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胚胎着床的过程极为复杂,包括定位、粘附和侵入3个阶段.着床仅发生在一个极其有限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即所谓的"着床窗"),需要子宫内膜和胚胎发育的同步化、相互作用和配合.目前,胚胎着床机制尚未充分阐明,但胚胎成功着床的要素包括:高质量的胚胎、有接受性的子宫内膜和适宜的内分泌环境.  相似文献   

2.
整合素与胚胎着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整合素是一类细胞粘附分子受体,有粘附和信号传递两大基本功能。现已发现,整合素在子宫内膜和胚胎上均有表达,并受雌、孕激素等多种因素的调节。它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粘附和迁移等过程,在胚胎着床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整合素亚单位αvβ3和α4β1可作为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标志,并参与着床过程。此外,整合素在输卵管粘膜也有表达,可能为研究胚胎异位着床的分子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谭冬梅  何明忠  赖国旗  王立芝  谭毅 《生殖与避孕》2005,25(12):707-711,723
目的:检测TRAIL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子宫内膜的表达,探讨它在蜕膜细胞凋亡中的作 用。方法:采用RT-PCR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妊娠d 1-8小鼠子宫组织TRAILmRNA及蛋白的表 达情况。结果:妊娠d 1-8的小鼠子宫组织均有TRAIL mRNA的表达,且着床期间的表达较着床前 明显增加(P<0.05)。妊娠d 1-3,小鼠子宫内膜无TRAIL蛋白表达;妊娠d 4,TRAIL表达在小鼠胚 胎定位、黏附点的子宫内膜腔上皮细胞;妊娠d 5-6,TRAIL定位于胚胎着床点附近的蜕膜细胞中; 妊娠d 7-8,TRAIL表达在与子宫蜕膜邻近的胚胎滋养层细胞中。结论: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 TRAIL诱导子宫内膜腔上皮细胞凋亡可能是胚胎跨越上皮屏障的重要机制之一,且TRAIL诱导的 蜕膜细胞和胚胎滋养层细胞的凋亡在滋养层细胞对子宫内膜的适度侵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胚胎着床过程包括定位、黏附、侵入,其调控机制复杂而精细,涉及多个基因、生物分子、细胞因子和信号传导通路,其中胚胎质量、子宫内膜容受性、胚胎发育与子宫内膜发育的同步性,以及良好的母胎对话是胚胎着床所必需。胚胎着床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的进展,有助于进一步探索胚胎着床的奥秘,加深了解胚胎着床的相关机制,对不孕症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降钙素对人类胚胎着床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降钙素(calcitonin,CT)对人类胚胎着床调节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2、5、10nmol/L)的CT,刺激体外培养的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应用粘附细胞仪观察细胞内钙离子(Ca^2 )浓度变化;再用不同浓度(2、5、10nmol/L)的CT分别作用于人种植前2细胞期、4细胞期、8细胞期胚胎,通过粘附细胞仪检测种植前胚胎荧光相对强度,观察细胞内Ca^2 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 各种浓度CT对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内Ca^2 浓度均无影响,而CT可以快速增加间质细胞和种植前胚胎细胞内Ca^2 浓度,并且呈剂量依赖性,CT浓度为10nmol/L时,作用3min,细胞内Ca^2 浓度开始增加,6min达到高峰,4细胞期胚胎开始出现对CT刺激的反应,8细胞期胚胎效应最强,CT对细胞内Ca^2 浓度的影响可以持续2h。结论 种植前胚胎表面和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上,可能存在CT功能性受体,CT可能通过加速子宫内膜蜕膜化、促进胚胎生长、分化,而促进胚胎着床。  相似文献   

6.
胚胎着床是指卵子受精到胚泡着床的一系列细胞或分子生物学事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理过程,这一过程受许多因素的精确调节,着床成功与否依靠母亲子宫内膜和胚胎间的相互适合.推测激素、细胞因子、免疫因子、酶、黏附分子等多种物质在胚胎着床时期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其机理至今不明.  相似文献   

7.
胚泡和内膜发育状态对子宫内膜“着床窗口”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瑶  陆诗华 《生殖与避孕》1998,18(6):337-341
本文应用胚泡移植和改进的内膜上皮细胞与胚泡共培养方法研究了胚胎和子宫内膜不同发育状态对子宫内膜对胚泡接受性的影响.实验证明正常胚泡移植到子宫内膜的“着床窗口”出现时间以妊娠d4天上午9时到下午18时.如果被移植的胚泡是取自延缓着床胚泡,则它们的“着床窗口”出现时间有明显缩短,只能到下午14时为止.另外也证明.子宫内膜本身发育状态对内膜的接受性也有影响.以妊娠d5天内膜的胚泡附着数最多.所以.可以认为胚胎和内膜的发育状态都是可以影响内膜“着床窗口”的出现与消失的.  相似文献   

8.
整合素是一类细胞粘附分子受体,有粘附和信号传递两大基本功能。现已发现,整合素在子宫内膜和胚胎上均有表达,并受雌、孕激素等多种因素的调节。它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粘附和迁移等过程,在胚胎着床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整合素亚单位α_vβ_3和α_4β_1可作为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标志,并参与着床过程。此外,整合素在输卵管粘膜也有表达,可能为研究胚胎异位着床的分子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AP-1蛋白在胚胎着床前后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原癌基因AP 1蛋白在小鼠胚胎着床前后的动态变化 ,了解AP 1在胚泡着床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Immuno blot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P 1蛋白的表达。结果 :AP 1蛋白的表达高峰出现在小鼠早孕的第 4天、第 5天 ,一直维持到妊娠第 7天 ,每毫克组织的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 6 0 .2± 4 .2 1,5 2 .6± 7.0 9,5 0 .2± 5 .89和 5 0 .0±3.6 1。结论 :AP 1蛋白参与了胚胎着床过程中的信号传导并可能与胚胎的早期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eis1在围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定位检测Meis1在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采用Real-time RT-PCR和免疫印迹方法,分别在mRNA和蛋白水平定量检测Meis1在围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Meis1蛋白主要表达于小鼠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和胞质以及基质细胞和蜕膜细胞的细胞核中,在围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随妊娠天数的增加而增加,着床后在基质和蜕膜中的表达增强;在孕第4日显著增加,孕第5日达高峰,孕第6日表达下降。Real-time RT-PCR和免疫印迹结果显示,Meis1的表达随妊娠天数的增加逐渐增强,孕第4日明显增强,孕第5日达高峰,孕第6日开始下降。结论:Meis1在围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中呈规律表达,与小鼠着床窗吻合,提示Meis1是调控围着床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温肾活血方对胚胎着床障碍模型小鼠妊娠结局及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由米非司酮建立胚胎着床障碍模型小鼠200只,随机分为正常(N)组、模型(M)组、中药低剂量(L)组、中药高剂量(H)组和孕酮(P)组各40只。妊娠第1~4日早晨,H组、L组小鼠灌胃给予0.3 m L水煎剂,N组、M组小鼠每日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P组小鼠以配制的黄体酮-橄榄油剂按照2 mg/只进行颈后皮下注射,妊娠第4日上午9︰00造模,N组小鼠颈后皮下注射0.1 m L橄榄油溶剂,其他各组小鼠颈后皮下注射米非司酮-橄榄油剂0.1 m L(1.93 mg/kg米非司酮)。分别于妊娠第4日、第5日、第8日上午9∶00脱颈椎处死每组各10只小鼠,检测妊娠率、着床位点数、子宫内膜组织形态、雌激素(E_2)及其受体(ER)、孕激素(P)及其受体(PR)、胞饮突。结果:N组着床位点数多于其它各组,H组与N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子宫内膜发育水平N组最优,H组接近N组,M组滞后。妊娠第4日,N组的E_2、P和ER、PR的表达水平与M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于P组与H组(P0.01);妊娠第5日,N组的E_2、P和ER、PR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M组(P0.05),N组的ER水平与P、H、L三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N组的PR高于P组和L组(P0.05),与H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P组P水平高于其它组(P0.01),E_2水平与ER结果相吻合。M组胞饮突发育滞后,H组胞饮突发育程度接近N组,P组偶见退化期胞饮突。结论:温肾活血方能够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且其效果优于黄体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mu-miR-141在早孕小鼠胚胎着床前、后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荧光定量PCR(FQ-PCR)及原位杂交检测早孕小鼠胚胎着床前、后子宫内膜mmu-miR-141的表达;MT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孕第4日(d 4)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被mmu-miR-141抑制剂作用72 h后其细胞活力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mmu-miR-141在小鼠胚胎着床后(d 6)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着床前(d 4)(P<0.05),且表达于基质细胞;其表达下调能使基质细胞增殖活力下降(P<0.05),细胞凋亡增加(P<0.01)。结论:mmu-miR-141通过调控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增殖或凋亡,在早孕小鼠胚胎着床前、后的子宫内膜组织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围着床期为焦点探讨妊娠的免疫学维持机构。此期的母子相关免疫有胚胎的抗原性、围绕胚胎的环境因子、胚胎与子宫内膜的免疫信息交换、子宫内膜担任免疫细胞等的特殊变化,着床的生理机构以及围着床期受精卵的死灭等,与着床障碍有密切关系。移植免疫反应由向心性和离心性途径构成。前者识别非自体移植物的主要组织适合性基因复合物(MHC)——相容免疫机构而开始反应;后者排除(排异反应)或容受(相容反应)移植物。首先移植物的移植抗原被相容的巨噬细胞等抗原提示细胞所识别,提示给辅助T细胞(T_11细胞),继之担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早期胚胎夭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早期胚胎夭折可能是EM不孕的重要机理之一。EM患者导致精子结构功能异常、卵泡的发育缺陷及其腹腔液、血清的胚胎毒性作用均可引起早期胚胎发育障碍,导致早期胚胎枯萎、夭折。此外,EM患者宫胚内环境的异常及黄体功能异常亦参与早期胚胎夭折及流失。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孕女性自然周期与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周期子宫内膜蠕动波的特点。方法:64名排卵正常的不孕女性分别于自然周期LH峰日、排卵日、排卵后2 d和COH周期hCG注射后1 d、采卵日、采卵后2 d阴道超声监测子宫内膜蠕动波,且同时测定血清雌、孕激素水平。结果:自然周期子宫内膜蠕动波频率是COH周期的1.31倍;COH周期与自然周期各个观测日的子宫内膜蠕动波类型分布不同;子宫内膜蠕动波频率与生理水平血清雌二醇(E2)呈正相关,与孕酮(P)呈负相关,与超生理剂量的雌、孕激素无相关性。结论:COH治疗显著地改变了子宫内膜蠕动波的自然运动模式,在胚胎移植前仍表现为较强烈的子宫内膜运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筛选在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差异表达的基因,以了解子宫内膜容受性形成的分子基础.方法 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SH),建立人子宫内膜着床窗口期基因表达的消减文库,并通过测序和同源性比较确定差异表达的基因;用RT-PCR技术验证其中的核糖体蛋白(RP)L7基因、RPL7假基因(RPL7p)、RPL19基因、酪氨酸3-单氧化酶/色氨酸5-单氧化酶激活蛋白zeta多肽(YWHAZ)基因在增生期晚期和分泌期中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结果 对消减文库中50个差异表达的克隆进行测序与同源性比较,筛选出35个在增生期晚期和分泌期中期有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23个为已知功能的人类基因,12个为未知功能基因.RPL7、RPL7p、RPL19和YWHAZ基因在分泌期中期的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分别为0.75±0.21、1.72±0.30、1.23±0.31、1.28±0.08,分别与增生期晚期(分别为0.45±0.12、1.04±0.10、0.74±0.21、1.09±0.1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SSH可有效地筛选出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差异表达基因,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子宫内膜容受性形成的分子机理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小鼠胚胎着床前后蜕膜组织α 1,3岩藻糖转移酶 (FucT)III~VII型的表达及其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方法 :取未孕和孕 1~ 7d小鼠子宫内膜 ,每组 6例。用RT PCR法测定III~VII型mRNA水平的表达 ,并经测序鉴定。结果 :正常小鼠内膜有一定的FucT IV的表达 ,其表达在妊娠第 1天和胚胎着床前后即妊娠第 4天出现峰值。结论 :5种糖基转移酶中只有FucT IV参与了胚胎着床的过程。它的作用可能是参与了胚泡表面特异性抗原Lex等抗原的糖基化 ,从而促进胚胎的植入。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息肉尽管是最常见的宫内病变,也早有研究证实其与不孕症的相关性,但至今仍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分类和描述系统,也许它并不总是一个单纯的疾病,而是其他子宫疾病的局部表型。对于不孕症患者合并子宫内膜息肉,到底是否需要切除,实际上也缺乏高质量的证据,但从大量回顾性研究结果来看,息肉切除术对于提高自然妊娠率和辅助生殖技术成功率均有帮助。手术本身并不复杂,而且越来越便捷,但不能忽视对手术必要性的警示和冷静思考。未来需要针对种植窗(WOI)的容受性相关分子表达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加深子宫内膜息肉与生育关联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胚胎着床涉及到胚胎和子宫间复杂的关系,是胚胎能否继续发育的重要环节。胚胎发育到囊胚阶段以及子宫内膜同步分化到容受状态是成功着床的关键。着床过程涉及到许多信号通路分子的相互作用,但是其中同步胚胎和子宫状态的调控网络仍有很多谜题未解开。本文总结了目前对于着床的分子调控以及在这个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对着床机制的了解有助于阐明女性不明原因的不孕症并且帮助提高胚胎着床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20.
钙粘附蛋白与子宫内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钙粘附蛋白全称钙依赖的粘附分子家族(cadherin),是一种单链跨膜糖蛋白,主要参与介导特定器官和组织同型细胞间的粘附。在月经周期不同阶段,钙粘附蛋白的表达量和类型不同,且受类固醇激素的调节。在胚泡着床过程中,不同类型的钙粘附蛋白分别在内膜上皮、间质及滋养细胞的表达,提示其在着床调节方面的重要作用。E-钙粘附蛋白结构、功能的缺陷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