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再发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的预测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识别再发性心肌梗死的高危人群并进行预防性治疗。方法 观察曾在该院住院、并进行随访的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再梗组和非再梗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初发急性心肌梗死年龄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梗死后心绞痛的患者发生再梗死的机宰大。结论 初发急性心肌梗死年龄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梗死后心绞痛的患者是再梗死的危险因素。预防包括:危险因素的干预、药物预防及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出现再发性梗死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首次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循环内科接受冠脉介入治疗(PCI)术的AM I患者作为研究人群,1年后对其进行随访,按照是否再发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利用病历收集记录符合条件的AM I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和电话随访方式获取其术后生活习惯及服药情况等基本资料。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年龄、吸烟史、饮酒史、收缩压(SBP)水平、Killip心功能分级、高血压病史和糖尿病病史、甘油三酯(TG)水平、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梗死后心绞痛、狭窄血管数、术后服药情况和术后体育锻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BP、Killip心功能分级、高血压病史、梗死后心绞痛和术后服药情况是AM I患者支架植入后是否再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影响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在不同时段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并且根据其有无发生心律失常作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对可能影响其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中,总计46例(46.00%)发生心律失常,其中快速型心律失常占据56.52%(26/46),缓慢型心律失常占据43.48%(20/46),均多集中于术中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患者群体中,性别、年龄、梗死前心绞痛以及手术时间和其心律失常的发生无明显相关(P>0.05),而血管病变、血流TIMI分级、梗死位置以及梗死范围和其心律失常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影响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为血管病变、血流TIMI分级、梗死位置以及梗死范围(P<0.05)。结论 血管病变、血流TIMI分级、梗死位置以及梗死范围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临床需要根据危险因素及时...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初发心肌梗死(心梗)和再梗死危险因素,以提高对危险因素的认识,并积极干预,降低发病率及病死率.方法 对146例诊断明确的急性心梗患者分为初发心梗组与再梗死组,比较两组发病危险因素.结果 高血糖、高血脂、吸烟,肥胖及精神紧张是急性心肌再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发病率显著高于初发组(P<0.05),高血压、饮酒、高血黏、年龄及性别均是初发与再发心梗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初发急性心梗患者,在干预高血压,积极治疗高血脂、高血黏、控制理想血糖水平,同时戒烟酒,控制体重,避免紧张才能进一步降低心肌再梗死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温岭地区再发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以便提高危险因素的认识程度,降低发病率。方法:选取温岭地区2003-2011年诊断明确的428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首发组(226例)与再发组(202例),比较两组样本的发病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肥胖、吸烟、服药的依从性等。结果:高血脂、糖尿病、肥胖、服药的依从性差是温岭地区再发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再发组发病率显著高于首发组(P〈0.05);而高血压、吸烟则是首发性和再发性心肌梗死共同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温岭地区再发性心肌梗死,在积极干预高血压、吸烟等危险因素的同时,还应积极治疗糖尿病、肥胖、高血脂等危险因素,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以降低心肌梗死的再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血清NT-proBNP、ICTP、MMP-9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在本院行PCI手术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分析影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30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例数为40例,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33%;BMI≥24 kg/m2、合并高脂血症、置入支架数目≥2个、支架直径≥3 mm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患者NT-proBNP较高、MMP-9水平较低,不同年龄、性别、饮酒史、吸烟史、糖尿病史、卒中史、ICTP水平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将是否发生血栓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置入支架数目和MMP-9水平的OR值分别为5.204和4.342。结论置入支架数目和MMP-9水平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临床应早期监测血清MMP-9等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发生梗死后心绞痛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未发生梗死后心绞痛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病理特点的不同,在扩冠、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钙离子拮抗剂等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率为27.78%,观察组患者在梗死前多有心绞痛发作,心电图可见异常Q波,溶栓治疗、梗死部位、心功能方面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积极治疗,显效20例,有效22例,无效8例,3例出现心肌再梗死,1例发生心源性猝死。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病理特点,对于具有高危因素者应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小剂量尿激酶对预防和治疗再梗死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自我管理能力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分析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观察比较饮食、运动、用药、复查知识得分,以及依从性、再梗死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饮食、运动、用药、复查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性为96.7%、再梗死率为0.0%、满意度为96.7%,分别优于对照组的70.0%、23.3%、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月收入、生活习惯实施针对性护理,有助于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其依从性,预防再梗死,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无复流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某院行直接PCI术的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一般资料、相关检验指标以及PCI术后情况等。应用随机森林算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收集35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行直接PCI术的急性STEMI患者,其中63例无复流,289例有复流。构建随机森林模型,使用C-index进行评估,训练集C-index为0.980,测试集C-index为0.840,模型预测效力尚可,筛选出变量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率(MPVLR)、病变长度、高血压、发病到球囊扩张时间(PBT)、淋巴细胞计数(LYM)、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表明MPVLR、高血压、PBT、LYM、PLR为影响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无复流的风险因素。结论通过随机森林分析筛选出了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无复流风险因素,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MPVLR、高血压、PBT、LYM、PLR为影响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无复流的风险因素,可为医务人员快速简单地进行风险分析、及早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急诊介入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后的再灌注心律失常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10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治疗后是否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分为心律失常组与无心律失常组,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后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再对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于男性的比例高于女性(P0.05),其年龄段以≥60岁为主,心肌梗死部位以心肌下壁、前壁为主,心律失常类型以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室性早搏为主。(2)经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后发现,心肌梗死部位(下壁)、TIMI血流分级(0级)、介入治疗时机过晚、右冠状动脉闭塞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后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多发生于老年女性人群,其影响因素为梗死部位、TIMI血流分级、介入治疗时机、右冠状动脉闭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ISR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PCI术支架直径<3.5 mm、支架长度≥30 mm、支架数量≥2枚均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PCI术支架直径过小、支架长度过长、多支架置入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ISR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甘肃地区伴NT-pro BNP升高冠心病患者对PCI术后造影剂肾病的影响作用。方法将本院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冠心病行PCI手术治疗的患者48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NT-pro BNP升高组(A组)251例,NT-pro BNP未升高组(B组)235例,分析NT-pro BNP升高对术后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影响作用。结果 PCI术后A组患者NT-pro BNP水平明显升高,B组明显降低,A组患者合并心血管不良事件(心源性死亡、急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等)发生率为53.39%,明显高于B组15.74%(P0.05);PCI术后两组患者血肌酐、尿β2球蛋白、抑胱素、肌酸激酶等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者是否发生CIN作为因变量(0=无,1=有),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到二分类,结果显示,患者年龄、高血压、心功能衰竭为PCI治疗合并NT-pro BNP升高冠心病患者术后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伴NT-pro BNT升高的冠心病患者行PCI治疗后会增减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者年龄、NT-pro BNP升高、心功能衰竭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和诊断资料,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临床治疗和药物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从而提高临床上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在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时间段内所接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抽取150例患者,其中45例患者有梗死后心绞痛现象,作为观察组,105例患者未发生梗死后心绞痛现象,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在病理方面的不同点,对患者进行在常规治疗心绞痛药物的基础上加以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对临床治疗和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对比分析,可判断研究对象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绞痛的概率为30%,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梗死前心绞痛状况、心电图结果、梗死部位、溶栓治疗结果等方面有明显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经临床治疗后显效、有效共34例,有效率为75.6%。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发作具有其独有的病理特征,临床治疗时应对病理特征明显的患者给与相应的处理与治疗措施。在常规治疗心绞痛药物的基础上加以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住院期间继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5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经急诊PCI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继发心力衰竭情况将其分为心力衰竭组(28例)与无心力衰竭组(122例),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继续实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急诊PCI后继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心力衰竭组患者年龄显著大于无心力衰竭组,合并肺部感染、术后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IMI)血流分级0~1级的患者占比、血清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心力衰竭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全血血红蛋白(Hb)水平均显著低于无心力衰竭组,发病至PCI时间显著长于无心力衰竭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术后TIMI血流分级0~1级、发病至PCI时间长、高FBG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3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猝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吸取教训,提出预防的措施。方法:对3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猝死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系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死亡时间在术后48小时以内,猝死的原因是心脏破裂和肺梗死。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患者48小时内仍处在危险期,需加强对病人的宣教和严密的病情观察可以预防此类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死亡。  相似文献   

16.
黄艳 《医疗装备》2022,(23):118-120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力衰竭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6月于医院行PCI的12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PCI后患者心力衰竭发生情况及影响心力衰竭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120例AMI患者,行PCI后发生心力衰竭34例(28.33%);心力衰竭患者恶性心律失常、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心肌灌注0~1级、空腹血糖(FBG)≥7.0 mmol/L占比均高于无心力衰竭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恶性心律失常、术后TIMI心肌灌注0~1级、FBG≥7.0 mmol/L是AMI患者PCI后心力衰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MI患者PCI后心力衰竭发生率较高,经分析,恶性心律失常、术后TIMI心肌灌注0~1级、FBG≥7.0 mmol/L是AMI患者PCI后心力衰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制定相关干预方案,以预防PCI后心力衰竭的发生,促进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对有无梗死前心绞痛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灌注和预后的近期影响.方法46例老年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心肌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史分为无心绞痛组(17例)、有心绞痛组(29例),所有患者均在急性心肌梗死后15~30d行延迟PTCA及支架植入治疗.术前和术后6个月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T)测定梗死区缺血程度;监测心肌酶谱变化;观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和再梗死率.结果有心绞痛组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峰值低于无心绞痛组,有心绞痛组心肌缺损程度小于无心绞痛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急性心肌梗死延迟PTCA及支架植入6个月后观察,两组梗死区缺血程度均较术前有改善,有心绞痛组梗死区缺血程度较术前改善尤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有心绞痛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再梗死率有低于无心绞痛组的趋势(P>0.05).结论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心肌保护作用,而延迟PTCA及支架植入可明显提高有梗死前心绞痛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灌注,并改善其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凝血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5月收治的STEMI行PCI患者142例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治疗后预后情况分为A组(预后良好组)和B组(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术后1 d凝血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并分析凝血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与PCI治疗STEMI预后相关性。结果 A组APTT、TT、TF水平低于B组,TFPI水平高于B组(均P0.05),两组PT、FIB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hs-CRP、TNF-α、IL-18水平均低于B组,IL-10水平高于B组(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APTT、TF、hs-CRP、TNF-α、IL-18均为PCI治疗STEMI预后危险因素,TFPI、IL-10为PCI治疗STEMI预后保护因素。结论 PCI治疗STEMI后患者凝血功能及炎症水平指标存在异常,为影响患者预后危险因素,临床中早期检测凝血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预判PCI治疗STEMI预后,并针对性进行干预,对提高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晓玲  方玲 《医疗装备》2022,(17):174-177
目的 分析影响中青年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社会功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医院行PCI的98例中青年CHD患者,依据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为正常组和缺陷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影响中青年CHD患者PCI术后社会功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98例中青年CHD患者中,PCI术后共有35例(35.71%)出现社会功能缺陷;缺陷组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家庭月收入<3 000元、无医疗保险、伴糖尿病、发生过AMI的比率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家庭月收入<3 000元、无医疗保险、伴糖尿病、发生过急性心肌梗死(AMI)均是影响中青年CHD患者PCI术后社会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家庭月收入<3 000元、无医疗保险、伴糖尿病、发生过AMI均是影响中青年CHD患者PCI术后社会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高度重视上述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帮助患者顺利回归家庭和社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2—6月于石河子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4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77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5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医院接受治疗的心绞痛患者14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00例、稳定型心绞痛43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糖尿病史、既往心肌梗死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糖化血红蛋白及肌钙蛋白水平。记录观察组患者在院期间治疗情况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及既往心肌梗死病史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男性、吸烟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糖尿病史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K-MB [(57.35±9.12)μg/L vs.(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