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刺法灸法学》是各种针灸技术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及作用原理为主要内容的针灸分支学科。《刺法灸法学》的学科内容特点包括理论讲授和技能训练两个方面。各占课时1∶1。但在校学习期间,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在技能训练中,在模型上达到熟练掌握,在人体上模拟临床方面,强调各种针灸技术在作用部位、刺激强度、感应性质和疗效等方面要灵活应用。通过本课程多年的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经验与体会。  相似文献   

2.
《针灸学》是针灸推拿专业的基础课程,对针灸临床及其他临床各科具有指导意义,是培养高水平、高素质中医针灸人才的必修课之一,该课程内容丰富、知识点繁杂、难理解。本文通过针灸学《手太阳小肠经》的说课设计,从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分析、课堂总结以及实践操作等方面进行探讨,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刺法灸法学》是一门方法学、技术学,是针灸学的关键组成部分,与经络腧穴学和针灸治疗学密不可分,共同构成针灸学科的主体内容。它是连接针灸基础与针灸临床的一门桥梁课程,更是培养针灸专业学生掌握各种针灸操作技术的一门实践性课程。因此实践教学在整个《刺法灸法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本课题对《刺法灸法学》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探索,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俞昌德教授,原福建中医学院针灸教研组主任,硕士生导师,致力于针灸教学、临床与科研30余年。其治学严谨,精研《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等医籍,博采众长,融汇古今,针术精湛,临床擅长应用各种针灸特色疗法,治疗多种疑难杂症。笔者有幸在门诊随师临证,得老师口授心传,略有所悟。现不揣冒昧,将俞老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5.
高熙静  姚贵轩 《光明中医》2014,(10):2045-2047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该书对针灸学理论从治则治法到临床应用都进行了全面的论述。笔者通过整理《黄帝内经》中有关腰痛的条文,探析该书对针灸治疗腰痛在经脉循行、辨证论治、针灸取穴及刺灸操作方面的经验,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6.
受民国时期汉译日本针灸医籍影响,我国近代针灸理论著作吸纳西医知识,应用西医医理阐述针灸原理,并将经络腧穴理论与西医知识比附;临床论著引介新颖技术,采用西医疾病论述针灸治疗,并对操作规范有所关注;针灸教育加入西医课程,学科设置逐步细化。总体而言,民国时期汉译日本针灸医籍促进了我国近代针灸理论与西学汇通,为针灸临床增添了新颖技术与经验,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针灸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刺法灸法学是各种针灸技术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及作用原理为主要内容的针灸分支学科,也是针灸理论和针灸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通过对本课程多年的教学,在不断改革中体会到,掌握好本课程理论与实践课的结合是十分重要的,对指导针灸专业学生尽快提高动手能力,早日走上临床是关键的一步。特提出以下几点教改体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编写研究生教材《针灸流派概论》的意义、课程的内容及教学的目的与要求。方法:通过分析古今针灸的不同流派的形成因素、对针灸学术发展的影响以及对临床的指导作用、探讨这门课程在教学中的意义及必要性。结果与结论:《针灸流派概论》的产生是针灸学术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针灸体系的成熟。  相似文献   

9.
《针灸治疗学》是研究运用针灸方法治疗疾病的一门学科,是针灸推拿专业的临床课程,要求学生理、法、方、穴、术融会贯通。在《针灸治疗学》教学中试行三阶段考核,第一阶段考查腧穴定位,第二阶段考查刺法灸法,第三阶段包括《针灸治疗学》线上笔试以及见习考核。该三阶段考核模式,借助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即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的形式,简称为OSCE形式,依托《针灸治疗学》,将《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进行整合,是针灸学核心课程整合的有益尝试。它介绍了《针灸治疗学》三阶段考核的考试内容、考试标准、考试安排,并进行了反思和总结,认为三阶段考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提前模拟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更好地完成理论到临床的进一步延伸。同时让针灸教学更加直观、形象化,促进了针灸核心课程的整合,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0.
《刺法灸法学》是针灸推拿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针灸基础课(《经络腧穴学》)与针灸临床课(《针灸治疗学》)之间的桥梁课程,是以各种刺灸方法的操作技术,临床应用及作用原理为主要内容的针灸分支学科。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各种针灸方法的操作技术。因此,在研制《刺法灸法学》网络教育软件过程中,我们不仅从文本上对各种刺法灸法进行梳理与规范,而且将各种刺灸技术拍摄成视频并同步配音,使学生学习时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下面谈谈《刺法灸法学》网络教育软件的研制体会。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针灸学》立体化双语教材构建的意义,并提供了四大类不同教学形式即纸版教材、网络教材、多媒体电子教材和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思路。通过对《针灸学》立体化双语教材构建的经验总结,讨论立体化教材开发中的注意事项,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查阅文献,遵循<内经>中有关徐疾补泻经文原意,结合后世的有关解释和笔者的理解及临床经验,提出<内经>中的徐疾补泻不是单一操作术式,而是补泻手法纲领,包含有很多操作方法,并将其进行了列举,后世的针刺补泻术式均是从此发展而来.<针灸学>教材将此归属单式补泻,缩小了其定义的内涵和外延.教材中有关的描述仅是狭义的徐疾补泻,然其操作亦可分为带气运针式和三一进退式.  相似文献   

13.
通过收集整理20部民国时期针灸教材中的毫针刺法内容,分析进针法、补泻法、针刺异常情况处理以及手技、注痛法等毫针操作技术,发现民国时期针灸教材处于传统针术向现代针术的转变时期,将捻入作为进针过程中的主要手法,完成了对于管针进针法的引进及简化;出现新式补泻理论及方法;所载针刺异常情况种类与现在相异,并未形成全国适用的操作规范。《高等针灸学讲义·针治学灸治学》《中国针灸学讲义》《新针灸学》等是当时影响力较大的教材。民国时期的针灸教材受到针灸教育模式转变、汉译日本针灸医籍传入、针灸大家学术思想、针具制作工艺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回顾历版《针灸学》统编教材刺法内容,梳理教材中刺法的层级结构、概念定义和种类的变化,探讨当代刺法理论与应用的特点。从层级结构来看,毫针刺法占据了刺法部分的主流地位;刺法定义的表述体现了针刺工具从单一到多元、刺激部位不再局限于腧穴的理论特点;刺法种类在教材的发展进程中整体上呈现不断丰富的趋势,不过也有部分刺法退出了教材的刺法知识体系。《针灸学》教材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对于针灸刺法理论的传承与应用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针灸刺法知识的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回顾历版《针灸学》统编教材刺法内容,梳理教材中刺法的层级结构、概念定义和种类的变化,探讨当代刺法理论与应用的特点。从层级结构来看,毫针刺法占据了刺法部分的主流地位;刺法定义的表述体现了针刺工具从单一到多元、刺激部位不再局限于腧穴的理论特点;刺法种类在教材的发展进程中整体上呈现不断丰富的趋势,不过也有部分刺法退出了教材的刺法知识体系。《针灸学》教材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对于针灸刺法理论的传承与应用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针灸刺法知识的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珑  邹伟  于学平 《中国针灸》2008,28(12):925
从《针灸学》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意识的必要性和途径两方面进行论述。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式学习能力、总结与归纳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为目的,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主体意识,是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本质要求,也是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从而切实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为提高《针灸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朱秀美  李成建 《中国针灸》2002,22(11):18-26
文献计量学调查表明,2000-2001年《中国针灸》引用中文期刊文献共计1394条,引自255种期刊,其中引次在6次以上的期刊有36种,依次为:(1)中国针灸(336);(2)上海针灸杂志(143);(3)针灸临床杂志(85);(4)针刺研究(79);(5)中医杂志(41);(6)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37)……等等。《中国针灸》引次最多,达336次,占24.10%,是我国针灸学首选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8.
关于《针灸学》教学中几个常见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培燕 《中国针灸》2005,25(7):501-503
笔者结合多年来在<针灸学>教学及临床中的心得、体会,就教材的编排、针刺操作时的指力、快速进针法、重插轻提、轻插重提、守气、穴位针刺深度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以期初学者在<针灸学>的学习过程中,对有关知识的掌握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针灸治疗学》作为针灸理论课程与临床实习的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实训课作为其中主要的一环,必要的病例分析、问诊的训练及模拟、临床处理能力的训练等,均是我们引导和培养的重点,以便实现课堂与临床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20.
《针灸学》“先刺灸,后经穴”的优势与教学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宝岩  李成林  曹锐 《中国针灸》2012,32(4):374-376
从"变陌生为熟知""变被动为主动""变恐惧为镇定""变理论为实践"4方面,论述采用"先刺灸,后经穴"的教学模式可降低《针灸学》上篇内容中经络腧穴课程的枯燥性,排除内容过多的重复性,提高教学质量,体现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优势。学生能够提前掌握针灸技术,为经络腧穴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并且为针灸应用部分做好准备。对《针灸学》的课程设置提出良好建议,为教学改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