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敏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3,(4):506-50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预后影响效果。方法将2007-2012年的32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对照组则不做任何健康教育工作。记录两组患者对糖尿病的了解掌握情况,统计两组出院后定期眼科复诊率,并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相关血糖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在DR知识掌握与定期眼科复诊等情况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结论健康教育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后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在临床上,应对DR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工作以促进其病情的好转。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并能引起气道狭窄。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城市高于农村,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哮喘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大多数认为是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所致。近几年我院加强了健康教育,使病人学会了自我护理,保持了最佳的生活状态,提高了生活质量。1加强疾病知识的宣教根据病人的知识结构和文化修养,选择病人能接受的语言,向病人和家属讲解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病理变化和治疗方法,长期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统性健康教育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患者医学应对方式和领悟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选择某三甲医院血管外科2010年12至2011年7月所有符合入选标准的ASO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入选患者在入院后1~2d及出院前一天由研究人员向其发放医学应对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进行常规宣教,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由研究人员提供的一对一的系统性健康教育。采用多元Hotelling T2检验、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面对、屈服和内支持维度上,两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说明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系统性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ASO患者住院期间的医学应对方式和领悟社会支持程度,尤其在面对、屈服和内支持方面。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系统性健康教育干预对儿童脑肿瘤手术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52例脑肿瘤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系统性健康教育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和对照组26例(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恐怖、敌对、焦虑以及抑郁等不良情绪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15%(25/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2%(2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2.4±4.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3±3.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脑肿瘤手术患儿具有显著的效果,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缓解患儿的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卫生》2017,(7)
目的:探讨孕期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孕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将来院建卡产检的460例孕妇随机分成系统化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系统化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宣教。比较两组的剖宫术率及新生儿体重情况。结果:观察组经系统化健康教育干预后,其分娩相关知识及孕期营养保健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孕妇的医嘱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术率,巨大儿出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体重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孕期进行系统化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孕妇掌握孕期保健知识的程度,提高孕妇对医嘱的依从性,剖宫术率,巨大儿、出生率明显下降,有效提高了孕期保健质量。 相似文献
6.
王永群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4,(5):29-29
目的:探讨系统性健康教育对脑出血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6例脑出血偏瘫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系统性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康复措施。入院时和2个月后,由护理人员进行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调查,分别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2个月后,与入院时比较,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观察指标均发生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观察指标,发现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偏瘫采用系统性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对30名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的住院患开展包括讲授、个别讲解、健康教育手册、电话咨询等方式的健康教育,出院3个月后到患家中进行访谈并使用生活质量问题卷和抑郁量表,了解其生活质量及其各维度的变化。另用30名病情相似的患作为对照。结果 干预组生活质量得分及躯体、心理、职责角色、健康意识等维度的得分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健康教育能显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确诊的120例脑卒中患者出院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60例试验组患者及其家属出院后一周至6个月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回访式健康教育,并对完成回访的患者进行复发情况分析。结果出院后6个月试验组60例中22例得到有效控制,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76.7%,两组预后具有差异性(P<0.01)。结论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依从性,使病人增进健康知识,消除或减少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并加深了护患之间的感情,如遇到不适便能主动咨询。电话回访是一种开放式健康教育的良好模式,其方式经济、快捷、方便,特别是对于居住在偏僻地区的人群,患者更加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11.
黄玲娟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3,(4)
目的探讨系统性健康教育对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功能恢复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6例择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心理康复、上肢康复锻炼、营养饮食及用药指导等系统性健康教育。比较分析患者术后上肢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及生活质量改变。结果术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结果无显著性差异(t=0.13,P>0.05);术后4周,观察组患者进食、梳头、洗脸、刷牙方面的ADL评定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9.92、7.81、6.81、3.97,均P<0.05)。系统性健康教育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躯体、角色、情绪、认知、社会功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38、3.12、5.92、6.29、5.91,均P<0.05)。结论系统性健康教育可促进老年乳腺癌术后的心理健康,有助于上肢功能恢复,提高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电话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电话健康教育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电话健康教育干预组44例。干预组给予糖尿病电话健康教育3个月,3月后比较2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病人满意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电话干预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HbA1c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话干预组病人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话健康教育干预有助于改善血糖,并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医护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3.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是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常伴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猝死等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因此,做好预防控制冠心病发病至关重要,是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及康复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配合分阶段解码健康教育对农村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住院期间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患者于入院时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分阶段开展解码健康教育,同时做好心理干预。比较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的SAS、SDS评分。结果干预后SAS(54.3±2.6)分、SDS(52.1±2.4)分,较入院时SAS(57.8±2.1)分、SDS(55.2±1.9)分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农村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进行分阶段解码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有助消除焦虑和抑郁的心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入院即刻化验血糖,根据血糖水平分为正常组(〈6.1mmol/L)、轻中度升高组(6.1~11.0mmol/L)、高度升高组(〉11.0mmol/L),三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第7、30d时的全因性死亡、心源性休克、再梗死,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轻中度血糖升高组与正常组7、30d死亡、心源性休克、再梗死,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组与正常组7、30d死亡、心源性休克、再梗死/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血糖升高组及高血糖组7、30d联合终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血糖水平越高,不良b血管事件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20)
目的本文就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尖锐湿疣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及预后的影响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尖锐湿疣患者74例,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加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及复发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应用于尖锐湿疣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个体化康复运动对不同面积ST段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心梗)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186例ST段抬高型前壁心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3例,对照组采用标准的运动方案,观察组根据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运动方案.随访12周,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LVEF、室性心律失常、再住院率、再梗死率和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个体在康复运动过程中不适症状更少,动态心电图监测平均心率较慢、室性早搏较少.12周时,观察组LVEF显著高干对照组.观察组因心血管疾病的再住院率显著低干对照组.2组患者的再梗死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不同面积的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应采取个体化的康复运动方案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规范化急救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的预后影响。方法按照急性心肌梗死院前及住院规范化治疗流程,对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规范抢救措施延伸到包括院前急救、转运过程,以及入院后再灌注治疗。对于症状出现在12 h内的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于不愿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且ST段抬高者行溶栓治疗。结果采用规范化流程行急救措施,患者总死亡率为8.8%,除外放弃抢救而死亡的患者,则死亡率为7.4%,均低于10.1%的卫生部2005年急性心梗住院期间死亡率。结论较短的发病至入院及入院至再灌注时间,可提高急性心梗患者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56例AMI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26例)和多支病变组(30例);按Killip分级和NYHA分级将56例AMI患者分为心力衰竭组(24例)和无心力衰竭组(32例).患者入院后测定随机血糖,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HbA1c及空腹血糖(FPG).结果 多支病变组HbA1c和FPG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6.62±2.61)%比(5.12±0.65)%,(7.10±1.10)mmol/L比(5.50±0.61)mmol/L,P<0.01].心力衰竭组HbA1c、FPG及随机血糖水平显著高于无心力衰竭组[(7.10±2.35)%比(6.20±1.44)%,(7.36±2.76)mmol/L比(6.28±1.48)mmol/L,(10.32±4.43)mmol/L比(8.45±3.60)mmol/L,P<0.05].结论 HbA1c水平与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心力衰竭相关,并且是影响AMI患者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情绪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焦虑情绪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HAMA评定量表,对41例AMI进行分组,分为焦虑组12人和非焦虑组29人,对2组间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焦虑组ST段提高程度、并发症发生率(恶性心律失常,中、重度心衰,心源性休克)及死亡率高于非焦虑组.死亡率与严重焦虑情绪有关.结论 明显焦虑情绪是AMI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在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应对AMI的焦虑情绪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