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贫血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07例。根据改善全球肾病预后组织(KDIGO)临床指南中的标准,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和透析时间,检测血清叶酸、铁、铁蛋白、维生素B12等相关实验室指标水平,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107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发生贫血59例(55.14%)纳入观察组,未发生贫血48例(44.86%)纳入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比例以及维生素B12、白蛋白、肌酐、钙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年龄、透析时间、血清铁蛋白、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透析时间、血清铁蛋白、白蛋白、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是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贫血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贫血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高龄、长透析时间、高血清铁蛋白及高甲状旁腺激素、低白蛋白患者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终末期肾病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本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85例糖尿病终末期肾病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采用Cox模型回归法分析透析开始时各临床指标对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在截尾和未截尾组中年龄、白蛋白、糖尿病病程、并发症个数等级、截尾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并发症个数等级、肌酐、白蛋白在Cox模型回归分析中有意义。结论年龄、并发症个数等级、白蛋白可能是糖尿病终末期肾病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分析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存期与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1月于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16例终末期肾病患者,统计其生存期。根据5年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结果显示,患者1年、 3年、 5年生存率分别为93.97%、 75.00%、 50.8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血压及Hb、 Glu、 Alb、 HDL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压、 Glu、 Alb是影响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随着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时间的延长,患者的生存率逐年降低,且患者年龄、血压、 Glu及Alb水平与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并探寻影响因素,旨在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净化中心2016年11月-2019年3月收治的105例患者的资料,所有入组患者均进行实验室相关检查及痰培养等,统计医院感染的情况,并将感染的患者纳入感染组共45例,其余患者纳入非感染组60例。调查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肾脏原发病、合并症等)与实验室相关检查(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归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入组患者中,合并糖尿病肾病55例、合并高血压肾病39例、慢性肾小球肾炎38例、狼疮肾炎与梗阻性肾病各3例,合并多囊肾、痛风性肾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肾炎各2例,移植肾失功1例,其他10例,其中以合并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性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较多,分别为52.38%、37.14%、36.19%;血红蛋白与血清蛋白、总胆固醇、合并糖尿病性肾病、高血压肾病是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红蛋白与血清蛋白偏低、合并糖尿病性肾病、高血压性肾病均可能增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临床针对存在上述风险因素的患者应提高警惕,积极控制,以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比较糖尿病肾病与非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根据就诊单双号将本院2015年3月-2016年6月诊治的糖尿病肾病与非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11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血糖、降压、微量元素支持。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心血管疾病、低血压、脑血管意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生存发生率明显较高(P0.05),因感染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脑血管疾病死亡、其他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相比非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具有相对较差的疗效,需要糖尿病肾病患者,较早接受血液透析,调整血糖及血压,改善贫血及临床病症,获得较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李妹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2923-2924
目的 观察长期留置双腔导管在血透患者中的生存率,分析影响导管生存的因素.方法 将118例血透患者行留置长期静脉导管术,根据导管失功来确定导管生存时间,计算导管生存率;用KM法观察中位生存时间和比较短长期生存率,Cox分析影响长期导管寿命的相关因素.结果 118例患者累计发生导管失功28例,失功率23.73%,中位导管生存时间38个月,短期(1年)和长期(3年)导管生存率分别为84.76%和46.45%;糖尿病肾病(DN)组导管生存率接近非DN组,置管次数增加、外接头靠外和CRI次数增多是影响导管寿命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长期导管的短期和长期生存率较满意,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特别是DN患者较为理想的选择;置管次数增加、外接头靠外、高CRI也可以影响导管寿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对患者营养状况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0例为观察组,同期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非糖尿病肾病患者106例为对照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营养指标,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肌肉量和体脂肪量,全面营养评估法评价营养不良程度。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外周血C反应蛋白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肌肉量、上臂围、上臂中部肌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体脂肪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营养不良率为6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IL-6、TNF-α、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IL-6、TNF-α、C反应蛋白与上臂围、上臂中部肌围、白蛋白均呈负相关(均P0.01),与总胆固醇均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改善营养情况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微炎症状态,提升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CHD)患者透析前年龄、血压、原发病、早期诊断和晚期诊断、血清白蛋白(Alb)等因素对其累积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行CHD的患者115例,要求Kt/V>1.2,回顾性分析年龄、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晚期诊断和早期诊断、透析前血压、Alb、心胸比例(CTR)等因素与累积生存率的关系。结果115例CHD患者中平均60岁以上的患者累积生存率明显降低(P<0.05);原发病为糖尿病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的累积生存率下降(P<0.01);晚期诊断与早期诊断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对累积生存率呈正相关,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P<0.01);血清Alb与累积生存率呈明显正相关,Alb≤35 g/L组较其他组(35 g/L50%的CHD患者的预后不良;血Alb低于35 g/L的患者累积生存率极低,提示营养支持在CHD患者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末期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入住我院的42例糖尿病肾病末期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并进行观察监测其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的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糖尿病肾病末期患者透析并发症主要为低血糖与低血压,2年内死亡原因主要为心力衰竭与严重感染,其死亡患者首次透析肾功能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指标明显高于存活患者(P<0.05).结论 DN末期患者应透析应及早进行,并积极改善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加强患者营养支持及减少感染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糖尿病肾病患者使用血液透析机透析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2例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24例患者在血肌酐达到707μmol/L时开始行长期血液透析(正常组),剩余18例患者透析前患者血肌酐在224~675uomL/L间,均因不同病情提前开始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提前组)。结果:正常组中有13例患者死亡,剩余11例患者均已出现程度不一的血管病变情况,且均须通过血液透析机行长期透析。提前组中有2例死亡,4例须每周行2次长期透析,2例须每7~10d内行1次透析,有1例患者在出院1年后每周行1次血液透析,1例患者行肾移植,8例患者未再行透析治疗。结论:提前进行血液透析能够减缓糖尿病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速度,并有效延长透析间隔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营养相关指标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同透析方案中的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60例,分为血液透析组64例和腹膜透析组96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6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同时测定营养相关指标: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并进行主观综合营养评估。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IL-6、CRP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主观综合营养评估、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膜透析组患者血清IL-6、CRP水平分别为(35.64±3.55)ng/L、(6.33±0.79)ng/L明显低于血液透析组,主观综合营养评估、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血液透析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两组患者血清IL-6、CRP与主观综合营养评估、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均会加重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其中血液透析更严重,应采取防控措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及发展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14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和血肌酐水平分为单纯糖尿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和肾衰竭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分别检测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加以分析。结果各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比较,糖尿病肾病组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并且随着糖尿病患者肾脏损害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糖尿病患者肾脏损害程度相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望作为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长期血液透析造成管路感染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ESRD行长期(6个月)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82例,分析管路感染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ERSD患者长期血液透析管路感染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82例患者中,发生管路感染者18例,感染率9.89%;年龄、肥胖、血清白蛋白、导管留置部位、糖尿病、分机分区透析、长期服用抗生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C-反应蛋白均是ERSD患者长期血液透析管路感染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30 g、股静脉导管留置、糖尿病是影响ERSD患者长期血液透析管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股静脉导管留置、血清白蛋白30 g、伴有糖尿病是影响ERSD患者长期血液透析管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能积极帮助ERSD患者防治长期血液透析引发的管路感染。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工程》2017,(10):1465-1466
目的探讨使用带涤纶套中心静脉长期导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导管生存情况和影响导管生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MHD患者40例,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统计随访期间的导管失效事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糖尿病肾病和非糖尿病肾病患者导管生存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导管生存的危险因素。结果导管中位生存时间为52(9~70)个月,共发生导管失效事件24例,发生率为60.00%。糖尿病肾病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导管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HR=0.649,95%CI(0.275,1.440),P=0.189]。Cox回归模型显示,血红蛋白水平、透析前CVP和导管相关感染是影响导管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HD患者的带涤纶套中心静脉长期导管远期存在较高的失效率,血红蛋白水平、透析前CVP和导管相关感染是影响导管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血液透析治疗肾病综合征急性肾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急性肾衰竭患者64例,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血液透析。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内生肌酐(endogenous 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及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水平变化情况;两组进行为期六个月的随访,观察两组的生存率。结果:治疗前,两组肾功能指标:Scr、Ccr及BUN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Scr及BU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c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研究组在6个月内共有6例(18.8%)发生死亡,对照组共有14例(43.8%)发生死亡,研究组在6个月随访期内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142,P<0.05)。结论:临床中对肾病综合征急性肾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联合应用血液透析,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肾功能指标,降低患者的死亡比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定安人民医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按透析通量将其分为高通量组和低通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其中低通量组给予低通量血液透析,高通量组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两组透析频次:4 h/次,3次/周,透析时间:6个月。两组患者透析半年后观察透析效果,包括: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FPG)]及炎症指标[血β2-微球蛋白(β2-M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对两组患者实施为期3年随访调查,观察1年、3年生存率。结果透析半年后,高通量组BUN、FPG、2hFPG、β2-MG、hs-CRP水平均低于低通量组,Scr水平高于低通量组(P0.05)。透析1年,高通量组和低通量组生存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3年,高通量组生存率72.50%,高于低通量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能提高血液透析效果,改善患者肾功能,同时提高3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患者血清标志物与生存预期的关系。方法选择3年内诊治的30例ALS患者,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的临床资料和血清生化检测水平,探究ALS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评价血清标志物在预测ALS不良预后中的效能。结果生存组患者的ALSFRS-R总分、高密度脂蛋白、血清白蛋白和肌酐水平均显著低于死亡组(P=0.000)。血清白蛋白及血清肌酐是ALS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血清白蛋白和肌酐预测ALS不良预后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和肌酐在预测ALS不良预后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较高。结论血清白蛋白和肌酐水平是ALS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检测血清白蛋白和肌酐对ALS不良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终末期肾病(DN)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特殊护理。方法:对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进行心理、饮食、专科特殊护理。结果:以糖尿病为原发病的终末期肾衰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发生率较高,其中脑出血死亡4例,心肌梗塞1例。继续维持性血液透析32例。结论:以糖尿病为原发病的终末期肾衰发病率逐年上升,其死亡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因此,如何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透析质量,减少透析并发症,提高其生存率,是糖尿患者血液透析护理工作的难点及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易发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防治感染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医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1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78例与非感染组38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感染的特点及易感因素进行分析与总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6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生感染78例,感染率为67.24%,感染部位以肺部、泌尿道、静脉导管为主,分别占46.15%、35.90%、17.95%;共分离出病原菌6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2株占76.47%,革兰阳性菌16株占23.53%;易于发生感染的肾病类型依次是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多囊肾、梗阻性肾病以及狼疮性肾炎;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的年龄、C-反应蛋白含量均升高明显,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则降低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的概率较高,原发病中尤以糖尿病肾病及高血压肾病患者为多,高龄、严重贫血、营养状况差者为易感人群,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中血压异常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76例,每位患者随机选取3次血液透析进行研究,共528例次。监测透析前、透析中(1次/h)、透析结束回血前的血压水平;记录透析器通量、透析前体质量、干体质量、治疗时间,计算个体化超滤率。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528例次血液透析中,血压异常213例次(40.34%),其中高血压48例次(9.09%)、低血压165例次(31.25%)。不同性别、年龄、透析时间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高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透析时间、超滤率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透析时间是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发生高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年龄、透析时间、超滤率是低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中血压异常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应对高龄、透析时间长、超滤率10 ml/(kg·h)的患者采用预防措施,降低血压异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