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达武主任中医师,系湖南省名老中医、湖湘张氏骨伤学术流派第六代传承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骨伤名师",从医60余年,形成了"跌打损伤之证,专从血论"的用药理论[1],擅长中医伤科内治法及中医正骨手法[2]。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颇有心得,疗效确切,笔者有幸跟随孙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中医骨伤界公认有两大学术主流派"南詹北张",张氏祖传骨伤技术经过后来者50余年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与提高,张氏骨伤流派呈现出以功能为首、时间为金、肿痛为警、从瘀论治为要点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岳阳张氏骨伤流派正骨技术体系及其特点;岳阳张氏骨伤流派正骨技术以"君臣佐使正骨手法"为核心,配合张氏撬拔、手牵足蹬复位法等特色技术,多位一体;在与其他中医骨伤技术特点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张氏正骨技术体系特点;岳阳张氏正骨流派技术体系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既凸显了中医特色,又强调正骨手法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湖湘张氏正骨流派是一个源远流长、传承脉络清晰、学术思想丰富的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历时252年。张氏祖传正骨秘诀、五大手法、理论核心和骨伤辨证用药总诀历久弥新。其第六代弟子孙达武,考究并概括了流派指导思想,提出了正骨手法的十点要求,完善了治伤用药理论,阐述了伤科内治五点特殊性及损伤从血论治二十法,倡导"生命在于平衡",使得流派学术思想得到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正2020年10月11日,"清宫正骨流派2020学术年会暨骨伤学科传承创新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主题为"追根溯源、守正创新"。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罗增刚副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唐旭东副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学术流派传承推广基地办公室贺振泉主任等领导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做重要讲话。会议期间隆重举行了全国百名名中医、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孙树椿教授收徒及向弟子颁证仪式。  相似文献   

6.
从流派的演变规律探讨骨伤手法传承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流派在传承、发展、变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虽然中医流派众多,但一般均遵循着相似的演变过程,即"源、立、传、承、变"5个环节。骨伤手法本身特性决定了中医骨伤手法流派在流派发展中的特殊性。在把握流派演变规律及手法特殊性的基础上分析骨伤手法流派的积极意义与局限性,其目的在于清晰的认识流派自身变化中的诸多因素,弃其所短,扬其所长,传承流派精华。  相似文献   

7.
正地址: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羽林街道三合村电话:15657506626新昌县世豪中医药养生旅游基地位于羽林街道三合村,由新昌县世豪中医药文化有限公司创建于2013年,距县城5公里,占地面积530亩。基地的创建人为新昌"张氏伤科"第四代传人、省基层名中医张孟超。"张氏伤科"具有百年历史,中医文化积淀深厚。"张氏伤科"入选为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为张孟超创办的张氏骨伤医院,被评为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传承基地。"张氏伤科"与张氏骨伤医院,是基地的两张"金名片"。基地遵循"弘扬中医文化,传承国药精粹"的宗旨,把新昌全域旅游与中医药文化有机结合,以"中医养生"为核心,以中药材种植、养生保健、科普观光、休闲旅游、研学游为主要特色,设有中医药陈列馆、药膳餐厅、百草园、芍药园、中草药种植园等"一馆一厅三园"区域。基地被评为浙江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8.
传统中医正骨理筋学术流派是中医药发展传承至今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宫正骨流派是中医骨伤学派的经典流派之一。于清代中后期逐渐兴盛,推动了近现代中医骨伤科事业的成型与发展。清宫正骨流派传承脉络清晰,学术特点鲜明,对于骨伤科常见疾病有独到的见解理论和特色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自身学习体会,介绍清宫正骨流派传承历史渊源及学术思想理论,描述常见的清宫正骨理筋特色手法操作方式及治疗原理,结合当下清宫正骨手法的创新研究及应用现状,为现代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的传承发展提供借鉴,更好地启发中医骨伤科临床及科研工作者。  相似文献   

9.
名老中医是将中医药基本理论、前人经验与当今医疗实践相结合,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典范。采取恰当的传承研究方法对于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尤为重要。本文从熟读经典、踏实临床、跟随名师及总结医案4 个方面论述了名老中医黄永生教授经验传承方法,希望在传承过程中,努力结合名老中医本身的学术特点及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创立更多、更好的传承经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岭南骨伤科流派是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岭南医学流派的重要分支,深受岭南地区环境、文化、历史等的影响,以精确的理伤手法、独特的固定方法及有效伤科药剂著称。为加快岭南骨伤科流派学术的传承与发展,充分发挥正骨理筋手法技术等岭南骨伤科流派特色,提高临床诊治的疗效,本文对岭南骨伤科流派概况与传承脉络进行总结归纳、同时从师带徒临证、集百家之长、挖掘流派名家用药经验、院内制剂与基础转化、研发专利、骨伤科名医经验融入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等方面探索岭南骨伤科流派的传承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中医学术界在大力倡导创新精神的时候,忽然发现我们曾经拥有的许多宝贵经验却正在逐步丢失.但无论如何今天重视对中医学术流派的传承研究,对弘扬发展中医学是一件大好的事情. 中医学术流派究竟应该传承什么?怎样传承?毫无疑问,我们应该着重传承中医流派独特的学术思想及诊疗经验.除此以外,笔者以为,对形成学术流派起重要作用的文化传承是不可忽视的.历史告诉我们,各种不同文化是形成各地中医学术流派的重要根基.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术流派与传承问题,对中医学的继承和创新发展尤其是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及其传承人认定的要素,认为创新而独特的学术思想、稳定的传承模式和人才梯队是中医学术流派形成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以名老中医为核心的学习团队成为现代学术继承的特点之一,但名老中医不等于流派;现代传承形式众多,应区别对待学术传承人和继承者,但学生不代表继承人,只有继承和传扬了流派的学术思想才能认定为传承人。  相似文献   

13.
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上海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建设项目、上海中医药大学名师传承研究工程项目共同支持,由上海中医药大学裘沛然工作室承担完成的"国医大师裘沛然  相似文献   

14.
八桂骨伤流派起于先秦,盛于当代,像一只奇葩树立于祖国医学的历史长河中,八桂骨伤流派不仅吸收了当地壮族医学的精髓,还与中医骨伤学紧密结合,在吸收西方医学的同时,创立新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就"八桂骨伤流派"及其学术特色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术流派在历史上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药理论与实践,文章首次提出中医学术流派的概念,对于如何保护、传承与发展中医学术流派等学术研究过程中必须深入思考和认真解决的重大的、规律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共性的传承传播规律中寻找适合流派生存发展的土壤和空间,立足于"继承",着眼于"创新",充分挖掘流派文化的价值内涵,增强流派文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注重中医学术流派之间相互沟通、融合借鉴、科学整合,在彰显中医学术流派特色的基础上提高临床疗效、扩大影响、吸纳参与者,发展壮大流派,是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发展中值得深究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稿约     
正1本刊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和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的全国性学术刊物。本刊宗旨是振兴中医骨伤学事业,促进中医骨伤学的发展与繁荣,交流学术经验,传递骨伤学最新信息,反映骨伤学研究动态,推动中医骨伤学研究的深入开展。2本刊是医药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者发表学术见解、报道科研成果、推广临床经验的学术论坛,辟有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论著、临床报道、经验交流、学科建设、文献综述、名医方技、学者论坛、名老中医经验传承、骨伤循证、标准化建设等栏目,欢迎投稿。  相似文献   

17.
稿约     
正1本刊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和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的全国性学术刊物。本刊宗旨是振兴中医骨伤学事业,促进中医骨伤学的发展与繁荣,交流学术经验,传递骨伤学最新信息,反映骨伤学研究动态,推动中医骨伤学研究的深入开展。2本刊是医药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者发表学术见解、报道科研成果、推广临床经验的学术论坛,辟有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论著、临床报道、经验交流、学科建设、文献综述、名医方技、学者论坛、名老中医经验传承、骨伤循证、标准化建设等栏目,欢迎投稿。  相似文献   

18.
中医正骨推拿流派是中医学术流派的重要分支,对推动中医骨伤及推拿学科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随着西方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当代中医正骨推拿学科呈弱化趋势,后继乏人的问题给学科发展敲响警钟,应加强对流派传承的进一步认识。以目前岭南林氏正骨推拿流派传承推广现状为例,众多跟师学员均认为林应强教授的这种以爆发力为特点的正骨推拿技术治疗颈肩腰腿痛疗效显著,但不易掌握技术要点,因此要使流派传承实现可持续发展,应积极探索可行的传承模式。从正骨推拿流派传承概括、特点及存在问题对林应强教授筋伤学术思想传承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总结,提出流派研究新思路以期逐步构建成熟的师承模式,完善林氏正骨推拿流派继承-应用-推广体系,拓展其传承范围及流派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当代名老中医学术传承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工作是关系中医传统方法能否延续、中医药理论能否发展的大计。名老中医的学术传承形式已日趋多样化,主要包括名师带徒、研究生教育、家传教育等。多种传承形式相互辅佐,为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医学术界及政府管理部门对此非常重视,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由于政策法规不尽完善、传承质量考核力度不足等多种原因,名老中医的学术传承形式及传承质量尚存不足。对此问题当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免给中医药学术发展留下严重的隐患。  相似文献   

20.
<正>学术流派是我国中医药发展历史上一种鲜明的文化与学术现象,流派医家以地域文化、地理优势为依托,通过师承、著作、秘方等形式授受,使得学术思想、诊治经验传播应用。自"浙派中医"2017年7月命名以来,浙派中医妇科流派的相关研究开展至今。笔者介绍浙派中医妇科流派安胎经验特色及其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