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宁 《河南中医》2016,(9):1637-1639
目的:观察缪刺法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面肌痉挛患者66例,所有患者排除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行脑电图和头颅CT等检查排除癫痫及占位性病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患侧取穴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缪刺法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9.7%,观察组有效率为87.9%,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缪刺法治疗面肌痉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缪刺法治疗面肌痉挛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缪刺法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缪刺法和常规局部针刺,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73.3%(P〈0.05)。结论缪刺法治疗面肌痉挛疗效优于局部针刺。  相似文献   

3.
田维柱教授认为面肌痉挛病因首推于风,风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而发病;治疗时避免刺激面部肌肉兴奋性较高的患侧,眼针结合缪刺法,针刺健侧面部肌肉,调整神经肌肉兴奋性,辨证论治,祛风散邪,疏通经络,濡养筋脉,平衡阴阳,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张鑫鑫 《河南中医》2012,32(5):622-622
原发性面肌痉挛主要表现为一侧面肌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笔者以缪刺法配合后溪透劳宫穴治疗面肌痉挛1例,辨治准确,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前面肌痉挛在国内尚无特效疗法。笔者自1971年至1989年利用缪刺治疗该病20余例,今就记录随访较全的19例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9例中男11,例女8例;左侧患者12例,右侧患者7例;病程7个月至1年者5例,1年至2年者6例,2年至3年者3例5年至4年者1例;4年至5年者3例,5年至6年者1例;年龄最小者17岁,最大者68岁.  相似文献   

6.
田维柱教授认为面肌痉挛属"睥轮振跳""瘛疭"等范畴;责之于"风",也可因劳累过度、阴血亏虚、虚风内动导致;分为风邪袭络和阴虚风动两类;提出面肌痉挛和面瘫均由面部经络失养、阴阳失衡所致,治则大致相同:平衡阴阳,舒经通络;但两者病因病机不同,故取穴也不同;面肌痉挛"动之太甚",根据经络"如环无端,周遊不息""行气血,贯阴阳"的特点,可通过健侧调整不平衡状态,以达到阴阳平衡;面瘫病变侧"动之无力",故针刺病侧,通过针刺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病侧肌肉力量,以达阴阳平衡。"缪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有痛而经不病者,缪刺之,因视其皮部有血络者尽取之"。临症田师以风为纲,滋阴熄风、通络止痉,按痉挛部位取穴健侧针刺,调动患侧经络中残存之真气,达到平衡经气、调和气血、舒柔经筋的目的;配合肢体远端取穴,通过经络感传、经气直达病所,使筋脉得到气血滋养;依据抽搐部位,分别酌加对侧眼、面及口角部腧穴,取病变对侧眼周阿是穴、四白、迎香、颧髎、地仓、颊车、合谷,病变侧中渚、太冲、内廷。田师强调急性期乃正邪交争期,使用强烈刺激手法,致使攻伐太过,损伤局部正气,反而会留邪之弊;重视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7.
丛刺阿是穴配合缪刺法治疗面肌痉挛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丛刺阿是穴配合缪刺法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57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丛刺阿是穴配合缪刺法治疗,对照组27例,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5.2%,两组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应用丛刺、浅刺配合缪刺的方法,完全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充分发挥的络脉—经脉—脏腑这一系统的协调作用,有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濡养筋脉、熄风止痉之效。  相似文献   

8.
针灸缪刺法治疗面肌痉挛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针灸缪刺法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疗效。方法 :6 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0例和对照组 30例 ,治疗组用缪刺法 ,对照组用常规患侧取穴法。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缪刺法为临床治疗面肌痉挛较有效的方法之一 ,为进一步研究缪刺法提供了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强刺激后溪配合缪刺法治疗面肌痉挛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面肌痉挛的有效治法,笔者采用强刺激后溪穴配合局部缪刺法治疗本病3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丛剌阿是穴配合缪刺法治疗面肌痉挛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丛刺阿是穴配合缪刺法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57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丛刺阿是穴配合缪刺法治疗,对照组27例,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5.2%,两组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0.提示:应用丛刺、浅刺配合缪刺的方法,完全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充分发挥的络脉-经脉-脏腑这一系统的协调作用,有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濡养筋脉、熄风止痉之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丛刺阿是穴配合缪刺法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57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丛刺阿是穴配合缪刺法治疗,对照组27例,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5.2%,两组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应用丛刺、浅刺配合缪刺的方法,完全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充分发挥的络脉一经脉一脏腑这一系统的协调作用,有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濡养筋脉、熄风止痉之效。  相似文献   

13.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癔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癔病是一种心因性的情志病,在祖国医学属郁证、脏躁、痿证等的范畴。较常见的症状有瘫痪、失语、震颤、失明、语言障碍等。笔者近来采用醒脑开窍针法与心理治疗相结合,治疗癔病5例,均1次治愈,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5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2例,女3例;年龄最小...  相似文献   

14.
薛金缓 《河南中医》2011,31(8):923-923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43例患者给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结果:43例患者中,基本痊愈13例,显著进步15例,好转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0%.结论: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60岁,退休教师,2009年8月18日初诊。四肢肌肉强直伴双手震颤2年余加重1个月。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间断服用降压药,血压波动在160~130/90~110 mmHg之间,近两年来出现四肢肌肉强直,行动迟缓,双手震颤,持物不稳,静止时明显,长期口服"安坦"、"左旋多巴"等药,曾在外院开中药汤剂服用约半年,症状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毫针浅刺挂针法治疗面肌痉挛6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1998年采用毫针浅刺法治疗面肌痉挛6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5例中,男10例,女55例;年龄18~72岁;病程最短2d,最长12a。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半侧面肌的不自主抽动,通常情况下仅限于一侧面部,因此又称为半面痉挛,偶可见于两侧。开始多起于上、下眼睑,逐渐向面颊及整个半侧面部发展,可因疲劳、紧张、恼怒后加重,1·2治疗方法取穴:阿是穴,阳白、四白、太阳、迎香、地仓、丝竹空、承泣、牵正,均取患侧,根据痉挛部位,每次取7~15个。选30号1寸毫针,进针深度约为0·2寸左右,让针尖在皮肤的表面形成一个皮丘,然后让…  相似文献   

17.
郝晓云 《陕西中医》2013,(10):1298-1299
目的: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抢救与入院治疗中的中西医结合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两组患者均在120急救中心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院前抢救运用针刺疗法,入院后治疗加用血塞通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院前抢救和入院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8.
笔者以盘龙刺配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后震颤1例,取得显著疗效,报道如下. 患者,男,63岁,退休,于2011年3月24日,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头痛头晕,持续双侧肢体无力,汗出,复视,遂由家属送人天津市总医院诊治.查颅脑CT示:脑梗死.经治疗,患者病情平稳,但仍双下肢无力,头及四肢不自主震颤,语言不利,吞咽困难,生活不能自理.于4月18日来我院要求针灸治疗,就诊时神清,精神弱,语言不利,持续双侧肢体活动不利.  相似文献   

19.
"醒脑开窍"针法是石学敏院士提出的治疗中风病行之有效的针法,目前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其治疗中风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日益深入.有关"醒脑开窍"针法的报道甚多,涵盖理论总结、临床应用以及基础研究几方面.我院自2004年开展"醒脑开窍"针法以来收到良好效果,现从临床中风病方面做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20.
笔者近几年来应用巨刺法治疗面肌痉挛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共 1 8例 ,其中男性 1 0例 ,女性 8例 ;年龄2 0~ 66岁 ;病程 2个月~ 2年 ;左侧 1 3例 ,右侧 5例 ;均表现为患侧眼轮匝肌及面肌痉挛抽动 ,每日均有发作 ,除面肌痉挛外平素体质一般尚好。治疗方法根据面神经分布及支配区域的情况 ,参考《灵枢》及《针灸大成》中“巨刺”的记载 ,选用百会穴及健侧下关、颧、颊车、四白 ,针刺加电刺激 ,留针2 0 min,每日针 1次 ,1 2天为 1个疗程。 1个疗程结束后间隔 7~ 1 0日再行下一个疗程治疗。治疗效果疗效评定标准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