54、63 Gy不同剂量时的受照体积IMRT均小于3DC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哪.05);且随着处方剂量的增加,膀胱、小肠、直肠受照体积与剂量也随之增加( P <0.05)。结论对Ⅱb~Ⅲb宫颈癌患者采用IMRT治疗对危险器官的保护均优于3DCRT治疗,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危险器官受照容积随着计划靶区的扩大而减少,且定位准确。  相似文献   

13.
张敏  张莉  陈树 《中国医药》2010,5(1):81-82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断层显像(FDGPET/CT)肿瘤显像与误诊原因。方法分析3例^18F-FDGPET/CT误诊为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全身^18F-FDGPET/CT显像在恶性肿瘤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等方面有明确的临床价值,但炎症、结核是最常见的非肿瘤性浓聚原因,常导致临床误诊。结论^18F-FDGPET/CT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但易出现假阳性,特别是炎症、结核较为常见。因此,临床工作中,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应谨慎结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全部采用W DVE-XKY 808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系统。3DCRT处方剂量为DT 40~60 G y,中位剂量为50 G y,参考剂量曲线选定为80%~90%。分割方式:2~4 G y/次,每次间隔1~3天。结果肿瘤完全缓解率为30%(18/60),部分缓解率为45%(27/60),总有效率为75%(45/60)。1、2、3年生存率为66.3%、45.7%、30.3%。结论三维适形放疗(3DCRT)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较好的局部控制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王永玲  张工化  王清理  王芬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2919-2920,3026
目的探讨正电子药物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CT)脑显像致痫灶定位中的应用。方法对32例癫痫患者行18F-FDG脑三维PET/CT显像,将其定位结果与头皮脑电图(EEG)、颅脑CT或MRI结果进行比较。结果PET/CT阳性检出率为90.6%(29/32),其中低代谢灶27例,高代谢灶2例,正常3例;EEG阳性检出率为65.6%(21/32),常规脑部CT或MRI阳性检出率为31.0%(10/32)。结论18F-FDG在PETJCT脑显像中对癫痫的定位诊断有较高的灵敏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即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在骨盆骨折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使用64排螺旋CT对46例骨盆伤患者扫描,在工作站进行MPR、MIP及VR图像重建,同时与X线平片、二维CT图像进行对比。结果 MPR、MIP及VR重建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骨折的细节,VR重建可以直观立体地显示骨盆骨折手术后的治疗效果。结论三维重建技术是诊断骨盆骨折的有效手段,是复杂性骨盆骨折术前诊断和术后复查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坻剂量螺旋CT扫描筛套早期肺癌的可行性,以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方法对120例无症状的肺癌高危人群进行肺部低剂量扫描,扫捕参数为130kv,36mAs,螺距为2.在CT图像上统计病变检出例数,观察肺结节、肺段支气管显示情况。结果低剂量CT全部叶、段支气管均可显示,检出段支气管病变2例(1例证实为中央型肺癌);检出肺结节68个,其中非钙化肺结节8例,2例为周围型肺癌。常规剂量扫描检出肺结节69个,两者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方法是一种敏感可行的筛查早期肺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X线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对肝癌伴HBV感染者肝功的损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具有HBV不同感染状态的肝癌,在6mv-X线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后对肝组织的放射性损伤。方法选择肝癌体积,放疗剂量基本相似条件下,将HBVM(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肝癌与阴性肝癌分为两组,同时在阳性组内以其HBVM不同表达形式再分4组:以ALT(丙氨酸转移酶)为指标观察具有HBV不同感染状态肝癌于放疗后发生肝损伤的危险性。结果HBVM(+)肝癌于放疗后ALT上升值与放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HBVM(+)肝癌与HBVM(-)肝癌于放疗后ALT升、降之差及上升率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01,P<0.01)。同时发现放疗对HBVM(+)组中HBsAg、HBeAg、HBcAb(+)者的肝癌,发生放射性肝损伤的危险性最高;而HBsAg和HBcAb、HBcAb(+)者无明显肝损伤,两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01);与HBVM(-)肝癌比较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全部肝癌患者在X线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中发生放射性肝损伤者占45.71%,而在HBVM阳性者中占88.88%,其中以HBsAg、HBeAg、HBcAb(+)的肝癌患者发生肝损伤的程度较重,其次是HBsAg、HBeAb、HBcAb(+)者。而HBcAb、HBeAb(+)者和单项HBsAg(+)者无明显肝损伤。  相似文献   

19.
史文杰  王小杰  毛媛媛  宋申 《天津医药》2018,46(11):1209-1212
摘要: 目的 探讨18 F-FDG PET/CT在宫颈鳞状细胞癌治疗后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 (SCC-Ag) 升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宫颈鳞癌手术和 (或) 放、 化疗后血清SCC-Ag升高 (>1.5 μg/L) 患者, 18 F-FDG PET/CT 全身扫描查找有无复发和 (或) 转移灶。以病理学和 (或) 随诊结果为诊断标准, 评价PET/CT对宫颈鳞癌复发和 (或)转移的诊断效能。随访时间6~12个月。结果 PET/CT发现异常代谢增高灶者44例, 阴性表现者8例。42例患者经组织病理或临床随诊证实复发和 (或) 转移, PET/CT诊断宫颈鳞癌术后复发和 (或) 转移假阳性3例、 假阴性1例, PET/ CT诊断宫颈鳞癌复发和 (或) 转移的敏感度为97.6% (41/42), 特异度为70.0% (7/10), 阳性预测值为93.2% (41/44), 阴性预测值为87.5% (7/8), 准确度为92.3% (48/52)。PET/CT显像诊断结果与组织病理 (和) 或临床随诊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 (Kappa值=0.732)。结论 18 F-FDG PET/CT是宫颈鳞癌治疗后SCC-Ag升高患者复发和 (或) 转移的有效诊断方法,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身~(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诊断原发灶不明的颈淋巴结转移性腺癌中的价值.方法:对17例原发灶不明的颈淋巴结转移性腺癌患者行全身PET/CT检查,通过视觉分析和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测定对病灶进行判断,所得结果与病理和(或)随访结果比较.结果:17例患者中最终明确原发灶13例,其中肺癌8例,结肠癌2例,肾癌、乳腺癌、宫颈癌各1例.4例未发现原发灶患者中3例PET/CT否定原转移性腺癌诊断而诊为恶性淋巴瘤.PET/CT对肿瘤原发灶诊断的灵敏性为92.3%(12/13)、特异性为75.0%(3/4)、准确性为88.2%(15/17).另有10例(58.8%)患者除己知转移瘤和原发灶之外,还发现了其他脏器组织的转移.结论:~(18)F-FDGPET/CT全身显像在探寻颈淋巴结转移性腺癌患者的原发灶及了解病变分布范围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