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撬拨复位内固定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 II、III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58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撬拨组(21例)和切开组(37例),分别采用撬拨复位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撬拨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切开组(P〈0.05)。结论:撬拨复位内固定手术可使Sanders II、III型跟骨骨折患者获得满意疗效,并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其预后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皮双针撬拨法治疗跟骨SandersⅡ~Ⅲ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比分析经皮撬拨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差异。结果通过分析发现经皮双针撬拨与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疗效无明显差异,且并发症少。结论经皮撬拨术是治疗跟骨SandersⅡ~Ⅲ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7年9月—2018年10月期间诊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中选取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实行手术治疗:将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者设为对照组(n=54),将采取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者设为研究组(n=54),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手术指标差异。结果 (1)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85%)高于对照组(1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讨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在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安全性更高,且有损伤小、康复快优势,可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用桃红四物汤加减内服联合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74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4例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给予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术后则给予桃红四物汤加减内服。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足部功能优良率,比较术后患者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结节高度及宽度的改善程度,记录患者的手术情况,随访1年统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患者术后的足部功能优良率高达91.9%,高于术前的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前后的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结节高度及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65.32±9.77)min,伤口愈合时间为(6.22±1.16)d,术中出血量(25.69±6.23)mL.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减内服联合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疗效更好,其具有手术时间短、伤口愈合快、切口并发症轻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皮撬拨复位外支架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Sanders II、III型跟骨骨折分为外支架组和钢板组,两组各35例,分别采用经皮撬拨复位外支架固定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两组术后均配合中药辨证施治。对两组手术前后的X线片测量数据、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骨折愈合时间、Maryland评分、术后并发症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后X线片测量数据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骨折愈合时间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aryland评分、术后并发症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可很好的矫正跟骨骨折后X线测量数据,并发症较少,临床疗效大致相同。相比较而言,经皮撬拨复位外支架固定在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顶压手法结合钢针微创撬拨复位治疗不同类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15例闭合跟骨骨折患者按照来院治疗的前后顺序随机分为撬拨组59例和钢板组56例。撬拨组采用顶压手法结合多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钢板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根据Kerr评分标准评价2组患者术后6个月跟骨骨折功能恢复情况,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骨折在913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1.2周。撬拨组发生针道感染2例,退针5例,无神经血管损伤情况发生;钢板组发生切口皮缘坏死18例,腓肠神经损伤5例。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SandersⅡ型骨折中,2组的舌状骨折和关节压缩骨折治疗优良率均在70%以上;SandersⅢ型骨折中,2组对舌状骨折的疗效相近,而对关节压缩骨折,钢板组疗效优于撬拨组。撬拨组SandersⅡ、Ⅲ型舌状骨折在疼痛评分、行走能力评分和Kerr总分方面优于关节压缩骨折(P均<0.05);SandersⅢ型关节压缩骨折,钢板组在工作能力评分、行走能力评分上优于撬拨组(P均<0.05)。结论 SandersⅢ型中的关节压缩骨折宜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顶压手法结合钢针撬拨复位内固定对SandersⅡ型中的舌状骨折、关节压缩骨折及SandersⅢ型中的舌状骨折具有微创操作、并发症少、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功能恢复快及软组织损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撬拨复位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9月-2007年6月收治的49例跟骨骨折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选择分为经皮撬拨复位固定组(A组)28例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组(B组)21例。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A组25例足外形正常,踝关节活动良好,Bohler角正常或稍缩小。3例Bohler角明显缩小,其中1例足外形欠佳,优良率89.3%。B组19例足外行正常,踝关节活动良好,Bohler角正常或稍缩小。2例Bohler角明显缩小。优良率90.5%.两组优良率相比P〉0.05。结论:跟骨骨折经皮撬拨复位和切开复位内固定均可以较好恢复Bohler角,恢复患足功能,但经皮撬拨复位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病人经济负担小,适于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南少林章氏正骨手法联合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Ⅱ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跟骨SandersⅡ型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L”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南少林章氏正骨手法联合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进行治疗。比较2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随访3个月AOFAS评分、手术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中部宽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Bo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中部宽度均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手术方法比较,南少林章氏正骨手法联合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可缩短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减少并发症发生,且无须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9.
周渊 《光明中医》2011,26(1):67-69
目的探讨跟骨撬拨加简易支架外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型和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34例跟骨骨折患者,设立第一组(跟骨撬拨加简易支架外固定术治疗组)和第二组(常规跟骨撬拨组),通过6月~2年的随访,评价术后康复情况,结果以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跟骨撬拨加简易支架外固定术治疗组患者功能优于常规跟骨撬拨组患者(P〈0.05)。结论跟骨撬拨加简易支架外固定术较常规跟骨撬拨治疗SandersⅡ型和Ⅲ型跟骨骨折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撬拨复位力臂式支架联合横向镙钉固定治疗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70例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治疗方法为撬拨复位力臂式支架联合横向镙钉固定;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记录每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X线片指标Bohler角及横径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2个月随访按Kerr评分标准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12~18个月随访,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X线片Bohler角及横径恢复指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及Kerr疗效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撬拨复位力臂式支架联合横向镙钉固定治疗操作便捷、损伤小、疗效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SandersⅡ、Ⅲ型)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3年7月我院应用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共82例82足。其中SandersⅡ型58例58足,SandersⅢ型24例24足。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进行术后功能评分,以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随访时间为9个~20个月不等,平均随访时间为15个月,其中优70足,良7足,中5足,差0足,优良率93.90%。结论:经皮撬拨复位空心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效果明显,手术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和撬拔复位空心钉内固定2种手术方法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分别采用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和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2种方法治疗跟骨骨折患者46例,男40例,女6例;年龄20 ~77岁,中位数42.5岁;左侧20例,右侧23例,双侧3例;SandersⅡ型19足,Ⅲ型16足,Ⅳ型14足.合并腰椎压缩性骨折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7 ~10 d,中位数8.5d.术后随访观察切口愈合、骨折愈合、患足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46例49足,行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12例14足(SandersⅢ型2足、Ⅳ型12足),行撬拔复位空心钉内固定34例35足(SandersⅡ型19足、Ⅲ型14足、Ⅳ型2足).术后切口皮缘坏死3例,均为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患者,经换药后切口愈合.4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 ~12个月,中位数6.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 ~12周,中位数10.5周;B(o)hler角和Gissane角恢复;无钢板、空心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足跟部增宽6足,其中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组3足(SandersⅢ型l足、Ⅳ型2足),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组3足(SandersⅡ型1足、Ⅲ型2足),行走时疼痛,经热敷等物理治疗后疼痛缓解.参照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患足功能,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组,优8足、良4足、可2足;撬拨复位空心钉固定组,优12足、良15足、可6足、差2足.结论: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疗效可靠,但应注意预防切口感染;撬拔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葛氏正骨手法结合克氏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50例,其中SandersⅡ型32例、Ⅲ型18例.采用葛氏正骨手法结合克氏针撬拨复位治疗,术后通过影像学检查观察骨折复位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进行足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撬拨复位微创置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共50例,其中SandersⅡ型26例(A组),SandersⅢ型24例(B组),均采用闭合撬拨复位微创置板内固定治疗。按足部功能评分(AOFAS评分)系统评价术后6个月(或末次随访)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及术后6个月(或末次随访)的B?hler角及Gissane角,统计手术并发症。结果: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7个月,平均(6.0±0.2)个月。末次随访AOFAS评分A组为88.5±8.6,B组为89.4±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评分为89.2±8.9。优良率:A组为92.3%,B组为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优良率94.0%。两组术后第1天及术后6个月(或末次随访)B?hler角及Gissane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较术后第1天B?hler角及Gissane角均有不同程度的丢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A组B?hler角及Gissane角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5%,B组为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发生率为12%。结论:对于粉碎程度重、移位明显的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运用撬拨复位微创置板内固定可取得与SandersⅡ型一样满意的临床疗效,虽然Ⅱ型骨折较Ⅲ型骨折术后角度改善更好,但其优良率和并发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撬拨复位双向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采用撬拨复位双向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28例33足,男21例25足、女7例8足。年龄23~56岁,中位数35岁。左足10例、右足13例,双足5例。按照跟骨骨折Sanders分型,Ⅱ型18例22足、Ⅲ型10例11足。受伤至手术时间2~13 d,中位数6 d。术后随访观察跟骨宽度、B?hler角、Gissane角的恢复情况,以及骨折愈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30~60 min,中位数41 min。术中出血量10~30 mL,中位数17 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中位数17个月。骨折均愈合。术后3个月,跟骨宽度由术前(33.82±2.76)mm减少至(30.43±2.04)mm,B?hler角由术前13.26°±4.35°增大至32.41°±4.14°,Gissane角由术前128.55°±9.71°减小至120.84°±9.26°,Maryland足部评分由术前(54.17±3.09)分增加至(85.24±5.67)分。均未出现皮缘坏死、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Maryland足部评分(86.41±4.88)分,优16例19足、良10例12足、可2例2足。结论:采用撬拨复位双向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创伤小,能促进骨折愈合,恢复跟骨基本形态,有利于足部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下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下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1~54岁,中位数38岁。均为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其中左侧11例、右侧19例。按照跟骨骨折的Sanders分型标准,Ⅱ型23例、Ⅲ型7例。病程5~9 d,中位数7 d。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在跟骨X线片上测量Gissane角和B9hler角。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57.75±5.23)min。术中出血量(10.80±4.12)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0个月,中位数7.5个月。Gissane角,术前130.87°±5.89°、术后2 d 97.66°±6.11°、术后6个月97.12°±6.01°。B9hler角,术前17.41°±2.18°、术后2 d 28.35...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皮钢针撬拨复位联合跟距反弹外固定治疗成人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采用经皮钢针撬拨复位联合跟距反弹外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患者42例。男34例,女8例。年龄48~62岁,中位数53岁。左侧33例,右侧9例。均为SandersⅢ型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治疗时间3~5 d,中位数3 d。记录手术前后B9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宽度,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2个月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中位数15个月。术后即刻B9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均大于术前[10.26°±4.76°,31.78°±2.90°,t=-21.476,P=0.000;95.47°±3.78°,131.98°±3.21°,t=-44.327,P=0.000;(35.36±2.18)mm,(45.27±1.88)mm,t=-22.605,P=0.000],跟骨宽度小于术前[(43.88±3.12)mm,(35.79±1.22)mm,t=20.790,P=...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撬拨复位闭合穿针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对80例跟骨骨折患者,在手法复位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撬拨复位克氏针外固定(A组)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B组)治疗。A组40例50足,按照Sanders分型,Ⅱ型28足,Ⅲ型14足,Ⅳ8足,B组40例48足,Ⅱ型30足,Ⅲ型11足,Ⅳ7足,均为闭合骨折。对术后随访超过12个月的患者进行评估,评估项目包括测量术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术前后跟骨高度、宽度情况。手术前、后的CT扫描及Broden位判断复位情况。结果:两组中Ⅱ、Ⅲ型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跟骨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中Ⅳ型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跟骨宽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可获得相似的治疗效果,对于SandersⅡ型、Ⅲ型患者只要条件允许,我们尽量采用闭合穿针。而对于SandersⅣ型骨折,原则上我们优先考虑跟骨钢板内固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撬拨和切开复位后植入物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切开复位后植入物内固定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撬拨复位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7.5%,对照组为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复位操作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撬拨和切开复位后植入物内固定均能够有效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但撬拨复位内固定术的手术效率更高,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运用中医正骨手法及小切口克氏针撬拨复位法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不同的骨折类型采用相应的闭合钳夹复位法、闭合钢针撬拨法、有限切开撬拨复位法对300足跟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参照Maryland跟骨骨折评价标准判定。结果:经钳夹复位小夹板固定法的142足,经皮撬拨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术的83足,有限切开撬拨复位内固定术的75足,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所有患足术后无1例感染、皮肤坏死、神经损伤;复位部分丢失,结节关节角减少7足;3足严重距下关节痛,行距下关节融合术。根据Maryland跟骨骨折功能评价标准评分,优良率86%。结论:关节面骨折移位小于2 mm的SandersⅠ、Ⅱ型骨折,或患者身体状况不能耐受手术者应首选钳夹复位小夹板固定法治疗;移位的2部分跟骨关节外骨折、跟骨舌型骨折或跟骨粉碎骨折无法切开内固定者则应优先考虑闭合撬拨复位内固定术;跟骨关节内移位≥2mm的SandersⅡ、Ⅲ型骨折宜选用有限切开撬拨复位内固定术;同时在常规治疗和早期功能锻炼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内服外敷能明显减轻术后疼痛,加快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