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多层螺旋CT对女性盆腔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多层螺旋CT诊断女性盆腔囊性肿块的正确性。方法收集明确诊断的女性盆腔囊性肿块84例共102个病灶,所有病例行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并对其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个囊性包块,良性86个,恶性16个。CT诊断定位正确80例(96.1%),定性正确69例(82.1%)。其中卵巢囊性畸胎瘤13例13个病灶;卵巢囊腺瘤11例15个病灶;卵巢囊腺癌5例9个病灶;卵巢转移瘤3例4个病灶;卵巢内膜异位囊肿12例16个病灶;卵巢囊肿19例22个病灶;输卵管积水或积脓5例7个病灶;子宫内膜癌3例;盆腔囊性感染性包块8例;其它5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女性盆腔囊性肿块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2.
女性盆腔囊性肿物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女性盆腔囊性肿物的CT表现,探讨CT在女性盆腔囊性肿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且临床资料完整的40例女性盆腔囊性肿物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女性盆腔囊性肿物均直接来源于妇科器官,双侧发病10例,共发现50个囊性肿物.其中卵巢囊腺瘤12例12个病灶,卵巢良性畸胎瘤13例14个病灶,卵巢非赘生囊肿17例19个病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1例13个病灶,其他非赘生囊肿6例6个病灶),输卵管积液/炎症3例4个病灶,卵巢透明细胞癌1例1个病灶.[结论]CT能清楚显示囊性肿物本身及其周边关系,能对病变定位、定性提供可靠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卵巢良性肿瘤CT表现(附5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卵巢良性肿瘤的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共52个卵巢良性肿瘤的CT表现。结果 50例卵巢良性肿瘤中,囊性畸胎瘤21例(共23个病灶),均表现为内见脂肪密度的囊性肿块;囊腺瘤25例,浆液性囊腺瘤(15/25)均为单房,囊液密度均匀,黏液性囊腺瘤(10/25)多为多房,囊液密度欠均匀;卵泡膜细胞瘤2例,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实质性肿块;纤维瘤2例,其中1例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实质性肿块,另1例表现为实质性肿块伴囊变。结论 卵巢良性肿瘤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仔细分析其CT表现,有助于临床提高对卵巢良性肿瘤的CT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4.
卵巢囊腺瘤MRI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卵巢囊腺瘤磁共振(MRI)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囊腺瘤的MRI表现,包括肿块的大小、形态、数目及增强表现。结果20例中共25个病灶,卵巢浆液性囊腺瘤8例(12个病灶,其中1个病灶为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11例(12个病灶);子宫内膜样囊腺瘤1例(1个病灶),均诊断为良性病变,其中,21个病灶诊为囊腺瘤,3个病灶误诊为卵巢囊肿,1个病灶误诊为畸胎瘤,正确诊断率为84%;1个交界性囊腺瘤未做出诊断,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准确率为97%。结论MRI能够对绝大多数卵巢囊腺瘤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卵巢囊腺瘤与囊腺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提高对卵巢囊腺瘤、囊腺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37例,45个卵巢囊腺瘤及囊腺癌的CT表现。结果 37例45个卵巢囊腺瘤、囊腺癌中,卵巢囊腺瘤28例32个肿物,以囊性为主,形态上多为圆形或卵圆形,囊壁薄而规则;囊腺癌9例13个肿物,以囊实性为主,多为双侧不规则形,囊壁及囊内分隔厚而不规则呈结节状。CT术前诊断正确率达89%。结论 CT是诊断卵巢囊腺瘤、囊腺癌的重要检查方法,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应结合临床综合分析,有利于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CT诊断与鉴别胰腺浆液性囊腺瘤与黏液性囊腺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胰腺囊性肿瘤患者36例,其中胰腺浆液性囊腺瘤16例,黏液性囊腺瘤20例,均行CT检查,比较两组CT征象与诊断价值。结果浆液性囊腺瘤与黏液性囊腺瘤病灶部位、囊壁厚度、病灶形态、囊腔分隔、胰腺萎缩、病灶边界、胰管扩张等征象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黏液性囊腺瘤病灶钙化发生率高于浆液性囊腺瘤,浆液性囊腺瘤实性成分多于黏液性,但浆液性囊腔最大径小于黏液性,浆液性囊腺瘤大小多≤2cm,黏液性囊腺瘤多2cm,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 CT诊断鉴别胰腺浆液性囊腺瘤与黏液性囊腺瘤临床价值较高,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卵巢勃勒纳瘤的CT表现:附5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卵巢勃勒纳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卵巢勃勒纳瘤的CT表现,对肿块的位置、大小、结构、增强程度、钙化及转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例患者共7个病灶,单侧3例,双侧2例,其中左侧3个病灶,右侧4个病灶,肿瘤大小为1.52~16.25 cm,平均7.36 cm;4例5个病灶为良性,1例双侧病灶为恶性;CT扫描4例5个病灶(71.43%)表现为实性肿块,病灶边界均较清晰,并见钙化,1例两个病灶(28.57%)表现为囊实性,以囊性为主,病变内部可见分隔;增强扫描病变呈不均匀性中等程度强化.其中1例良性伴有大量胸腔积液及腹腔积液.结论 卵巢勃勒纳瘤CT多表现为实性肿块,内有钙化,CT检查结合临床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的CT诊断(附26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6手术、病理证实子宫内膜异位的CT表现。结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16例,膀胱壁2例,子宫壁5例和阴道3例。CT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囊性或实性或囊实性肿块,边缘不锐,与周围结构不同程度粘连,肿块内有多个小囊。增强后,囊壁和实性部分强化。结论:CT表现结合临床,能诊断子宫内膜异位。  相似文献   

9.
卵巢囊腺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卵巢囊腺瘤的CT表现,提高CT诊断囊腺瘤的正确性.方法 搜集2006年至2007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6例共39个卵巢囊腺瘤,对其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讨论其CT表现特点.结果 39个卵巢囊腺瘤均表现为囊性为主,形态多为圆形或卵圆形,病灶的平均直径大于5cm,囊壁较薄而规则.其中浆液性21例24个,表现为单房16个,多房8个;黏液性15例15个,表现为单房5个,多房10个.交界性1例.结论 囊腺瘤具有特征性表现时,诊断不难,不典型囊腺瘤无特征性表现时,明确诊断有一定局限性,需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和总结女性盆腔良性病为在CT上的表现。材料与方法:27例女性盆腔良性病变,共32个病灶,年龄22岁-70岁。平均43岁。23例同时行增强扫描。结果:(1)来源于生殖系统的良性肿瘤包括子宫肌瘤7例,卵巢囊肿9例,卵巢囊腺瘤5例,畸胎瘤3例,卵巢纤维瘤1例。(2)非肿瘤性病变包括子宫腺机病3例,输卵管妊娠2例,盆腔脓肿2例。结论:(1)CT能显示病变的组织学特征,对畸胎瘤、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卵巢囊腺瘤等可作定性诊断。(2)肿块出现囊内乳头状结节,壁厚而不规则及肿块坏死等恶性肿瘤征象,有时也可能为良性病变,应加以鉴别。(3)子宫腺肌病、输卵管妊娠、贫腔脓肿缺乏特异CT表现,应结合临床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1.
5种肿瘤标志物检测在卵巢肿瘤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清CA125、CA724、CA199、CEA、AFP多种肿瘤标志物在卵巢肿瘤的临床意义与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45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2、1例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对照组为15例交界性卵巢上皮类肿瘤患者、56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上皮性及生殖性)、76例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23例附件脓肿患者血清CA125、CA724、CA199、CEA、AF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①卵巢癌患者五种肿瘤标志物均高于卵巢良性肿瘤(P0.01),CA125良性肿瘤与交界性肿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四种肿瘤标志物良性肿瘤与交界性肿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仅采用CA724与CA125相比时,则CA724在诊断卵巢癌的特异性高,而CA125灵敏性较高;在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CA125在腹水阳性时升高明显,与腹水阴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CA199在上皮性粘液性腺癌明显升高,与浆液性腺癌有显著性差异(P0.05);AFP在恶性生殖类肿瘤异常升高,与上皮性恶性肿瘤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上述五种肿瘤标志物在诊断卵巢癌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提高ABC术前诊断正确率,同时评估影像学检查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证实的15例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10~65岁,中位年龄30岁,病程1周-2年,其中有外伤病史3例。15例均有平片检查,7例同时有平片和CT检查,4例同时有平片、CT及MR检查资料。结果:发生部位:股骨4例,脊椎3例,骨盆、胫骨及肱骨各2例,肩胛骨和跟骨各1例。其中2例合并巨细胞瘤,1例合并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例合并病理性骨折。X线检查均表现为囊性、膨胀性骨质破坏伴骨包壳形成。CT检查能显示病灶内部的细小骨嵴、骨包壳中断情况及囊性低密度区。MRI T1WI呈混杂低信号,T2WI呈囊状或片状高信号,3例CT和MRI显示出病灶内液-液平面。结论:动脉瘤样骨囊肿有其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外伤病史,吹气球样改变,液-液平面是其比较特异性征象,平片、CT及MRI检查各有其优势。  相似文献   

13.
卵巢肿瘤的MR 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评价MR对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的MR影像资料,包括卵巢囊肿6例、卵巢囊腺瘤4例、卵巢癌2例、卵巢畸胎瘤2例和卵巢恶性畸胎瘤1例。其中1例卵巢囊肿和1例卵巢囊腺瘤同时伴有子宫肌瘤。结果15例卵巢肿瘤中,囊性8例,囊实性7例;肿瘤边缘光滑13例,模糊2例;3例恶性肿瘤均为囊实性,2例边缘模糊,1例边缘光滑;8例囊性肿瘤中,6例表现为长T1、长T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卵巢囊腺瘤与囊腺癌的CT征象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有完整CT资料的卵巢囊腺瘤31例(囊腺瘤组)及囊腺癌 17例(囊腺瘤组),通过ROC法评估肿瘤大小、成分、钙化、密度、囊变、分隔、乳头状突起、强化情况、周围脏器受侵及转移等,评价上述各项诊断良恶性卵巢囊腺肿瘤的价值.结果 肿瘤成分以混合型的囊实性或实性成分更多、囊壁或分隔最大厚度大于0.6 cm、密度不均匀、囊壁或分隔明显强化、有乳头状突起、乳头状突起明显强化、周围脏器受侵、腹膜或大网膜转移、腹腔积液9个CT征象对诊断卵巢囊腺癌有一定价值.出现3个及以上上述征象时,诊断卵巢囊腺癌的敏感度为100%(17/17),特异度为80.65%(25/31),阳性预测值为73.90%(17/23),阴性预测值为100%(25/25).结论 卵巢囊腺肿瘤的CT表现对鉴别其良恶性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1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肿瘤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135例良性卵巢肿瘤包括巨大卵巢肿瘤、卵巢巧克力囊肿、合并严重盆腔粘连以及不育症等并发症的腹腔镜下手术技巧。结果134例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时间最长90min,最短15min,瘤体直径最大者26cm,最小约2cm,1例双侧巧克力囊肿,盆腔粘连较重改中转开腹。全部患者术后疼痛轻微,常规应用抗生素3d;术后体温第3天全部正常,住院4~6d,134例腹腔镜下手术病例随访最长3a无复发。10例合并不育患者术后2a内妊娠者8例。结论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具有微创、恢复快、疼痛轻及美观等优点,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卵巢畸胎瘤的螺旋CT影像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卵巢畸胎瘤31例,均行螺旋CT检查。结果:31例卵巢畸胎瘤中,双侧附件的4例;右侧附件11例;左侧附件的15例:左侧附件伴有双角子宫畸形的1例。其特征性表现边界清楚,有完整包膜,以液性脂肪密度为主、漂浮物、钙化或牙齿和含有物质的混杂密度28例;液性脂肪密度和漂浮物为脂-液性面的2例;水样密度和极少量液性脂肪密度1例。结论:螺旋CT盆腔横断面平扫和增强诊断卵巢畸胎瘤具有特征性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提高卵巢癌诊断率的更好检测指标。方法:测定并比较82例卵巢癌与75例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清CA125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82例卵巢癌患者PLT、血清CA125及FIB水平均较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明显升高(P〈0.01),卵巢癌患者血浆FIB水平与CA125呈正相关(P〈0.01),联用CA125和FIB时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单用CA125检测及联用CA125,PLT二联检测的阳性预测值,略低于联用CA125,FIB,PLT三联检测阳性预测值,而阴性预测值最高。结论:卵巢癌患者体内存在着异常的血液高凝与继发纤溶状态,FIB升高可能与卵巢包块的良恶性及预后有关,联用CA125和FIB检测能提高卵巢癌的诊断率,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8.
王芳  周建君  王晓燕 《中国内镜杂志》2007,13(7):751-752,760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手术的实用性、安全性及优越性.方法 对该院近3年来136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方法及经验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135例手术均成功完成,其中84例行卵巢囊肿剔除术,49例囊液抽洗后行囊壁剥除术,2例行附件切除术.仅1例中转开腹,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良性肿瘤,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情况均良好.结论 腹腔镜手术已经成为卵巢良性肿瘤理想、安全、首选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王康  李明华  唐垣兰 《上海医学影像》2002,11(2):110-112,109,142
目的 探讨CT和TVS对女性盆腔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33例先后作CT和TVS检查的女性盆腔肿块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 CT对肌瘤囊变、钙化、假包膜及肌瘤内部强化后出现的不规则低密度区较为敏感,而对粘膜下肌瘤所致宫腔影变形容易忽略(确诊率71%,5/7)。TVS对肌瘤所表现出旋涡状低回声能准确判断,但对肌瘤囊变所致无回声及宫腔内异常光团容易误诊(确诊率71%,5/7)。3例子宫内膜癌,TVS均能准确测得内膜增厚且回声不规则(确诊率100%,3/3),CT表现为宫体中央规则或不规则低密度区,缺乏特异性(确诊率33%,1/3)。结合二种影像学检查方法,仔细观察单纯囊肿、巧克力囊肿及囊腺瘤的囊液性质、壁结构、分隔及存在的赘生物,确诊率可明显提高:单纯囊肿(100%,4/4),巧克力囊肿(67%,2/3),囊腺瘤(75%,3/4)。畸胎瘤因具有脂质及钙化成分,CT对此极为敏感,再结合薄层扫描技术,确诊率(100%,3/3)。恶性实性肿块边缘呈分叶状、结节状且强化明显,良性实性肿块边缘往往光整且强化不明显,CT对实性肿瘤良恶性鉴别确诊率(100%,4/4),TVS扫描只能显示实性肿物,不能提供良恶性鉴别。CT和TVS对盆腔脓肿的诊断,均应结合临床综合考虑。结论 对女性盆腔肿块的诊断,CT检查应该重视结合TVS图像,这样才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病理证实的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MRI资料。结果:1 10例单发,其中左侧7例,右侧3例;1例双侧多发。8例圆形,边界清晰,3例分叶状,边界模糊。2 CT表现:5例不均匀实性肿块,伴小囊状或片状低密度区,分界清晰,1例呈蜂窝状;3例轻度强化,2例中度强化。3例为多房囊性肿块,囊壁和分隔厚薄不均,明显强化。3 MRI表现:5例囊实性肿块,呈蜂窝状,囊壁及分隔厚薄不一,明显强化。3例实性肿块,不均匀中度强化。1例囊性肿块,分隔及囊壁明显强化。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综合分析其影像特征,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在术前可以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