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了解外周神经刺激疗法,为针灸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简要阐述外周神经刺激疗法,并从探索优势病种、实现精确治疗、转化创新技术三方面着手探讨美国刺激外周神经活动以减轻疾病状况(SPARC)计划对针灸研究的启示。结果:SPARC计划对外周神经刺激疗法投入大量支持和关注,这种疗法通过电刺激局部神经调动人体神经信号传导网络以实现对疾病的调控,与我国传统针灸疗法有相似之处,其作用机制明确、刺激方法先进、刺激部位准确和多领域合作等优势,可为针灸疗法借鉴。结论:针灸疗法应借鉴外周神经刺激疗法,明确优势病种,加强精准治疗,重视治疗工具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2016年10月美国国立卫生院(NIH)启动的"刺激外周神经缓解疾病症状(SPARC)"计划,目的在于开发新的神经刺激装置和刺激方案,通过对终末器官系统功能的精准神经控制来治疗疾病和病症。这一计划对国内外针灸从业者和研究者带来不小的触动。SPARC计划到底是针灸研究的推手还是挑战?本文介绍了SPARC计划,并将它和针灸作用机制的研究做了比较。SPARC重在绘制出支配内脏的神经图谱,揭示调节内脏功能的神经编码。而针刺研究也希望找到针刺刺激的神经编码和对内脏调控过程的解码,从而调节刺激参数,达到对内脏功能的精准调节。二者的科学基础在外周调控的机制上是一致的。不同之处在于针灸治疗通过寻找和刺激内脏病变的反应点(穴位),调节内脏的功能,其间要经过多重神经环路,有多个神经反馈参与,是基于体表刺激调动机体内稳态的调节,调节效应安全却有限;SPARC直接作用于外周神经,可以达到精准高效的调节,但是没有反馈的环路调控,难免会产生机体耐受或者不良反应。因此,在触发刺激这一始动环节和靶器官效应的反馈抑制等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SPARC计划一定是揭示针灸作用机制的一个强有力的推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兴起的闭环式神经调控技术将闭环式控制刺激系统和神经调控相结合,是医学和多个学科交叉的产物。医学临床实践中,闭环式控制刺激的思维随处可见,医者、患者同时达到"得气"状态,就是一种类似闭环式控制刺激系统的反馈调节过程。多学科交叉共同发展是未来医学科学的发展趋势,美国SPARC计划和闭环式神经调控技术的出现,挑战了传统针灸通过刺激外周达到治疗效果的话语权。这些挑战同时也促使传统中医针灸必须通过理论和方法创新、多学科交叉等途径加快现代化进程,以保护和发展学科阵地。借鉴闭环式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过程,将"闭环"思想引入针灸学科,可为探索经络、腧穴、针刺手法、穴位配伍的本源及提高中医针灸的临床疗效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自然》杂志于2021年10月刊登"电针驱动迷走-肾上腺轴的神经解剖学机制"一文,引起了针灸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该研究证实PROKR2-Cre神经纤维在躯体不同部位和层次的差异性分布是电针低强度刺激"足三里"或"手三里"穴,通过"迷走-肾上腺轴"产生抗炎效应的关键。该研究成果是针灸基础科研领域的里程碑事件,是针灸学科与神经-免疫学科交叉相互碰撞融合的代表作,揭示了针刺起效的部分因素构成和穴位结构相对特异性的神经解剖学基础,对未来针灸科研模式的变革和针灸科研成果的转化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其研究思路、方法和结论值得针灸科研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陕西省中医医院针灸康复医院(针灸研究所)前身针灸科成立于1956年,曾以一大发现(陈克勤研究员发现首例经络敏感人)、两大发明(赵建础研究员率先开展针刺麻醉研究、朱龙玉研究员创制电针治疗仪开展电针疗法)扬名于海内外针灸界。在曹汉三、章逢润、张争昌、毕宇峰等几代学术带头人的努力下,针灸科以"特色技术兴科、服务社会大众"为主旨,突出中医针灸特色优势,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契合传统与现代理念,开展与中医针灸相关的临床与基础研究。通过60年的不断努力,在针灸科的基础上成立了针灸康复医院(针灸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陕西省中医医院针灸康复医院(针灸研究所)前身针灸科成立于1956年,曾以一大发现(陈克勤研究员发现首例经络敏感人)、两大发明(赵建础研究员率先开展针刺麻醉研究、朱龙玉研究员创制电针治疗仪开展电针疗法)扬名于海内外针灸界。在曹汉三、章逢润、张争昌、毕宇峰等几代学术带头人的努力下,针灸科以"特色技术兴科、服务社会大众"为主旨,突出中医针灸特色优势,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契合传统与现代理念,开展与中医针灸相关的临床与基础研究。通过60年的不断努力,在针灸科的基础上成立了针灸康复医院(针灸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陕西省中医医院针灸康复医院(针灸研究所)前身针灸科成立于1956年,曾以一大发现(陈克勤研究员发现首例经络敏感人)、两大发明(赵建础研究员率先开展针刺麻醉研究、朱龙玉研究员创制电针治疗仪开展电针疗法)扬名于海内外针灸界。在曹汉三、章逢润、张争昌、毕宇峰等几代学术带头人的努力下,针灸科以"特色技术兴科、服务社会大众"为主旨,突出中医针灸特色优势,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契合传统与现代理念,开展与中医针灸相关的临床与基础研究。通过60年的不断努力,在针灸科的基础上成立了针灸康复医院(针灸研究  相似文献   

8.
随着针灸在全世界的广泛应用,神经科学的研究结果对部分针灸疗效机制科学意义上的肯定,逐渐形成了西方针灸的概念。西方针灸是中医针灸在西方传播过程中,面对西医的基本理论如解剖、生理、病理以及循证医学知识体系的一种适应性改造。基于扳机点理论的西方针刺疗法,其治疗肌筋膜疼痛类疾病的疗效十分明显,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在中医针灸传入西方的过程中,中医针灸的理论如经络、穴位特异性等由于西方临床研究的结果反而受到质疑。本文从西方针灸的起源、理论形成、刺激部位和方式、治疗病种等方面与中医针灸进行比较,并分析这种不同对中医针灸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正>陕西省中医医院针灸康复医院(针灸研究所)前身针灸科成立于1956年,曾以一大发现(陈克勤研究员发现首例经络敏感人)、两大发明(赵建础研究员率先开展针刺麻醉研究、朱龙玉研究员创制电针治疗仪开展电针疗法)扬名于海内外针灸界。在曹汉三、章逢润、张争昌、毕宇峰等几代学术带头人的努力下,针灸科以"特色技术兴科、服务社会大众"为主旨,突出中医针灸特色优势,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契合传统与现代理念,开展与中医针灸相关的临床与基础研究。通过60年的不断努力,在针灸科的基础上成立了针灸康复医院(针灸研究所),先后被评为省委组织部首批"三秦学者"岗位,省卫生厅"巾帼文明岗",省中管局"九五"重点学科,  相似文献   

10.
<正>陕西省中医医院针灸康复医院(针灸研究所)前身针灸科成立于1956年,曾以一大发现(陈克勤研究员发现首例经络敏感人)、两大发明(赵建础研究员率先开展针刺麻醉研究、朱龙玉研究员创制电针治疗仪开展电针疗法)扬名于海内外针灸界,在曹汉三、章逢润、张争昌、毕宇峰等几代学术带头人的努力下,针灸科以"特色技术兴科、服务社会大众"为主旨,突出中医针灸特色优势,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契合传统与现代理念,开展与中医针灸相关的临床与基础研究。通过60年的不断努力,在针灸科的基础上成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中西医对照的方法研究经络的实质,认为中医学的经脉、营血、经筋、卫气和皮肤是经络实质。西医学的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是经络实质的主体;肌肉和皮肤属于经络实质次要部分。中医学的脉对应的是西医学的血管和淋巴管;中医学的经筋对应的是西医学的肌肉和神经;中医学的营血对应的是西医学的血液和淋巴液;中医学的皮肤是西医学的皮肤。卫气的功能至关重要,其功能与多种神经功能相仿,其位置又与神经血管相傍行一致。  相似文献   

12.
近现代"针灸科学化"的学术考察中,对于建国初期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段相对较为缺失。然而这一时段上承民国时期,下连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末期的中医院校成立、初版教材编撰,且这一时期在全面学习苏联科技运动中,巴甫洛夫学说影响较大,另外中医进修活动全面开展。在这种特定的历史和学术背景之下,"针灸科学化"有其自身特色。马继兴先生的相关论著是这一时期"针灸科学化"的典型代表,较早地、全面而系统地引入巴甫洛夫学说对针灸治疗的生理学机制进行科学解释,对针灸学科的一些重要学术问题,如经穴与经脉关系、刺激点、针刺补泻等进行了科学、理性的分析,加之其所编《简要针灸学》系全国中医进修的示范讲义教材,因而马继兴先生在"针灸科学化"中所进行的若干工作,即便是属于开拓性的学术尝试,也在学术和实践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以进一步丰富对于这个历史时段中"针灸科学化"的认识,为当下针灸学术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现代医学和中医学角度分析了难治性癫痫的病因、当前主要治疗手段及临床现状,进而探讨中西医诊治难治性癫痫的思路及临床对策。现代医学的主要治疗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中医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疗效可观,为临床治疗注入新的希望。通过对中西医诊治难治性癫痫的思考分析,创新学术理论及临床治法,讨论开展中医证候研究,建立中医循证医学、流行病学研究的可能性,并增加临床中药新药研发,拓展中医特色疗法和新型疗法的应用,加强与神经康复预防的联系,进而提升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中医客观化疗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客观化疗效评价方法。方法:应用该课题组研发的中医诊断仪器——中医脉象仪、中医舌象仪以及自制中医证候量表,进行动态的望、闻、问、切"四诊"检查,采集中、西医临床客观化量化指标,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中医脉图、舌图、中医证候量表等中医客观化疗效评价指标在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能够准确反映出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状态及疗效,且中医客观化疗效评价指标与西医现有疗效评价指标相比具有一定关联性。结论:冠心病中医疗效评价指标能客观全面反映患者的整体状态变化,为今后开展疾病疗效评价的无创检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对古代医案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找到对中医肺病及其证候最重要的病因或病理结果、症状和用药。根据中、西医学研究对象的一致性 (人体 ) ,寻找这些病因或病理结果、症状和用药的西医学解释 ,发现与中医肺直接相关的西医学组织器官主要是呼吸系统和支配该系统的神经系统。另外 ,泌尿系统、免疫器官、皮肤、心、肝、食管、胃、甲状腺、血液等与中医肺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6.
血概念的中西医比较及其跨文化交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择中医基本概念血为研究对象,与西方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中血的概念相比较,分析中西医血概念的异同之处,提出中医基本概念血跨文化交流的原则并探讨了中医跨文化交流理论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中药外敷治疗颈性眩晕,并与针刺组、针刺推拿组及针刺推拿药物组对照比较.结果:针刺推拿药物组总有效率99%,针刺推拿组为95.7%,针刺组为87.8%,针刺推拿药物组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推拿药物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推拿组及针刺组.  相似文献   

18.
中药的传统功效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经过长期实践对其临床疗效的高度总结,对中药的临床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现代医药体系相比,中医药体系的诊疗模式与西医不同,且相对于西药,中药作用的疾病靶标可能更加广泛。基于中药的传统功效,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展对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有助于疾病治疗中新靶点、新机制和新物质的发现及中药新药的二次研发,对于阐释中药传统功效的现代科学内涵具有深远意义。因此,基于中药传统功效的现代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医药原创性研究的源泉。  相似文献   

19.
探讨中西医结合实践模式在中医全科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认为中医全科医学应该坚持以中医为主、中西医并举的原则,培养中西医结合型人才,营造适合人才成长的社区医疗环境,在理论与临床研究中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核心,将现代医学的理化检查数据纳入中医辨证体系,建立中西医结合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