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摘要 目的 了解Ⅲ类手术切口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相关因素,为防控手术切口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对某医院胃肠Ⅲ类手术切口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调查的胃肠Ⅲ类切口手术患者638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07例,感染率为16.77%。多因素分析表明,手术切口大小、血糖≥10 mmol/L、血清白蛋白浓度<30 g/L等因素为胃肠Ⅲ类手术切口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采取微创手术、控制血糖,纠正低蛋白血症等措施,可有效降低胃肠Ⅲ类手术切口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为加强感染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某医院手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共调查44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51例,感染率为11.56%。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血沉≥20 mm/h、血糖值≥11.1 mmol/L等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 结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术后手术部位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减少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以及术中正确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等综合措施,可降低类风湿性关节炎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了解医院普外科住院患者手术部位感染与相关危险因素,为普外科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普外科2017年度9 872例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进行调查,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在该医院普外科9 872例手术患者中,共发生手术切口感染105例,感染率为1.06%。经Logistic非条件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岁、BMI≥24、急诊手术、手术切口长度≥10 cm、手术Ⅲ类切口等因素是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独立因素。结论 普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有多种因素影响,可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患者颅脑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生率及感染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9年1—12月新疆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行颅脑手术的Ⅰ类切口手术61例感染患者和726例无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麻醉方式、基础疾病等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术后有创性操作等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χ2检验。结果 2019年神经外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为8.4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颅脑Ⅰ类切口手术不同年龄、不同NNIS评级、是否患有基础性疾病、手术时间、首次术后使用抗菌药物天数、使用呼吸机次数与天数、尿管插管次数与天数、同期住院天数、发热天数与感染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首次手术后使用抗菌药物天数、是否联用抗菌药物和手术时间是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首次手术后使用抗菌药物天数、是否联用抗菌药物、手术时间是影响神经外科Ⅰ类切口SSI独立危险因素,应针对性采取有效预防及控制措施,以降低SS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了解脊柱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感染防控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住院实行脊柱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816例脊柱手术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38例,感染率为4.66%。从感染患者感染切口分泌物中共分离到病原菌55株,革兰阳性菌占61.82%,其余为革兰阴性菌;居前4位的病原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手术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因素为脊柱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脊柱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感染危险因素明确,有针对性地防控措施可有效预防手术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研究腹部切口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教学医院住院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共调查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患〖JP2〗者397例,分离出多重耐药菌感染74例,占感染患者的18.64%。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体质指数(BMI)>24 kg/m2、〖JP〗营养不良、手术类型、切口长度>15 cm、放化疗、抗菌药物使用天数≥7 d等是腹部手术切口多重耐药菌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该医院腹部手术患者切口多重耐药菌感染比例较高,针对危险因素建立多重耐药菌防控综合性措施,构成防控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研究直肠癌患者行根治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围术期相关因素,为做好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以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住院行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围术期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分析917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发生SSI 102例,感染发生率为11.1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接受化疗、手术方式、引流管放置天数、血糖等是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SSI的围术期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白蛋白浓度是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SSI的围术期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直肠癌根治术后SSI相关因素复杂,应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以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创伤性胫腓骨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因创伤性胫腓骨骨折而行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及病原菌分布状况进行调查,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398名创伤性胫腓骨骨折的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有33例,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8.29%,33例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共培养出5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的比例最高(占总菌株数的55.77%);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年龄≥60岁、胫腓骨Ⅲ型骨折、开放性骨折、手术时间≥180 min、合并糖尿病以及联用抗菌药物等是创伤性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而使用VSD引流是创伤性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避免发生切口感染的保护性因素(OR<1,P<0.05)。结论 革兰阳性菌是导致创伤性胫腓骨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危险因素明确,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分析全身麻醉下急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及手术室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在某院手术室进行的全身麻醉下急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597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对可能影响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597例全身麻醉下行急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有43例(占7.20%)罹患切口感染,分离出55株致病菌,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分别有35株(63.64%)、16株(29.09%)和4株(7.27%)。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年龄≥70岁、术前系统未完成自净或故障、术中低体温、手术切口Ⅱ或Ⅲ类、手术间空气的菌落数量≥200 cfu/m3以及手术参与人数≥6人等是全身麻醉下急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而腔镜手术则是保护性因素(OR<1,P<0.05)。结论 全身麻醉下急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关系密切,主要的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HT5”H〗摘要 目的 探讨某院普通外科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期进行总结。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该院普通外科行手术治疗的609例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并对术后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和患者的感染因素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609例患者中,共出现感染41例,感染率为6.73%|感染部位排列的顺序依次为呼吸道、泌尿系统、切口、腹腔|共检出病原体4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9株,占64.44%|革兰阴性菌14株,占31.11%|真菌2株,占4.4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指数≥24 kg/m2、合并糖尿病、急诊手术、Ⅱ类切口、切口长度≥10 cm、手术时间≥3 h、未使用抗菌药物、引流管留置时间≥3 d、住院时间≥10 d能显著影响患者术后感染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诊手术、Ⅱ类切口、手术时间≥3 h是普通外科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抗菌药物是普通外科术后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普通外科术后感染是由多种因素导致,应从术前、术中、术后多方面个体化综合考虑,加强对手术患者的管理,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普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后是否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导致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普外科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率为10.98%;年龄≥60岁、手术时间长、女性、体质指数≥24、合并糖尿病、急诊手术、侵入性操作、术后放置引流管、手术切口长度≥10 cm以及Ⅱ,Ⅲ类手术切口是患者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是减少患者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应加强胃肠道准备,密切手术配合等各项护理措施以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儿童手术切口感染情况及其特点,为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院小儿外科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2008-2011年,该医院小儿外科共进行儿童手术3 419例,发生切口感染75例,感染率为2.19%。手术切口感染患儿≤3岁、Ⅲ类手术切口、颅脑手术、急诊手术和手术时间超过3 h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较高。结论儿童手术切口感染主要危险因素是低龄、切口类型、脑部和急诊手术以及手术持续时间过长等,应针对高危因素采取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风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1720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其中26例发生切口感染,1694例未发生切口感染。阅读相关文献并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患者年龄、性别、体重、职业、饮食等一般情况进行调查。将收集到的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感染的风险因素。结果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部位、切口长度、急诊手术都是影响切口感染的风险因素。结论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是多种风险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为预防感染的产生,应在术前准备充分,做好评估,改善手术技术,合理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预防乳腺癌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疗效。方法检索1975年至2013年3月公开发表的所有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乳腺癌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荟萃分析及系统评价。结果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7项,共2220例患者;共有150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6.76%。其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组1115例,有53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4.75%;对照组1105例,有97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8.75%。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组可以减少手术部位感染48%(OR0.52,95%C10.37—0.73,P=0.0002)。结论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能有效降低乳腺癌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为预防与控制切口感染找出有效的方法。方法回顾性调查江门市江海区礼乐人民医院870例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从根本上对手术切口感染进行有效预防及治疗。结果 870例普通外科手术发生术后感染38例,切口感染率4.4%,多种因素可致切口感染。结论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种类多样,但可以积极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Antibiotics are widely given for surgical patients to prevent infection. Because of the lack of study on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in patients with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infected during surgical procedures, we analyzed the risk factors affecting postoperative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in HlV-infected patients and explore the rational use of perioperative antibiotics.

METHODS: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consisted of 308 HlV-infected patients, 272 males and 36 females, who had undergone operation at the Shanghai Public Health Clinical Center from November 2008 to April 2012.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and non-infection groups. Their age and clinical variables were compar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urgical incision,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 and postoperative sepsis was analyzed. Prophylactic antibiotics were used for patients with type I and II incisions for less than 2 days. Patients with type III incisions were given antibiotics until the infection was controlled. 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 was prescribed preoperatively for patients whose preoperative CD4 count was <350 cells/μL. For those patients whose preoperative CD4 count was <200 cells/μL, sulfamethoxazole and fluconazole were given preoperatively as prophylactic agents controlling 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 and fungal infection.

RESULTS:

A total of 196 patients developed postoperative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and 7 patients died. Preoperative CD4 counts, ratio of CD4/CD8 cells, hemoglobin level, and postoperative CD4 counts, hemoglobin and albumin levels were risk factors of perioperative infection in HIV-infected patients. Patients with a preoperative CD4 count <200 cell/μL, anemia, a postoperative CD4 count <200 cell/μL or albumin levels <35 g/L were correlated with a higher rate of perioperative infection.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SSI and the type of surgical incision. The rate of SSI in patients with type I surgical incision was 2% and in those with type II surgical incision was 38%. All the patients who received type III surgical incision developed SSI, and they were more likely to develop postoperative sepsis.

CONCLUSIONS:

HIV-infected patients are more likely to develop postoperative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in HIV-infected patients could help to reduce the rate of postoperative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in these patients.KEY WORDS: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Perioperative period,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Antibiotics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骨科住院手术患者进行切口感染的目标性监测,为预防和控制手术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10-12月在某院骨科住院手术患者的切口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目标性监测,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监测7252例骨科住院手术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223例,切口感染率为3.08%,感染247例次,感染例次率为3.41%。共检出病原菌247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66株,占67.21%;革兰阳性球菌79株,占31.98%;真菌2株,占0.81%。检出的首位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8株占27.53%,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63株占25.51%,第3位是鲍曼不动杆菌,32株占12.96%。年龄<16岁或>60岁、急诊手术、Ⅲ类手术切口、手术时间>2 h、合并糖尿病、血红蛋白含量<110 g/L、术前存在其他感染、围手术期未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是骨科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重视并针对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持续工作改进,以控制和降低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影响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统计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分析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手术治疗后,共19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9.00%(19/100)。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中,年龄≥65岁、体质量≥25 kg/m2、有长期吸烟史、术前合并肺部感染、手术路径2~3个、有喉返神经损伤、合并糖尿病、术前血清白蛋白<35 g/L、单肺通气的患者占比显著高于未并发肺部感染患者(P<0.05)。多元回归性分析显示,长期吸烟史、喉返神经损伤、糖尿病、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及通气方式为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导致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医务人员需分析患者的身体状况于围手术期开展合理的预防措施,以促进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19.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对6 214例外科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115例发生切口感染,从患者自身、手术及用药三个方面分析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并给予针对性护理。结果:本组患者自身因素中,年龄、ASA分级、血红蛋白值及肿瘤等因素与切口感染相关(P<0.05);手术因素中,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择期手术、腹部手术等因素与切口感染相关(P<0.05);用药因素中,抗生素冲洗切口、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围术期应用药物治疗等因素与切口感染呈负相关(P<0.05)。经针对性护理,感染均得到控制。结论: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在围术期应引起重视,针对性护理对改善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郑媛  张玲  焦成元 《华西医学》2014,(3):428-431
目的分析影响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2年7月1日-12月31日677例所有类别手术(不包括有植入物手术及心血管介入手术)患者术前根据外科手术切口污染情况进行切口类型分类,术后密切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出院后1个月进行电话回访、定期来院复查,了解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并按时填写统一表格。结果对677例手术患者进行随访,其中发生SSI12例,感染率为1.77%。污染及感染类切口SSI发生率(14.28%、30.76%)高于清洁及清洁.污染类切口(0.00%、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住院时间≥4d者的SSI发生率(4.55%)显著高于术前住院时间为2~3d(0.60%)和≤1d者(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和Ⅱ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间〉72h者SSI发生率(7.69%)高于术后用药时间≤48h者(0.00%)(P=-0.002)。结论缩短术前住院时间能降低SSI的发生率;围手术期长时间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不能有效预防术后感染,反而有增加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