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手法治疗颈椎失稳症机理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椎失稳症是指因颈椎间盘退变、关节囊及韧带松弛,导致颈椎活动节段的刚性下降,活动度增大,以至在生理载荷下即可产生过度活动或异常活动[1]。该症除见于中老年患者外,尚有一特殊群落,年龄多在35岁以下,伴颈痛、眩晕等症状。笔者以手法治疗27例疗效满意,但治疗机理不甚了了,据  相似文献   

2.
手法治疗颈椎失稳症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椎失稳是引起颈肩臂痛的常见原因[1].笔者近年来采用手法治疗4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综合治疗颈椎失稳症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失稳症是引起颈肩臂痛的常见原因,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药内服、枕颌带牵引、小针刀松解等综合治疗68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68例,男39例,女29例;年龄30岁~60岁,平均48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  相似文献   

5.
<正>颈椎失稳是颈椎退变中一特殊阶段,好发年龄多小于35岁,主要有头痛、颈肩痛、眩晕、双上肢麻木胀痛等症状;若及时康复治疗可延缓或阻止整个  相似文献   

6.
颈椎失稳的早期征象和客观指标是颈椎生理曲度异常,被认为是颈椎病的主要X线征象之一.一般治疗方法只能缓解其引起的临床症状,为解决这种形态结构的病理改变,我们应用棘突拴结疗法治疗本症26例,从临床和影像学观察,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WDFC加椎体钢板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及失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前路颈椎钢板与WDFC联合应用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及失稳的疗效。方法:对8例颈椎失稳伴有神经根症状,6例颈椎外伤性脱位,2例颈椎WDFC术后松动的患者进行了颈椎前路减压,钢板与WDFC联合固定融合术。结果:进行了6-8个月的观察随访,术前有神经症状的10例病人中,症状完全消失的8例,大部分消失的2例,术后4个月全部达到了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无钢板,螺钉,WDFC松动及断裂。结论:颈前路减压,钢板与WDFC联合固定融合治疗颈椎脱位及失稳。可获得术后颈椎即刻稳定。固定可靠,骨性融合率高,有明显的神经根管间节扩大作用。解除了神经根受压。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失稳症6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失稳症68例报告山东省青州市中医院张英杰,刘元梅,徐钊,唐树杰,郭湄颈椎失稳症是引起颈肩臂痛的常见原因,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药内服、枕颌带牵引、小针刀松解综合治疗6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68例,男39例....  相似文献   

9.
颈椎失稳属X线术语,它是指在X线照片下,颈椎生理弯曲变浅或变直,椎关节不平衡,或有相应椎间孔变窄而言。临床症状以颈项疼痛、头痛、头晕为主,或伴有手臂和掌指麻木症状。笔者近2年采用颈椎牵引下使用弹拨手法治疗此症患者3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颈椎后路侧块钢板螺钉置入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伴随颈椎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多节段颈椎病合并颈椎失稳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行颈椎后路侧块钢板螺钉置入固定术,对照组行前路固定术,对比2组治疗前后JOA评分、颈椎曲度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术后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照组(P0.05);2组治疗后JOA评分、颈椎曲度、VAS疼痛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后路侧块钢板螺钉置入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伴随颈椎失稳效果好,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颈椎生理曲度,缓解手术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杨青  介远 《光明中医》2020,(3):448-450
目的探讨颈椎手法牵引复位联合舒适护理在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在颈椎手法牵引复位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比较2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较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高、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手法牵引复位联合舒适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关节螺钉固定治疗在下颈椎退行性不稳的稳定性重建的疗效。方法:2008年8月-2010年8月,收集17例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患者。15例确诊为单节段不稳。病变节段C3/4节段1例,C4/5节段2例,C5/6节段7例,C6/7节段5例。2例确诊为双节段不稳,均为C5/6、C6/7。所有患者均出现临床症状,表现为:颈肩痛、眩晕或神经根压迫征、或上述症状并存。17例患者均行经关节突螺钉固定手术。结果:全部病例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4.7个月。术前JOA评分为(8.43±1.36)、术后为(14.81±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颈后路关节螺钉固定可以有效的重建下颈椎的稳定性。其手术效果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电针配合推拿治疗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117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推拿治疗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 对117例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患者进行电针、推拿治疗。结果与结论 临床痊愈率60.68%,有效率93.16%。且其治疗前后X线动力性侧位平片角位移和水平位移有明显改善(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法,应用自制问卷对12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调查,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性质、病程等;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生活质量4个维度和全国生命质量协作组提供的一般正常人常模比较生理领域的得分明显低于正常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心理领域比较无差异(P0.05),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高于常模人群(P0.001)。结论:脑力劳动者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高危人群,生理方面的改变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层次分析法研究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主要临床表征诊断权重。方法:邀请全国各地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心脑血管病专家,现场填写课题组设计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是判定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的临床表征(临床症状、舌象、脉象)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程度,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临床表征的权重。结果:①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权重(wi值)为:舌象0.529>临床症状0.295>脉象0.176。②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舌象权重顺序为:苔腻0.497>苔白滑0.269>舌胖边有齿痕0.233;③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临床症状权重顺序为:胸闷胸痛0.222>肢体困重0.120>口粘0.112>体胖0.108>脘腹痞满0.091>面色晦浊0.082>大便粘滞0.076>嗜睡0.075>纳呆0.072>呕恶0.055);④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脉象权重顺序为:脉滑0.517>脉濡0.303>脉缓0.179。结论: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所有要素排序权重的结果中,苔腻、苔白滑、舌胖边有齿痕、脉滑、胸闷胸痛、脉濡、肢体困重、口粘占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临床表征总权重的80%,在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诊断中具有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比较电针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与下颈椎不稳的相关性。方法:将17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85例,牵引组85例,观察治疗效果,在治疗前后进行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量表评分,颈椎稳定性评估。结果:电针组治愈率为40.00%,总有效率96.48%;牵引组治愈率为18.85%,总有效率85.8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功能量表评分均降低,X线平片显示,其角位移和水平位移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电针组优于牵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功能量表评分的降低与角位移和水平位移的减少具有相关性。结果: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优于牵引治疗,其疗效与下颈椎稳定性的改善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项八针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项八针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治疗,两组每周均治疗3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SF-36量表评分作为主要疗效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躯体疼痛、情感角色、活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具有高度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的躯体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具有高度显著差异(P<0.01);躯体角色、情感角色、活力、精神健康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躯体疼痛、情感角色维度评分较对照组上升更明显,具有高度显著差异(P<0.01);躯体功能、活力、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项八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够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角度牵引治疗颈椎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角度牵引治疗颈椎病前屈位和后伸位时颈肩部不适的疗效。方法:200例患者中前屈位牵引100例(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48例),后伸位牵引100例(分为治疗组51例,对照组49例),2个疗程后,采用日本田中靖久的评定法及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进行量化评定及2组治疗前后的疗效和治疗前后疼痛积分比较。结果:前屈位治疗组治愈33例,总有效率96.1%,对照组治愈15例,总有效率为81.2%;后伸位治疗组治愈30例,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治愈14例,总有效率为69.4%;前屈位与后伸位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屈位与后伸位治疗前后疼痛积分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治疗前后,生理曲度有所改善,椎间隙狭窄稍有改善,在改善椎体骨质增生方面无明显作用。结论:角度牵引治疗前屈位和后伸位颈肩部不适的颈椎病疗效优于垂直牵引,是一种安全、合理、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中药调理在改善术后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安全性等进行分析,证实中药调理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价值。方法:按照研究对象的选择标准对本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间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8例。一组研究对象进行常规的放化疗及对症处理,为对照组;一组研究对象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中药调理,为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就疗效,安全性及随访1年的复发率等数据进行组间比较和数据分析。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7%,组间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在不良反应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中,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在生活质量的比较中,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随访1年生存率及复发率等数据的比较中,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中药调理用于术后宫颈癌患者的治疗,能够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改善生存率和复发率等作用,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樊慧妮 《西部中医药》2014,(10):138-139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结果: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与医生关系,情感状况和功能状况评分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性生活满意率观察组为96.67%,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改善宫颈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