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13号染色体长臂拷贝数异常胎儿的产前临床表型及遗传学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7月1日至2021年7月1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行羊水/脐血染色体核型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array)检测的产前诊断病例,对遗传学诊断确认13号染色体长臂拷贝数异常的胎儿,进一步行遗传学分析、家系分析及随访妊娠结局。结果:共检出8例13号染色体长臂拷贝数异常胎儿,其中3例为致病性变异,均因亲代染色体结构异常导致;5例为临床意义不明变异(VOUS),其中3例遗传自父亲。除例5胎儿产前超声提示胎儿全身水肿、永存左上腔静脉伴多发超声软指标异常外,其余7例胎儿产前超声未见明显结构异常。结论: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及SNP-array检测技术可明确13号染色体长臂拷贝数异常的性质及范围,结合亲代验证情况及超声等辅助检查结果,有利于妊娠结局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1例产前诊断的ZTTK综合征胎儿。孕妇因配偶染色体平衡易位, 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孕18周+取羊水细胞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均未发现异常。孕23周+5及孕26周+3超声检查显示严重胎儿生长受限、小脑发育异常、骶骨及尾骨显示欠清、脊柱裂, 孕23周+6胎儿颅脑MRI显示胎儿双侧小脑半球体积小, 大枕大池。对胎儿及其父母行全外显子组测序, 结果显示胎儿SON 基因3号外显子存在1个杂合变异c.2092delG(p.Glu698fs*4), 父母不存在该变异, 为新发变异;该位点为致病性, 关联疾病为ZTTK综合征。经遗传咨询, 孕妇及家属选择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1例智力障碍合并癫痫的患儿及其家系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明确其致病原因,为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寻找患儿的致病变异,使用Sanger测序技术对患儿及其家系进行致病位点验证,并通过羊水穿刺和Sanger测序为患儿母亲提供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结果:全外显子测序和Sanger验证结果表明,患儿DYRK1A基因存在c.504dupT(p.D169*fs*1)杂合突变,其父母该位点均为野生型,为新发突变。对患儿母亲羊水样本进行检测,胎儿DYRK1A基因c.504位点未检测到变异。结论:全外显子测序技术检测到DYRK1A基因c.504dupT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智力障碍7型可能是该患儿的致病原因,有助于对该家系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同时丰富了该致病基因的变异谱。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细胞遗传学、基因组及单基因水平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及全外显子测序(WES)技术在孤立性胼胝体发育异常(CCA)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1年4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及清远市人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 超声及MRI检查诊断为孤立性CCA并行侵入性产前诊断的胎儿。对所有胎儿样本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CMA[或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检测, 对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CMA(或CNV-seq)检测结果未见异常的胎儿及其父母样本进一步行WES检测。结果 65例孤立性CCA胎儿中, 行染色体核型分析38例, 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3例, 检出率为8%(3/38)。共计49例孤立性CCA胎儿行CMA(或CNV-seq)检测, 检出致病性CNV 6例, 检出率为12%(6/49), 其中, 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异常, 进一步行CMA检测的检出率为1/1;染色体核型结果正常, 进一步行CMA(或CNV-seq)检测的检出率为14%(3/21);以CMA检测为一线检测技术的检出率为7%(2/27)。共计25例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CM...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诊断15q小额外标记染色体胎儿的临床价值。方法:获得2例高危孕妇的胎儿羊水或脐血细胞及其双亲外周血细胞,通过CMA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胎儿及其父母的染色体结构。结果:胎儿1:羊水细胞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为47,XX,+mar,CMA结果为arr15q11.2(22770421-23288350)×4,其父外周血细胞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为47,XY,+mar,母亲外周血染色体核型结果及CMA检测结果未见明显异常。胎儿2:脐血染色体G显带分析结果为47,XX,+mar,CMA结果为arr15q11.2q13.3(22770421-32439524)×4,其父母外周血染色体核型结果及CMA分析结果未见明显异常。结论:通过CMA检测和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显示,胎儿1存在15q11.2区域的四拷贝重复变异,经鉴定此携带小额外标记染色体为健康人群多态性。胎儿2存在15q11.2q13.3四拷贝重复小额外标记染色体,确诊为15q11.2q13.3微重复四倍体综合征,出生后可能引起较严重的异常表型。本文对两例15号染色体微重复胎儿进行了产前诊断,明确了胎儿基因型与表型的对应关系,为临床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胎儿右位主动脉弓合并迷走左锁骨下动脉(RAA-ALSA)遗传学异常情况,为临床决策提供帮助。方法:选取产前超声检查胎儿RAA-ALSA共99例,其中孤立性RAA-ALSA 51例、非孤立性RAA-ALSA 48例。采集胎儿羊水或脐血标本行传统核型分析及染色体微阵列(CMA)检测,分析染色体异常检出率的情况,并寻找基因组中拷贝数变异情况。结果:99例胎儿RAA-ALSA中,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异常10例(10.10%),CMA检出异常29例(29.29%)。孤立性RAA-ALSA中核型未检出异常,CMA检出异常4例(7.84%)。RAA-ALSA合并心内结构异常18例,核型检出异常4例(8.33%),CMA检出异常10例(20.83%);合并心外结构异常30例,核型检出异常6例(12.5%),CMA检出异常15例(31.25%)。胎儿RAA-ALSA中CMA染色体异常检出率高于核型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A在非孤立性RAA-ALSA中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高于孤立性RAA-AL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孤立性RAA-ALSA染色体异常风险存在;RAA-ALSA合并其他结构异常时,染色体异常风险明显增加;在拷贝数异常情况下CMA比核型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及敏感性。当产前超声检查为RAA-ALSA时,应建议行介入性产前诊断,除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外,同时行CMA检测,为进一步的遗传咨询提供指导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胎儿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CAKUT)遗传学病因及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和高通量测序拷贝数变异(CNV)检测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孕中期(孕17~26周)超声检查发现CAKUT胎儿,行介入性产前诊断包括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及CNV的检测结果,并随访妊娠结局。结果:(1)1215例CAKUT胎儿中检出染色体异常193例,检出率15.88%,染色体核型分析与CNV检测一致均异常的共189例,其中染色体非整倍体+CNV异常176例,不平衡易位+CNV异常13例;193例中182例(94.30%)为非孤立CAKUT。(2)仅CNV异常20例,检出率1.65%(20/1215);20例中11例致病变异,9例疑似致病变异(家系调查证实8例新发突变,1例母系来源),其中10例为非孤立CAKUT。临床意义不明变异44例,其中28例家系调查证实25例为双亲之一来源、3例为新发突变。(3)产前诊断非整倍体176例,不平衡易位13例,致病和疑似致病CNV 20例经遗传咨询后孕妇知情选择后均终止妊娠,临床意义不明变异中新发变异因多发异常3例终止妊娠。结论:胎儿CAKUT特别是非孤立CAKUT...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分析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fluorescenc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F-PCR)技术对常见染色体(21、18、13、X/Y)非整倍体产前诊断的结果,评价其应用价值。了解不同产前诊断指征诊断为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的阳性率,从而对遗传咨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诊断的标本4262例,用QF-PCR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方法双盲检测,统计QF-PCR的符合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及不同产前诊断指征诊断为染色体非整倍体的阳性率。结果与金标准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QF-PCR快速诊断常见染色体(21、18、13、X/Y)非整倍体阳性数305例,漏诊4例低比例非整倍体嵌合体,另外有1例21-三体嵌合体QF-PCR阳性,而核型分析阴性,符合率98.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9%和99.9%,剔除常见5条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范围以外的阳性标本,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7%和99.9%。不同的产前诊断指征中诊断为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的阳性率:无创产前基因筛查高风险(77.6%);颈项透明层厚度增厚(10.7%);胎儿超声异常(9.0%);唐氏综合征血清学筛查高风险(8.2%);孕妇年龄≥35岁(4.4%);高危妊娠(3.9%);不良孕产史(1.0%)。结论QF-PCR快速诊断常见染色体(21、18、13、X/Y)非整倍体,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但对低比例嵌合体非常容易漏诊,两种结果不符合时,不能完全依靠染色体核型分析诊断,了解不同产前诊断指征的阳性率,对遗传咨询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通量测序(HTS)技术在高龄孕妇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 090例单胎高龄孕妇行无创产前检测(NIPT),结果异常的孕妇再行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培养后染色体G320显带核型分析。结果:2 090例样本中,高通量基因测序提示22例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19例孕妇自愿接受羊水产前诊断,其中16例羊水G带核型结果与NIPT测序结果一致,包括12例T21,2例T18,2例性染色体异常,阳性预测值为84.2%(16/19)。结论:对于拒绝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的高龄孕妇,临床可推荐无创的高通量基因测序产前检测技术,进一步降低出生缺陷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纯性染色体18P部分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产前诊断特点。方法联合运用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基因芯片技术对家系成员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检测。结果胎儿羊水染色体核型结果为46,XY,der(18),父母双方染色体核型均未见异常;胎儿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为arr[hg19]18p11.31p11.21(3,521,718-15,099,116)×3,即胎儿基因组18号染色体短臂p11.31p11.21区域存在11.58 Mb的片段重复,父母双方基因芯片结果均为阴性,提示该胎儿的18号染色体结构重排为新发生的。结论在一个有不良生育史家系的胎儿中检出一个罕见新发的单纯性染色体18p部分三体变异,这是世界少见的单纯性染色体18p部分三体综合征的产前病例报道。联合运用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 M A基因芯片技术在预防不良产史家系中胎儿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孕妇X染色体异常对于其外周血游离DNA(cf-DNA)产前筛查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4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就诊且cf-DNA产前筛查提示胎儿性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SCA)高风险的孕妇共124例,遗传咨询后行侵入性产前诊断。对于侵入性产前诊断结果与cf-DNA产前筛查结果不相符者,取孕妇白细胞、提取孕妇DNA进行大规模平行测序,以检测孕妇X染色体是否存在数量异常或拷贝数变异。结果124例cf-DNA产前筛查提示胎儿SCA高风险的孕妇中,除9例拒绝诊断,余115例均行侵入性产前诊断,其中41例与cf-DNA产前筛查结果相符,74例不相符。在结果不相符的74例孕妇中,孕妇DNA大规模平行测序发现孕妇X染色体数目异常或携带拷贝数变异者19例,占SCA假阳性孕妇的比例为25.7%(19/74),占总SCA高风险病例的15.3%(19/124)。结论孕妇X染色体数目异常、嵌合或携带拷贝数变异会影响cf-DNA产前筛查的结果,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对于cf-DNA产前筛查提示胎儿SCA高风险的孕妇,应强调该结果可能受孕妇X染色体异常的影响。对于侵入性产前诊断和cf-DNA产前筛查结果不一致的孕妇,推荐对孕妇染色体进行检测,以明确假阳性或假阴性的原因;而对已明确X染色体数目异常或携带拷贝数变异的孕妇,则不推荐进行cf-DNA产前筛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17q12染色体微缺失综合征的临床资料,探讨该综合征的胎儿期临床表型谱和产前诊断方法,为17q12染色体微缺失综合征患者及携带者的遗传学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因超声检查发现胎儿肾脏皮质回声增强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的患者。经羊水取样,并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结果:CMA检测共发现胎儿17 q12微缺失综合征者5例,缺失片段1.18~1.52Mb,缺失区域与肾囊肿和糖尿病综合征致病区域部分重叠(chr17:34815072-36215917)。结论:对于超声检测出肾脏异常的胎儿,无论其是否合并其它畸形,均应行染色体核型和CMA检查,以及时确诊17q12染色体微缺失综合征胎儿,为胎儿出生后临床表现提供理论支持,为孕妇及家庭提供更为精准的遗传咨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技术检测高龄孕妇羊水中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的发生率。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因年龄高风险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应用羊膜腔穿刺术进行产前诊断的孕妇羊水标本247例。对胎儿羊水细胞进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同时应用CNV-seq检测羊水细胞基因组DNA,统计在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正常的高龄孕妇中CNV的发生率。结果 247例羊水标本中,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NV-seq同时检测出染色体非整倍体共计21例,其中21-三体综合征14例,18-三体综合征2例,13-三体综合征1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4例。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性染色体非整倍体1例(为45,XO[3]/46,XX[97]);染色体结构异常9例,其中染色体易位4例,染色体正常变异3例,2例染色体结构异常经CNV-seq检测最终确定异常片段的来源。染色体核型异常总检出率为12.55%(31/247)。在216例染色体核型结果正常的羊水标本中,CNV-seq额外检出明确致病CNV 4例,临床意义未明的染色体微缺失6例(其中1例为父源,1例为母源,其余4例未进行夫妇验证),CNV多态性15例。羊水样本中CNV的总检出率为19.43%(48/247),CNV-seq比染色体核型分析额外增加了6.88%的检出率,其中明确致病的CNV检出率为1.62%(4/247)。结论对进行有创产前诊断的高龄孕妇,在排除了常见的非整倍体异常后也应建议进行CNV检测。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了1例产前超声提示胎儿多发结构异常、经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诊断为丑角样鱼鳞病的病例。因孕24周+4超声提示胎儿唇角略外翻, 鼻梁低平, 下颌略后缩, 左耳耳廓小, 双足足趾姿势异常进行产前诊断。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检测提示胎儿及父母样本未检测到染色体非整倍体或100 kb以上已知的、明确致病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提示胎儿ABCA12基因c.2593-1G>A和c.7444C>T致病性变异, 分别遗传自临床表型正常的父母, 最终确诊为丑角样鱼鳞病。经充分遗传咨询后, 孕28周+4引产后死胎可见全身多发畸形。c.2593-1G>A变异位点未见报道, 该位点的发现拓宽了ABCA12基因突变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 CMA)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技术在真性胎儿染色体嵌合体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8年4月至2021年8月, 有明确产前诊断指征并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羊膜腔穿刺术或/和脐静脉穿刺术产前诊断的单胎妊娠孕妇共4 071例, 其中产前诊断为胎儿真性染色体嵌合体的40例孕妇纳入回顾性分析。分析其染色体核型分析、CMA及FISH结果及嵌合染色体分布、嵌合比例及妊娠结局。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真性胎儿染色体嵌合体的检出率为0.98%(40/4 071)。(2)性染色体嵌合体占42.5%(17/40), 其他染色体嵌合体包括21、22、18、16、7、12、15、17和20号染色体及染色体平衡易位嵌合。(3)真性胎儿染色体嵌合体在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中的检出率为77.4%(24/31);在羊水CMA中的检出率为76.7%(23/30);在脐血染色体核型分析中的检出率为10/19;在脐血CMA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联合细菌人工染色体微珠技术(BoBs)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二孩高龄孕妇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遗传咨询门诊、胎儿医学门诊及孕产妇保健门诊就诊的1291例二孩高龄孕妇为研究对象,对羊水细胞的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和BoBs分析,对胎儿染色体异常及常见微缺失综合征进行诊断。结果:1291例二孩高龄孕妇羊水样本中,染色体核型分析和产前BoBs均检出染色体异常47例。产前BoBs技术共检测出61例染色体异常,包括30例21-三体,14例18-三体,3例13-三体,14例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总体检出率为4.73%,漏检13例,检测失败7例;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出60例染色体异常,比BoBs额外检出10例胎儿染色体结构异常,2例低比例的嵌合型染色体以及1例标记染色体,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4.65%;经两者联合检出异常81例,联合检出率为6.27%。染色体核型分析和产前BoBs共同检出的47例二孩高龄孕妇选择了终止妊娠;BoBs漏检的13例胎儿染色体结构异常均为平衡易位或倒位,经遗传咨询后均选择了继续妊娠。BoBs检测失败的7例,经遗传咨询后继续妊娠。染色体核型分析漏检的14例经遗传咨询后均选择了终止妊娠。1291例二孩高龄孕妇均获得随访,其中经染色体核型分析和BoBs检测显示正常的1210例二孩高龄孕妇,胎儿分娩后均为正常健康胎儿;BoBs漏检的13例胎儿染色体结构异常在随访中均未见异常。结论:"核型分析+BoBs"产前诊断模式可以应用于二孩高龄孕妇的产前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CF基因致病突变的产前遗传学分析及咨询。方法 运用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及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WES)对一例产前超声发现双侧肾脏回声增强结构模糊的胎儿进行产前遗传学检测。结果 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未见异常,家系全外显子测序检测到胎儿CTCF基因存在新发变异c.944_951dup,为移码突变,导致318位甘氨酸密码子(GGT)被替换为组氨酸密码子(CAC),并在第18个密码子后终止(p.Gly318Hisfs*18),产生截短蛋白质。CTCF基因突变可致罕见常染色体显性智力障碍21型,胎儿期尚未见报道。结论 本例为首次在胎儿期检出CTCF基因致病突变,推测双肾回声增强结构模糊为该基因突变相关的一种新的胎儿期表型。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在产前检测出罕见致病突变的病例需重视检测前后的咨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拷贝数变异测序技术(CNV-seq)在无创产前筛查(NIPT)高风险且超声表现正常胎儿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9月因单纯NIPT高风险且无超声异常到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自愿接受羊膜腔穿刺术的168例孕妇,采集羊水样本,同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NV-seq检测,并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结果 168例羊水样本,羊水细胞培养失败3例,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异常62例(37.58%),其中非整倍体异常47例(75.81%)、结构异常9例(14.52%)、嵌合型异常6例(9.68%)。168例羊水样本,CNV-seq检测结果为致病性/可能致病性69例(41.07%)、临床意义不确定性24例(14.29%)、可能良性/良性6例(3.57%)。62例染色体核型分析异常结果中,CNV-seq检测提示致病性变异61例,其中6例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结构异常的病例经CNV-seq检测存在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NVs)。CNV-seq检测额外检出8例染色体异常,包括致病性微缺失微重复6例和数目异常2例,将总体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提高了4.76%。结论 CNV-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技术在超声指标异常,但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染色体微阵列(CMA)检测结果阴性胎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4月在长沙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超声检查中发现超声指标异常胎儿1080例,对胎儿羊水或脐血进行CMA检测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对部分染色体核型分析及CMA结果阴性胎儿进行WES检测,所有变异等级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进行分类。结果:1080例胎儿全部经过CMA检测,其中947例同时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CMA检测到136例拷贝数变异(CNV),检出率12.6%(136/1080),其中85例致病性CNV、51例致病意义未明。染色体核型分析共检出91例阳性,检出率9.6%(91/947),其中非整倍体变异54例,结构变异9例,染色体正常变异28例。另外对18例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检测阴性样本进行WES检测,结果显示5例(27.8%)致病性基因变异,5例可能致病性基因变异,3例意义未明变异,5例未发现异常。结论:在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检测未能明确超声指标异常胎儿遗传学病因的情况下,WES有助于提...  相似文献   

20.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能提供全染色体高分辨率检查,不需细胞培养,自动化程度高,因此在产前遗传性疾病的诊断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产前发现胎儿超声结构异常时,CMA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较常规核型分析明显增高,CMA已作为智力低下的一线诊断技术,对于分析流产或死胎组织细胞的染色体异常十分有用,是鉴别疑难标记染色体的有利手段,CMA技术也稳步应用在胚胎种植前的遗传学诊断中。但CMA技术可否作为产前遗传性疾病的一线检测方法目前尚不明确,在应用中特别要重视对临床意义不明的基因拷贝数变异的解释和遗传咨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