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NV)是最常见的眼病致盲机制之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CNV发生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靶向性抗VEGF药物治疗CNV迄今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回顾2007年,抗VEGF药物治疗CNV仍是眼底病领域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并且在给药方案、适应证、全身和局部并发症、各种联合疗法等方面均有进展.  相似文献   

2.
Wei WB  Mo J 《中华眼科杂志》2008,44(3):193-195
随着全球老龄化的日益明显,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特别是继发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CNV日益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医学负担.近年来对于CNV病理机制的深入了解使得CNV的治疗得以进展,特别是靶向性的抗新生血管药物治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但是即便抗新生血管药物极具前景,我们仍然需要谨慎开展其临床应用,在临床中认真思考其安全性、有效性,摸索更合理的给药方案,探索联合治疗等,以寻找最理想的个性化治疗.(中华眼科杂志,2008,44:193-195)  相似文献   

3.
药物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杰  彭辉灿 《眼科新进展》2007,27(10):792-795
视网膜新生血管与许多眼部疾病有关,是引起视力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殊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我们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机制、药物治疗措施方面的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新生血管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身或局部的病变可导致血—视网膜屏障破坏、血液微循环障碍和血管通透性改变,进一步引起视网膜缺氧,乃至水肿,随之视网膜组织对缺氧发生一系列代偿性反应,在各种细胞因子、细胞内外调控机制的共同作用下生成新生血管,目的是补偿缺血缺氧的视网膜。视网膜新生血管相关疾病包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抑制新生血管生长是治疗这类疾病的关键。本文对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分泌粒蛋白Ⅲ(SecretograninⅢ,Scg3/SgⅢ)是一个新近发现的血管生长因子,相关体内、体外研究已证实Scg3在眼底新生血管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将Scg3抗体应用于眼底新生血管的治疗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其作用机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不同,Scg3仅在病理性新生血管中表达,在正常血管中不表达,是一种新发现的具有高选择性表达的血管生长因子。本文从Scg3分子结构、信号传导通路以及其在眼底视网膜及脉络膜新生血管治疗中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视网膜及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视网膜血管样条纹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抗VEGF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接受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的视网膜血管样条纹继发CNV患者,观察至少3 a后患者视力改善情况、视网膜及脉络膜活动性病灶消退情况等指标.结果 纳入分析的21例(30眼)患者中,眼内注射次数6 ~18(10.0±2.4)次.随访36 ~54(39.5±2.2)个月.患者首次接受治疗时BCVA为(31.00±3.81)个字母数,观察终点时最佳矫正视力为(34.00±0.35)个字母数,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600).患者治疗前视网膜中央厚度为(406.21±21.23) μm,随访终末时为(251.16±36.36)μm,减少值为(150.21±24.43).μm,治疗前后视网膜中央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2).30眼中16眼在初期治疗后视力明显提升,但随访中出现病变复发活跃后视力再次下降至基线水平;10眼在病变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黄斑下萎缩及瘢痕化改变,随访过程及随访终末视力与基线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4眼由于初始CNV未累及黄斑区,在治疗随访过程中CNV稳定.结论 由于病变的高复发性及强活跃性,抗VEGF药物治疗血管样条纹继发CNV远期预后并不理想,治疗仅发挥了一定维持视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 neovascularization,CNV)多见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病理性近视黄斑变性和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眼底疾病,是导致其视力下降甚至丧失的主要原因。治疗上,激光光凝,经瞳孔温热疗法及光动力学疗法等已在我国广泛开展; 而抗新生血管形成和病变炎性反应过程的药物应用于临床也显著增多; 用基因疗法、靶向治疗CNV等新领域亦取得了成绩,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CNV的治疗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眼底新生血管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唐仕波  罗燕 《眼科新进展》2000,20(6):449-451
长期以来 ,由于眼底新生血管形成的发病机理未明 ,故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对于视网膜新生血管 ,目前国内外临床上较多应用激光光凝来抑制其发展 ,有一定的疗效。其原理是用激光破坏高耗氧的病变视网膜 ,降低或消除缺氧刺激所产生的血管生长因子 ,从而抑制新生血管形成 ,或使已有的新生血管消退。不过 ,临床观察表明 ,激光治疗并非对所有患者有效 ,有的甚至会加重或诱发病变的发展。通过近年的研究 ,多数理论认为缺氧刺激产生的各种新生血管生长因子是刺激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因素。故去除病因 ,改善眼部血液循环 ,纠正缺氧状态等措施都是防治新…  相似文献   

9.
孟虎  黄振平 《眼科研究》2014,(12):1140-1143
眼部新生血管是眼部疾病中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的致盲眼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感染性角膜炎等均与新生血管存在一定的关系.骨桥蛋白(OPN)是一种能够促进血管再生与组织修复的糖蛋白,在角膜、脉络膜和视网膜新生血管中表达增多,能够促进新生血管的发生.OPN与新生血管的关系为新生血管性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从OPN促进角膜新生血管、脉络膜新生血管、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3个方面对OPN与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脉络膜新生血管是引起多种眼病视力下降、甚至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新生血管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关新生血管抑制剂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对新生血管形成过程及脉络膜新生血管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治疗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张歆  任百超 《国际眼科杂志》2007,7(6):1674-1676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一种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逐渐上升的黄斑部疾病。主要由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视网膜退行性变而引起的不可逆性的中心视力下降或丧失。近年来,对多种类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尤其是新生血管型(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RMD)的治疗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多中心的临床实验观察,涌现出光动力疗法、药物治疗、放射治疗、激光光凝、黄斑下手术、经瞳孔温热治疗、中医药治疗等方法,本文就ARMD目前有关的治疗方法及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验证改进制作的高光谱免散瞳眼底照相机的性能及眼底病临床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Canon免散瞳眼底照相机入射受检眼光路中手动置入窄带滤光片,利用照相机中的面阵电荷耦合器件传感器将所获得图像转换为数字数据,采用高光谱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图像数据处理.通过12位正常志愿者进行特征波段和仪器测量重复性验证;通过59例接受眼底血管造影的眼底病患者进行特征性高光谱波段下眼底图像检查结果与眼底造影图像的对比分析.结果 改进制作的高光谱免散瞳眼底照相机入射受检眼光照度与光功率的最高值均在安全范围内.选取536、547、570、608 nm为眼底成像特征光谱,测量仪器重复性测量指标相关性均≥0.85.2例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608 nm图像分析比对结果与眼底造影图像相关系数分别为0.782、0.833.结论 改进制作的高光谱免散瞳眼底照相机安全性高,测量结果具有可靠性,特征光谱波段下的眼底照片上可见特征性视网膜和脉络膜解剖结构及病变,能够协助诊断临床疾病,尤其在黄斑病变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的预后主要取决于新生血管的形成情况.目前认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促新生血管生成最重要的诱导因子,也是抗新生血管治疗中重要的治疗靶点.阿柏西普是最新一代的抗VEGF药物,可以与VEGF-A、VEGF-B、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所有亚型相结合,与VEGF有更高的亲和力,用于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能够提高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和减少中央视网膜厚度,同时在某些其他抗VEGF无应答患者的治疗中亦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真实世界下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眼底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09/2015-08在我科应用抗VEGF药物的临床病例,回顾性调查抗VEGF药物应用的病种、频次、用法、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其对视力、眼底情况及黄斑中心凹厚度等指标的影响.结果:选取接受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的患者305例340眼,其中53例60眼(17.6%)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16例18眼(5.3%)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120例134眼(39.4%)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61例68眼(20.0%)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合并黄斑水肿、29例32眼(9.4%)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合并黄斑水肿、16例18眼(5.3%)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4例4眼(1.2%)高度近视伴发脉络膜新生血管、4例4眼(1.2%)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例1眼(0.2%)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RAP)和视乳头新生血管1例1眼(0.2%).年龄为16~90岁.247例275眼(80.9%)使用雷珠单抗注射液,58例65眼(19.1%)使用康柏西普注射液.所有患者共计接受抗VEGF药物治疗次数为565次,平均为1.7次/眼.其中,采用"3+按需治疗(PRN)"治疗方法的有98例109眼(32.1%),"1+PRN"治疗方法的有207例231眼(67.9%).单独使用抗VEGF药物69例77眼(22.6%),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10例11眼(3.2%),联合玻璃体切割手术35例39眼(11.5%),联合PDT治疗26例29眼(8.5%),联合单纯眼底激光治疗例165例184眼(54.1%).经抗VEGF药物治疗后,绝大多数的最矫正视力(BCVA)、眼底情况和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均有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抗VEGF药物可以有效地改善眼底疾病的视功能和眼底情况.本组病例在应用抗VEGF药物治疗期间,除有3例出现皮肤发红、瘙痒、皮疹,1例出现低热和1例出急性脑梗塞等不良事件外,其余均未发生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能明显改善眼底疾病的视功能和眼底情况,但临床尚存在一些不良事件的发生,需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李翊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0):1722-1723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测豚鼠眼视网膜、脉络膜厚度及结构形态,探讨OCT检测豚鼠眼视网膜、脉络膜厚度与组织学检查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5只英国属花色豚鼠(出生后3wk)采用OCT扫描眼底并进行分析,然后处死豚鼠(10眼)行组织学检查。结果:OCT检测豚鼠视网膜厚度与组织学检查结果具备良好相关性(r=0.77,P<0.01),OCT检测视网膜厚度比组织学检查结果厚15~20μm。但豚鼠脉络膜厚度与组织学检查结果无明显相关性(r=0.19,P=0.203>0.05)。结论:豚鼠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均可通过OCT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6.
艾明  杨芳  李岱 《临床眼科杂志》2011,19(4):372-374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发生于许多眼底病变中,已成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形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研究发现主要有多种细胞因子、细胞及细胞外基质参与CNV的形成过程。本文回顾近几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CNV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inducing factot,AIF)是位于线粒体膜间隙的一种黄素蛋白。在凋亡信号刺激时,AIF分子从线粒体释放到细胞浆,然后转位到细胞核内,引起染色体核周边凝集和DNA呈大片段断裂,从而使细胞发生凋亡的特征性改变。AIF所诱导的细胞凋亡是独立于caspases系统的另一务更原始和更保守的凋亡途径,因而不受caspases抑制剂的抑制。凋亡与许多眼病的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关于AIF在眼病中的作用也有报道。我们就AIF诱导凋亡的机制及其在光感受器细胞、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进行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18.
实验性氩绿激光对视网膜脉络膜的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氩绿激光对视网膜脉络膜的损伤情况。方法 :4只成年有色兔 ( 8眼 )行眼底氩绿激光光凝 ,产生淡灰白几乎不可见的光凝斑 ,观察视网膜的病理光镜和电镜改变。结果 :激光前后 ,兔视网膜层未见明显损伤 ,但可见激光处的脉络膜毛细血管、小静脉轻度充血 ,无出血。结论 :轻度氩绿激光光凝视网膜不会损伤视网膜 ,但可引起脉络膜血管充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