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JP3〗分析某医院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调查2009年1月-2017年10月某医院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247例患者中心静脉置管血流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为23.48%;住院时间(≥14 d)、置管留置时间(≥7 d)、入住ICU、股静脉置管、紧急插管、重复置管≥3次、治疗使用抗菌药≥3种、联用抗菌药物≥3种、治疗使用抗菌药物时间>14 d等9个因素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其中股静脉置管部位、重复置管、联用抗菌药物为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临床应采取以主要因素为主的综合措施,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多重耐药菌感染。〖JP〗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肿瘤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追踪401例留置PICC肿瘤患者,分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相关因素,并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01例留置PICC肿瘤患者的总导管留置时间为43 155 d,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46例,感染率为1.07/1 000导管日。单因素分析显示,MARSI史、经PICC输注刺激性药物、血小板水平、APTT水平、置管地点、置管次数、导管移动、导管维护周期延迟、维护人员资质对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MARSI史、经PICC输注刺激性药物、置管次数是肿瘤PICC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APTT水平、维护人员资质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针对危险因素应采取有效的预防处理措施,以期降低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为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ICU住院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的患者CRBSI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中心静脉置管患者2 445例,其中发生CRBSI患者205例,感染率为8.38%。从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病原菌21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9.15%。分离的病原菌对头孢类、喹诺酮类、庆大霉素等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多因素分析显示,置管前发热、置管时间、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是中心静脉CR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CU患者中心静脉CRBSI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性较严重,应针对独立危险因素制定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连续血液净化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98例在ICU行连续血液净化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影响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ICU行连续血液净化的398例患者中,共有57例(14.32%)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培养出6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34株,占55.74%|革兰阴性菌21株,占34.43%|真菌6株,占9.8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ICU住院时间≥14 d、导管留置时间≥10 d、APACHE II评分数值≥10分以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是ICU连续血液净化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ICU连续血液净化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但革兰阴性菌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关系较为密切,应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研究新生儿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某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脐静脉置管(UVC)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和病原菌构成,探讨其危险因素。结果 582例静脉置管患者发生CRBSI 37例,其中PICC组32例,感染率8.1%,为2.79‰导管日;UVC组5例,感染率2.7%,为3.9‰导管日。PICC组的主要致病菌为真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UVC组的主要致病菌为真菌和革兰阳性球菌。中心静脉置管并发CRBSI的危险因素为胎龄、出生体重、置管时间和多种侵入性操作。结论 胎龄小、出生体质量轻,中心静脉置管时间长及进行多种侵入性操作可造成CRBSI感染率升高。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精确置管的优势及其对肿瘤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的346例实施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住院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超声组,分别采用盲穿法和超声引导下进行颈内静脉置管操作,比较2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总成功率、平均完成置管操作的时间、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以及平均导管留置时间。结果 对照组与超声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87.3%和97.7%,总成功率分别为96.5%和100%,平均完成置管操作的时间分别为(9.62±2.33)min和(8.48±1.45)min,导管相关性感染率分别9.6%和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精确置管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肿瘤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JP2〗调查烧伤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重症烧伤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烧伤重症监护室2016-2017年住院患者,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共调查烧伤患者220例,其中发生医院感染41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8.63%;医院感染例次数为54,例次感染率为24.54%。医院感染部位主要是血液,占83.33%;其次是下呼吸道和皮肤软组织。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占63.46%;其次是革兰阳性菌(26.92%)和真菌(9.62%)。年龄、性别、重症监护时间、手术次数、气管切开、中心静脉置管时间、使用有创呼吸机、糖尿病和烧伤面积等调查因素与医院感染发生有关。年龄、住院时间、中心静脉置管时间和烧伤面积是重症烧伤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为减少重症烧伤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需做好大面积烧伤及高龄患者护理,规范中心静脉置管操作,加强烧伤重症监护室消毒。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卒中神经源性膀胱导尿的老年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18例神经内科住院的卒中神经源性膀胱导尿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导致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18例卒中神经源性膀胱导尿的老年患者中,发生尿路感染的共有67例,发生率为30.73%。感染患者的尿液分离出致病菌8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有17株,占19.10%|革兰阴性菌有51株,占57.30%|真菌有21株,占23.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女性、年龄≥75岁、合并糖尿病、康复介入时间≥7 d、留置尿管时间≥7 d及卒中次数≥2次是导致卒中神经源性膀胱导尿的老年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卒中神经源性膀胱导尿老年患者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及真菌,其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并发症、康复介入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及卒中的病情等多种因素有关,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对CRBSI的风险进行预测。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某院ICU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35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92例为CRBSI组,262例为非CRBSI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发生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筛选,建立列线图模型,并验证其风险预测准确性。结果 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糖尿病史、置管天数≥7 d、使用抗菌药物、置管部位为股静脉、白蛋白<35 g/L均为CR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抗感染型导管为CRBSI的保护性因素,建立的CRBSI发生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一致性指数高达0.874(95%CI 0.826~0.922)。结论 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明确,抗感染型导管为CRBSI的保护性因素,构建的Nomogram模型对CRBSI的风险预测精准度、区分度良好。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医院多重耐药菌(MDRO)血流感染特点与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2014年1月-2018年5月487例医院血流感染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院MDRO血流感染率为19.71%;单因素分析得知患者糖尿病史、感染前住院时间≥7 d、入住ICU、APACHEⅡ评分≥20、手术治疗、深静脉置管、机械通气、留置导尿、使用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 d、抗菌药物种数≥3种、联用抗菌药物≥3种、血糖>11.1 mmol/L、血清白蛋白<30 g/L等14个因素是医院MDRO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得知患者入住ICU、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留置导尿、联用抗菌药物≥3种、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 d等6个因素是医院MDRO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诊疗操作,缩短入住ICU时间,加强ICU医院MDRO防控是降低医院MDRO血流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研究早产儿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菌群特征及其与血清降钙素原(PCT)、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等基因表达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病原学标本检测与基因分析方法,对某医院住院行PICC置管并发生CRBSI的早产患儿感染菌群特征与某些基因变化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 从55例PICC置管CRBSI早产儿送检病原学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55株,革兰阳性菌占比为36.36%,革兰阴性菌占比为43.64%,真菌占比为20.00%。55例PICC置管CRBSI早产儿血浆PCT和血清sTREM-1水平均高于无CRBSI组的患儿。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感染CRBSI早产儿血浆PCT水平均高于真菌感染者。结论 PICC置管CRBSI早产儿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感染较高,其血浆PCT和血清sTREM-1水平相对较高,提示早产儿PICC置管CRBSI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为临床感染防控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2017年,医院收治的留置导尿管患者315例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315例留置导尿管患者中发生感染92例,感染率为29.21%。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0.9%。年龄、住院天数、留置尿管、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基础疾病、意识状况是发生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临床应尽量减少非必要的插管操作,缩短留置尿管及住院时间,严格熟练执行插管操作从而避免机械性损伤,加强尿道口及导管的消毒护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b>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现状及其病原菌分布,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b>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某院ICU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并分析导管相关感染状况。结果 <\b>共调查该医院ICU住院患者347例,发生医院感染65例、131例次,医院感染率为18.73%、例次感染率为37.75%。住院总日数为1 352 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日发病率为6.01‰,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日发病率为1.32‰,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日发病率为0.85‰。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居第2、3位的分别是真菌和革兰阳性菌。结论 <\b>该医院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以VAP为主,应加强置管患者管理,减少置管操作和留置时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为实施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基层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老年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病原学特点及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298名神经内科老年患者中共有82名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发生率是6.32%;分离培养出102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的检出比例最高,共检出64株,占总菌株数的62.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年龄≥70岁、糖尿病史、低蛋白血症、意识昏迷、侵入性操作以及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等是导致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基层医院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革兰阴性菌是引起其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分析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后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医院泌尿外科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研究98例患者中发生尿路感染患者共28例,尿路感染发生率为28.57%,共分离出病原菌4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3.81%,革兰阳性菌占21.43%,真菌占4.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岁、输尿管支架管留置时间≥3个月、尿液引流不畅、造口周围并发症和合并糖尿病为患者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术后发生尿路感染与患者合并基础疾病、支架管留置时间过长及尿液引流不畅有关。采取定期更换输尿管支架管并保持支架管通畅、减少造口周围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每日饮水摄入量、有效控制糖尿病等措施可有效预防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HT5"SS〗研究葡萄糖酸氯己定醇对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148例留置静脉导管并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4例,分别采用20 g/L葡萄糖酸氯己定乙醇溶液和5 000 mg/L的碘伏皮肤消毒液进行穿刺部位消毒和相关护理消毒,比较两组患者及其不同置管部位和置管时间的感染率。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感染率分别为10.8%和23.0%。颈内静脉置管组和股静脉置管组感染率分别为11.1%和23.9%,其中实验组感染率分别为9.8%和12.1%,对照组感染率分别为12.5%和35.3%。置管留置时间两周以下,总体感染率为9.4%,实验组和对照组感染率分别为7.1%和11.1%;置管留置时间两周及两周以上,总体感染率提高到19.0%,实验组和对照组感染率分别为11.7%和26.8%。 结论 采用葡萄糖酸氯己定醇进行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防控,其效果优于碘伏。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骨关节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Whonet数据处理软件回顾性分析老年患者骨关节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中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以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监测2016年1月-2018年1月某院骨关节术老年患者638例,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02%;共分离出病原体6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分别占34.9%、61.9%和3.2%。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高度敏感,对青霉素G和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敏感率较高,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高。患者长期吸烟、住院时间≥15 d、并发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全身麻醉、手术时间≥3 h、使用糖皮质激素、留置导尿管和机械通气均为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长期吸烟、住院时间≥15 d、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全身麻醉和使用糖皮质激素为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临床医师应加强老年骨关节手术患者病原菌及肺部感染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预防与控制老年患者术后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的发生原因及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1日~2019年1月31日在我院神经外科ICU中心静脉置管的3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出现CRB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探讨CRB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发生CRB患者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置管次数≥2次、意识状态、导管留置部位、导管留置时间≥7 d、导管类型、静脉营养等因素与神经外科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CRB发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5岁、置管次数≥2次、昏迷意识状态、导管留置股静脉、导管留置时间≥7 d、双腔导管、静脉营养是影响神经外科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CRB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根据影响神经外科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CRB发生的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卒中压力性损伤患者创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关病原菌特点,为筛查高危人群和尽早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某院所有罹患脑卒中后发生压力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创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136例脑卒中压力性损伤患者中创面感染发生率为22.39%。共分离培养出45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菌株分别占48.89%和51.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接受过正规治疗是避免脑卒中压力性损伤患者创面发生感染的保护性因素(OR<1,P<0.05),而年龄>80岁、合并糖尿病、营养不良、卧床时间≥1个月、大小便失禁以及Ⅲ-Ⅳ期压力性损伤是脑卒中压力性损伤患者创面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脑卒中压力性损伤的患者创面感染发生率较高,其和患者的年龄、合并症、卧床时间以及压力性损伤分期等有关,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创伤性胫腓骨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因创伤性胫腓骨骨折而行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及病原菌分布状况进行调查,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398名创伤性胫腓骨骨折的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有33例,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8.29%,33例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共培养出5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的比例最高(占总菌株数的55.77%);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年龄≥60岁、胫腓骨Ⅲ型骨折、开放性骨折、手术时间≥180 min、合并糖尿病以及联用抗菌药物等是创伤性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而使用VSD引流是创伤性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避免发生切口感染的保护性因素(OR<1,P<0.05)。结论 革兰阳性菌是导致创伤性胫腓骨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危险因素明确,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