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压水平与心房颤动(AF)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术后复发的关系及机制。方法:收集首次行导管RFCA的AF患者318例,随访12个月,其中阵发性AF患者207例(65.1%),持续性AF患者111例(34.9%),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66例和非复发组252例,分析可能对AF消融术后复发产生影响的因素,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RFCA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压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比较,舒张压(DBP)、AF类型、AF病程、左房内径(LAD)、高密度脂蛋白(HDL-C)、术后他汀类用药史、术后早期复发史、房颤抗凝(CHA2DS2-VAS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DBP越高,病程越长,HDL-C越高,LAD越长,CHA2DS2-VASc越高,有持续性AF,术后未服用他汀类药物,术后早期出现复发,AF术后复发率越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BP、AF类型、AF病程、术后他汀类药使用史、术后早期复发史是AF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32,95%CI:1.004~...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与心房颤动(AF)导管射频消融(RFCA)术后复发的相关性及其机制。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RFCA的AF患者156例,男性97例,平均年龄(62.2±9.1)岁,其中阵发性AF(PAF)患者135例(86.5%),持续性AF患者21例(13.5%)。术后随访,并对可能影响AF患者术后复发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FT4对AF患者RFCA术后复发的影响。结果 156例AF患者中,复发50例(32.1%),其中PAF组复发39例(28.9%),持续性AF组复发11例(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5,P=0.032)。以FT4四分位数进行分组,从低水平组到高水平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2.8%、22.5%、36.8%和56.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T4是AF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28,95%CI:1.106~1.594,P=0.002),并且较高的FT4水平会增加AF的复发率(OR=5.030,95%CI:1.450~17.446,P=0.01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FT4对RFCA术后AF复发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0.707,95%CI:0.622~0.792,P<0.001,敏感度72.0%,特异度61.3%。结论较高的FT4水平会增加AF患者RFCA术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AF)冷冻球囊消融术(CBA)后复发的预测因素。方法 107例接受CBA治疗的阵发性AF患者,随访CBA术后早期(3个月内)AF复发和晚期(3个月后)AF复发的情况并分析复发的预测因素。结果 24例(22.4%)在术后早期复发AF。多因素分析显示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尿酸(SUA)是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预测指标。随访(10.32±3.54)个月,19例(17.8%)在术后晚期复发AF,其中18例为早期复发患者。多因素分析显示SUA是晚期AF复发的独立预测指标(OR:1.058;95%CI 1.010~1.109,P0.017)。结论 SUA和早期AF复发可作为CBA术后晚期AF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心房颤动(AF)射频消融(RFCA)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AF患者129例,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校正影响RFCA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评估NLR对AF术后复发的影响,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NLR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经过平均15个月的随访后,共40例(31.0%)复发,其中阵发性AF复发25例(24.8%),持续性AF复发15例(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以NLR的四分位数进行分组,从低到高的复发率分别为5(15.6%)、8(24.2%)、9(28.1%)、18(56.3%),存在显著差异(P=0.00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示,女性、左房内径(LAD)、持续性AF和NLR是AF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将NLR以四分位数纳入Cox回归分析进一步证实,高水平NLR会增加术后复发的可能(HR=3.917,95%CI:1.363~11.257,P=0.011)。ROC曲线评估NLR对AF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所有AF患者中AUC为0.701(95%CI:0.597~0.805,P0.001),阵发性AF患者中AUC为0.675(95%CI:0.543~0.806,P=0.009),持续性AF患者中AUC为0.80(95%CI:0.625~0.975,P=0.007)。结论高水平NLR与AF行RFCA术后复发相关,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RFCA)和冷冻球囊消融(CBA)对心房颤动(AF)行肺静脉电隔离(PVI)后早期复发(ERA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于郑州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AF患者86例,其中男性58例(67.4%),平均年龄52~73(61.7±9.8)岁,阵发性房颤(PAF)76例(88.4%)。所有患者均接受PVI术治疗AF。根据手术方法分成两组,每组各43例,RFCA组平均年龄54~73(63.4±9.2)岁,男性28例(65.1%),CBA组平均年龄52~71(60.1±10.2)岁,男性30例(69.8%)。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对两组复发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90 d随访,共24例患者(27.9%)复发,其中RFCA组11例(25.6%),CBA组13例(30.2%),Kaplan-Meier生存分析得出两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Log-Rank:P=0.758)。Cox多因素分析表明,左房内径(LAD,P=0.017)和持续性房颤(PeAF,P=0.019)是CBA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LAD是RFCA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3)。结论两组手术方法术后早期复发率无显著差异。LAD是RFCA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LAD和PeAF是CBA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波持续时间(P wave duration,PWD)及E/e'对导管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术后心房纤颤(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组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行首次环肺静脉隔离(Pulmonary vein isolation,PVI)的房颤患者61例,所有患者均在CARTO 3系统引导下完成环肺静脉隔离(PVI)并成功恢复窦性心律,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是否有房颤复发。根据术后随访的结果,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成功组,探讨PWD及E/e'与房颤RFCA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本研究RFCA术后平均随访6月,导管射频消融术后6月房颤复发14例,成功组47例。①复发组和成功组平均P波持续时间(mPWD)分别为:(141.93±16.75)ms和(118.55±13.75)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和成功组E/e'分别为(15.61±4.11)和(10.53±3.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mPWD和E/e'可作为RFCA术后房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OR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1.078,1.021~1.138,P=0.006和1.420,1.094~1.843,P=0.008。③分别绘制ROC曲线显示,mPWD和E/e'预测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最佳截止值分别为127.5 ms和12,ROC曲线下面积(AUC)及95%可信区间(CI)分别是:0.870,0.773~0.951和0.846,0.738~0.958,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85.7%,78.7%,54.5%,94.9%,80.3%和85.7%,72.3%,48.0%,94.4%,75.4%。结论PWD和E/e'可作为RFCA术后AF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PWD>127.5 ms、E/e'>12的患者RFCA术后AF复发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冷冻球囊消融术治疗老年心房颤动(AF)患者的有效性,并分析其术后AF复发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内科行AF冷冻消融术的老年患者165例,术前收集受试者基线资料,平均随访(8.90±5.62)个月,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出现AF复发分为复发组40例和非复发组125例,对比2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复发组阵发性AF比例明显低于非复发组,早期复发比例明显高于非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早期复发(HR=10.098,95%CI:3.627~28.111,P=0.000)和右心房上下径(HR=1.130,95%CI:1.025~1.247,P=0.014)为老年患者冷冻球囊消融术后AF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冷冻球囊消融术可作为老年AF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案,3个月内早期复发和右心房上下径为老年患者冷冻球囊消融术后AF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与阵发性心房颤动(AF)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心律失常复发相关的预测因素。方法:收集2013-03至2016-03接受导管射频消融的阵发性AF患者142例,分为复发组(n=46)和未复发组(n=96),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差异。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阵发性AF消融术后复发相关的因素。根据尿酸水平(单位:μmol/L)的四分位数,分为Q1组(259,n=33)、Q2组(259~320,n=37)、Q3组(321~380,n=37)、Q4组(380,n=35),组间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尿酸及尿酸联合代谢综合征(MS)在AF术后复发预测中的价值。结果: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临床资料比较,体重指数、糖尿病、MS、AF病程、CHADS_2评分、肌酐、尿酸、B型利钠肽、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AF病程(OR=1.02,95%CI:1.01~1.03,P=0.002)、尿酸水平(OR=1.01,95%CI:1.00~1.01,P=0.046)、MS(OR=4.73,95%CI:1.36~16.45,P=0.014)是AF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根据尿酸四分位数分组临床资料比较提示性别、体重指数、MS、肌酐、左心室射血分数及AF复发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提示,尿酸+MS在预测AF消融术后复发中的敏感性为80.4%,特异性为74.1%(AUC:0.79±0.04,95%CI:0.71~0.89,P=0.0001),而尿酸在预测AF术后复发中的敏感性为73.9%,特异性为57.2%(AUC:0.66,95%CI:0.56~0.76,P=0.02),尿酸+MS在AF消融术后复发中比尿酸更有预测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酸及MS与阵发性AF消融术后复发相关,高尿酸合并MS对AF消融术后复发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Lasso标测导管指导下环肺静脉消融术(CPVA)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早晚期复发的预测因素。方法收集持续性房颤CPVA术后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资料结合术后随访,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了解各因素与术后房颤复发的相关性。结果共89例行CPVA术,早期复发房性心律失常29例(32.6%),其中房颤19例(21.3%),晚期共复发房颤29例(32.6%)。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最大P波时程(OR1.024,CI1.002~1.046,P=0.03)是房颤早期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而对于房颤晚期复发来说,器质性心脏病(OR4.849,CI1.582~14.866,P=0.006)以及最大P波时程(OR1.048,CI1.017~1.080,P=0.002)是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持续性房颤CPVA术后患者,最大P波时程是早晚期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器质性心脏病是晚期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吡格列酮能否依靠其抗炎作用改善持续性心房颤动(AF)患者电复律的效果。方法前瞻性入选持续性AF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和对照组,均接受电复律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吡格列酮组接受吡格列酮或其他药物联用控制血糖,对照组采用非吡格列酮控制血糖。入选患者于电复律前和电复律后3个月检查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吡格列酮组和对照组分别入选48例和49例患者。随访期内吡格列酮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2例(45.8%),24例(49.0%)AF复发(P=0.756),两组患者无AF复发的Kaplan-Meier生存分析亦无明显差异(P=0.567)。电复律术后3个月吡格列酮组的hs-CRP、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ox多因素分析提示AF病程(RR 1.002,95%CI 1.003~1.061,P=0.037)和左房直径(RR 1.131,95%CI 1.029~1.242,P=0.010)是电复律术后AF复发的预测因素。结论吡格列酮可减轻持续性AF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电复律术后炎症水平,但其并不能减少随访期内的AF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左房容积指数(LAVI)对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后房颤(AF)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对52例行RFCA的AF患者随访12个月,分析RFCA后AF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52例患者均完成CPVA,达到消融终点;随访12个月时未复发39例,复发12例(23.53%),1例失访。复发与未复发者比较,其年龄、性别、左室射血分数、是否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无统计学差异,左房直径及LAVI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LAVI为AF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与左房直径比较,LAVI是更好的预测RFCA后AF复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AF)患者射频消融术(RFA)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在我院接受过RFA的AF患者资料,按照RFA后6个月随访时房颤是否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n=28)和未复发组(n=52).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R F A后房颤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相比,复发组患者的房颤病程、C反应蛋白(CRP)和左心房内径(LAD)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显示,CRP和LAD是RFA后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上应加强对有RFA术后复发危险因素患者的监测和随访,早期识别房颤的复发并尽早处理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背景导管消融术是临床治疗心房颤动(AF)的主要手段,但术后仍存在一定复发风险,而老年AF患者导管消融术后低静息心率(RHR)发生率及复发率均较高。目的探讨低RHR与≥65岁AF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泰州市人民医院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5岁并行左心房环肺静脉导管消融术的AF患者82例,根据术前RHR分为A组(50次/min,n=11)、B组(50~59次/min,n=17)、C组(≥60次/min,n=54);根据术后3个月AF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n=25)和非复发组(n=57)。比较A组、B组、C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AF病程、CHADS_2评分、合并症(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器质性心脏病发生情况〕、左心房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3个月复发率,并比较A、B、C组导管消融术前及术后3个月RHR;比较复发组与非复发组患者一般资料、左心室直径、LVEF、随访1年RHR;低RHR与≥65岁AF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A、B、C组患者年龄、AF病程、左心房直径及术后3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患者性别,CHADS_2评分,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及器质性心脏病发生率,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R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者术后3个月RHR高于术前(P0.05)。(3)本组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率为30.5%(25/82)。复发组与非复发组患者性别,年龄,AF病程,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器质性心脏病发生率,LVEF,随访1年R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患者CHADS_2评分高于非复发组,左心房直径长于非复发组(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RHR50次/min是≥65岁AF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65岁AF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率较高,而术前RHR50次/min是≥65岁AF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RHR以降低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P波时限对阵发性房颤患者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并对其预测价值进行评估。方法 依照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本院2020年5月至2022年2月首次使用射频消频术进行治疗的8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并依照术后随访判断是否出现阵发性房颤复发症状将患者归入复发组(n=16)及未复发组(n=68),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时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量Ⅱ及V1导联的P波时限记录数据后通过SPSS25.0软件分析。结果 单因素显示复发组合并高血压的概率明显大于未复发组,有无高血压、心率、Ⅱ及V1导联Pmax、Pd值显著大于未复发组(P<0.05),多因素显示Ⅱ导联和V1导联Pd值≥46ms,为阵发性房颤患者出现术后复发的危险因子(P<0.05)。ROC曲线显示Ⅱ导联Pd值≥46ms的灵敏度为64.26%,V1导联Pd≥46ms的灵敏度为65.35%,Ⅱ导联Pd值预测阵发性房颤术后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2,V1导联Pd值预测阵发性房颤术后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和动态心电图(AECG)预测胸部肿瘤术后心房颤动(AF)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ICU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术前接受AECG检查的272例胸部肿瘤手术患者的资料,对可能的影响发生房颤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除外122例患者,可分析病例150例。AF发生率25.3%(38/150)。多因素分析显示Pd(OR=1.031,95%CI:1.000-1.064,p=0.048)和AECG(OR=8.694,95%CI:3.083-25.514,p0.001)是A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d预测AF发生的敏感性86.8%,特异性39.3%。术前AECG预测术后AF发生的敏感性44.7%,特异性91.1%。联合应用AECG和P波离散度预测AF发生的敏感性89.5%,特异性39.3%。结论 P波离散度预测胸部肿瘤术后AF发生的敏感性高,术前AECG检查预测的特异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有症状性心房颤动(AF)患者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5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接受RFCA治疗的AF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18~70岁,平均(54.28±8.31)岁。对比手术前后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与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比值(E/A),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中男性占比52%,平均(54.28±8.31)岁。阵发性AF占62%,AF病程(16.4±6.5)个月。合并高血压占比33%,糖尿病占9%,冠心病占22%,二尖瓣关闭不全占36%。NYHA(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Ⅰ级39%,NYHAⅡ级45%,NYHAⅢ级16%。术后LAD(45.19±7.86 mm)明显低于术前(55.78±11.39mm,P0.05);术后和术前LVEF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LVEDD(44.13±4.01 mm)明显低于术前(50.62±5.42 mm,P0.05);术后LVESD(27.01±3.71 mm)明显低于术前(32.11±5.30mm,P0.05);术后E/A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1年RFCA治疗成功率为86.00%(86/100),其中阵发性AF治疗成功率为93.51%(58/62),持续性AF治疗成功率为68.42%(26/38);复发率为14.00%(14/100),其中阵发性AF复发率为6.45%(4/62),持续性AF治疗成功率为31.58%(12/38)。阵发性AF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持续性AF,复发率显著低于持续性AF(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9例术中或术后出现并发症,7例为阵发性AF患者,2例为持续性AF患者。结论基于小样本的研究,RFCA治疗有症状AF患者是安全而有效的,但是仍有一定复发率。对于阵发性AF患者应尽早实施RFCA。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新发心房颤动(AF)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01至2016-05我院心脏外科602例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以CABG后1周内持续超过5 min的AF定义为术后新发AF。比较术后新发AF(AF组)和无新发AF(无AF组)患者围术期临床基线特征和外科手术参数,并应用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模型筛选术后新发A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28例(21.3%)患者术后新发AF(AF组),474例(78.7%)患者无新发AF(无AF组)。AF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无AF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房内径明显高于无AF组(P均0.05)。AF组的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较无AF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校正年龄和性别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NYHA心功能分级高(OR=1.597,P=0.007)和左心房内径大(OR=1.113,P=0.0001)是CABG后发生A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功能分级恶化和左心房内径增大是CABG后新发AF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多感官促醒干预模式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5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按照是否应用多感官促醒干预模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26例:未应用多感官促醒干预模式)与实验组(26例:应用多感官促醒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2周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得分以及功能障碍评分(DFS)得分均优于对照组,且该组患者护理干预2周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多感官促醒干预模式明显优于常规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AF)患者合并中、重度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的危险因素以及AF导管消融对FMR的影响。方法:从2018年1月—2019年12月到我院心律失常科就诊的首次行AF导管消融的患者中,连续入选合并中、重度FMR的患者88例,无或轻度FMR患者277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AF合并中、重度FMR的危险因素。依据AF合并中、重度FMR患者术后是否发生AF复发分为维持窦律组与AF复发组,比较两组术前、术后随访心脏彩超结果。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7;95%CI:1.03~1.10;P<0.001)、持续性AF(OR=4.92,95%CI:2.72~8.93,P<0.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OR=0.95,95%CI:0.92~0.99,P=0.009)和左房直径(LAD)(OR=1.15,95%CI:1.09~1.22,P<0.001)是AF合并中、重度FMR的独立危险因素。对AF合并中、重度FMR组患者进行随访(23.3±6.7)个月,与术前相比,维持窦律患者LAD明显减小[(4...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复发与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09年7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28例,分别测定并比较消融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3天血浆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hs-CRP)和白介素-6(IL-6)水平,并对房颤消融术后早期复发与未复发患者间不同时间点的炎症因子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房颤患者消融术后3天血浆hs-CRP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和术后即刻水平(P0.001)。6例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房颤患者术后3天血浆IL-6水平显著高于未复发组(0.57×10-12mmol/L比0.25×10-12mmol/L,P=0.014),而hs-CRP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血浆hs-CRP和IL-6水平术后3天和术前差值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4.11×10-3mmol/L比1.75×10-3mmol/L,P=0.044;0.38×10-12mmol/L比0.08×10-12mmol/L,P=0.004)。复发组血浆hs-CRP和IL-6术后3天水平较术前水平增加的倍数也显著高于未复发组(5.80比0.98,P=0.019;2.80比0.92,P=0.016)。结论房颤导管消融术后3天开始出现明显炎症反应,房颤早期复发患者术后3天血浆IL-6水平显著高于未复发患者,且复发患者血浆hs-CRP和IL-6水平术后3天较术前上升的幅度及增加的倍数显著高于未复发患者,这对消融术后早期房颤复发可能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