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治疗。方法本组46例踝关节骨折,对内踝骨折复位采用螺钉及张力带固定;外踝骨折行金属板螺钉内固定;后踝骨折大于关节面1/4时,自后方复位加压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损伤,行内外踝复位固定后仍有踝穴增宽者,以全螺纹螺钉固定下胫腓关节,另加石膏外固定。结果随访6~15个月,平均9.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10~18周,平均14.5周。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分,疗效:优41例,良2例,可2例,差1例。结论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须行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术中应充分重视外踝复位及下胫腓联合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治疗经验。方法选取10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对外踝骨折行金属板螺钉内固定,对内踝骨折复位后分别采用空心拉力螺钉或可吸收螺钉周定;后踝骨折大于关节面1/4时,从前方置入加压螺钉同定;下胫腓韧带损伤者,以全螺纹螺钉固定下胫腓关节。结果随访5—12个月,平均8.3个月。全部患者骨折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2~20周,平均15周。根据Baird-Jackson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84例,良16例,可4例,优良率为96.15%。结论及时良好的复位、稳定的内固定及有序的术后锻炼可使踝关节骨折患者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3.
张永锋  杨团民 《天津中医药》2017,34(12):820-822
[目的]探讨无痛正骨手法复位配合U型胶布外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就诊的71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其中38例给予无痛正骨手法复位配合U型胶布外固定治疗,33例给予手术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时间;骨折治疗后6个月分别通过影像学疗效、Mazur评分系统评价。[结果]7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两组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Mazur评分,无痛正骨手法组均优于手术组(P0.05)。[结论]无痛正骨手法复位配合U型胶布外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疗效满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带线骨锚钉修复治疗对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带线骨锚钉修复治疗的40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不同时间点的下胫腓间隙(TBCS)、下胫腓重叠距离(TBOL)、踝关节功能(Baird-Jackson)的变化。结果: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手术切口均达到甲级愈合标准,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126.5±13.0)min,平均切口愈合时间(11.6±1.8)d,平均骨折愈合时间(4.6±0.5)个月;无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情况发生。40例患者的TBCS测定值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较术后1周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OL测定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患者的踝关节功能优19例(47.50%)、良17例(42.50%)、可3例(7.50%)、差1例(2.50%).结论:带线骨锚钉修复治疗对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对于促进骨折愈合、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采用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16年10月—2018年10月该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中随机选择80例,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非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下胫腓螺钉固定、内外踝固定和韧带修补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折愈合优良率均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修复时间均较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胫腓螺钉固定、内外踝固定和韧带修补术联合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具有优越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锁定钢板联合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7年9月至2015年10月,采用锁定钢板联合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患者120例,男69例、女51例。年龄18~76岁,中位数36岁。内外踝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81例,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27例,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及胫距关节脱位12例。闭合性骨折104例,开放性骨折16例。开放性骨折按Gustilo分型,Ⅰ型8例、ⅡB型4例、ⅢA型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12 d,中位数7 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踝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中位数16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16周,中位数12周。术后6个月,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91.0±6.2)分,优84例、良31例、差5例。1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出现腓深神经损伤,4例出现踝关节背伸活动受限,9例出现复位不良、踝关节内侧间隙增宽2 mm。结论:锁定钢板联合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骨折愈合率高、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采用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16年10月—2018年10年该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中随机选择80例,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非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下胫腓螺钉固定、内外踝固定和韧带修补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折愈合优良率均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修复时间均较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胫腓螺钉固定、内外踝固定和韧带修补术联合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具有优越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伴下胫腓联合分离三踝骨折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并探讨伴下胫腓联合分离三踝骨折的致伤机制、特点、治疗方法。方法对34例三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内固定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其中12例行下胫腓联合固定,22例未行下胫腓联合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32个月,平均15个月。下胫腓联合固定8例在术后8~12周取钉(2例潜在分离),2例在术后1~2 a因断钉取出,另2例在术后2 a内取钉。下胫腓联合未固定者均未发生再分离,且愈合良好。术中应力位(Mortise)发现下胫腓分离6例。根据Baird-Jackson系统评分:优17例,良13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8.2%。结论三踝关节骨折解剖复位及早期正确锻炼是治疗成功的基础,恢复并稳定踝穴和距骨的解剖关系可获得临床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带袢钛板与下胫腓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不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9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治疗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不稳患者50例,骨折均采用相同内固定方式治疗,根据带袢钛板或下胫腓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的方式不同分为带袢钛板组26例和下胫腓螺钉组24例。比较2组患者住院、手术情况及踝关节骨折愈合时间,记录末次随访2组下胫腓间隙(TFCS)、重叠距离(TFOL)、踝关节屈伸活动度、AOF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0例患者均获随访,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2组患者骨折愈合良好,X射线片显示无下胫腓分离、踝关节不稳定及创伤性关节炎表现,踝关节功能良好,2组患者TFCS、TFO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带袢钛板组患者踝关节活动度及AOFAS评分明显高于下胫腓螺钉组(P均0.05)。下胫腓螺钉组出现下胫腓螺钉断裂1例。结论带袢钛板及下胫腓螺钉内固定均可恢复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不稳患者踝关节稳定性,但带袢钛板反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肖文庆  杜海峡  程立军  姜瑞 《中医正骨》2012,24(7):48-49,51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0月至2011年5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龄18 ~52岁,中位数33.5岁.左侧20例,右侧16例.踝关节高度肿胀并发生张力性水疱12例,下胫腓联合分离9例.均为新鲜性骨折.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患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 ~14个月,中位数11.5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均获得愈合,愈合时间10 ~16周.无骨折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2例因未及时取出固定下胫腓联合的螺钉而导致螺钉断裂,其中2枚螺钉均断裂1例,1枚螺钉断裂l例.根据Baird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8例,良5例,可2例,差1例.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具有创伤小、复位准确、固定牢靠、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疗效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比较双纽扣缝线系统和螺钉固定术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对术后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53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用双纽扣缝合系统进行治疗,B组23例用螺钉固术对下胫腓联合损伤进行修复,比较2组早期负重、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2组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比较2组6个月、12个月的优良率。结果 2组患者均获得6~24个月的随访,除了B组有1例患者在第12周发生断钉外,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无内固定失效、脱钉、断钉等并发症的发生;2组6个月和12个月的优良率相当(P0.05)。结论双纽扣缝线系统在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并发症少、操作简便,疗效显著,与螺钉固定修复效果相近,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09年3月后踝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成应用A组和B组,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进行踝关节螺旋CT检查,了解后踝骨折块大小、移位情况以及横断面主骨折线与踝关节水平线所成的角度。A组术中首先复位并固定外踝和内踝,根据术前CT情况选择术中导针的位置与方向,经皮微创空心钉固定后踝骨折。B组采用改良的内、外踝切口,在显露内、外踝的同时进行后踝的显露及固定。所有患者随访6~20个月,按照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推荐的足踝评分方法评分。结果A组优、良、可和差分别为17例(57%)、10例(33%)、2例(7%)和1例(3%);而B组优、良、可和差分别为13例(43%)、6例(20%)、6例(20%)和5例(1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A组和B组相比较,畸形愈合和创伤性关节炎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创伤性神经损伤和感染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均无断钉及骨折不愈合(P均>0.05)。结论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具有固定可靠、创伤小、减少感染等优势,不影响后踝骨折块和腓骨的血运以及下胫腓联合的稳定性,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术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治疗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手术治疗的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26例。患者外踝均采用钢板固定:内踝18例采用松质骨螺钉固定,1例采用三叶草钢板固定,7例采用克氏针固定;下胫腓联合均采用单枚螺钉经或不经钢板孔固定。结果:26例均获得1~3年随访,平均随访1.5年,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物断裂。骨折愈合时间为9~16周,无发生深部感染及断钉情况良率84.62%。结论:合并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部骨折,其术后功能恢复与骨折的复位效果、固定方法、锻炼的时机及术者的经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选用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山西省永济市医疗集团骨科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80例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以及Mazur踝关节评分及治疗有效率。结果实验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0.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AOFAS评分、Mazur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AOFAS评分、Mazur评分有明显优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可以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结合石膏固定治疗踝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踝部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予以手法复位结合石膏固定治疗,对照组予以手术切开复位结合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X线片复位情况和术后3个月踝关节功能。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试验组术后1个月复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和Mazur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1),且试验组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和Mazur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手法复位结合石膏固定治疗踝部骨折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Ⅱ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8例旋后外旋型Ⅱ度踝关节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组,手法复位后采用克氏针经皮穿针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者分入联合固定组,手法复位后单纯采用石膏外固定治疗者分入石膏外固定组,两组各5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周采用Leeds影像学评价标准评价的骨折复位情况、术后1年采用Baird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的踝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0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4个月,中位数12.5个月。术后6周,联合固定组骨折复位优良50例、可4例,石膏外固定组骨折复位优良38例、可13例、差3例;联合固定组骨折复位情况优于石膏外固定组(Z=-3.006,P=0.003)。骨折均愈合,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47±1.59)周,(8.52±1.62)周,t=1.496,P=0.175]。术后1年,联合固定组Baird踝关节评分高于石膏外固定组[(93.51±5.18)分,(84.18±4.32)分;t=8.483,P=0.011)。联合固定组术后3周时出现针孔感染1例,经换药治疗1周后感染控制;联合固定组6例患者和石膏外固定组9例患者术后1年踝关节僵硬、疼痛;均无二次骨折、骨折再移位等并发症发生;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0,P=0.588)。结论:对于旋后外旋型Ⅱ度踝关节骨折,手法复位后采用克氏针经皮穿针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较单纯采用石膏外固定,骨折复位好、更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但二者在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探讨使用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采用可吸收钉内固定具有操作简便,下胫腓联合稳定固定,骨折愈合和复位良好,免除二次手术的有点,是治疗下胫腓联合部分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外侧入路在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5月至2013年4月共收治18例三踝骨折患者,男10例,女8例。年龄18~68岁,中位数36.5岁。左侧7例,右侧11例。按Lan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12例、旋前外旋型6例。5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伤后至手术时间3~7 d,中位数4.5 d。经改良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外踝和后踝骨折,经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内踝骨折。术后随访观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50~110 min,中位数65 min。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38个月,中位数18.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8~16周,中位数11.5周。未发生感染、骨折再移位及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时采用Mazur踝关节功能标准评定疗效,优12例、良4例、可2例。结论:对后踝骨块完整且主要位于后外侧的三踝骨折,经改良外侧入路可方便地完成后踝和外踝骨折的复位和固定,同时可完成对下胫腓前韧带的探查修补,是治疗该类骨折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7年1月至2011年8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81例,男51例,女30例.年龄18~66岁,中位数35岁.Danis-Weber骨折分型,A型28例、B型24例、C型29例.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踝关节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9个月,中位数7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4~7周,中位数5周.2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治疗后痊愈.采用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41例、良25例、可10例、差5例.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具有骨折愈合好、并发症少、踝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根据临床相关资料探讨经外科手术治疗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4例自2007年9月~2010年12月来我院进行临床诊治的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病例进行切开复位,并对骨折部位行内固定,术后对患者踝关节功能的恢复装况进行跟随回访.结果:在跟踪随访6~36个月后,20例患者均骨折愈合,切口无一例发生感染,根据X光片和踝关节功能的恢复评价治疗效果,符合优级标准的为13例(65%),符合良级标准的为4例(20%),符合中级标准的为3例,切开复位外固定手术治疗的优良率达到了85%.结论:对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采用外科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患者的骨折治愈和功能恢复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