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摘要 目的 研究内蒙古地区24家医院软式内镜生物膜现状与影响生物膜形成的因素。方法 以细菌定量检测方法与调查问卷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医院软式内镜管道生物膜形成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共检测96条消毒后软式内镜活检管道,消毒效果合格率为81.25%。在消毒不合格的18条内镜中,检测出11条内镜活检管道存在生物膜,生物膜形成占调查内镜总数的11.46%。影响内镜管道生物膜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自来水、过滤水、非含酶清洗剂、含酶清洗剂。调查发现,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总耗时不足20 min者,消毒效果合格率偏低。结论 软式内镜管道清洗消毒不彻底易促使生物膜形成,应采用全管道灌洗,严格执行规范清洗消毒流程,以提高消毒合格率。  相似文献   

2.
软式内镜广泛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胃肠镜的使用在我国呈迅猛发展趋势,其应用范围也从辅助诊断越来越趋向于微创治疗.调查显示,我国超过40%的县级医疗机构已经开展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tography,ERCP)〔1,2〕. 近几年连...  相似文献   

3.
随着各种内镜广泛应用于临床,极大提高了诊断和治疗效果,但同时,内镜检查也带来感染的危险性[1].内镜消毒不严不仅带来幽门螺杆菌、结核杆菌等细菌感染的危险性,更危险的是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等血液传播性疾病[2].内镜的精细构造,管道细长,弯角狭小,特殊材质,给清洗、消毒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因此内镜的可靠消毒灭菌变得极为迫切和重要.目前,从本地区医疗机构调查结果看,内镜消毒与灭菌方法很多,消毒效果各有不同,必须科学选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效果,探讨内镜清洗消毒规范化管理措施。方法采用细菌检验和理化分析方法,对医院现场抽样的清洗消毒后内镜及其消毒剂进行了检测。结果所调查的18所医院中,有15所医院内镜清洗消毒效果合格。共调查84条不同类型内镜,有81条内镜内腔消毒效果合格,合格率为96.4%。不同类型内镜中,胃镜、肠镜、支气管镜的消毒效果合格率分别为100.0%、96.2%和92.9%。84条内镜所使用的消毒剂的浓度和卫生质量全部合格。结论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医院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程序规范,清洗消毒效果合格率较高,某些管理环节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制订天津市地方标准《软式内镜再处理质量评估规范》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普通冲洗采样法、泵辅助采样法和刷辅助采样法,对天津市内镜诊疗中心再处理内镜的质量进行评价,采用胰化蛋白胨葡萄糖培养基(TGEA)和普通营养琼脂法对终末漂洗水进行检测.结果 共采集内镜再处理后管腔冲洗水349份,合格率为86.2%,其中普通冲洗采...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清洗剂对消化内镜生物膜的清除效果。方法 采用细菌定量检测法和残留蛋白检测法,对不同清洗剂清除模拟内镜管腔人工生物膜的效果进行观察与评价。结果 用全效多酶清洗剂、无酶清洗剂和生物膜清洗剂等3组清洗剂清洗后,用细菌培养法检测生物膜清除率依次分别为93.54%、96.01%和99.29%;用残留蛋白检测法检测清除率分别为83.72%、90.35%和95.74%;3组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3组清洗剂对模拟内镜管腔人工生物膜清除效果,以生物膜专用清洗剂清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研究一种内镜专用过氧乙酸消毒剂对管腔生物膜清除效果,探讨内镜生物膜洗消方法。方法 通过细菌定量检测方法,评价某内镜专用过氧乙酸消毒剂对模拟内镜管腔生物膜清除效果。结果 经结晶紫染色证明,本研究人工建立生物膜获得成功,回收菌数满足要求。人工生物膜模拟内镜管腔经内镜专用过氧乙酸消毒剂8个循环清洗消毒后,可完全清除生物膜,无存活菌检出;戊二醛在相同条件下则不能完全清除掉管腔内生物膜。临床使用后的内镜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上用该过氧乙酸消毒剂完成清洗消毒后,均未检出存活菌;而在相同条件下,戊二醛则只能使80%的内镜消毒合格。结论 内镜专用过氧乙酸的消毒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戊二醛消毒方式,可有效清除内镜管腔内生物膜。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各种医用内镜在临床诊疗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诊疗技术。然而内镜作为侵入性医疗器械,操作过程中难免会被患者体液血液污染。由于内镜结构复杂,虽经反复清洗消毒,管腔表面的不规则连接、裂缝或磨损等处仍可能存在细菌积累[1]。内镜清洗消毒是一项复杂而耗时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各种内镜下检查、诊断和治疗及内镜下手术得到了较广泛的临床应用。然而,由于内镜构造精细,材质非凡,许多部件不耐高温、高压,加上临床使用周转频繁,给清洗、消毒和灭菌工作带来困难,导致内镜污染较为严重,经内镜引起的医院感染已成为当前医院感染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将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喉镜、气管镜等软式内镜的污染状况与控制措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方法对软式内镜的清洗效果。方法 随机抽检使用后同一规格型号胃镜,经过床旁预处理后再进行全流程清洗的内镜30条设为试验组,未经床旁预处理的内镜30条设为对照组,采用肉眼裸视法目测+ATP生物荧光法和肉眼裸视法目测+残余蛋白测试法比较两组的清洗效果。结果 外表面肉眼裸视目测,试验组25条合格,管腔内22条合格;对照组外表面29条不合格,内腔均不合格。ATP检测,试验组外表面全部合格,内腔检测28条合格;对照组外表面检测25条合格,管腔内检测22条合格。残余蛋白检测,试验组外表面均合格,管腔内检测29条合格;对照组外表面26条合格,管腔内检测23条合格。结论 床旁预处理是实施有效灭菌的前提。采用肉眼裸视法目测+ATP生物荧光法检测更能有助于帮助提高清洗质量,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研究一种新型过氧乙酸消毒灭菌粉对软式内镜的现场消毒效果。方法 软式内镜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规定的流程清洗后,用过氧乙酸消毒灭菌粉和酸性氧化电位水进行消毒灭菌,并采用细菌培养和浓度检测方法对消毒的实际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价。结果 两种不同消毒剂清洗内镜消毒效果的合格率为100%。过氧乙酸消毒灭菌粉连续使用8 h有效浓度维持在≥2 300 mg/L。结论 这种新型的过氧乙酸消毒灭菌粉应用于软式内镜消毒,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水资源,取得快速有效的消毒效果,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软式内镜使用后再处理流程的探索,将优化手工流程与《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2004年)及(WS507-2016)中的常规清洗流程进行对比,比较两种方法的清洗效果,从而提高清洗质量。方法 在随机研究中,28根用于上消化道检查后的软式内镜被随机分配成优化清洗组和常规清洗组。同时使用相对光单位(Relative Light Unit, RLU)中体现的ATP水平和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 CFU)分别来评估软式内镜的清洗质量和微生物水平。结果 使用后的软式内镜再处理后,优化清洗组微生物水平降低2.33-LOG10 CFU,而常规清洗组微生物水平降低0.53-LOG10CF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优化清洗组内镜ATP水平降低2.39-LOG10 RLU,而常规清洗组内镜降低0.95-LOG10RLU(P<0.001=。在优化清洗组85.7%软式内镜RLU值低于200(12/14)而常规清洗组为14.3%(2/14)。结论 通过优化清洗后可显著地提高软式内镜再处理流程中的清洗质量,注重清洗过程的监测可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尽可能减少医院感染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内镜中心软式内镜高水平消毒效果,探索软式内镜清洗消毒重点环节,为内镜中心下一步工作重点提供理论保障和技术支持.方法 对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内镜中心高水平消毒后的19条软式内镜的管腔、注水注气口和活检口进行采样监测,共对108条次的软式内镜采集标本307份.比较不同软式内镜、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初步探讨两种监测方法对于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结果的影响,并鉴定内镜消毒不彻底时,残留微生物的种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该院的345条内镜。其中,132条内镜依据《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进行检测,并设为对照组,剩余的213条内镜按照《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507-2016》中的监测方法进行检测,并设为实验组。比较两组的清洗消毒达标率和微生物检出率,同时用质谱分析未消毒彻底时,内镜上残留微生物的种类。结果 实验组清洗消毒达标率为88.3%,对照组清洗消毒达标率为9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检出的细菌菌落数明显少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未消毒彻底的内镜上共检出34种微生物,革兰氏阴性菌占76.5%。其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频次最高。结论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507-2016》中的内镜监测方法敏感性明显高于《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中的相应方法,软式内镜清洗消毒不彻底时,残留微生物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评价消化内镜腔生物膜清除方法与效果。方法 建立人工生物膜模型,通过电镜扫描和细菌定量检测方法,观察2 000 mg/L过氧乙酸、5 500 mg/L邻苯二甲醛和20 g/L戊二醛等3种消毒剂以及碱性清洗剂、去生物膜清洗剂及常规多酶清洗剂等清洗剂对生物膜的清除效果。结果 过氧乙酸消毒剂清除生物膜合格率最高,为100.0%;戊二醛清除效果最差,合格率为33.3%。碱性含酶清洗剂清除生物膜效果最好,各种清洗剂的生物膜清除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40℃时均可达到95.0%以上。结论 消化内镜生物膜清除困难,需科学选择和正确使用清除方法,过氧乙酸可快速清除生物膜。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观察全要素质量控制措施对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应用效果,强化环节质量控制,提高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方法 采用品管圈MDT协作模式,实施分区专项管理,通过改善清洗消毒设备设施,强化环节质量控制,推行预约预警机制,对干预前后床旁预处理操作执行率、测漏操作执行率、手工清洗消毒执行率、内镜清洁检测合格率、内镜可视化检测合格率、内镜消毒合格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床旁预处理操作执行率、测漏操作执行率、手工清洗消毒执行率分别为98.18%、91.52%和98.48%;胃镜和肠镜清洗检测合格率分别由干预前的86.82%、84.15%提高到干预后的99.90%、97.06%。结论 通过全要素质量控制措施,全面提升了软式内镜清洗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7,(10):922-924
目的比较邻苯二甲醛(OPA)与酸性氧化电位水(AEOW)对软式内镜的消毒效果。方法采用现场消毒实验方法,观察两种消毒剂对消化内镜消毒效果,并对使用中相关参数作出评价。结果用浓度为5 500 mg/L的OPA消毒,胃镜表面消毒全部合格,内腔消毒合格率为98.57%;对肠镜表面消毒,其表面与内腔消毒效果合格率分别为100.00%和93.13%。用AEOW分别对胃镜和肠镜消毒,其表面和内腔消毒效果合格率均低于OPA组。结论邻苯二甲醛消毒内镜的效果好于酸性氧化电位水,内镜的内腔比内镜表面消毒更困难。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将全院软式内镜集中至内镜诊治中心统一清洗消毒,探讨同质化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健全制度流程,全院集中培训,将7个科室的17条软式内镜在内镜诊治中心进行规范测漏-清洗-漂洗-消毒-终末漂洗-干燥,内镜使用科室则做好预处理、转运、交接和储存工作,比较同质化清洗消毒管理前后6个月清洗消毒合格率、清洗消毒操作规范率、投入成本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同质化清洗消毒管理后,清洗消毒合格率由93.7%上升至100%,内镜清洗消毒操作规范率由78.4%上升至93.9%,人力及设备投入成本大幅降低。结论软式内镜集中清洗消毒同质化管理对于提升内镜清洗消毒质量作用显著,且还可提升质量控制的精细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软式内镜清洗消毒过程中细节管理的意义,减少因内镜造成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开展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综合化管理前后的1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分为2组各78例,观察组实施细节管理,对照组为常规化管理,观察细节管理在减少软式内镜使用后感染发生率、并发症情况以及内镜的使用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显著优于常规管理组,P0.05。且观察组软式内镜使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软式内镜清洗和消毒采取细节管理模式,显著提高了清洗质量和消毒灭菌成功率,减少了使用后感染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且内镜本身的使用率也显著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消化内镜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内镜作为一种侵入人体腔内的精密器械,其结构复杂,材料、形状特殊,造成了清洗消毒困难,需重复使用、价格昂贵、使用率高等特点,导致了内镜清洗消毒困难。衡量内镜感染控制的标准概念是在1980年后产生的,这个标准的产生有助于减少内镜传播的感染。我国在2004年开始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规范执行了将近10年,内镜清洗消毒的质量控制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