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福建省2012—2013年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亡原因及特征,为卫生保健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2013年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系统上报的死亡卡片进行描述性分析,用SAS软件进行假设检验。结果 2012—201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3 892例,婴儿占80.2%,新生儿占53.7%。感染性和母婴疾病比例最高(38.4%);前5位死因分别为围产期疾病、先天异常、诊断不明、伤害、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共占84.5%。男女性别构成在各年龄组存在明显差异;死亡时间按月分布冬春季有增高趋势;死亡地点主要在医院(53.6%),最高诊断依据主要是单纯临床诊断(50.4%),最高级别诊断单位主要是地市级医院(51.5%)。结论福建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以婴儿居多,新生儿占婴儿的66.9%,新生儿保健仍是重点。围产期疾病、先天异常、诊断不明居前3位,需重点防范,并加强基层培训、提高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毕节市死因监测数据进行质量分析,为进一步完善毕节市死因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使用死亡率、最高诊断单位构成、最高诊断依据构成、根本死因编码不准确比例等指标对毕节市2015年-2017年的死因监测情况进行评价。结果2015年-2017年毕节市死因监测点常住人口死亡病例41 594例,死亡率 567.83/10万;2015年-2017年毕节市死因监测点死者生前最高诊断单位为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的占比较高,生前最高诊断依据为可靠依据的占比60%左右,根本死因编码不准确比例2.76%。结论毕节市的死因监测数据质量有所提升,但总体上并不乐观,建议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合作、专业支撑等方式改善毕节市死因监测现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福建省居民死因构成,并对死因进行分析,为制定卫生工作政策与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3年全省医疗机构死亡病例通过网络直报并经审核及有根本死因编码的死亡个案资料,对其作相关描述性分析。结果2013年全省医疗机构共报告死亡病例50 139例,约占全省总死亡数的29.30%。按三大类死因分慢性病死亡所占比例最高(占80.56%),其次分别为伤害死亡(占12.84%)、感染性疾病与母婴疾病死亡(占2.28%)。在慢性病中构成比位居前3位的为心脑血管疾病(41.88%)、肿瘤(32.25%)、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2.57%);肿瘤中构成比位居前3位的为气管、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占20.60%)、肝和肝内胆管恶性肿瘤(占18.17%)、胃恶性肿瘤(占14.64%);在感染性疾病与母婴疾病中居前3位的分别是围产期疾病(占58.48%)、传染病(38.90%)、产科疾病(2.62%);在伤害中居前3位的分别为交通事故(占41.52%)、意外坠落(占19.46%)、自杀(占11.08%)。结论慢性病中的肿瘤、伤害中的交通事故和母婴疾病中围产期疾病是我省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福建省2010年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亡原因分布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系统上报的福建省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因及特征。结果 2010年全省共报告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1 663例,婴儿占75.2%,新生儿占婴儿的62.5%。男女各年龄组构成无统计学意义;感染性、母婴及营养疾病比例最高(44.9%);死亡时间无明显高峰;死亡地点主要在医院(59.1%),最高诊断依据主要是单纯临床诊断(48.8%)、最高级别诊断单位主要是地市级医院(44.8%);前5位的死因分别为围产期疾病、先天异常、伤害、流行性感冒和肺炎、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共占70.3%。结论福建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以婴儿居多,新生儿占婴儿的62.5%。围产期疾病、先天异常和伤害居前3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为制定卫生工作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2007—2013年连云港市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死亡原因进行编码分类,应用Excel 2010,SPSS 16.0进行相关统计指标分析。结果 2007—2013年连云港市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伤害、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其中因慢性病死亡人数占68.69%。死亡人数随年龄的增大呈上升趋势,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191.43,P0.01)。死亡所致的潜在寿命损失(PYLL)为203 992.50人年,潜在减寿率(PYLLR)为6.90年/千,平均减寿年数(AYLL)为16.99年/人。结论慢性病和伤害是连云港市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主要死因,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泰安市大汶河流域居民2002-2004年心脑血管疾病死因状况,为深入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基线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现况调查方法,对该区域共200余万居民2002-01/2004-12全部死亡病例进行登记、填卡和死因推断;死亡者全部进行ICD-10编码。采用SPSS13.0和Excel2003软件对全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地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337.53/10万,居死亡原因之首。心脑血管疾病列死因顺位前3位的是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脑病和肺原性心脏病及肺循环疾病,这3种病占心脑血管疾病总死亡的93.02%。结论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和肺原性心脏病及肺循环疾病是泰安市大汶河流域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徐兴  沈洪兵  姚根红 《职业与健康》2012,28(9):1106-1107
目的探究泰兴市居民的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全死因网络直报系统将数据导出,用ICD-10分类方法进行统计描述,对2010年该市居民的死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泰兴市死亡率为727.03/10万,死因顺位前5位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神经系统疾病。男性的死亡首位是恶性肿瘤,构成比45.85%;女性的死亡首位为心脑血管疾病,构成比为40.27%。该市的伤害死亡人数占全死因人数的9.36%。0~4岁组死因以新生儿异常占首位,达到40.91%;5岁~年龄段的死因主要为伤害,占45.84%;15岁~年龄组以恶性肿瘤为主,达到54.5%;60岁~组居民的死因构成以心脑血管疾病为首(46.81),第2位为恶性肿瘤(31.06%),第3位为呼吸系统疾病(10.21%),前3位死因占总死因的88.08%。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为该市居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伤害死亡比例也较高,需要扩大恶性肿瘤的早诊早治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及农村妇女的心理素质,加大老年人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投入。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太原市死因监测数据质量,为提高死因监测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太原市死因监测系统数据库,分析监测数据的完整性、报告及时性、可靠性及准确性。结果2006~2011年太原市死因监测系统累计报告死亡68322例,同期统计局上报的死亡人数为72942例,平均完整率为93.67%。2006~2011年的完整率分别为90.10%、100.65%、90.25%、92.69%、94.47%。县(市、区)覆盖率和省市级医疗机构报告率均达100.00%;死亡病例平均上报及时率为86.12%,其中省级医疗机构最高(97.63%),县级医疗机构最低(71.38%);死者生前最高诊断单位是乡镇及以上医疗机构的占82.82%;最高诊断依据为临床结合理化检验的占35.81%,为临床诊断的占32.45%;常见根本死因不准确的占9.14%。结论太原市死因监测数据总体准确性较高,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死亡者生前疾病就医诊疗情况,揭示当前农村人群常见疾病就医、诊疗主要去向及基层医疗单位承担疾病救治任务现状.方法:以安徽省8个市县死亡病例生前相关疾病就医诊疗数据,对死亡人群生前疾病就医去向、最高级别诊断单位(医疗机构)及诊断依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县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承担了当地农村64.89%的死亡者生前危重疾病救治任务;死亡者生前呼吸系统、脑血管、损伤与中毒、消化系统的常见危重疾病就医主要去向是乡镇卫生院,分别占40.2%、31.8%、34.3%、22.5%;未就医的60岁以上老年病例死亡者占未就诊死亡病例总数的66%;一些农村老人常见病未能及时就医,心脑血管疾病、损伤与中毒、以临床症状体征死亡者占未就诊老年病例全部死亡者的88.4%.结论:乡村急需配置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建立以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窒为基础的结构合理、设置规范、功能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并更好地完善农村老年人群危重病、常见病医疗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08年福建省医疗机构死因登记报告资料,探索导致福建省居民死亡危险性疾病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8年全省医疗机构死亡病例通过网络直报并经审核及有根本死因编码的死亡个案资料作相关研究因素分析。结果 2008年全省医疗机构共报告死亡病例31 468例,占全省实际总死亡数的18.39%。其中慢性病死亡所占比例最高22 521例(占71.57%),其次伤害死亡4338例(占13.79%)、感染性疾病与母婴疾病死亡2 074例(占6.59%),2 535例(占8.06%)为死因诊断不明。在慢性病中心脑血管疾病所占比例最高(占45.74%),其次肿瘤(占27.05%)、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占12.08%);肿瘤主要以肝癌(占20.43%)、肺癌(占18.53%)、胃癌(占15.08%)为主;在感染性疾病与母婴疾病中居前3位的分别是肺炎(占54.58%)、围产期疾病(占25.89%)、传染病(占18.18%)。在伤害中交通事故死亡所占比例最高(占41.52%),其次为意外坠落(占19.46%)、自杀(占11.08%)。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损伤与中毒是危害青少年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根据某医院死亡病例死因构成,了解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负担。方法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2007-2011年在某医院死亡的1 541例病例进行死亡原因分类统计,分析主要疾病死亡构成比。结果 2007-2011年珠海市某医院死亡1 541例,平均病死率为1.5%,其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2%、0.9%,男性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χ2=271.16,P<0.05)。前5位死因构成比分别为损伤与中毒(25.9%)、恶性肿瘤(18.5%)、心血管疾病(15.3%)、脑血管疾病(15.2%)、呼吸系统疾病(7.1%),占总死因的比例为82.0%。损伤与中毒在总死亡原因构成、男性、少年儿童和青壮年中均为第一位;婴幼儿主要死因为围生期疾病、先天畸形、呼吸系统疾病,占68.4%;中年人群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占83.9%;老年人群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占78.9%。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和伤害为医院死亡病例的主要疾病负担,已成为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应针对这些疾病死亡的流行特征,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昆明市2004年居民病伤死亡水平及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昆明市居民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分布及特征,为制定卫生政策并采取相应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式,对昆明市2004年发生的全部死亡居民进行普查,死亡资料使用死因统计分析软件Death Reg 200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年昆明市居民死亡率为6.39/‰(标化率为5.04‰),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郊县高于市区:前4位死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呼唤系统疾病、肿瘤、损伤与中毒;中老年死亡以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为主.损伤与中毒是儿童和青壮年人群的主要死因,也是造成居民潜在寿命损失的第1位原因。结论应针对不同目标人群.加强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肿瘤和损伤与中毒的预防控制工作,以降低居民死亡率,提高期望寿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13年济南市历城区居民主要死因,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济南市历城区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济南市历城区死亡率为628.20/10万,标化率为517.63/10万。居民死亡率,男性为726.23/10万,女性为530.52/10万(P<0.01);0~4岁120.65/10万,5~14岁为28.53/10万,15~44岁为64.03/10万,45~64为709.12/10万,≥65岁为5 334.15/10万;最高的是郭店办事处(985.49/10万),最低的是东风办事处(407.87/10万)。居民死亡率最高的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合计死亡5 297例,占全部死亡人数的91.87%。2013年居民期望寿命为76.46岁,其中男性73.91岁,女性79.10岁。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伤害是导致历城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江西省监测地区居民死亡谱、死亡水平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疾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2-2013年江西省死因监测资料,分析江西省监测地区居民死亡情况及就诊就医信息。结果 2012-2013年,江西省监测地区居民死亡率为519.05/10万,标化死亡率为399.04/10万。标化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居民前四位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全部死亡构成的85.04%,伤害占9.12%。与1997-1998年比较,慢性病死亡率升高且上升幅度较大。不同年龄组的主要死因及其死亡水平、死因顺位不同。死亡人群中未就诊比例城市为3.45%,农村为5.69%。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是监测地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应针对不同人群及其主要疾病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分析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社区居民第一位的死因是心脑血管疾病,引起死亡的人数已占总死亡构成比的45%左右,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有260万,平均每小时死亡约300人;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趋势升高更快,自1958年以来,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已上升了4倍,尤其是脑卒中的发生率速高于欧美国家;Poulter指出WHO在1999年公布,尽管采取了多种预防措施,冠心病的负担处于第6位,脑卒中处于第7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东省惠州市居民死亡水平及死因谱特点,为相关部门制定疾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5年惠州市2个国家级死因监测点惠阳区、博罗县的死因监测资料,死因分类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编码,应用DeathReg和SPSS16.0软件分析死亡率和死因构成。结果 2013-2015年两监测点报告死亡率为341.16/10万,其中男性为364.82/10万,女性为313.30/10万。60岁以上老年人群占全部死亡构成的73.7%。男性、女性60岁以上老年人群死亡病例分别占67.3%和82.4%。前5位的死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性疾病、伤害,死亡率分别为:152.76/10万、75.96/10万、37.86/10万、15.25/10万、13.70/10万,分别占总死亡的44.8%、22.3%、11.1%、4.5%、4.0%,前5位死因合计占总死亡的86.7%。女性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死亡率高于男性,男性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均P<0.05)。结论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疾病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危害惠州市惠阳区、博罗县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男性的死亡率高于女性,60岁以上老人是重点关注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循化县居民的死亡情况及死因分布特点,为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死亡率、构成比对循化县2013年死因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循化县2013年报告粗死亡率为537.97/10万;居民死因前5位的疾病为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意外死亡、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占全部死因构成的89.88%。结论心脑血管、消化道、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意外死亡为影响循化县居民健康的主要危害因素,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制刻不容缓,应积极开展慢性病的监测、防治工作和伤害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宁明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死亡年龄构成比、死亡原因变化趋势,为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明县2004—201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的死亡数、死亡年龄、死因、死亡地点等资料。结果十年来宁明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2004年的23.09‰下降至2013年的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84.6%,而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73.31%。5岁以下儿童死因前五位为出生窒息、早产及低体重、肺炎、先天性心脏病、地中海贫血。儿童死亡地点主要在县级以上医院,占49.12%,其次为家中,占36.95%。结论加强孕产期保健管理,提高孕产期保健质量,注重产科质量,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水平等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昆明市2008年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昆明市居民2008年死因监测数据,了解昆明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国家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监测数据转换成DeathReg系统数据.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死因编码.[结果] 2008年昆明市居民总死亡率为616.00/10万(标化死亡率为441.00/10万).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198.86/10万(标化率为131.43/10万),占总死亡的32.29%,居于死因谱的第1位.在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中的两种主要疾病为脑血管病(死亡率110.38/10万)占55.51%、心脏病(死亡率86.92/10万)占43.71%.城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220.61/10万)是农村居民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191.45/10万)的1.15倍.男性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215.87/10万)是女性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181.12/10万)的1.19倍.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主要发生在45岁以上人群,60岁以上明显升高,60岁以上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数占全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总数的84.48%.[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是昆明市居民的首位死因,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严重成胁居民生命与健康的疾病,应积极进行综合防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江门市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死因监测数据清洗与分析工具"和Excel软件对2010—2013年江门市户籍居民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比等指标。结果 2010—2013年江门市累计报告居民死亡110 408例,各年粗死亡率分别为701.16/10万、695.25/10万、700.51/10万和704.71/10万,年均粗死亡率为700.41/10万,标化死亡率为396.56/10万;男性死亡61 268例,女性死亡49 140例,男女死亡性别比为1.25∶1,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P0.01)。死因顺位前10位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障碍,前10位死因合计占全死因的93.67%。在前10位死因中,不同性别人群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死亡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年龄段死因顺位不同,0~4岁(幼儿组)以围生期疾病为首位死因,占39.13%;5~14岁(少儿组)以伤害为首位死因,占38.89%;15~44岁(青年组)和45~64岁(中年组)均以肿瘤为首位死因,分别占33.79%和43.23%;≥65岁(老年组)以心脑血管疾病为首位死因,占62.42%。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已成为江门市居民的主要死因,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的预防控制是今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