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用于徐州地区胃癌高危人群筛查的界定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人群血清PGI、PGⅡ水平,计算PGI/PGⅡ,并行胃镜及病理检查;运用ROC曲线法确定适合徐州地区居民胃癌高危人群的血清PG异常界定值。结果共筛查142人,年龄35~70岁,胃癌高危组45人、非高危组97人。高危组血清PGI水平低于非高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17,P=0.000);高危组血清PGⅡ水平与非高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17,P=0.266);高危组血清PGI/PGⅡ水平低于非高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6,P=0.039)。以胃镜及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根据ROC曲线法确定筛查的临界值:当PGI119.52μg/L,筛查灵敏度为95.80%,特异度为42.42%;当PGI/PGⅡ11.32,筛查灵敏度为69.80%,特异度为82.21%。结论血清PGI119.52μg/L或PGI/PGⅡ11.32,可以作为筛查胃癌高危人群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胃部肿瘤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严重影响人类的身心健康,威胁人类的健康寿命。高危人群筛查、内镜精查以及早期胃癌血清学筛查的策略,是当前我们国家胃癌整治非常有利的手段和途径。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5个社区和医院采集外周静脉血行血清学指标筛查,血清学检测项目:血清PGⅠ和(或)PGⅠ与PGⅡ比值(PGR)、胃泌素-17(gastrin-17,G-17)、血清HP抗体检测。结果血清学筛查1038例,其中高、中危人群215例,实际胃镜检查的人数为112例,占高、中危人群的52%,占筛查人群的10.8%,1年后复查胃镜21例,占19%,发现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例,阳性率较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例,随访周期半年,复查结果为慢性萎缩伴肠化;慢性萎缩伴肠化28例,随访周期为1年,完成随访8例(29%),复查结果为慢性萎缩伴肠化;慢性非萎缩性胃炎46例,随访周期为2年,完成随访11例(24%),复查结果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结论采用血清学免费筛查,再根据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计算分值,对胃癌高风险人群采取内镜精查,从而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提高胃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胃镜联合血清胃蛋白酶原诊断高危Hp相关性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58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依据组织病理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A组患者为慢性萎缩性胃炎59例,B组患者为浅表性胃炎53例,C组患者为胃癌患者46例,另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人群42例做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采用胃镜联合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观察两种检测技术联合诊断高危Hp相关性胃癌的临床价值。结果:C组患者PGⅠ及PGR水平均低于其他组患者,PGⅡ水平高于其他组患者,组间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30例血清PG阳性,12例阴性,胃镜联合血清PG检测高危Hp感染相关性胃癌检出率高于单一检测技术(P0.05)。结论:胃镜联合血清胃蛋白酶原对高危Hp相关性胃癌患者进行早期筛查,诊断准确度及特异度高,有效提升胃癌的早期检出率,临床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和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联合检测对于胃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及比值、粪便HP抗原阳性百分率。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胃蛋白酶原及粪便HP抗原对胃癌早期诊断的价值;并比较多项指标单一检测和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胃癌组的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及比值低于其他2组,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的阳性率高于其他2组(P<0.05),萎缩性胃炎的胃蛋白酶原Ⅱ水平低于非萎缩性胃炎(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胃蛋白酶原I、胃蛋白酶原Ⅱ、胃蛋白酶原比值及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的AUC值分别为0.864、0.717、0.772、0.417。胃蛋白酶原与幽门螺杆菌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88.4%,较单一检测的敏感度高(P<0.05)。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及比值、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可用于胃癌及胃癌癌前病变的大规模筛查。联合检测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与体重指数(BMI)之间的相关性,用于筛查胃癌高危人群。方法筛选苏南地区符合条件的983例男性为研究对象,按照成人体重分成4组:体重过低组59例,体重正常组603例,超重组181例,肥胖组1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空腹血清胃蛋白酶原I(PGI)及胃蛋白酶原II(PGII)水平,计算PGI/II(PGR)比值,观察各组检测指标与BM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BMI值的增加,血清PGI和PGR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体重正常组,体重过低组及肥胖组的PGI和PG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苏南地区体重过低和肥胖人群的PGI和PGR显著降低,其相关性对于筛查胃癌高危人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胃癌临床早期诊断率仅约10%,迫切需要开展胃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探索[1],尤其是在胃癌高发地区及高危人群中开展此项工作.笔者于2008-2010年在胃癌高发区山东省临朐县开展了3年胃癌的早诊早治工作,并对以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为初筛,胃镜和病理学诊断为精查的方案[2]进行了探索,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PGR[胃蛋白酶原Ⅰ(PG-I)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比值]、胃泌素-17(G-17)、糖类抗原242(CA242)及胃癌抗原724(CA724)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60例胃部病变患者(胃病变组)和60例接受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均进行血清PGR、G-17、CA242及CA724水平检测,比较各组指标差异。结果 3组血清PG-I、PG-Ⅱ、PGR、G-17、CA242及CA724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差分化型患者血清CA242和CA724阳性率高于分化型,肝转移患者上述指标阳性率高于无肝转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PGR、G-17、CA242及CA724水平检测对早期胃癌筛查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PG)在胃部疾病中的变化规律,探讨血清PG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根据胃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 202例患者分为浅表性胃炎组(88例)、萎缩性胃炎组(67例)和胃癌组(47例)。ELISA检测3组患者的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并计算胃蛋白酶原比值(PGR);胶体金法检测血清HP抗体,对3组患者的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血清PGⅠ、PGⅡ水平和PGR胃癌组明显低于浅表性胃炎组,3组间血清PGⅠ水平和PG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血清HP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0.2%、63.7%和72.3%,不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PGⅠ水平和PGR诊断萎缩性胃炎曲线下的面积(AUG)分别为0.634和0.626、诊断胃癌AUG分别为0.751和0.695。结论血清PGⅠ水平和PGR是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辅助性诊断的指标,可用于胃癌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9.
华嘉临  张艺  黄飚 《职业与健康》2011,27(24):2945-2946
目的 检测胃蛋白酶原Ⅰ (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对胃部疾病检出的价值.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在健康检查中筛查胃部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PGⅠ、PGⅡ时间分辨荧光试剂盒,对718例胃部疾病患者及2 532例健康检查人群血清测定PGⅠ、PGⅡ含量和PG Ⅰ/PGⅡ比值.结果 胃蛋白酶原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胃溃疡的阳性率分别为56.1%、73.8%、40.7%、41.7%.在体检人群中约13%的人血清PG Ⅰ或PGⅡ异常.结论 血清胃蛋白酶原是胃病疾病的良好指标,在体检应用方面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血清学检测胃蛋白酶原、胃泌素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的值及PGⅠ/PGⅡ比值(PGR),统计分析各指标,评价诊断价值。结果胃癌组PGⅠ、PGⅡ、G-17水平较正常组下降;进展期胃癌组的PGⅠ、PGR水平较正常组下降,PGⅡ水平上升。G-17筛查胃癌的最佳临界值为G-173.25 pmol/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29%和94.14%。PGR筛查进展期胃癌的最佳临界值为PGR7.11,灵敏度和特异度为43.84%和99.01%。结论血清学检测胃蛋白酶原、胃泌素可以作为筛查胃癌及进展期胃癌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社区无症状人群早期胃癌风险评分情况。方法 2018年4月,在昆山高新区招募社区无症状人群,按《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2017年,上海)》推荐的胃癌筛查风险评分系统,评估人群胃癌风险评分大小及其在特征变量之间的分布。结果共招募筛查社区人群214例,幽门螺杆菌(Hp)抗体阳性率为51.9%,胃癌评分高危占1.9%、中危占32.2%、低危占65.9%。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Hp抗体阳性、G-17、PG-I/PG-II比值3.89对早期胃癌风险评分的贡献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477、0.525、0.177、0.545、0.254。结论采用标准方法在社区人群中开展早期胃癌风险评分,可为进一步开展早期胃癌内镜筛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用于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就诊胃癌患者85例(胃癌组),胃溃疡患者85例(胃溃疡组)、浅表性胃炎患者85例(胃炎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85例(CAG组),四组受检者均经接受血液样本及13C尿素呼气试验,比较组间检验结果。结果:胃癌组幽门螺杆菌(Hp)、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阳性率均高于胃溃疡组、胃炎组及CAG组(P<0.05);胃溃疡组PGⅡ、G-17阳性率均高于胃炎组、CAG组(P<0.05);胃癌组、胃溃疡组、胃炎组、CAG组PGⅠ、PGⅡ、G-17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用于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中具有良好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1(pepsinogen 1,PGⅠ)、血清胃蛋白酶原2(pepsinogen 2,PGⅡ)、幽门螺杆菌抗体(Helicobacter Pylori immunoglobulin G,Hp-IgG)联合检测应用于高危人群胃部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的诊断效果,以期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自2015年1月-2018年3月在山东省巨野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并经过病理学检测确诊为胃癌的中老年患者95例作为胃癌组,选择同期发生胃癌前病变的中老年患者225例,其中萎缩性胃炎患者117例作为萎缩组,良性胃癌前病变即浅表性胃炎患者108例作为浅表组,另外择取同期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69名作为参照组。对四组研究对象PGⅠ、PGⅡ、PGR的临床表达水平进行统计分析;观察胃癌组、萎缩组和浅表组三组患者Hp-IgG的阳性率;观察Hp-IgG阳性与胃癌组患者、萎缩组患者PGⅠ、PGⅡ、PGR表达水平的关系;对Hp-IgG、PGⅠ、PGⅡ单独检测及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和敏感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胃癌组患者PGⅠ、PGR表达水平分别为(55.59±18.64)μg/L、(3.62±1.37)μg/L,均低于萎缩组、浅表组和参照组(P<0.05);PGⅡ的表达水平(20.95±4.05)μg/L分别高于萎缩组、浅表组和参照组(P<0.05);萎缩组的PGⅠ、PGR表达水平分别低于浅表组和参照组(P<0.05);胃癌组患者Hp-IgG的阳性率为90.5%,分别高于萎缩组的65.8%和浅表组的48.1%(P<0.05);萎缩组Hp-IgG的阳性率高于浅表组(P<0.05);萎缩组Hp-IgG阳性患者的PGⅠ、PGⅡ表达水平高于同组Hp-IgG阴性患者(P<0.05);对胃癌诊断而言,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特异度0.874、敏感度0.769分别高于三项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 PGⅠ、PGⅡ、Hp-IgG联合检测在高危人群胃部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的诊断中具有特异度和敏感度较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测筛查中血清胃蛋白酶原(PG)、幽门螺杆菌(Hp)Ig G抗体所起到的临床指导意义与价值。方法收集辽河油田总医院于2013年5月—2016年2月接受常规检查的患有胃病的158例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讨论分析,首先将胃病患者分成4组,分别为浅表性胃炎患者组(34例)、胃癌患者组(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组(35例)和胃溃疡患者组(39例),并选取50例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的检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获得,计算两者比值(PGⅠ/PGⅡ)记为PGR,Hp-Ig G抗体的检测利用胶体金法获得。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胃溃疡患者组血清PGⅠ、PGⅡ升高明显,PGR显著偏低(P0.05);胃癌、萎缩性胃炎两组患者血清PGⅠ明显降低,PGR显著偏低,而血清PGⅡ呈显著升高(P0.05);浅表性胃炎患者组三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Hp感染阳性率中胃溃疡患者组明显升高,但与其他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可以通过检查及观察患者血清中PG水平的异常变化来对胃癌及癌前病变进行早期诊断,而且血清PG水平与Hp感染无显著相关性。根据临床研究数据可知,当数据处于PGⅠ≤70~80ng/ml,且PGR≤7.0~7.5时筛查准确率较高;临床工作中应将PG检测水平、胃镜检查和病理学分析三者紧密结合,从而提高癌症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测筛查中血清胃蛋白酶原(PG)、幽门螺杆菌(Hp)Ig G抗体所起到的临床指导意义与价值。方法收集辽河油田总医院于2013年5月—2016年2月接受常规检查的患有胃病的158例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讨论分析,首先将胃病患者分成4组,分别为浅表性胃炎患者组(34例)、胃癌患者组(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组(35例)和胃溃疡患者组(39例),并选取50例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的检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获得,计算两者比值(PGⅠ/PGⅡ)记为PGR,Hp-Ig G抗体的检测利用胶体金法获得。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胃溃疡患者组血清PGⅠ、PGⅡ升高明显,PGR显著偏低(P0.05);胃癌、萎缩性胃炎两组患者血清PGⅠ明显降低,PGR显著偏低,而血清PGⅡ呈显著升高(P0.05);浅表性胃炎患者组三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Hp感染阳性率中胃溃疡患者组明显升高,但与其他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可以通过检查及观察患者血清中PG水平的异常变化来对胃癌及癌前病变进行早期诊断,而且血清PG水平与Hp感染无显著相关性。根据临床研究数据可知,当数据处于PGⅠ≤70~80ng/ml,且PGR≤7.0~7.5时筛查准确率较高;临床工作中应将PG检测水平、胃镜检查和病理学分析三者紧密结合,从而提高癌症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系统评价我国人群上消化道癌筛查项目的卫生经济学研究现状。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网、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和EMbase中检索关于我国人群上消化道癌筛查卫生经济学评价的研究,提取纳入研究的数据资料,评价研究质量,并对筛查效果、卫生经济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8个相关研究。研究整体质量尚可。筛查项目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用成本-效果比与GDP的比值来测量。结果表明,内窥镜方法筛查项目为0.02~0.15;血ELISA抗体方法的结果为0.01~0.21;血清胃蛋白酶原方法为0.04;高危人群与普通人群筛查的成本-效果比与GDP的比值结果相似,但普通人群的筛查成本较高;不同癌症类型间筛查的卫生经济学结果显示,胃癌筛查效果较好。结论 我国高危地区采用内窥镜方法进行上消化道癌筛查的卫生经济学效果良好,尤其针对胃癌的筛查经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蛋白酶和胃泌素17及HP-Ig G筛查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胃部不适患者130例,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组75例,胃癌组55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胃蛋白酶Ⅰ、胃蛋白酶Ⅱ、胃泌素17水平,胶体金法检测HP-Ig G。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及胃癌组血清胃蛋白酶Ⅰ、胃蛋白酶Ⅱ水平低于对照组,胃癌组血清胃蛋白酶Ⅰ、胃蛋白酶Ⅱ水平低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胃癌组血清胃泌素17水平高于对照组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胃癌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HP-Ig G阳性率分别为85.5%(47/55)、61.3%(46/75),高于对照组的21.7%(13/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P-Ig G阳性患者血清胃蛋白酶Ⅰ、胃蛋白酶Ⅱ水平低于HP-Ig G阴性患者,胃泌素17高于HPIg G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病理分期Ⅰ期和Ⅱ期、分化程度高、未转移的患者相比,病理分期Ⅲ期和Ⅳ期、分化程度中低、转移的患者血清胃蛋白酶Ⅰ、胃蛋白酶Ⅱ水平偏低,胃泌素17水平阳性率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胃蛋白酶Ⅰ、胃蛋白酶Ⅱ、胃泌素17、HP-Ig G联合检测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筛查且与胃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可用于判断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联合幽门螺旋杆菌(Hp)IgG抗体检测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在台州市肿瘤医院住院的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癌前病变患者52例、胃癌患者46例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PGⅠ和PGⅡ浓度,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血清Hp-IgG抗体,并对各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GⅠ浓度和PGR在胃癌组显著低于癌前病变组,癌前病变组显著低于萎缩性胃炎组(P0.05),萎缩性胃炎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血清中的PGⅡ浓度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萎缩性胃炎组、癌前病变组和胃癌组Hp-IgG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p-IgG抗体阳性组PGⅠ浓度和PGR显著低于Hp-IgG抗体阴性组,而PGⅡ浓度显著高于Hp-IgG抗体阴性组(P0.05)。结论检测血清PGⅠ、PGⅡ及Hp-IgG抗体表达水平有助于胃癌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泌素-17与胃蛋白酶原对原发性胃癌诊断效果及对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于医院治疗的胃癌患者24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胃癌分期分为早期胃癌组(T1~2)112例,晚期胃癌组(T3~4)136例,并选取同期1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体检者和胃癌患者术前血清胃泌素-17含量、胃蛋白酶原的含量;比较术后感染和非感染患者的血清胃泌素-17含量、胃蛋白酶原的含量;确定胃泌素-17含量、胃蛋白酶原对原发性胃癌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统计分析感染患者的病原菌情况。结果术前早期胃癌组患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Ⅰ,Ⅱ分别为(12.41±5.73)pmol/L,(60.34±8.14)ng/ml,(14.28±1.93)ng/ml均低于晚期胃癌组的(19.73±8.84)pmol/L,(87.53±12.42)ng/ml,(28.76±5.41)ng/ml(P0.05)。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对胃癌的诊断最佳临界值分别为9.71pmol/L,67.96ng/ml,13.52ng/ml,敏感性分别为80.83%,74.41%,88.78%,特异性分别为63.90%,55.24%,84.63%,准确性分别为59.07%,63.22%,59.58%。对照组体检者及未感染患者的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的含量均低于感染患者(P0.05);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对胃癌术后感染的诊断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8.86pmol/L,81.73ng/ml,22.61ng/ml,敏感性分别为84.22%,85.75%,82.11%,特异性分别为84.29%,87.74%,71.90%,准确性分别为69.77%,72.81%,67.44%。18例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2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3株,革兰阳性菌7株,真菌1株。结论胃泌素-17和胃蛋白酶原对原发性胃癌及胃癌术后感染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定量与定性筛查模式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早期胃癌患者62例作为早癌组,良性胃病患者138例作为良性组,体检健康人员50例作为健康组,检测胃蛋白酶原1(PG1)、PG2、胃泌素17(G17)、幽门螺旋杆菌抗体(Hp-IgG)。结果 PG1水平中,早癌组低于良性组,良性组低于健康组;Hp-IgG抗体、PG2、G17水平中,早癌组高于良性组,良性组高于健康组(F=18.642、23.476、26.752、42.762,均p<0.001)。PG1、PG2、G17异常率及Hp-IgG抗体阳性率中,早癌组高于良性组,良性组高于健康组(χ2=92.659、80.956、73.744、49.323,均p<0.001)。PG1、PG2、G17联合Hp-IgG抗体筛查早期胃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Kappa值分别为96.77%、89.36%、91.20%、0.905。结论 定量与定性筛查模式在早期胃癌筛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