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GP)的选穴规律和刺灸方法。方法:检索2011年至2020年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针灸治疗DGP的临床文献,对最终纳入的73篇文献提取腧穴处方及刺灸方法,用Excel 2010、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关联分析。结果:针灸治疗DGP使用频次高的腧穴依次是足三里、中脘、胃俞、内关;胃经、任脉、膀胱经是最常用的经脉;特定穴主要选取交会穴、五输穴、下合穴;腧穴分布以四肢和胸腹为主;关联规则提示中脘-足三里关联程度最高,针灸治疗DGP核心腧穴处方为中脘、足三里、内关、胃俞;毫针刺法治疗DGP最常见。结论:针灸治疗DGP选穴及刺灸方法具有规律性,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国内针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1983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1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针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文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运用SPSS 20.0、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探究腧穴选用规律。结果:共纳入92篇文献,涉及92个针灸处方、76个腧穴,腧穴使用总频次549次。中脘使用频次最高,常选用经脉为任脉、胃经、督脉、膀胱经,腹部、下肢和背部腧穴使用较多,特定穴多使用交会穴,最常用的腧穴组合为足三里-内关、中脘。结论:国内针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以俞募配穴为主,募合配穴为辅;阴、阳经并重;重视特定穴使用,尤其是交会穴。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选穴规律及核心穴对。方法:电子检索CNKI、CBM、Wan Fang Data、VIP,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文献并建立处方数据库,利用Access2010软件、Clementine 14.0软件、Stata软件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使用频率最高的前4位腧穴依次为足三里、中脘、胃俞、内关,胃经、膀胱经及任脉上的腧穴应用最多并注重特定穴的应用。关联规则结果显示支持度最高的为足三里-内关-中脘,通过聚类分析可得到12组核心穴对。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总结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选穴规律和核心穴对,为临床和科研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女性更年期肥胖的选穴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女性更年期肥胖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以及PubMed数据库中针灸治疗女性更年期肥胖的临床文献,检索时限为数据库 建库至 2023年 8月 1日,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腧穴处方,采用 IBM SPSS Moderler 18.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 析,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7.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50篇,提取出83组腧穴处方。描述性 分析提示,针灸治疗女性更年期肥胖干预措施主要为穴位埋线、电针和针刺耳穴结合运用;使用频次前 7位的腧穴是三阴 交、足三里、肾俞、天枢、关元、中脘、气海;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是最常选取的经脉;特定 穴方面,主要选取交会穴、募穴、背俞穴,腧穴分布以胸腹、下肢、腰背为主。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得到针灸治疗更年期肥 胖的核心穴对为“足三里-三阴交”,核心腧穴处方为“足三里、三阴交、中脘、天枢、肾俞、关元、气海”;聚类分析发现 7类临床取穴聚类。【结论】 针灸治疗女性更年期肥胖注重补益肾中精气,恢复脾胃气机的选穴规律及特色。  相似文献   

5.
杨凯伟  陈少宗 《光明中医》2022,(22):4019-4023
目的 分析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选穴组方规律。方法 通过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的针灸临床文献,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纳入126篇文献,将文献的名称、取穴处方以及腧穴的经脉分布录入数据库,运用Weka 3.9.0软件,对目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共纳入126首穴位处方,共涉及44个穴位,穴位使用频次609次。所取穴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足三里,占93.65%(118/126)。本次研究涉及9条经脉,腧穴数量排前3位的是胃经、任脉和脾经。在关联规则分析当中,双穴配伍中中脘、足三里支持度为95.24%;三穴配伍中中脘、内关、足三里支持度为34.13%;四穴配伍中,足三里、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支持度为24.60%。结论 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所选取经脉以胃经、任脉和脾经为主,足三里、中脘为常用腧穴配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病(PU)的选穴规律,为临床治疗PU选穴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3年1月1日至2014年8月3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的针灸治疗PU临床报道和临床研究的文章,并根据PU的证型和症状梳理选穴规律。结果:获取文章110篇,应用频率较高的前5个腧穴依次为中脘、足三里、胃俞、脾俞、内关。主穴取中脘、足三里,根据不同证型配穴:1脾胃虚寒证多配伍胃俞、脾俞、内关穴;2气滞血瘀证主要配伍胃俞、脾俞、内关、膈俞穴;3肝郁气滞证配伍胃俞、脾俞、期门穴;4肝气犯胃证配伍内关、太冲穴;5脾胃虚弱证配伍胃俞、脾俞;6胃寒证配伍胃俞、脾俞、内关、公孙穴;7胃阴不足证多配伍胃俞、脾俞、内关、三阴交穴;8痰湿壅滞证多配伍胃俞、脾俞、内关、阴陵泉、肝俞穴。根据不同症状配穴:1泛酸多配伍胃俞、脾俞、内关、太冲;2腹胀多配伍胃俞、内关、天枢、公孙;3胃痛难忍多配伍胃俞、内关、梁丘、公孙;4乏力多配伍胃俞、脾俞、内关、气海、公孙。结论: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病选穴以中脘、足三里为主,并注重辨证配穴和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心痛的选穴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心痛类症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针灸古籍中腧穴主治的计算机检索系统”,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腧穴处方,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25.0、IBM SPSS Modeler18.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关联、因子分析。结果:共筛选出《黄帝内经》《中国简明针灸治疗学》等73本古籍中有效处方共394例。描述性分析提示,针灸治疗心痛使用频次前5位的腧穴是中脘、上脘、巨阙、大陵、内关;任脉、心包经、膀胱经是最常选取的经脉;特定穴方面,主要选取五输穴、募穴、原穴;高频穴对为中脘、上脘,巨阙、中脘,内关、大陵。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得到针灸治疗心痛的核心腧穴处方为中脘-上脘-巨阙;因子分析共提取出9个公因子组。结论: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心痛,一般选用心系经脉或相表里经脉腧穴,而对于因其他脏腑气机逆乱所致的心痛,一般选择针灸其原发脏腑或与其相表里脏腑经脉之腧穴;兼见其他脏腑症状者,取相关脏腑之经脉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8.
王建春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6):101-102
目的:探讨现代文献治疗中风后呃逆的针灸治疗处方用穴规律.方法:检索近30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关于针灸治疗中风后呃逆的期刊文献,统计分析常用腧穴、归经、部位.结果:检索出治疗中风后呃逆处方57个,涉及穴位47个,其中足三里、内关、中脘、膈俞、太冲为常用腧穴,膀胱经、胃经穴位所占个数及使用频率均高于其他经络,头面部穴位使用频次较多.结论:治疗中风后呃逆常用足三里、内关、中脘、膈俞、太冲等穴,膀胱经、胃经腧穴及头面部腧穴可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研究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的选穴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PD提供参考。检索近5年中国知网(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针灸治疗PD的临床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腧穴处方,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23.0、SPSS Modeler 18.0软件分别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关联性分析。筛选出24篇符合要求的文献,共提取出33组穴位处方。描述性分析结果表明,关元、三阴交、足三里、气海、地机和中极是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使用频次排名前6的穴位;最常选取的经脉为任脉、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就特定穴方面而言,主要选取募穴、交会穴、合穴;腧穴分布情况主要以胸腹和下肢为主。关联性分析结果提示,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核心腧穴处方为“关元、三阴交、气海、足三里、中极、地机”,核心穴对为“关元-三阴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总结术后胃肠功能紊乱(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POGD)的选穴规律。方法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及Pub Med数据库为检索范围,提取近10年针刺治疗POGD的临床文献的处方,建立治疗POGD针灸处方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对高频腧穴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共纳入文献382篇,提取处方针刺392个,涉及94个腧穴,总频次为1 660次。使用频次较高的腧穴为足三里、上巨虚、内关、三阴交、天枢;腧穴归经频次较高的是胃经、脾经、任脉、心包经;腧穴大多分布在四肢部(下肢居多)、胸腹部;重视下合穴、五输穴、交会穴、募穴的使用;治疗方法以针刺、电针及联合中药为主;腧穴配伍支持度较高的是足三里-上巨虚、足三里-内关、足三里-三阴交、足三里-天枢;核心处方可能为足三里-内关-上巨虚-下巨虚。结论 针刺治疗POGD选穴以下肢部为主,重视特定穴的应用,符合临床治疗规律。  相似文献   

11.
张磊  张英  周馨  万冬桂 《新中医》2021,53(15):104-108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探讨针灸治疗癌性疼痛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自建库到2020年5月30日期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平台中有关针灸治疗癌性疼痛的中文文献,将符合标准的文献录入EXCEL数据库中,并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检索到71篇文献,在未区分具体癌症进行治疗的针灸处方中,胃经是最常选用的经脉,其次为大肠经、脾经。使用频次由多到少依次排序的5个腧穴分别为足三里、合谷、阿是穴、三阴交和内关,使用特定穴以五输穴、合穴、下合穴为主。针对不同脏腑癌痛进行治疗的针灸处方中,胃癌癌痛常用腧穴为足三里、中脘;肺癌癌痛常用腧穴为内关、肺俞、足三里;肝癌癌痛常用腧穴为太冲、期门、肝俞、三阴交。所选经脉以病变脏腑所属经脉和膀胱经为主,特定穴使用则以背俞穴、募穴、合穴为主。将使用频次≥5的高频穴位进行聚类分析,最终得出4类结果。结论:针灸治疗癌痛,以合谷、足三里、内关、三阴交、阿是穴为基本穴位处方。根据不同脏腑的癌痛情况,应以病变脏腑所属经脉之合穴、募穴配合膀胱经相应的背俞穴为基础,联合应用基本穴位处方随症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卵巢功能早衰(POF)的选穴规律,并探讨高频核心腧穴的用穴思路及其病机。方法:以“卵巢功能早衰”和“针刺”或“针灸”或“电针”或“温针灸”或“灸法”或“针药并用/并举/结合”为关键词,检索并筛选建库—2023年6月16日的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与维普平台中针灸治疗POF的相关文献,记录及整理文献中的针灸处方,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腧穴进行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67篇,提取出91组腧穴处方。针灸治疗POF使用频次前5位的腧穴依次是关元、三阴交、肾俞、足三里及子宫;最常选取的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任脉及足太阴脾经;特定穴方面,主要以交会穴(239次)、募穴(116次)、背俞穴(110次)和五输穴(107次)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所获最紧密的穴对为关元→三阴交、三阴交→足三里和关元→足三里。通过聚类分析获得3类处方:(1)神庭、本神、百会、中脘、卵巢、天枢、大赫、太溪、太冲、足三里、血海、归来、中极和气海;(2)脾俞、肝俞、命门、肾俞和次髎;(3)关元、三阴交和子宫。结论:针灸治疗POF的思路以补肾益精为主,佐以调肝养心、疏肝扶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证取穴规律,为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 Med等数据库中建库至2016年9月5日针刺辨证取穴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文献,提取症状、取穴处方信息构建慢性萎缩性胃炎医案数据库,采用隐结构模型、频繁项集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针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证取穴规律。结果:初检索出文献42篇,经筛选,共计纳入文献32篇,涉及604例病历资料。数据挖掘分析得出医案中共涉及215项症状,高频症状16项,包括胃脘疼痛、胃脘胀满、嗳气呃逆等,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隐结构模型。统计出高频取穴处方,共涉及52个腧穴,其中高频取穴包括足三里、中脘、内关、胃俞等;挖掘出症状-腧穴频繁项集5项,包括胃脘疼痛+胃脘胀满+足三里+中脘等;症状-证型-腧穴频繁项集6项,其中包括胃脘胀痛+口干+大便干+胃阴不足证+三阴交。结论:针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多以足三里、中脘、内关为主穴,配穴依据临床情况辨证取穴,此可为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取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PubMed、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等数据库中针灸治疗IBS-D的随机对照试验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19年6月。通过Excel建立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处方数据库,并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运用SPSS、SPSS Modeler软件分析取穴规律特点。结果纳入相关文献63篇,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腧穴使用频次最高的为天枢、足三里、上巨虚,涉及到的经脉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和任脉为主,特定穴以募穴、背俞穴、五输穴为主。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腧穴可分为两大类,肾俞、胃俞、脾俞、中脘、关元以及天枢、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百会、上巨虚。关联规则结果显示,支持度排前三的为上巨虚-足三里-天枢、太冲-足三里-天枢、三阴交-天枢。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索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取穴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产后抑郁的临床选穴配伍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及英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从建库到2021年2月针灸治疗产后抑郁的临床研究文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选取的腧穴、经络等进行频次统计,对使用频次较高的腧穴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72篇,最终纳入42篇,共涉及处方65条、腧穴80个。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依次为百会(43次)、三阴交(42次)、太冲(38次)、内关(38次)、足三里(32次)和神门(28次),选穴多集中在膀胱经(86次,13个腧穴)、督脉(73次,10个腧穴)和肝经(58次,5个腧穴),特定穴中交会穴(158次,19个腧穴)、五输穴(123次,17个腧穴)、原穴(86次,6个腧穴)及背俞穴(76次,7个腧穴)等使用广泛。通过聚类分析得出4个有效聚类群(百会-三阴交、太冲-内关、心俞-肝俞-脾俞-关元、合谷-气海-期门)以及一组主穴(百会-三阴交-太冲-内关-足三里-神门)和两组辨证配穴(合谷-气海-期门、心俞-肝俞-脾俞-关元-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自建库至2021年4月收录的针灸治疗PCIV的相关文献,建立PCIV针灸处方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针灸治疗PCIV的取穴规律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处方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87篇,涉及针灸处方212首、穴位114个;频次分析结果显示,使用频次前3位的穴位为风池、百会及足三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支持度最高的穴对和穴组分别为风池-百会(61.12%)、内关-三阴交-风池(18.96%);处方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将使用频次>20次的穴位分为3类,第1类为肾俞-肝俞-太溪-悬钟-百会-头维-太冲,第2类为丰隆-中脘-天柱-完骨-风池-内关-三阴交-气海-血海-足三里,第3类为风府-大椎-太阳-印堂-颈夹脊。结论:针灸治疗PCIV以补益肝肾、健脾和胃、补益气血、醒脑开窍为主要治法,主要选穴包括风池、百会、足三里及内关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针灸治疗阿片类毒品稽延性戒断综合征(POAS)的用穴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有关治疗POAS的针灸临床文献,建立其处方数据库,采用SPSS 21.0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采用SPSS Modeler18.0对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探究针灸治疗POAS的腧穴运用特点及其规律。结果:对纳入的36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针灸治疗POAS最常用的干预措施为电针;所选腧穴以特定穴为主体,注重上下配穴;腧穴配伍存在固定搭配,经穴置信度最高的关联群为足三里-内关;通过聚类分析可得到4个聚类群。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发现针灸治疗POAS存在一定规律,特定穴是处方的主要组成部分,足三里-三阴交-神门-内关为针灸治疗POAS的主要腧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腧穴运用规律。方法:系统检索和严格筛选后,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运用"针灸数据挖掘系统V1.0进行挖掘。结果:共纳入文献196篇,单腧穴使用频次和支持度前五位分别是足三里、肾俞、脾俞、肝俞、三阴交;"足三里+三阴交""三阴交+内关"分别在两穴配伍项集中支持度、置信度最高,"足三里+三阴交+百会"在三穴配伍项集中支持度和置信度均最高,"足三里+关元+肾俞+脾俞"在四穴配伍项集中支持度和置信度均最高。结论:针灸治疗CFS以辨病取穴为主,多选用足阳明、足太阳和足太阴腧穴,重视补益穴和背俞穴的使用,在配伍上多采用表里经配穴、交会经配穴和三部配穴,体现了重视先、后天调理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针灸治疗肥胖伴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文献中的取穴规律。方法:电子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及英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和Embase中从1991—2017年以针灸为主治疗肥胖伴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文献,通过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取穴规律特点。结果:共纳入相关临床文献29篇,涉及腧穴74个。分析发现所取腧穴使用频次最高的为足三里、三阴交、中脘、脾俞,涉及到的经脉以膀胱经、胃经和任脉为主,占总频次的62.4%。背俞穴、五输穴的运用频次最高,占特定穴总频次的52.1%。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出针灸治疗肥胖伴2型糖尿病的腧穴和经脉的内在规律,为针灸治疗肥胖伴2型糖尿病的临床选穴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分析现代针灸文献中治疗腹痛"同功穴"的选用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1958—2015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腹痛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整理,得到相关文献50篇。结果:通过分析得出,现代文献针灸治疗腹痛"同功穴"主要为足三里、天枢、内关和中脘等;"同功穴"所属经脉主要为足阳明胃经和任脉;"同功穴"所在部位主要是下肢部和胸腹部;"同功穴"的特定穴类别选用主要是五输穴和募穴。结论:针灸治疗腹痛,主要选取主治作用相同或者相近的腧穴,即同功穴为主,使腧穴配伍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起到增强针灸治疗腹痛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