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左心耳封堵术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术后需要定期检测封堵器完全内皮化,封堵器表面完全内皮化且未发生器械周围泄露(PDL),则可停用抗凝及双重抗血小板时间,目前指南推荐左心耳封堵术后内皮化的检测为经食管超声(TEE),然而目前越来越多研究者倾向采用心脏CT血管造影,因其相对TEE无创,评价封堵器表面内皮化、PDL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心房颤动合并左心耳血栓行左心耳封堵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连续入选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11例经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确诊左心耳血栓,抗凝方案治疗,但不能耐受长期抗凝及抗凝无效时,行左心耳封堵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纳入研究。结果 心房颤动患者包括阵发性、持续性和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平均年龄为78岁(57~93岁), CHA2DS2-VASc评分平均值为6.2(4~8)分,HAS-BLED评分平均值为3.6(2~6)分。左心耳血栓2型(近端至中端)和3型(远端)分别有2例和9例。3例患者抗凝治疗左心耳血栓消失后行左心耳封堵术,8例患者左心耳血栓存在情况下行左心耳封堵术(1例为2型血栓,7例为3型血栓)。2例患者左心耳血栓消失病例采用Watchman封堵器,其他患者均用LAmbre封堵器完成左心耳封堵术。1例患者左心耳LAmbre封堵术后住院期间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出院后随诊未再发生;其他病例未发生任何明显的围术期不良事件。术后8~12周TEE复查,3例发生左心耳器械相关血栓,继续抗血小板药物联合华法林或非维生素K口服抗凝药(NOACs)抗凝方案。中位随访时间为6(6,13)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生心血管和全因死亡、重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心力衰竭恶化和重大出血事件。结论 对于心房颤动合并左心耳血栓患者首选华法林或NOACs抗凝方案,抗凝无效或不能耐受、适宜左心耳封堵术的左心耳血栓患者,可选择左心耳封堵术作为替代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验证对先天性房间交通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同期行经导管左心耳和房间交通封堵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短期随访结果。方法根据纳入标准筛选患者,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应用LACBES或ACP2左心耳封堵器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并同期行房间交通封堵术。评价术后即刻、术后1 d、30 d、90 d、180 d的封堵疗效,封堵器形态、位置、并发症及心功能变化。结果共入选18例患者,其中16例应用LACBES、2例应用ACP2左心耳封堵器成功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同期15例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3例行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术后即刻TEE检查显示封堵器位置满意、固定良好,无残余分流、心包积液相关并发症发生。围术期1例术后30 h出现心脏压塞,术后第5天转外科行封堵器移除及心内修补术。1例术后第17天猝死。其余患者在随访期间无新发心脏压塞、脑血管或外周血管栓塞、出血相关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140 d因心力衰竭再次住院治疗,其余患者术后30 d、90 d经胸超声心动图及术后180 d TEE随访结果良好。结论在先天性房间交通伴房颤患者中,同期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与房间交通封堵治疗是可行的,手术安全、有效,短中期随访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Watchman封堵器左心耳封堵术后(LAAO)残余漏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泰州市人民医院成功进行LAAO并进行心脏CT血管造影(CCTA)的158例心房颤动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评估封堵后的疗效,将158例术后患者CCTA检查结果按照有无残余漏分成两组,残余漏组和无残余漏组(跨织物渗漏归于无残余漏组),并研究探讨术后残余漏(PDL)发生机制、影响因子及预防策略。 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房颤类型(阵发性或持续性)、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脑梗史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封堵器压缩比、偏心指数、肺动脉收缩压、CCTA测量LAA口部周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偏正率≥1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8例患者LAAO术后3个月CCTA复查显示封堵器完全封堵48(30%)例,残余分流110(70%)例,包括66(42%)例PDL和44(28%)例跨织物渗漏。两组在封堵器压缩比、偏心指数、肺动脉收缩压、CCTA测量左心耳(LAA)口部周长、手术方式及LAA形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偏正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均行CCTA和TEE检查的52例患者中,TEE诊断无PDL患者41例(79%),有PDL患者11例(21%);CCTA诊断无PDL患者37例(35%),有PDL患者15例(29%),CCTA与TEE对于PDL的检出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LAAO后PDL的发生率较高,CCTA可以清楚的显示封堵术后情况,尤其是区分PDL和跨织物渗漏,并且可以通过三维重建展示PDL形成的原因,是封堵术后较为理想的随访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左心耳封堵术后器械相关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其临床预后。方法 纳入2014年5月至2018年6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接受左心耳封堵术并完成术后45 d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308例。根据术后45 d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是否存在器械相关血栓形成分为器械相关血栓组和无器械相关血栓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中资料、术后45 d随访资料及术后中长期随访资料。结果 术后45 d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7例器械相关血栓形成,左心耳封堵术后器械相关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2.3%(7/308)。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心房颤动类型、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CHA2DS2-VASc评分、左心房内径、左心耳口径及左心耳体长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无器械相关血栓组相比,器械相关血栓组的卒中史占比较高(85.7%比42.5%,P=0.058),HAS-BLED评分较高[(2.6±1.0)分比(1.9±1.1)分,P=0.078],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残余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国产左心耳封堵器(LAMax~(TM))封堵犬左心耳的早期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30只健康杂交犬,体重为(27.8±3.7)kg,于左心耳封堵术前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及左心耳造影术,分别测量左心耳开口最大径、深度及LAMax~(TM)工作轴线,观察左心耳分叶,根据测量结果选择封堵伞大小及型号,进行左心耳封堵术,术后即刻再次行TEE及左心耳造影术评价封堵效果。结果:30只犬均完成左心耳造影,根据封堵器选择及释放原则,均成功封堵,其中27只应用LAMax~(TM),3只应用LAMax~(TM)plus,即刻封堵成功率100%。术后即刻TEE检查显示,30只封堵器形态良好;5只有残余分流,3只有少量心包积液,4只封堵伞盘对二尖瓣环造成压迫,锚定盘压缩比为10%~50%。结论:置入LAMax~(TM)早期有效、安全,TEE和左心耳造影相结合对LAMax~(TM)置入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LAAC)术后残余分流(PDL)发生率,分析基于术前心脏CT血管成像(CCTA)左心耳形态学指标中与房颤患者LAAC术后PDL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间成功实施LAAC的房颤患者72例,收集其临床资料,评估术前CCTA图像左心房与左心耳形态学指标。根据LAAC术后45 d复查结果将其分为有PDL组(n=29)及无PDL组(n=43)。对两组患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术前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危险因素。结果 有PDL组LAA孔口长径[(35±5)mm vs.(31±7) mm, P<0.01)、短径[(26±6)mm vs.(22±4) mm,P<0.01)、着陆区面积[(576±166) mm2 vs.(480±161) mm2,P<0.05)均大于无PDL组,梳状肌发达率也较无PDL组高(P<0.05)。PDL组左心房及左心耳体积、着陆区直径、左心耳深度较无PDL组大,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左心耳孔口形状、左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左心耳封堵术(LAAC)后,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对比,预防左心耳封堵器相关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AL后207例患者,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n=104)和华法林组(n=103),术后抗凝45 d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通过术后45 d、6个月食道心脏超声监测,观察左心耳封堵器器械相关血栓发生率,随访观察患者出血事件及脑卒中发生率。结果:利伐沙班组与华法林组相比,器械相关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卒中利伐沙班组为2例,华法林组为2例,系统性栓塞华法林组1例,利伐沙班组为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大出血、颅内出血事件利伐沙班组较华法林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利伐沙班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LAAC术后抗凝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对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合并房颤的患者,同期进行经皮左心耳联合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珠海市人民医院及四川省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3例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合并房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即刻评价封堵疗效,并于术后45天,90天随访观察左心耳和房间隔封堵器的位置、血栓形成以及残余分流情况及患者临床表现。结果 13例患者均成功植入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及双盘式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术后即刻封堵效果满意,房缺封堵器封堵器位置满意,固定,无残余分流,WATCHMAN封堵器符合PASS原则,术中无器械表面血栓,无心包填塞及血管并发症。随访结果显示,13例患者无新发脑卒中者;未发现心功能恶化者;未发现封堵器移位;未发现左心耳封堵器残余分流加重及器械表面血栓。其中1例患者自行转为窦性心律。结论 对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合并房颤患者,同期实施左心耳联合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具有操作安全简便的特点,近、中期的随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AAC)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4年8月至2018年6月在陆军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住院并接受LAAC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计算CHA2DS2-VASc及HAS-BLED评分;在全麻下行LAAC,术后定期随访,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并对患者基线资料、左心耳测量数据、LAAC相关资料及术后抗栓方案进行汇总分析,比较LAAC前后TTE及TEE监测结果变化及转归。结果共259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接受LAAC,其中男118例(45.6%),平均年龄(68.2±8.6)岁。CHA2DS2-VASc评分(4.2±1.4)分,HASBLED评分(3.2±0.4)分;259例患者中256例(98.8%)LAAC获得成功,其中253例置入Watchman封堵器[平均直径(26.4±3.6)mm,封堵器平均压缩率(20.1±6.8)%],3例置入ACP封堵器。术后即刻TEE监测显示28例(10.9%)有少量残余分流(≤5 mm)。围术期较严重并发症4例(1.5%,4/259),其中3例(1.2%)为迟发性心脏压塞,均经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愈,另1例考虑空气栓塞,未处理自行恢复。平均随访(25.9±7.9)个月,TEE发现器械相关血栓形成7例(2.7%,7/256),均经延长抗凝治疗或改服抗凝药物后血栓消失。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器械脱落、血栓栓塞及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 LAAC作为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的一项新技术,其临床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应用LAmbre左心耳封堵器行左心耳封堵术(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LAAC)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行LAAC的NVAF患者16例,随访患者住院期间至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及不良事件情况,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和食道超声心动图随访术前及术后相关参数的变化。结果 16例接受LAAC的NVAF患者CHA2DS2-VASc评分为(3.46±1.90)分,HAS-BLED评分为(3.00±0.71)分;左心耳开口径为(21.62±1.61)mm,左心耳锚定区直径为(20.85±1.46)mm,置入封堵器(固定伞)直径为(24.92±1.55)mm。16例患者封堵均获得成功,围术期均未出现空气栓塞、心包积液、心包填塞、介入相关出血事件。术后6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发生脑卒中事件(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余无重要脏器出血事件、心血管死亡或其他不明原因死亡发生;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患者的左心房内径、左心房面积、左心房容积、左心室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E、e′、E/e′、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与术前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上述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LAmbre封堵器封堵左心耳,可作为NVAF患者预防相关血栓栓塞并发症的新方法,术后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经食管二维、三维超声心动图(2D TEE、3D TEE)在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非瓣膜性病变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行左心耳封堵,其中男性27例,女性11例,年龄53~85(67.40±7.33)岁。术前均行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TTE)、2D TEE、3D TEE检查、术中2D TEE、3D TEE监测,术后1个月TEE随访。结果 2D TEE测得的左心耳最大入口处内径[(22.10±2.45)mm比(22.95±2.65)mm,P=0.154]、左心耳长度[(26.39±4.07)mm比(26.73±3.89)mm,P=0.154]与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测得的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分别为r=0.80,P0.001,组内的相关系数(ICC)=0.89(0.78~0.94);r=0.88,P0.001,ICC=0.94(0.88~0.96)]。3D TEE测得的左心耳最大入口处内径[(22.86±2.69)mm比(22.95±2.65)mm,P=0.89]、左心耳长度[(26.73±4.34)mm比(26.73±3.89)mm,P=0.154]与术中DSA测得的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分别为r=0.92,P0.001,ICC=0.96(0.92~0.98);r=0.94,P0.001,ICC=0.96(0.94~0.98)]。结论 2D TEE、3D TEE均能快速、精确地评价左心耳最大入口处内径及左心耳长度。可作为封堵器型号选择的重要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3.
左心耳封堵术是降低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风险的有效替代治疗方法。虽然左心耳封堵术经过多年临床应用已较为成熟,但仍有封堵器栓塞、器械相关血栓形成及血栓栓塞等不良事件发生。该文介绍了近年来有关左心耳封堵术后血栓及栓塞事件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对非瓣膜性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同期进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联合冠脉介入一站式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珠海市人民医院2017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5例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采用阿司匹林100mg Qd+氯吡格雷75mg Qd双抗1年,阿司匹林/波立维单抗长期使用的方案。术后即刻评价左心耳封堵及冠脉介入疗效,并于术后45天,90天随访观察左心耳封堵器的位置、血栓形成以及残余分流情况及患者临床表现。结果 5例患者均成功植入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及冠脉支架。术后即刻封堵效果满意,WATCHMAN封堵器符合PASS原则,冠脉介入治疗效果满意。术中无器械表面血栓,无心包填塞及血管并发症。随访结果显示,5例患者无出现脑卒中、心功能恶化者、封堵器移位、封堵器残余分流加重及器械表面血栓、心绞痛或心梗事件,且亦未发现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等出血事件。结论 对非瓣膜性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同期实施左心耳封堵术联合冠脉介入一站式治疗的安全性可,有一定的可行性,近、中期的随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传统左心耳封堵术需使用放射线及造影剂,但部分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因合并肾功能不全等疾病需避免使用放射线及造影剂,本研究旨在探讨单纯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封堵左心耳治疗房颤的可行性。方法:于2017-09至2017-12,入选合并慢性肾脏病Ⅳ期房颤患者5例。5例患者平均年龄(68.40±7.31)岁,平均体重(71.81±12.33)kg,平均左心耳开口直径(24.21±3.25)mm,术前平均肾小球滤过率(21.75±6.29)ml/(min·1.73 m~2)。患者均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术后1、2、3、6个月于门诊随访,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5例患者均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完成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平均手术时间为(33.93±10.37)min,封堵器直径32/36 mm 2例,30/36 mm 1例,26/32 mm 2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80±0.75)天,均顺利出院。平均随访2个月时,未发生封堵器脱落等手术并发症。结论:单纯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一站式"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联合左心耳封堵的短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构性心脏病科住院的先心病合并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在全麻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介导下行先心病联合左心耳封堵。随访观察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共入选26例患者,1例术后即刻及释放后于封堵器周可见3 mm残余分流,术后随访仍有2~3 mm残余分流,余患者均未发生残余分流。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封堵器形态、位置良好,无封堵器表面血栓形成、无心包填塞、无新发脑卒中、血栓栓塞、无出血相关并发症。结论先心病联合左心耳"一站式"封堵术安全、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樊友启  王建安 《心脏杂志》2017,29(1):16-019
目的 对中国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植入WATCHMAN左心耳封堵系统预防血栓栓塞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单中心经验总结。方法 入选年龄40~90岁的非瓣膜性AF患者,CHADS2-VAS评分≥2分和HAS-BLED评分≥3分,且不愿意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或口服抗凝药物有禁忌证。经股静脉途径,穿刺房间隔,将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输送系统置入左心房,植入WATCHMAN左心耳封堵装置至左心耳颈部。结果 入选102例AF患者,年龄(72±9)岁,CHADS2-VAS评分4~7(5.3±1.2)分及HAS-BLED评分3~4(3.4±0.6)分,均成功植入WATCHMAN左心耳封堵系统,手术时间(76±18) min,围手术期及术后2个月随访无出血及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AF患者中植入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预防血栓栓塞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国产左心耳封堵器用于犬左心耳封堵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杂种犬20只,房间隔穿刺及左心耳造影后,在TEE指导下用一种新型国产左心耳封堵器进行左心耳封堵,于术后2d~1年观察左心耳有无移位、血栓以及内膜生长情况,评价封堵后心功能的变化。结果:20只犬中,1只穿刺房间隔时发生心脏压塞放弃封堵,1只因左心耳太小放弃封堵,18只即刻成功置入封堵器,封堵即刻成功率100%,1只即刻造影及TEE检查见中等量残余漏,1只术后3h因麻醉意外死亡。共17只饲养到实验终点。结论:TEE指导下利用国产左心耳封堵器行犬左心耳封堵观察1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治疗的11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包括术前准备中的心理护理和完善各项检查,术后护理中的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发症的预防、标准化抗凝的护理及生活护理,出院指导和随访等内容。结果 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术后1天及45天~3个月复查食管超声心动图,确认封堵器位置良好,左心房及左心耳内未见血栓形成,术后3~6个月随访,未发生植入器械相关及抗凝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护理人员熟悉专科知识、实施严密观察和有效护理有助于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患者术后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69岁,因心房颤动卒中高危不愿接受长期华法林抗凝治疗而选择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术中房间隔穿刺后送入鞘管至左房,对左心耳造影后于左心耳口部植入直径为30 mm的封堵器(中国先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Lambre封堵器),再次造影检查证实左心耳完全堵塞,围术期无并发症发生,随访8月患者无血栓栓塞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