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髋关节镜对于髋关节盂唇损伤及镜下取出髋关节游离体的治疗疗效。方法收集本院近年8例髋关仃盂唇损伤病例进行髋关节镜下进行清理及盂唇修补并取出游离体。结果患者经髋关节镜下探杏确诊,5例患者股骨头关节而软骨一度损伤,3例患者股骨头软骨面2度损伤。前外盂唇撕裂5例。后盂唇撕裂2例。术后一周患者髋关节可达到正常活动度,术后3周患者的疼痛及弹响症状消失,髋关节已无髋火节活动受限。患者均末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皮肤坏死及感染情况。结论髋关节镜对于髋关节盂唇及关节内游离体的诊断非常准确,并在应用上有许多优势;  相似文献   

2.
正肩关节上盂唇前后部的(SLAP)损伤有多种类型,目前最广泛应用的仍是Snyder1990年的分类方法~([1]):Ⅰ型∶肩胛上盂唇磨损、变性,但尚未撕脱,有完整的盂唇缘和肱二头肌腱锚;Ⅱ:上盂唇及肱二头肌长头腱自肩胛盂撕脱,此型最常见,约占SLAP病变的50%左右,Morgan等把Ⅱ型SLAP损伤分为3个亚型,即Ⅱa前上型(单次暴力损伤的非运动员多见),Ⅱb后上型(投掷运动员多见),Ⅱc  相似文献   

3.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度最大的关节,也是脱位发生率最高的关节,约占全身关节脱位的50%,其中绝大多数是前方脱位,反复多次的肩关节前脱位称为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研究表明,肩盂前下方关节囊盂唇韧带复合体损伤(Bankart损伤)是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主要病理表现[1~3]。  相似文献   

4.
改进型髋臼成形术治疗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的手术治疗改进为了更好地解决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髋臼狭窄,股骨头相对大的臼,头包容;为防止术后并发再脱位;减少股骨头缺血坏死;增加术后髋关节的稳定等问题。术式的方法在Pem berton 术式的基础上,在股骨头复位后用髋臼上方的髂骨外板形成骨瓣翻转覆盖股骨头以增加包容;髂骨截骨处的植骨块横形植入并以加宽的部分压在翻转的臼盖上增加其稳定度;为矫正股骨近段前倾角过大而作股骨上段截骨旋转的同时将远段截去1~1.5cm ,以减轻复位后的股骨头压力,又利用截下的股骨块切成四瓣嵌在髂骨植骨块的上面增加髂骨松质骨的强度。手术后结果,髋关节复位后很稳定;臼头包容增大;髋臼指数纠正在20 度内;未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随访结果髋关节功能恢复好,Trendelenburg 氏征阴性。因此,经改进后的手术方法对该病外科治疗的适应症,并发症增加了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移植技术在髋臼骨缺损治疗中的作用及疗效。方法:对自2010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6例严重髋臼骨缺损的患者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并采用骨移植方法填补骨缺损。通过术后髋关节功能、一定时间内有无骨溶解及假体松动等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3.7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从术前平均36.4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3.6分,优良率83.4%。结论:对严重髋臼骨缺损,骨移植术短期疗效明显,是一种临床价值较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髋臼后部骨折合并坐骨神经损伤63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髋臼后部骨折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对63例髋臼后部骨折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治疗进行回顾分析,随访49例。结果坐骨神经损伤手术治疗50例,优36例,良10例,一般3例,差1例;保守治疗13例,优6例,良5例,一般2例。骨折复位程度:手术组中优35例,良8例,差7例;保守治疗组中优7例,良5例,差1例。结论髋臼后部骨折合并坐骨神经损伤宜早期手术将骨折复位固定,神经探查并做相应处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髋臼发育不良患者通常在继发骨性关节炎后才来就诊,表现有髋部疼痛、无力、疲劳感,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逐渐加重,症状缓解期越来越短,关节功能越来越差,只有当关节功能严重障碍时才会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对髋臼发育不良的患者进行THA治疗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是髋臼浅和骨缺损,多数需要进行结构性植骨。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处理方法和髋臼假体的选择及早期疗效。方法 随访男10例,女12例,平均63.3岁。其中左侧18例,右侧4例。翻修原因:不同程度骨溶解伴假体松动15例,术后髋臼位置不良3例,髋臼磨损4例。其中10例采用紧压式颗粒性植骨的方式加用生物型髋臼或髋臼加强环罩,其余采用生物型髋臼或髋臼加强环罩重建髋臼骨缺损。结果22例随访时间15~53个月,平均随访30.8个月,Harris评分平均由全髋关节翻修术前的(38.5±8.8)分(21~50分)提高至翻修术后的(82.3±6.3)分(66~89分)(P〈0.05)。结论全髋关节翻修术中,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和术中具体骨缺损类型,选用相应的自体或/和异体骨移植,准备相应类型髋臼假体供手术选择是一种可靠而有效的方法,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根本。该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近期随访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继发严重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31例(31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严重骨关节炎患者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随访6个月~8年(平均46个月),优良率93.5%,无感染、无菌性松动和假体下沉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成人患者,如能制定严密的术前计划,选择好合适的假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经闭合复位治疗后髋臼发育变化的规律以指导治疗。方法:本组对2006年以来获得随访的78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分为大小年龄组,均给予闭合复位治疗,其中连衣挽具治疗18例;可调式铝架治疗60例,于复位前、复位后动态测量患、健侧髋关节的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和髋臼深度与宽度比值[acetabular index of depth to width,AI(D/W)],并进行相关比较。结果:根据周永德发育性髋脱位疗效评价标准,治疗12个月功能恢复总优良率达88.46%。脱位髋关节经闭合复位各项指标的改变分别为:患侧AI由治疗前(33.75±4.60)°下降至(24.50±6.35)°,AI(D/W)由(12.20±4.65)%增长至(20.10±3.45)%,患侧AI下降幅度、AI(D/W)增长幅度明显快于健侧(P〈0.01)。在AI的回复过程中,大龄组和小龄组间存在明显的差别。结论:闭合复位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操作简便,对2~24个月DDH患儿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良好,其中股骨头复位是刺激AI下降和AI(D/W)增加的主要因素,在治疗后12个月内,患侧髋臼发育速度明显快于健侧。患儿年龄≤18个月为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成人髋关节滑膜炎与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相关性及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5月在我院髋一科门诊及住院收治的33例成人髋关节滑膜炎的病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16~69岁,平均40岁;单侧9例、双侧24例,共57髋。所有患者均给予内服利水消肿中药12周,同时外敷我院自制的骨炎膏3~4周。所有病人行DR、MRI检查。结果:1.轻度髋臼发育不良的23例,中度8例,重度1例;2.所有髋关节内均存在不同程度积液;3.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通过电话联系或病人定期复查的方式进行随访,随访2.5~15m,平均8.5m。32例中,19例治愈(59.37%),12例好转(37.5%),1例未愈(3.13%)。结论:1.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与成人髋关节滑膜炎成正相关;2.MRI可以作为诊断该病的必检项目;3.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成人髋关节滑膜炎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脱位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分析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脱位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随访研究29例(29髋)首次THA后早期发生脱位的原因、处理及结果;并针对脱位原因分别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29例患者中,软组织张力异常17例;假体位置不良6例;假体位置不良伴软组织张力异常1例;患者活动范围超过安全范围5例。其中15例经手法复位后未再出现脱位,7例手法复位失败或再脱位行切开复位。闭合复位或开放复位后外展中立位牵引,大多数早期能获得成功。结论:分析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脱位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内固定手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48例患者采用内固定手术(内固定组),60例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置换组),对两种手术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置换组患者其术中出血量较内固定组明显增加,而在负重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则明显少于内固定组,人工髋关节置换组在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功能恢复达优率以及总体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内固定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髋部骨折上可有效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尽早进行负重行走,且其近期疗效也明显优于内固定组,因此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作为老年髋部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消肿止痛合剂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9例在甘肃省中医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口服消肿止痛合剂,50 mL/次,2次/d,治疗4周.术后3周、12周、3月、6月、12月对患者进行随访,拍双髋正位、闭孔斜位、髂骨斜位X线片,观察有无异位骨化形成;同时采用Brooker 分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针刀配合五劳七损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强直性脊柱髋关节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小针刀配合五劳七损方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刺配合五劳七损方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5天患者髋关节的VAS评分及Harris评分,并做统计分析。结果:愈显率观察组为73.3%,对照组为6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及Harris评分治疗后2组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小针刀配合五劳七损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疗效优于针刺配合五劳七损方治疗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使用三联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2年5月~2007年8月,采用三联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76例(105髋),男9例,女67例;年龄1~5.5岁(平均2.7岁),手术方式全部采用三联术,分别于术后5周、3个月、6个月随访,以后每年随访1次,对髋关节功能(Mckay标准)和X线片(Severin标准)进行复查。结果:7例失访,余69例(96髋)获3~8年随访(平均4.7年)。按Mckay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术后优良率达95.83%。按Sever-in标准评定X线表现,术后优良率达93.75%。结论:三联术手术疗效满意,为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一种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三七止血汤减少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血的有效性。方法:选取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七止血汤组、氨甲环酸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30例。三七止血汤组术前1天和术后连续3天口服三七止血汤,氨甲环酸组术前1天和术前15 min开始静脉点滴氨甲环酸,伤口关闭时关节腔内注射60 mL,空白对照组不应用任何止血药物。比较3组患者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需要输血患者人数、输血量、不同时间血红蛋白(Hb)的变化。结果:三七止血汤组和氨甲环酸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三七止血汤组和氨甲环酸组术后输血量和输血例数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3组Hb水平较术前2天明显下降(P<0.05)。术后第3天,三七止血汤组和氨甲环酸组Hb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三七止血汤能显著减少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降低输血患者数量和输血量,能有效减少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与氨甲环酸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膝关节镜下治疗半月板损伤患者功能康复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将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关节镜下手术的半月板损伤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临床护理路径组(CNP组)和常规护理组(C组)各25例。比较2组患者功能康复(Lysholm评分)和心理健康(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状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和SAS、SD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CNP组Lysholm评分为(91.28&#177;6.11)分,明显高于C组的(86.52&#177;6.82)分(P<0.05),SAS、SDS评分分别为(39.48&#177;4.43)分和(40.68&#177;4.71)分,显著低于C组的(42.92&#177;4.73)分和(44.68&#177;4.68)分(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促进膝关节镜下治疗半月板损伤患者膝关节的功能康复,改善患者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正清风痛宁三联序贯疗法治疗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4月在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观察组采用正清风痛宁三联序贯疗法治疗,对照组采取髋关节腔内注射透明酸钠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髋关节功能、VAS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IL-6、TNF-α、WOMAC和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并且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6%(31/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24/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清风痛宁三联序贯疗法能有效降低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炎性介质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引起的疼痛症状,患者髋关节功能得到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动力髋与动力髋加防旋螺钉在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时生物力学强度的差别。方法:取成年男性防腐股骨标本12对,将每对标本制造成不稳定的Evans-Jensen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左侧用4孔动力髋螺钉而右侧4孔动力髋加防旋螺钉固定。进行压力和扭力试验,测量骨折间位移,比较是否有差别。结果:当压力加载至1500牛顿时,动力髋与动力髋加防旋螺钉固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处移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扭力实验中,当至18牛.米扭转量程,动力髋与动力髋加防旋螺钉固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处移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力髋与动力髋加防旋螺钉在固定Evans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时,压力强度下无差别,扭力强度下有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