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集合可视化分析系统与Apriori算法探索针灸治疗产后缺乳的选穴规律。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建库至2019年7月15日针灸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研究文献,按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腧穴处方。基于集合可视化分析系统与Apriori算法分析针灸治疗产后缺乳的特征腧穴及常用腧穴组合。最终纳入121篇文献,提取针灸治疗产后缺乳所选腧穴72个,任脉与足阳明胃经是最常选用的经脉。膻中、乳根、足三里、少泽、太冲为最高频的腧穴组合。集合可视化分析、腧穴关联规则分析以及腧穴组合网络分析一致表明以上5穴是针灸治疗产后缺乳的基本穴组,合用具有补养气血、疏肝解郁、活络通乳之功效,可有效治疗因化生乏源、郁滞不通而导致的产后缺乳。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索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选穴规律及用穴特点。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gfang)自1986年4月2日至2020年10月1日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文献,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经数据标准化处理。应用Microsoft Excel 2019软件建立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处方数据库,进行腧穴频次、归经、部位、特定穴分析,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Statistics 25.0进行系统聚类和因子分析。结果:共纳入63篇文献,192条处方,涉及腧穴79个,总频次589次,腧穴使用频次前3位依次为风池、百会、太冲;使用最频繁的经脉是胆经和督脉;腧穴主要分布在头部和下肢;特定穴以交会穴和五输穴为主。聚类分析得出风池-太阳-太冲-百会为重点穴位群集;因子分析共提取7个公因子。结论: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以头部选穴为主并结合辨证取穴,总结出常用穴组规律,可为临床提供参考与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索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MGH)的优选穴位和配伍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Pubmed数据库2007-01-01—2017-10-01针刺治疗MGH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献,并建立数据库,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刺治疗MGH的腧穴选用规律,包括腧穴使用频次、归经、分布、特定腧穴及关联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7篇文献,共使用腧穴60个,优选12个,分别为膻中、乳根、太冲、屋翳、足三里、期门、三阴交、肩井、合谷、肝俞、天宗和关元;优选经脉为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厥阴肝经;常用腧穴主要分布在胸部和下肢;常用腧穴配伍有乳根和膻中、屋翳和膻中、足三里和膻中、期门和膻中、太冲和膻中、屋翳和乳根等17组。结论针刺治疗MGH取穴以膻中、乳根、屋翳为主穴,并以近治和远治相结合取穴,以足阳明胃经、任脉及足厥阴肝经为拓展选穴。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探讨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MGH)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VIP、万方和Pub Med 4个中英文数据库中针刺治疗MGH的临床文献,通过筛选,最终从纳入的153篇文章中建立针刺治疗MGH选穴频次及频次居前5位的选穴分析数据库,对选穴归经、分布进行归纳总结。结果针刺治疗MGH的针刺组方共有85条,涉及穴位105个,频次居前5位的穴位为:膻中、乳根、屋翳、足三里、三阴交,其中频次最高的是膻中;针刺治疗MGH涉及十四条经脉及经外奇穴,使用穴位最多的经脉是: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肾经等;选穴主要分布在躯干部,以近部选穴为主。结论针刺治疗MGH最常选用腧穴为膻中、乳根、屋翳、足三里、三阴交等;多在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肾经取穴;主要以近部取穴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选穴规律并对比不同取穴方式的疗效。方法:检索近20年针灸治疗AR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建立AR数据库。分别统计高频腧穴与特定穴信息,对比不同取穴方式的疗效,应用SPSS26.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及QUEST决策树模型识别。结果:共纳入289篇文献,收录384条针灸处方。涉及腧穴99个,总频次为2 430次,迎香、印堂与合谷为频次排前3位的腧穴。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手阳明大肠经和督脉为主,交会穴是应用频次最高的特定穴。单穴、局部选穴及循经配伍治疗AR总有效率均较高,迎香是最主要的单穴处方。因子分析提取出9个腧穴配伍单元公因子,聚类分析得到2类腧穴配伍关联聚类处方,以迎香为因变量的决策树模拟出3条精简选穴决策路径。结论:针灸治疗AR以局部选穴与循经配伍为主,注重祛邪和扶正相结合的选穴原则,并提倡配穴方式的多样化,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与QUEST决策树的联合应用为AR的临床选穴提供了3种方向,助力转化医学的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查阅古代文献和统计分析近30年来针灸治疗缺乳的临床研究文献,发现诸家虽施术方法不尽相同,但选穴组方有较强的规律性。结果:针刺治疗缺乳所用频率高的经穴,主穴为膻中、乳根、少泽、足三里、前谷;配穴为足三里、脾俞、太冲、内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选穴规律与特点。方法 检索201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收录的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分析处方选穴特点和规律。结果 纳入94篇文献,涉及腧穴83个,总频次614次。累计频次应用较高的腧穴为颈夹脊、风池、天柱等;常用腧穴主要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腧穴配伍以风池-颈夹脊最多,大部分为近端取穴与远端取穴相结合。结论 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以选取近部穴位与远端四肢腧穴配伍为主,常选用风池、颈夹脊、天柱、后溪、阿是穴等腧穴,并根据不同证型进行临证加减,为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选穴处方提供一定参考,为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许磊  何玲  李慧  乔海法  王强  王渊 《中国针灸》2023,(4):471-478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失语症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2000年1月1日至2022年4月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EMbase收录的针灸治疗失语症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Microsoft Excel2021软件建立数据库,统计腧穴频次及频率、腧穴归经、腧穴分布部位、特定穴使用情况,并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处方进行关联规则分析,Gephi0.9.5绘制腧穴和经脉共现网络图。结果:共纳入140篇文献,包含146条针灸处方,涉及189个腧穴,腧穴总频次为1 211次。廉泉、金津、玉液、百会、哑门为针灸治疗失语症使用频次前5位的腧穴,经外奇穴和经验穴使用较多,使用频次前3位的经脉为督脉、足少阳胆经和任脉,所用腧穴多分布于头面颈项部,五输穴为使用频次最高的特定穴。玉液-金津、玉液-廉泉-金津和风池-玉液-金津为针灸治疗失语症的高频穴对。因子分析提取的10个公因子为针灸治疗失语症的常用腧穴配伍组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现代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取穴规律。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各数据库查找关于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文献,运用自行研发的数据挖掘系统建立相关处方数据库,分析其选穴规律。结果总共纳入221个相关处方,腧穴使用频次最高的为关元穴,其次为三阴交、子宫、中极。经外奇穴使用频次最高的为子宫穴。特定穴使用规律研究示交会穴使用频次最高,其次为募穴和五腧穴。腧穴-经络关联分析示取穴以任脉、脾经、胃经和膀胱经为主。腧穴-部位关联分析示取穴以腹部为主,其次为下肢和腰背部。结论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重视特定穴的使用,并以脏腑辨证结合经络辨证,以及重视局部取穴和远端取穴为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挖掘现代文献中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检索CNKI、WanFang、VIP、Sinomed、Web of Science、PubMed数据库中关于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针灸处方并进行规范化处理,运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选穴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47篇,提取针灸处方71首,涉及腧穴60个,总频次407次。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使用频次前5位腧穴依次为肾俞、三阴交、脾俞、足三里、命门;使用较多的经脉为膀胱经和督脉;腧穴主要分布在背腰部和四肢部;特定穴以背俞穴和交会穴为主。针灸处方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腧穴组合13组;聚类分析得到腧穴聚类组合4组。结论: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取穴经脉主要以膀胱经、督脉为主,其中肾俞、脾俞、肝俞、太溪、命门、腰阳关、悬钟为组方核心腧穴;以补益肝肾、舒筋活络为主,辅以补益气血为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临床上针灸推拿治疗假性近视的选穴特点和规律。方法:检索近十年来收录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的有关针灸推拿治疗假性近视的文献,筛选出符合本研究纳入、排除标准的文献,建立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描述性和关联性分析。结果:数据库共纳入84个腧穴处方,涉及80个穴位,共792频次;其中攒竹、太阳和睛明穴使用频次最高;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使用频次最高,且膀胱经腧穴使用个数最多;针灸推拿治疗假性近视主要选取头面部及下肢部(包括足部)的腧穴,另外特定穴以五输穴、原穴、背俞穴使用的频次和腧穴数量最多;“丝竹空-攒竹”配伍集使用频次最高。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针灸推拿治疗假性近视选穴主要遵循“病位所在,主治所在”“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取穴规律,以及远近配穴的原则;多选取眼周局部、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并通过局部腧穴配伍丰富临床选穴处方,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为临床选穴提供了参考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鲁秀蕾  戴萌萌  陈华德 《新中医》2020,52(6):117-120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急性乳腺炎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1999年1月-2019年3月中国知网、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针灸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报道和临床研究,分析总结针灸治疗该病的取穴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53篇,常用穴位53个,总共频次282次,最常用的5个穴位是肩井、膻中、乳根、期门、足三里;涉及经脉12条,除手少阴心经和手少阳三焦经外均有涉及,其中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任脉出现频次最多。特定穴以交会穴、募穴、八会穴使用频次较高。穴位分布主要集中在胸腹部、腰背部及四肢。结论:针灸治疗急性乳腺炎以胸腹部局部取穴及四肢循经取穴、选用特定穴为主,经络选取主要为胃经、胆经、任脉。  相似文献   

13.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女性更年期肥胖的选穴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女性更年期肥胖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以及PubMed数据库中针灸治疗女性更年期肥胖的临床文献,检索时限为数据库 建库至 2023年 8月 1日,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腧穴处方,采用 IBM SPSS Moderler 18.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 析,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7.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50篇,提取出83组腧穴处方。描述性 分析提示,针灸治疗女性更年期肥胖干预措施主要为穴位埋线、电针和针刺耳穴结合运用;使用频次前 7位的腧穴是三阴 交、足三里、肾俞、天枢、关元、中脘、气海;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是最常选取的经脉;特定 穴方面,主要选取交会穴、募穴、背俞穴,腧穴分布以胸腹、下肢、腰背为主。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得到针灸治疗更年期肥 胖的核心穴对为“足三里-三阴交”,核心腧穴处方为“足三里、三阴交、中脘、天枢、肾俞、关元、气海”;聚类分析发现 7类临床取穴聚类。【结论】 针灸治疗女性更年期肥胖注重补益肾中精气,恢复脾胃气机的选穴规律及特色。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用穴规律。方法收集1997-2017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相关文献,严格依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建立处方数据库,从腧穴选用、腧穴配伍、部位归属、经络归属等方面对用穴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83篇,针灸处方390条,腧穴以廉泉、风池、金津、玉液、翳风使用频次最高,高频腧穴间的相互组合是常见配伍形式,腧穴分布以头面颈项部为主;所选腧穴经穴、非经穴占比分别为73.78%、26.22%,经穴遍布十四经,以足少阳胆经、任脉、督脉最为常用。结论针灸治疗本病以局部选穴为主,配合远端选穴;优先选用廉泉、风池、金津、玉液等高频次腧穴进行处方配伍;重视阳经腧穴的运用,并辅以针对性强的非经穴。  相似文献   

15.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2004~2008年期间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所收录的核心期刊文献中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涉及的腧穴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并总结文献中针灸处方、腧穴频次、腧穴分布及组方关系。结果显示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穴以循经取穴为主,并配合局部取穴,主要选取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的腧穴,腧穴选择主要为五输穴及下合穴,委中、阳陵泉、环跳、华佗夹脊穴是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用的腧穴。数据挖掘结果反映出的取穴规律和特点与针灸临床理论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基本相符,表明数据挖掘技术用于针灸处方用穴和配伍规律的研究是较合理可行的,分析结果可为针灸临床选穴提供相当程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针灸治疗肥胖伴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文献中的取穴规律。方法:电子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及英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和Embase中从1991—2017年以针灸为主治疗肥胖伴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文献,通过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取穴规律特点。结果:共纳入相关临床文献29篇,涉及腧穴74个。分析发现所取腧穴使用频次最高的为足三里、三阴交、中脘、脾俞,涉及到的经脉以膀胱经、胃经和任脉为主,占总频次的62.4%。背俞穴、五输穴的运用频次最高,占特定穴总频次的52.1%。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出针灸治疗肥胖伴2型糖尿病的腧穴和经脉的内在规律,为针灸治疗肥胖伴2型糖尿病的临床选穴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抽动障碍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发表的关于针灸治疗小儿抽动障碍的临床研究文献与临床疗效观察文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运用SPSS Statistics 25.0、SPSS Modeler 18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探索腧穴选用规律。结果:共纳入56篇文献,涉及56个针灸处方,75个腧穴,腧穴使用总频次443次。其中百会使用频次最高,常选用的经脉为督脉、胆经、肝经和胃经,使用腧穴主要分布在头面部、下肢,特定穴使用主要以五输穴和原穴为主,最常用的腧穴组合为百会-太冲-风池,对频次≥6的穴位进行聚类分析,可将腧穴分为4大类,3类腧穴分别治疗气郁化火、脾虚痰聚与阴虚火旺三类兼证,1类腧穴发挥“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特点。结论:本研究归纳出针灸治疗小儿抽动障碍的选穴特点,为临床针灸治疗本病提供选穴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少弱精子症取穴规律。方法收集并筛选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重庆维普数据库(VIP)、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 Fang)中近20年针灸治疗少弱精子症的文献,并将其穴位逐一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应用软件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51篇针灸治疗少弱精子症的腧穴处方,穴位共50个,确定了处方中穴位出现的频次及归经、常用穴位组合的关联规则,并聚类获得6个核心腧穴组合、3个新腧穴处方。结论针灸治疗少弱精子症主要以膀胱经、任脉、脾经、胃经腧穴为主,使用频次排列前5位的穴位有关元、三阴交、足三里、肾俞、气海,使用频次最高的对穴是"三阴交,关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抑郁性失眠的选穴规律,为临床使用针灸治疗抑郁性失眠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近14年针灸治疗抑郁性失眠的临床文献,利用Excel 2007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使用SPSS 23.0及SPSS Modeler18.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57篇,针灸处方103条,描述性分析显示腧穴使用频次最高的前三位依次为百会、神门、印堂,督脉的选用频次最高,腧穴分布在头面颈项部和下肢部最多,所用腧穴中特定穴占79.41%,交会穴列第一;关联规则分析显示腧穴间置信度和支持度最高的是三阴交-百会-神门,聚类分析得出7个有效聚类群和4组核心穴对。结论 针灸治疗抑郁性失眠取穴以督脉为主,遵循局部选穴和远部选穴并重的思想,重视使用交会穴;治疗抑郁性失眠的针灸处方组合规律为在主穴百会、印堂、神门、三阴交的基础上结合病机辨证配穴。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PubMed、Cochrane Libarary建库至2020年4月20日收录的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进行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对选穴规律进行总结。结果共纳入60篇文献,91条处方,涉及腧穴83个,总频次749次,高频腧穴(频次≥10)为环跳、委中、肾俞、阿是穴、夹脊穴等19个;选穴位置主要集中在下肢部、背部;高频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特定穴共使用35个、340次,占总频次的45.4%。聚类分析得到5个有效聚类群:大肠俞,承扶,秩边,腰眼,肾俞,环跳,夹脊穴;命门,腰阳关;阳陵泉,足三里,悬钟;委中,承山,殷门,昆仑,关元俞;三阴交。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以环跳、夹脊穴、肾俞、委中、秩边、承扶、大肠俞、腰眼为核心的组方。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取穴集中在腰背及下肢部,以阳经经穴为主,重视阿是穴和局部取穴,所选腧穴多为特定穴,穴位下多有神经伴行;针灸处方重视辨经取穴,补益肝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