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吴斌  杨滨 《中国小儿血液》1997,2(5):220-222
探讨缺铁性贫血(IDA)患儿血小板数(PLT)和血小板平均容积(MPV)的变化方法:采用Cell-DYN1700型血细胞分析仪对32例IDA和22例ID患儿治疗前及其铁剂治疗30天后进行PLT和MPV测定。结果:IDA、ID患儿治疗后PLT为226.6→283.2、252.3→274.5×10^9/L,MPV为6.80→7.70、7.72→7.53fl。IDA患儿PLT、MPV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探讨缺铁性贫血(IDA)患儿血小板数(PLT)和血小板平均容积(MPV)的变化。方法:采用Cell-DYN1700型血细胞分析仪对32例IDA和22例ID患儿治疗前及其铁剂治疗30天后进行PLT和MPV测定。结果:IDA、ID患儿治疗后PLT为226.6→、283.2、252.3→274.5×109/L,MPV为6.80→7.70、7.72→7.53fl。IDA患儿PLT、MPV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LT:281.9±87.6×109/L,MPV:7.67±1.12fl);铁剂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结论:IDA患儿PLT减少、MPV降低与机体铁缺乏有关。  相似文献   

3.
儿童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anemia,IDA)是常见的全球性营养缺乏症,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的小儿贫血患病率为39%,其中半数以上为IDA;我国7个月~7岁儿童IDA患病率为7.8%,婴儿的患病率为20.5%旧0。缺铁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运动和免疫等各种功能,甚至对认知、学习能力和行为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因此IDA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热性惊厥与缺铁性贫血的关系。方法检测88例热性惊厥患儿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容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并以同期住院的76例呼吸道、肠道感染而无惊厥患儿为对照组,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热性惊厥组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为61.36%,对照组为43.42%,血红蛋白、血清铁含量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复杂型热性惊厥的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占85%,与单纯型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铁与小儿热性惊厥密切相关,缺铁性贫血可能是引起热性惊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贫)高发区小儿地贫并缺铁性贫血(IDA)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地贫并IDA的地贫突变类型和治疗效果。比较地贫并IDA组与单纯地贫组、单纯IDA组的血常规参数。结果 25例患儿中,轻型β-地贫14例,轻型α-地贫7例,中间型α-地贫3例,中间型β地贫1例。补铁治疗有效,血红蛋白升高(21.24±7.62)g.L-1。单纯地贫组红细胞容积、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血小板计数较地贫并IDA组与单纯IDA组稍高(P<0.05),2组平均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地贫高发区地贫患儿并IDA较常见,对地贫患儿需进行常规铁代谢指标测定。  相似文献   

6.
88例热性惊厥患儿缺铁性贫血相关指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儿急救医学》2005,12(3):199-201
  相似文献   

7.
缺铁性贫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指各种原因缺铁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引起的贫血。营养性贫血是指营养因素(主要是铁摄入不足)造成的铁缺乏(irondepletion,ID)引起的贫血。IDA在全世界普遍存在,WHO的资料表明,影响到全球30%的人口,尤其是儿童(特别是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建立缺铁性贫血动物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缺铁性贫血大鼠小肠功能与结构的改变。结果发现缺铁性贫血大鼠小肠维生素A 吸收功能减低,空肠上皮绒毛有不同程度的萎缩、融合等异常。上皮细胞内细胞色素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城区婴幼儿缺铁性贫血 (IDA)原因。方法 对散居 6 77例 3个月~ 3岁婴幼儿进行IDA诊断及个体因素调查 ,并建立数据库 ,对不同年龄组IDA发病率、个体因素与发病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发病主要集中在 3个月~ 1岁年龄组 ;腹泻、呼吸道感染、母乳喂养、添加辅食情况、体格发育是IDA的相关因素 ,其中母乳喂养是 3~ 4个月组主要病因 ,添加辅食和腹泻、呼吸道感染是 5~ 12个月组主要病因 (P <0 .0 5 )。结论  3个月~ 1岁组防治是婴幼儿贫血防治的重要环节和关键 ,改善发病因素是主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们利用中国儿童发展中心及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编制的3岁内儿童CDCC智能检测方法对湖北省部分地区3岁以内缺铁性贫血(IDA)患儿进行调查研究,现总结如下。1989年10月至1990年11月对武汉市部分幼儿园及洪湖市部分幼儿园3岁内儿童普查,从中选出IDA22例(男15例,女7例,平均年龄18.9个月)。对照组20例(男11例,女9例,  相似文献   

11.
12.
为研究缺铁性贫血患儿T辅助细胞 (TH)的细胞调控及免疫功能。对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2年 1 2月住院患儿进行TH 细胞检测 ,同时设正常健康儿童 2 8人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应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 2 (IL 2 )及γ干扰素 (INF γ)水平 ,用单细胞内染色法检测TH1、TH2 百分率。结果 :缺铁贫血患儿IL 2 ( 1 6 55± 2 87ug L)水平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IL 2 ( 2 4 73± 4 37ug L)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t =8 6 2 ,P <0 0 1 ) ;INF γ( 4 75 6± 2 7 1pg mL)水平也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IFNγ( 6 54 0 7± 1 4 6 4pg mL)比较 ,差异有极其显著性意义 (t =7 4 2 ,P <0 0 1 ) ;缺铁性贫血患儿TH1百分率( 1 2 2 4± 2 51 % )亦明显低于对照组TH1百分率 ( 1 6 6 7± 2 73% ) ,经t检验差异亦有极显著意义 (t=6 89,P <0 0 1 ) ;缺铁性贫血患儿TH2 百分率明显升高 (t=5 37,P <0 0 5)。结果表明 :缺铁贫血患儿机体TH1细胞数量及功能低下 ,TH1 TH2 值下降 ,TH1、TH2 极化异常 ,导致细胞毒性T细胞 (CTL)介导的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Diamond-Blakfan Anemia简称D-B贫血)是以骨髓红细胞再生低下为特征的、少见的先天性疾病。偶尔,这种贫血可伴有骨骼缺损和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或增多等其他血液学方面的异常。已知在骨髓增生能力有先天或后天性病变的患者易发生白血病,因此提出了D-B贫血可能为恶性疾病前期的说法。这种情况尤其常见于放射治疗后,烷化剂治疗后,用其它骨髓毒性药物后或伴先天性骨髓性疾病(如方可尼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施瓦茨曼氏综合征等)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我院1981年8月以来病例资料较完整的40例小儿缺铁性贫血分析如下。男22例,女18例,年龄6个月~10岁,5岁以下29例,~10岁11例。钩虫病8例,蛔虫病3例,人工喂养6例,未及时添辅食5例,腹泻5例,上呼吸道感染2例。主要症状及体征有面色苍黄,头晕,乏力,心悸,纳差,腹泻,异嗜癖,磨牙等。体检有贫血貌,皮肤粘膜苍白,反甲,心尖部Ⅱ~Ⅲ收缩期杂音等。血象示血红蛋白和红细胞不呈平行关系,即Hb降低较红细胞明显;血片成熟红细胞为低色素性小红细胞;补铁治疗后3~7天网织红细胞增高。骨髓象示增生活跃~明显活跃;粒红比减低~倒置;红  相似文献   

15.
缺铁性贫血是农村小儿的常见病,我院近2年共诊治了57例该病患儿,现将患儿分为4个年龄组,分别分析各组小儿喂养饮食等情况。1~3月组11例,其中6例合并Ⅱ~Ⅲ°营养不良,6例中有3例早产,2例足月小样儿,3例人工喂养,3例混合喂养,其共同特点是生后食欲不振,家长减少喂养次数或(和)乳汁浓度,造成小儿体重不增,食欲更差,形成恶性循环,入院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和贫血。另5例患儿中4例是人工喂养,1例哺乳的母亲患贫血,均未补充铁剂。3月至3岁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对缺铁性贫血 (IDA)婴幼儿及同龄组健康婴幼儿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微量元素变化进行检测 ,旨在进一步探讨IDA的发病机制及相关因素。对象 :为本院 1995年 10月至 1998年 12月收治的IDA患儿 ,年龄 6~ 2 4个月 ,均符合IDA诊断标准。根据其贫血程度分为轻度贫血组 80例 ,中重度贫血组 5 0例 ;其中男 85例 ,女 4 5例 ;平均年龄 (13 1± 1 7)个月。健康对照组 6 0例 ,男 4 0例 ,女 2 0例 ,平均年龄 (12 9±2 5 )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等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IDA患儿检查尿常规、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均正常 ,1个月内未服用铁剂及维生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本地区小儿缺铁性贫血情况,探讨简便易行的防治方法。方法对在沈阳市铁西区妇幼保健所进行健康体检的6 502名儿童进行贫血情况调查。结果本地区贫血发生率为8.01%,各年龄组男女之间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善膳食营养结构,加强营养健康教育,才能有效改善儿童贫血的状况。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我科近5年收治婴幼儿缺铁性贫血30例,男17例,女13例,发病年龄6个月~1岁18例,~2岁8例,~3岁4例,人工喂养22例,混合喂养8例。本组多以面色苍白或苍黄为主诉,伴有烦躁,不爱活动,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等症状,26例口唇、口腔粘膜苍白,22例睑结膜苍白,18例甲床和手掌苍白,12例舌乳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营养性缺铁性贫血(IDA) 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贫血及其程度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72例IDA患儿临床资料,调查其发病及贫血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372例患儿中,男女比例为2.72:1;6月龄至2岁患儿占79.9%;早产儿占30.7%;出生体重< 2.5 kg者占22.9%,≥2.5 kg者占77.1%;自然分娩者占36.0%,剖宫产64.0%;未适时添加辅食者占79.3%;既往患过下呼吸道或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腹泻、有外伤、手术史者占46.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出生体重、孕周、是否适时添加辅食、既往有上述病史与贫血严重程度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出生体重、既往有上述病史者是贫血严重程度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IDA高发于6月龄至2岁儿童;喂养不当仍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之一;贫血严重程度主要与出生体重、既往有下呼吸道或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腹泻、外伤、手术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