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体骨软骨移植结合中药薰洗治疗Hepple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采用自体骨软骨移植结合中药薰洗治疗Hepple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19例,男10例、女9例。年龄18~45岁,中位数35岁;左侧11例,右侧8例;骨囊肿直径0.6~2.0 cm,中位数1.2 cm。术中完整取出骨软骨病灶并新鲜化处理硬化的囊壁后,在同侧股骨内侧髁非负重区钻取长度与受区深度相当的骨软骨柱,根据受区面积钻取1~2个,植入距骨内。术后2周拆线后开始中药薰洗,每日2次,每次30 min,4周为1个疗程,共薰洗2个疗程。分别于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软骨组织修复磁共振观察(magnetic resonance observation of cartilage repair tissue,MOCART)评分评价距骨软骨情况,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踝关节疼痛程度,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并在末次随访时依据踝关节AOFA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踝关节镜检查见19例患者距骨骨软骨损伤病灶均位于距骨内侧肩部,其中15例位于中后部、4例位于前部。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和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中位数18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距骨软骨MOCART评分,术前(3.1±0.9)分、末次随访时(6.5±0.8)分;踝关节疼痛VAS评分,术前(4.9±0.5)分、末次随访时(1.2±0.7)分;踝关节AOFAS评分,术前(60.5±8.3)分、末次随访时(92.5±5.7)分;末次随访时,本组疗效优15例、良4例。结论:自体骨软骨移植结合中药薰洗治疗Hepple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可缓解踝关节疼痛、促进距骨软骨修复和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同侧距骨非负重面获取骨软骨柱修复距骨软骨损伤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采用自体同侧距骨非负重面软骨柱移植修复HeppleⅢ~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76例。术前、术后分别对患者采用Karlsson踝关节功能评分(KAFS)、视觉疼痛量表(VAS)、美国足与踝协会踝与后足评分(AOFAS)及VASFA评分来评估手术效果和功能状况。术后1年MRI检查植骨处骨软骨愈合情况。结果:术后均得到6~24个月随访,平均15个月。利用标准VAS评估踝关节疼痛程度,评分从术前平均(6.9±2.8)分降至术后(1.6±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OFAS评分由术前的(77.32±6.67)分提高到术后的(93.10±8.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Karlsson评分由术前平均(52.16±9.85)分上升至(85.73±11.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VASFA评分临床疗效优69例(90.8%),可7例(9.2%);术后MRI检查提示修复的关节面平滑,移植物与周围组织结合良好。结论:自体距骨软骨移植治疗HeppleⅢ~Ⅴ型距骨软骨损伤能够缓解疼痛和改善踝关节功能,手术是胫骨截骨和距骨供区取骨、受区植骨移植同时进行的,未见取骨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创第1跖骨截骨矫形术治疗外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采用微创第1跖骨截骨矫形术治疗外翻患者273例,男16例、女257例;年龄21~73岁,中位数53岁;左足76例,右足92例,双足105例。术中采用棒状磨头磨钻系统微创磨削掉骨赘及囊并行第1跖骨截骨。记录手术时间;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足疼痛情况,测量外翻角及第1、第2跖骨间角,并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足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患足功能;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5±3)min。27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术后8周,截骨端均愈合。术后6个月时,患足疼痛VAS评分较术前降低[(2.5±0.5)分,(8.6±0.9)分,t=-103.892,P=0.003],外翻角及跖骨间角减小[15.4°±1.9°,30.7°±1.3°,t=-79.014,P=0.001;8.4°±2.3°,17.9°±1.6°,t=-98.226,P=0.005],AOFAS足功能评分增加[(83.1±10.8)分,(35.0±9.4)分,t=115.439,P=0.001]。术后并发趾内侧皮神经损伤趾麻木9例,经电脉冲理疗及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术后3个月时症状消失;并发趾跖趾关节僵硬6例,经加强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并发外翻角增大3例,术后9°~11°,术后6个月时增加到16°~22°,患者无不适,未行特殊处理。结论:微创第1跖骨截骨矫形术治疗外翻,创伤小、截骨端愈合好,可有效缓解患足疼痛、矫正患足畸形,有利于足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踝关节镜下清理联合局部微骨折术治疗距骨骨样骨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采用踝关节镜下清理联合局部微骨折术治疗距骨骨样骨瘤患者7例。男5例,女2例。年龄17~23岁,中位数20岁。病变位于左侧距骨颈3例,右侧距骨颈3例,左侧距骨体1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采用踝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踝关节疼痛情况,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2个月,中位数10个月。踝关节疼痛VAS评分,术前(6.43±1.27)分,术后3个月(0.43±0.53)分;AOFAS踝与后足评分,术前(39.57±10.44)分,术后3个月(92.86±3.58)分。均未发生切口感染、肿瘤复发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踝关节镜下清理联合局部微骨折术治疗距骨骨样骨瘤,能够缓解踝关节疼痛,改善踝关节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手术(MF)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HeppleⅢ~Ⅳ型距骨骨软骨损伤(OL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兴义医院的38例HeppleⅢ~Ⅳ型OLT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MF组和MF+PRP组。MF组共18例,仅进行单纯MF治疗;MF+PRP组共20例,采用MF联合PR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踝关节功能、软骨再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术前,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MF+PRP组患者术后同时段VAS评分低于MF组,AOFAS评分高于M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个月,MF+PRP组患者软骨损伤横断面的最大面积低于M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单纯使用MF相比,采用MF联合PRP治疗HeppleⅢ~Ⅳ型OLT,患者恢复更快,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损伤软骨愈合,提高患者踝关节功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道中西医结合治疗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文献。方法:报道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显微骨科2016年-2018年间3例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住院患者,均采用中药内服配合病灶刮除加自体骨膜骨移植术治疗。中药治疗组方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目的。手术治疗采用硬腰联合麻醉,取内踝纵行切口,于内踝截骨,截骨后下翻内踝,将距骨骨软骨剥脱区充分显露,以小刀切除已剥脱翘起骨软骨,并刨削毛糙区,以剥脱区为受区,内踝截骨2 cm处为供区。分别取骨柱,将供区骨柱打压入受区,并使骨膜与周围软骨位于同一平面,复位内踝,并以两枚空心钉固定。两者配合验证其临床疗效并回顾分析近年相关文献,从解剖、诊断及治疗加以综述。结果:3例患者伤口均为一期愈合,术后6个月症状较术前明显缓解,kofoed评分较前明显改善。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网检索近50篇文献,分析文献可知,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易被误诊漏诊,其主要手术治疗方案有微骨折术、钻孔术、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术等。结论:采用中药内服配合病灶刮除加自体骨膜骨移植术治疗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能缓解患者疼痛,提高功能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李志全 《中医正骨》2014,(12):33-34
目的:探讨自体软骨移植治疗HeppleⅤ型距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自体软骨移植治疗HeppleⅤ型距骨软骨损伤患者9例,男7例,女2例;年龄36~53岁,中位数41岁;左侧5例,右侧4例;有明确外伤史6例,无明确病因3例。病程9~18个月,中位数14个月。术中于内踝处做"V"形截骨显露距骨,清除病变软骨组织,依据软骨缺损面积切取同侧股骨外侧髁非负重区软骨复合柱,并移植于距骨软骨缺损区。复位内踝截骨块,并用2枚空心钉加压固定。术后观察患者疼痛缓解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22个月,中位数16个月;内踝截骨处均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中位数4.5个月。踝关节疼痛缓解,关节活动度改善。参照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2例、良4例、可3例。结论:自体软骨移植治疗HeppleⅤ型距骨软骨损伤,可有效缓解疼痛,有利于患肢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Bromstr?m术联合骨软骨移植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采用改良Bromstr?m术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联合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骨软骨损伤患者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右踝16例,左踝9例;平均年龄30.5岁(16~45岁);平均病史14个月(6个月~5年)。分别于术前,术后3,6及12个月对患者进行AOFAS评分~([1])和Tegner评分~([2])进行评估,拍摄应力位X线片并记录距骨倾斜角。记录患足术后疼痛、肿胀、再次扭伤情况,检查内翻应力试验及前抽屉试验。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排斥反应,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平均13.5个月(11~20个月)。术后未出现反复扭伤现象,踝关节慢性肿痛症状消失,内翻应力试验及前抽屉试验均阴性,均恢复日常工作和运动。术后随访时行应力位X线片提示距骨倾斜角较术前明显变小,末次随访时平均角度为4.53°±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明显改善,平均分为(87.50±3.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Tegner评分明显改善,平均分为(5.97±1.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Bromstr?m术联合骨软骨移植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骨软骨损伤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Scarf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重度■外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采用Scarf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重度■外翻患者32例。男3例,女29例。年龄31~67岁,中位数52岁。左足15例,右足11例,双足6例。病程4~52年,中位数20年。于足负重位X线片上测量■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一、二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第一跖骨远端关节面角(distal metatarsal articular angle,DMAA),趾骨间角(interphalangeal angle,IPA)。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趾疼痛情况,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趾、跖趾、趾间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趾功能。术后随访观察切口和截骨端愈合、并发症发生及■外翻复发情况。结果:切口均甲级愈合。所有患者均获12个月的随访。截骨端均愈合,愈合时间8~12周,中位数10周。术后12个月,■趾疼痛VAS评分较术前下降[(3. 8±4. 2)分,(1. 8±1. 4)分,t=7. 651,P=0. 002],AOFAS■趾、跖趾、趾间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增高[(56. 7±4. 9)分,(90. 1±1. 4)分,t=10. 234,P=0. 002],HVA、IMA、DMAA、IPA均较术前减小(45. 4°±2. 1°,5. 7°±2. 5°,t=2. 698,P=0. 000; 22. 1°±0. 4°,2. 9°±0. 1°,t=4. 157,P=0. 007; 10. 5°±0. 7°,3. 7°±0. 1°,t=8. 259,P=0. 001; 8. 5°±0. 3°,1. 2°±0. 1°,t=5. 432,P=0. 008)。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及■外翻复发。结论:Scarf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重度■外翻,截骨端愈合率高,畸形矫正效果好,可以减轻■趾疼痛、促进■趾功能恢复,且■外翻复发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ESWT)治疗早中期距骨骨软骨损伤(osteochondral lesion of the talus, OL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要求的HeppleⅠ期至Ⅲ期OLT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冲击波组,每组30例。入组后2组患者均采用针刺、超声波治疗、踝周肌力训练、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及限制患肢负重等常规疗法治疗,冲击波组在此基础上辅以ESWT治疗,2组均治疗5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2个月的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与后足评分及病灶体积。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踝关节疼痛VAS评分、AOFAS踝与后足评分及病灶体积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139,P=0.709;Z=0.351,P=0.554;Z=0.184,P=0.668)。治疗结束后2个月,2组患者的踝关节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第1跖楔关节融合联合Weil截骨治疗第1跖列不稳所致拇外翻合并转移性跖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采用第1跖楔关节融合联合Weil截骨治疗第1跖列不稳所致拇外翻合并转移性跖痛患者15例,均为女性;年龄46~58岁,中位数52岁;单侧10例,双侧5例;合并第3跖骨头下胼胝体形成5例.术后观察患足畸形矫正、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 27个月,中位数16个月;截骨均愈合,愈合时间8~ 14周,中位数10周;术后患足疼痛明显缓解,胼胝体消失,拇外翻角和第1、第2跖骨间角均较术前明显减小(32.75°±2.86°,13.25°±1.25°;18.55°±2.98°,11.50°±1.64°).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足拇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患足功能,术前(47.80±3.82)分、术后(87.50±3.30)分.结论:第1跖楔关节融合联合Weil截骨治疗第1跖列不稳所致拇外翻合并转移性跖痛,可有效矫正患足畸形、缓解疼痛,有利于患足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改良骨道桡侧腕屈肌腱部分移位治疗第1腕掌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11月至2015年6月,采用经改良骨道桡侧腕屈肌腱部分移位手术治疗第1腕掌关节脱位患者18例,男3例、女15例;年龄26~66岁,中位数46岁;左侧6例,右侧12例。均有明确外伤史;受伤至就诊时间4~18个月,中位数6个月。术后随访观察患者腕关节疼痛缓解、拇指和腕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中位数18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拇指内收外展活动度,术前43.0°±7.2°,末次随访时55.6°±6.6°;拇指屈伸活动度,术前32.2°±4.1°,末次随访时46.8°±6.3°;患手握力术前(101.0±27.5),末次随访时(213.8±75.5)N;患手捏力,术前(13.7±3.9)N,末次随访时(37.2±7.8)N。腕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前(6.3±1.1)分,末次随访时(1.1±0.5)分;Krimmer腕关节功能评分,术前(33.0±9.1)分,末次随访时(89.8±9.2)分。均无关节再脱位发生。结论:经改良骨道挠侧腕屈肌腱部分移位治疗第1腕掌关节脱位,可缓解腕关节疼痛,有利于患手拇指和腕关节功能恢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采用第一跖骨基底闭合楔形截骨联合远端软组织平衡手术治疗中重度■外翻的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对25例(28足)中重度■外翻患者采用第一跖骨基底楔形截骨联合远端软组织平衡手术治疗,测量手术前后■外翻角(HAA)及跖间角(IMA)变化情况,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第一跖骨、趾骨及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手术前后功能。结果: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无内固定失败,无截骨部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患者外翻畸形纠正明显,■囊炎、转移性跖痛症均明显改善,未见畸形复发。术后测量HAA(9.643°±2.041°)及IMA(6.714°±1.357°)均较术前(分别为(43.286°±6.531°)和(20.464°±3.144°))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OFAS评分也从术前(49.786±9.480)分显著提高为末次随访的(91.750±4.1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第一跖骨基底闭合楔形截骨联合远端软组织平衡手术治疗中重度■外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外侧双入路全螺纹柱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距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内外侧双入路全螺纹柱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采用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估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患者疼痛情况。结果:术后28例获平均24个月(6~4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获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6个月(3~6个月)。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68~92分,平均(80.7±7.5)分;VAS评分0~6分,平均(0.8±0.4)分。8例患者出现创伤性关节炎,6例患者出现部分距骨体缺血性坏死。结论:内外侧双入路全螺纹柱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具有解剖复位、固定可靠、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可获得满意的短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月骨摘除带血管蒂豌豆骨移位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采用月骨摘除带血管蒂豌豆骨移位手术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患者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18~62岁,中位数36岁;左侧4例,右侧6例。Lichtman分期Ⅲ期4例、Ⅳ期6例;病程12~72个月,中位数20个月。分别于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腕关节静息时和持重(物品质量5 kg)后疼痛情况,测量腕关节活动度,采用Krimmer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腕关节功能,并根据末次随访时Krimmer腕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疗效,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个月,中位数13个月。腕关节疼痛VAS评分,术前静息痛(4.9±2.1)分、持重后(8.7±1.3)分,末次随访时静息痛(2.0±0.4)分、持重后(2.5±0.8)分;腕关节活动度,术前屈伸15°±6°、尺桡偏10°±1°,末次随访时屈伸130°±16°、尺桡偏40°±5°;Krimmer腕关节功能评分,术前(65.37±11.25)分,末次随访时(89.00±10.27)分。疗效评价结果,本组优6例、良4例。均无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克氏针松动或断裂及豌豆骨脱位、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月骨摘除带血管蒂豌豆骨移位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可有效缓解腕关节疼痛,改善腕关节功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踝关节镜手术联合改良Bromstr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6月至2016年5月,采用踝关节镜手术联合改良Bromstr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骨软骨损伤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18~45岁,中位数30岁;左踝18例,右踝18例。病程6~60个月,中位数16个月。术后随访观察切口愈合、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踝关节功能和活动能力恢复及距骨倾斜角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1个月,中位数16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均未发生踝关节再扭伤,踝关节慢性肿痛均消失,踝关节内翻应力试验及前抽屉试验均阴性。末次随访时,距骨倾斜角由术前11.78°±1.59°减小至4.36°±1.73°,美国足踝关节外科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由术前(47.94±2.38)分升至(88.39±2.17)分,Tegner活动水平评分由术前(4.45±1.44)分升至(5.94±1.09)分。结论:采用踝关节镜手术联合改良Bromstr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骨软骨损伤,操作简单,创伤小,能明显减轻踝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体征,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改善踝关节活动能力,促进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腓骨上1/3部分截骨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30例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行腓骨截骨术。其中男性6例,女性24例;年龄48~80岁,中位数62岁。均单侧发病,左侧17例,右侧1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膝骨关节炎的诊断标准,疼痛等症状以内侧为重,不同程度膝关节内翻畸形,X线间内侧间隙狭窄,胫骨平台-骨干角85°,下肢生理力线距髌骨中心内侧偏移1cm.统计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胫骨平台-骨干角,内外侧间隙及功能AKS评分。结果:住院时间10~15d,中位数12d.30例患者手术切口均I/甲级愈合。其中3例患者出现腓浅神经损伤症状,3月后均好转。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5个月,中位数4个月。术后1个月后连续2次随访膝关节疼痛评估、AKS评分、膝关节内外间隙、胫骨平台-骨干角结果无明显变化后,确定评分结果并记录。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8±2)分降为术后(3±2)分。功能较术前改善,AKS由(88.47±13.25)分增加到(156.70±10.26)分,内翻角较术前略纠正,胫骨平台-骨干角由术前70°~85°提高为术后80°~93°,内侧间隙较术前增加(0.25±0.10)cm,外侧间隙较术前减小(0.20±0.08)cm.结论:腓骨截骨术对患者创伤小、花费少、手术难度小,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踝关节镜下韧带解剖重建术治疗距腓前韧带距骨侧断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采用踝关节镜下韧带解剖重建术治疗距腓前韧带距骨侧断裂患者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18~30岁,中位数25岁。均为新鲜闭合性损伤。左侧7例,右侧8例。8例合并距骨止点处撕脱骨折。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踝关节疼痛情况,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于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采用Tegner运动水平评级标准评价患者运动能力。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1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6个月,中位数12个月。踝关节疼痛VAS评分,术前(6.27±1.53)分,术后3个月(0.73±0.70)分。AOFAS踝与后足评分,术前(34.00±9.93)分,术后3个月(93.67±3.29)分。Tegner运动水平评级,术前1~3级,中位数2级;末次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改良Youngswick截骨术联合口服活血消肿汤治疗■僵硬合并■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改良Youngswick截骨术联合活血消肿汤口服治疗■僵硬合并■外翻畸形患者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46~67岁,中位数58岁;单侧6例,双侧5例;■僵硬分期,2期6例、3期3例、4期2例;均为中度■外翻患者。随访观察截骨处骨折愈合、外翻畸形矫正、■趾疼痛改善、第一跖趾关节背伸活动度改善、■趾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0个月,中位数26个月。截骨处均一期愈合。■趾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术前(5.1±0.8)分、末次随访时(0.7±0.7)分;■外翻角,术前24.9°±4.1°、末次随访时7.6°±1.0°;第一、第二跖骨间角,术前12.8°±1.9°、末次随访时6.1°±0.7°;第一跖趾关节背伸活动度,术前15.6°±7.1°、末次随访时54.2°±9.7°;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足■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功能评分,术前(53.1±14.4)分、末次随访时(85.8±7.3)分。均未发生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感染、内固定松动、跖骨头坏死、■内翻、第一跖趾关节脱位或半脱位等并发症。结论:采用改良Youngswick截骨术联合活血消肿汤口服治疗■僵硬合并■外翻,能减轻■趾疼痛,纠正■外翻畸形,改善第一跖趾关节活动度,促进■趾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Swanson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伴有轻、中度跖趾关节炎的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本院对22例伴有轻、中度跖趾关节炎的外翻患者实施Swanson人工关节置换术。其中男7例,女15例;年龄48~65岁,平均58.5岁;左侧12例,右侧10例。5例患者(HAA30°,IMA16°)同期行第一跖骨基底部截骨以进一步矫正畸形。术前、术后采用影像学测量和功能评估,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获得26~48个月的随访,22例患者术后畸形得到明显改善,且术后局部症状较术前明显减轻或者彻底缓解。术前HAA为31.1°±5.2°,IMA为14.8°±3.8°.术后HAA为16.4°±2.8°,IMA为11.7°±3.1°.患者术前、术后1,3,6,12,24和48个月的AOFAS评分分别为45.6±6.5,76.5±5.9,81.2±5.3,82.9±7.8,87.4±7.3,87.2±6.4和87.5±5.1(术后48个月随访时,有2例患者失访)。术前、术后的解剖学角度数据以及AOF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Swanson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伴有轻、中度跖趾关节炎的外翻,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手术效果佳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