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纵向数据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及其在Mplus中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纵向数据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及其在Mplus中的实现方法。通过实例采用Mplus软件处理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纵向数据。结果表明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可以处理含有潜变量的纵向数据,能够比较总体发展趋势和个体发展的差异,纳入协变量可以提高模型拟合效果;采用Mplus软件实现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程序简单,操作方便。纵向数据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及其在Mplus中的实现程序,可为实际应用尤其是流行病学队列研究提供统计方法学方面的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中毒早期患者动脉血碳酸氢根离子(HCO-3)变化情况与急性百草枯(PQ)中毒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22年1月在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且符合研究条件的109例急性PQ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中毒后60d的随访结局,将研究对象分为生存组(54例)和死亡组(55例);通过潜类别轨迹模型分析患者中毒后 3 d 内动脉血 HCO-3 变化趋势,采用单因素分析与二元 Logistic 回归方法评估动脉血 HCO-3 动态变化轨迹, 探索其对预测急性 PQ 患者死亡风险的价值。结果 急性PQ中毒患者动脉血HCO-3动态变化有平稳轨迹(73例,66.97%)和升高轨迹(36例,33.03%)两种类型。死亡组患者HCO-3变化轨迹类型、性别、呕吐发生率、血液净化率与生存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患者性别、PQ 摄入量、动脉血 HCO-3 变化轨迹是急性PQ中毒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中毒后3d内患者动脉血HCO-3 变化为平稳轨迹者发生死亡的风险是升高轨迹者的4.434倍(P<0.05);预测模型准确率70.64%,特异度75.93%,敏感度 65.45%。结论 中毒早期动脉血HCO-3的变化趋势有助于判断急性PQ中毒的预后,患者中毒后3d内HCO-3持续低值常预示中毒结局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国中老年抑郁症状发展变化趋势的异质性,揭示不同抑郁组别变化轨迹,以及其与痴呆症状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医护人员在临床前期为抑郁症状人群实施干预措施提供科学建议。方法 数据来源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项目,采用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构建抑郁评分模型,对不同抑郁组别变化轨迹进行分类,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究不同抑郁组别变化轨迹与痴呆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 研究纳入受试者1 996例,其抑郁症状呈现出三种不同的轨迹变化,分别定义为抑郁低危人群、抑郁高危人群、抑郁晚发人群。与抑郁低危人群相比,抑郁高危人群更容易出现中老年人群痴呆症状(HR=1.227,95%CI:1.052~1.429);与抑郁低危人群相比,抑郁晚发人群也更容易出现中老年人群痴呆症状(HR=1.332,95%CI:1.120~1.584)。结论 中老年人抑郁发展轨迹存在异质性,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有助于精准区分痴呆风险人群,今后应积极检查情感状态,对于出现抑郁症状患者应早期干预和治疗,并定期随访其认知功能,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延缓痴呆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肝炎的中医症状、体征分类,探讨潜在类别模型在多个二分类反应变量聚类分析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共收集2011年全国56家医院接受中医治疗或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肝炎患者信息,建立肝炎患者中医症状和体征的数据库,最终得到737例肝炎患者症状和体征信息。利用潜在类别模型对肝炎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辨证(SAS软件Proc LCA模块),以探讨显在变量(中医症状)和潜在变量(中医证候)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最少的潜在分类来解释显变量的关联程度。潜类别分析过程包括模型参数化、参数估计、模型识别、模型评价、潜在分类和结果解释。结果以BIC最小为标准,5个潜类别的潜变量模型是数据拟合的理想模型(BIC=2 601.43)。依据中医证候(中医症状、体征),对各种潜在类别依据其下各项目的条件概率特点进行潜类别解释,按照后验概率,737例肝炎患者可以分为5类,分别为:肝肾阴虚,湿阳脾胃,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肝郁气滞。各组的人数分别为:148人,170人,46人,265人,108人。结论潜在类别分析是描述一组分类变量间相互关系所形成的数学模型,综合了结构方程模型与对数线性模型的思想,潜变量的"降维简化"技术既可以从群体角度帮助我们确定肝炎的证候分类,也可以从个体角度确定其属的证候,达到中医辨证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latent growth mixture modeling, GMM)和潜类增长模型(latent class growth model, LCGM)在识别儿童体重增长变化潜在类别上的应用。方法以大连市932名6~12岁学龄儿童的体检纵向数据为例。运用Mplus8.3软件构建不同性别儿童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变化的GMM和LCGM模型。结果 LCGM模型对男女学龄儿童的生长轨迹均识别出3个增长趋势不同的亚组:"稳定组"、"肥胖组"、"偏瘦组";GMM模型对男性学龄儿童的生长轨迹识别出2个增长趋势不同的亚组:"稳定增长组"和"肥胖增长组"。结论 GMM和LCGM模型可以识别学龄儿童BMI发展轨迹的异质性,拓展了描述儿童体重动态变化的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6.
结构方程模型在重复测量数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碧云  陈炳为  陈启光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0):3805-3807,3812
[目的]探讨如何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变量平均水平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及变化过程中的个体间差异,为重复测量数据的分析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以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为例,利用SAS中的CALIS过程,以线性与非线性潜生长曲线模型对102个病例的欧洲脑卒中量表评分时间上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欧洲脑卒中量表总分的线性与非线性潜生长曲线模型的拟合卡方值为43.411 9(P﹤0.000 1)与1.631 2(P=0.201 5);在非线性模型中线性效应与二次方效应的统计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线性模型的拟合结果比线性模型好,且初始评分与治疗后的变化率均存在个体差异,变化率呈现非线性的速度增加,且变化率增加是随时间逐渐变小的;病例个体的初始总分越高,其变化率越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描述0~6岁儿童线性生长及体质量指数(BMI)生长轨迹,探讨不同类型生长轨迹模式与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关联。方法 研究对象源自马鞍山优生优育队列(MABC),MABC建立于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2 037名活产儿在出生后42 d至72月龄共随访15次,测量儿童身长、体重,问卷调查喂养情况、代养人等数据信息,并于儿童(72±6)月龄时由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专业眼科医生测量其裸眼视力,视力不良者行睫状肌麻痹扩瞳验光诊断近视和远视。运用潜变量增长模型拟合0~6岁儿童身高及BMI生长轨迹。采用多项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生长轨迹与6岁儿童屈光不正的关联。结果 根据潜变量增长模型,线性生长轨迹可将儿童的身高发育轨迹划分为3类:较慢身高生长轨迹(302名)、适宜身高生长轨迹(1 162名)和较快身高生长轨迹(573名)。BMI Z生长轨迹可将儿童的发育轨迹划分为3类:较慢BMI Z生长轨迹(630名)、适宜BMI Z生长轨迹(1 058名)和较快BMI Z生长轨迹(349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缓慢身高生长模式与6岁儿童远视呈正相关[OR值(95%CI)=...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描述婴幼儿体重指数(BMI)生长轨迹,探讨辅食添加的时间和质量对婴幼儿BMI生长轨迹的影响.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设计,对符合纳入条件的1388名新生儿进行随访,1岁内每三个月一次,1~2岁每半年一次,随访内容包括:体格测量、喂养、户外活动、患病等.采用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拟合0~2岁BMI生长轨迹,运用多水平Logi...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理论,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医学研究实践。方法以453名接受治疗的抑郁患者的随访研究为例,采用Mplus7.4软件构建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结果识别出2个增长趋势不同的亚类"一般抑郁组"和"严重抑郁组",每个亚类人数分别为380人(83.89%)和73人(16.11%),年龄较小患者属于"一般抑郁组"可能性高(t=-0.051,P0.05)。结论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在纵向数据分析中能够识别不可观测亚群的不同增长轨迹,可以很好的弥补传统的增长模型在探讨群体异质性方面的不足,是纵向数据分析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于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GMM)的围生期孕产妇睡眠质量纵向轨迹,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0月于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进行常规体验的14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产妇一般资料,并分别于妊娠末期(T0)、分娩期(T1)及产后期(T2)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GMM识别围生期孕妇睡眠质量轨迹的不同类别,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系数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围生期产妇T0与T1、T0与T2及T1与T2时间点PSQI得分相关性分别为0.399、0.420及0.557。本研究共拟合出5个模型,模型3的Entropy值0.915最高,且Bootstrap似然比检验指标(BLRT)和线性多变量回归(LM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模型3为最优潜在类别模型。类别1命名为高水平睡眠质量组(38例),类别2命名为低水平睡眠质量组(31例),类别3其命名为睡眠质量下降组(71例)。3组产妇围生期自觉职业压力、中文版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及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女性农民工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432名女性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女性农民工生存质量总体评分为71.16±12.31,各维度平均得分在11.59±2.09到14.15±2.19之间.结论 女性农民工对于生存质量总体评价一般,收入和年龄是影响女性农民工生存质量总体评价的主要因素;从具体维度来看,年龄是影响生理领域的主要变量,年龄和收入是影响心理领域的主要变量,婚姻状况和务农经历是影响社会关系领域的主要变量,务农经历和教育程度是影响环境领域的主要变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阐述结构方程模型(SEM)的原理及在职业紧张影响因素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广东省某市2所大学的老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建立职业任务及个体应对资源与个体紧张反应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职业任务与个体紧张反应以及个体应对资源与个体紧张反应的SEM拟合指数GFI、NFI均大于0.90,RMSEA均小于0.08,说明模型拟合较好.结论 结构方程模型用于职业紧张影响因素的研究,同时考虑显变量与潜变量以及潜变量之间的关系,对数据信息利用较充分,研究结果更接近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职业病患者生存质量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从2009年7月至12月,在武汉市职业病防治院收集确诊的职业病患者,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中文版(WHOQOL-BREF)评价其生存质量,通过拟合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各因素与量表4个领域得分的关系.结果 职业病患者生理领域得分为(11.5±2.7)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唐山市三家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生存质量状况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得到745例CHD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生存质量量表(SF-36)对患者生存质量状况进行评分并与国内常模比较;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CHD患者躯体健康相关生存质量(PCS)得分为(248.00±37.34)分,心理健康相关生存质量(MCS)得分为(236.90±47.92)分,CHD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常模,P<0.05。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冠脉评分、吸烟、运动试验后的心率恢复值(HRR2)、血压、血脂、血糖是影响患者躯体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因素;性别、年龄、冠脉评分、文化程度、吸烟、HRR2、工作状况和经济状况是影响心理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因素。结论 唐山市CHD患者生存质量低于正常人群,性别、年龄、冠脉评分、吸烟、HRR2、血压、血脂、血糖是影响患者躯体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因素,性别、年龄、冠脉评分、文化程度、吸烟、HRR2、工作状况和经济状况是影响心理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与生存质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与生存质量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提高教师生存质量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某医科大学教师360名,采用TBI问卷和WHOQOL-BREF量表分别对教师职业倦怠和生存质量进行测评,同时调查教师的社会人口学、工作和健康情况,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生存质量和职业倦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调整调查问卷条目并确定内生和外生潜变量后,进行结构方程拟合,结果模型拟合优度较好。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结果显示,职业倦怠与生存质量呈直接负相关(标准解=-0.70,t=10.36,P0.01)。结论职业倦怠直接影响生存质量,可据此制定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和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农民工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100名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民工生存质量总体评分为78.29±42.02,各维度平均得分在11.80±1.95至14.16±2.47之间。结论农民工对于生存质量的总体评价一般,生理领域主要的影响变量是医疗保险、收入和年龄,影响心理领域的主要变量是年龄和收入,影响社会关系领域的变量有年龄、婚姻状况和收人,影响环境领域的变量有年龄、收入、教育程度和婚姻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介绍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在分析纵向研究资料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大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具体实例说明模型参数的指定和结果的解释及如何对不同群体的增长趋势进行比较.结果 增长曲线模型不仅可以分析纵向资料的总体发展趋势,而且能对个体间发展趋势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做出解释.结论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框架下的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是研究者分析纵向资料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单维条目反应理论与多维条目反应理论在多维量表分析中的差异,并从中找出较优的分析方法.方法 用单维分部评分模型(PCM)和多维分部评分模型分别对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研究小组提供的来自世界20个研究中心的WHOQOL-OLD量表数据进行条目和量表结构的分析.结果 "感觉能力"领域中的条目OLD_10 "您的感觉功能的问题影响您和他人交往的能力吗?"同时不拟合两种模型,单维IRT得到Infit和Outfit均方拟合指数、6个维度的信度系数及潜在特质间的相关系数均低于多维IRT.结论 多维IRT更适合于条目数较少的多维量表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在慢性病患者生存质量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生存质量资料具有多时点、多终点、多变量、变量不可直接观测等特点,常规的统计方法显得无能为力。迄今为止,尚未有成熟的统计方法应用于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具有能够分析不能直接观测的潜在变量等优良特性,而生存质量量表各个维度均是不可直接观测的潜在变量,所以从理论上讲结构方程模型比较适用。但由于结构方程模型理论较为复杂,且国内详细介绍其原理及应用的书籍、文献很少。因此,笔者首先介绍结构方程模型的基本原理,然后结合实例分析介绍建模过程,提出其应用注意事项,旨在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和日常生活能力之间的纵向中介作用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方法 本研究纳入帕金森进展标志物计划(PPMI)数据库410例PD患者资料,分别采用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筛查量表(RBDSQ)、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和帕金森病统一评价量表第二部分(UPDRS II)评估RB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能力。以RBD为自变量,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中介变量,日常生活能力为因变量构建潜变量增长曲线中介模型。采用全息极大似然估计进行参数估计,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Chi-Square(df)、非规范拟合指数(Tucker Lewis index,TLI)、比较拟合指数(comparative fit index,CFI)指标来评价模型的拟合度。结果 相关分析显示,RB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六次随访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P<0.01)。潜变量增长曲线中介模型结果显示,快速眼动睡眠障碍的截距→日常生活能力的截距的总效应显著(β=0.427,95%CI:0.3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