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刺十三鬼穴治疗难治性抑郁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针刺十三鬼穴辨证治疗难治性抑郁症72例,痊愈21例(29.2%),显效31例(43.1%),有效13例(18.1%),无效7例(9.7%)。总有效率90.3%。  相似文献   

2.
郝晋东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0):1161-1162
笔者临床采用十三鬼穴针法抢救因一氧化碳中毒、电击伤、脑外伤、溺水导致昏迷患者多例,大都一次成功。因而认识到“孙思邈十三鬼穴”作为临症急救方法,确具开窍醒神、回阳救逆之功用,能迅速解除神昏症状,缓解痉挛抽搐,在抢救突发危重神志昏迷病症的同时,也为后遗症康复治疗争取宝贵时间,值得推介。  相似文献   

3.
孙思邈"十三鬼穴"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针刺"十三鬼穴"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运用平补平泻针法针刺"十三鬼穴";对照组口服氟西汀片治疗,2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抑郁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心理、躯体症状等方面得到了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十三鬼穴"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安全,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4.
孙莉  孙星怡  赵梦雄  赵佳  张曼  王朔 《天津中医药》2023,40(11):1490-1496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主要临床表现为显著且持久的心境低落,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沉重负担,目前抗抑郁药物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近年来,针刺疗法作为替代或辅助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针刺十三鬼穴治疗抑郁症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通过检索研究相关文献,文章梳理了近10年针刺十三鬼穴治疗抑郁症领域的学术研究,对十三鬼穴的现代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抑郁症是由各种原因(主要是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中医学认为,抑郁症的发生主要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逐渐引起五脏气机不和,导致心、肝、脾、肾四脏受累以及气血失调而成。抑郁症临床常见证候类型以肝气郁结、心脾两虚、肝郁脾虚、肝肾阴虚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十三鬼穴治疗产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十三鬼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氟西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简表-36(SF-36)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F-36量表中BP、GH、VT、SF、MH及HT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十三鬼穴能有效改善产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针刺十三鬼穴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针刺十三鬼穴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临床疗效,规范操作规程,便于临床应用及推广。方法将54例中风后失眠患者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十三鬼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舒乐安定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临床疗效判断标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睡眠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明显优于对照组(69.23%);两组治疗后PSQI得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减低(P〈0.05),其中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尤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十三鬼穴治疗中风后失眠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简便经济、无毒副作用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方安明  曹新超 《陕西中医》1998,19(6):265-265
<正> 梁某,女,72岁,居民。1997年4月14日初诊。自述3月来经常与“鬼”(死去的家人)谈话,喋喋不休,不分昼夜,不能自己。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十三鬼穴治疗癫狂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十三鬼穴(人中、上星、承浆、颊车、风府、少商、大陵、劳宫、曲池、隐白、申脉、舌下中缝、玉门头)分为两组,交替使用,均为泻法,强刺激,结果56例病例中,治愈28例,显效10例,好转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9.29%,结论:针刺治疗癫狂证具有启阳透脑,开窍清神,泄热通腑,宁心益志的作用.使风祛痰消络通,神宁窍开,达到心主神明的目的.其症状自然消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针刺十三鬼穴治疗卒中相关异态睡眠的疗效。方法:将60例有异态睡眠的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联合针刺十三鬼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每周治疗5次,4周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量表(RBDSQ)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PSQI、RBDSQ评分均较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针刺十三鬼穴治疗能改善卒中患者的异态睡眠症状,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针灸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桂权  孙鹏飞 《四川中医》2008,26(4):115-116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评价针刺对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治疗价值.方法:将已经确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现察组给予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85%、90%.P>0.05).结论:针灸疗法治疗囤绝经期抑郁症与百忧解有相当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13.
儿童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常由脏腑功能失常,阴阳平衡失调所致,该病多归属于中医学"神志病"的范畴,是临床中的难治病,其发病有逐渐增多之势."孙思邈十三鬼穴"是一套治疗神志疾病的经验效穴,具有协调阴阳、醒脑开窍、宁心安神、行气活血的功效,对治疗神志病疗效甚佳,其作用机制符合儿童多动症的论治规律.今拓展思...  相似文献   

14.
除了为人所熟知的《千金方》十三鬼穴外,在其他医籍中还记载有“徐秋夫十三鬼穴”。医籍中记载的“徐秋夫十三鬼穴”内容并不完全相同,主要表现在鬼穴名和选穴上。不同的“徐秋夫十三鬼穴”皆与《千金方》十三鬼穴有诸多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部分选穴相同或位置相近、进针顺序一致,在治法上亦有相通之处。笔者以为“徐秋夫十三鬼穴”实际上是以《千金方》十三鬼穴为框架进行的改编。  相似文献   

15.
在针灸发展的历史上,十三鬼穴的提出有二:一是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的孙真人十三鬼穴;二是宋代医家徐秋夫的秋夫疗鬼十三穴。在孙真人十王鬼穴歌中有“百邪癫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以及“此是先师真妙诀,狂猖恶鬼走无踪”的描述。从中不难看出.在古代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人们不能够全面地、科学地去认识癫狂痫等精神、神志疾患的发病机理,而认为精神、神志疾患是由鬼邪作祟而引发的。故将能够治疗癫、狂、病等精神、神志疾患的腧穴称为鬼穴。孙思邈、徐秋夫两位医家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各自总结出了治疗这类精神、神志疾患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联合俞募配穴法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75~225 mg/次,1次/d;治疗组口服柴胡疏肝散联合俞募配穴法(选穴:心俞、巨阙、肝俞、期门、肾俞、京门、脾俞、章门、百会、四神聪、少海、内关、三阴交、膻中、太冲、关元及安眠穴)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改良Kupperman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21/3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改良Kupperman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后治疗组HAMD、改良Kupperman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及总积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  相似文献   

17.
治疗中风病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孙思邈十三鬼穴在针灸临床中常被应用于治疗中风后遗证。但笔者在查阅及临床中发现中风后患者所表现出的证候差异较大,其病机亦各有特点,不能妄投十三鬼穴治之,而应结合十三鬼穴所属经脉、脏腑、定位及腧穴的性能,坚持辨证论治理论特点,据证选取十三鬼穴组方治疗中风后遗证,以期收获更佳疗效。  相似文献   

18.
刘来  付莉  刘提  李晶  杨展  常庆龙  王亮 《光明中医》2023,(9):1763-1766
分离性障碍是一种由精神因素引起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表现为意识、躯体表现、运动控制方面的异常,多学科会诊有助于确诊,尚缺乏特效的治疗药物。十三鬼穴出自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常用于精神疾病的治疗。分离性障碍中医可归属于“厥证”,《程杏轩医案》记载:“厥证妇人常有之,其为情志郁勃,致病显然”“情怀不释,肝失条达,血气日偏,阴阳不相顺接,因而致厥”,通过针刺十三鬼穴调理气机、燮理阴阳,使得“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配合心理暗示,临床疗效显著,不失为分离性障碍的一种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9.
《山东中医杂志》2017,(10):872-875
目的 :观察针刺十三鬼穴结合西医治疗对肝性脑病患者血氨、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方法 :86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门冬氨酸鸟氨酸、支链氨基酸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十三鬼穴,治疗1周后,评价疗效,复查肝功能、血氨、β-内啡肽的变化,与治疗前进行对比。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69.0%,治疗组9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肝功能、血氨、β-内啡肽的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针刺十三鬼穴,可增强西药对肝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肝功能,显著降低肝性脑病患者血氨、β-内啡肽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痛经[1-2]是指月经前后或行经期间下腹及腰部有疼痛、坠胀感,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四肢冰冷甚至晕厥,临床上可分为原发性(又称功能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大类.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是指妇女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下腹疼痛、坠胀伴腰酸或其他不适,程度较重以致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而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本病以青年妇女多见,腹痛多发生于行经1~2天或经期1~2天,可呈阵发性、痉挛性、或胀痛下坠感,疼痛可引及全腹部或腰骶部,或外阴、肛门坠痛;严重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二便失禁等晕厥现象.笔者采用孙思邈十三鬼穴治疗原发性痛经,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