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0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神经系统损害2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2年6月到1984年6月,我院收治的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协会诊断标准的1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23例有神经精神症状。15例曾住我院1~3次,8例为门诊病人。发病年龄15~48岁,平均年龄27.5岁。2例在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后48小时内死亡。4例神经系统症状持续存在。其它17例神经系统症状则于1天至半年内消失。本文结合文献资料,对2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们对3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进行了血清中核可提取性抗原(ENA)抗体测定,证明其对早期诊断SLE有一定临床价值。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根据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订的SLE标准确诊。实验室检查抗核抗体阳性,γ球蛋白及抗DNA抗体  相似文献   

3.
风湿病患者发生心肌梗塞的可能性已有很多报导。原因是小的甚至大的冠状动脉风湿性动脉炎所致管腔显著狭窄或完全梗阻。作者分析了10例风心病患者的心肌梗塞临床特征,男女各5例:34—40岁3例,41—50岁4例,61—60岁2例,60岁以上一例。风心病病程25年以  相似文献   

4.
研究30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死亡率和死亡原因。回顾性分析了1978年1月~2000年7月的300例诊所SLE患者,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院的诊断标准,其中除外药物性狼疮和盘状狼疮病例。病者在确诊SLE后5年内死亡者定为早期死亡,确诊SLE后5年以后死亡者定为晚期死亡。每例均分析其死因,井算出各年龄组SLE患者的标准化死亡比率。 结果SLE患者中的死亡者与存活者相比,可见确诊年龄较高(36.8对28.5岁),SLE患者的平均病程为13年,平均随访时间为8.3  相似文献   

5.
已证明酞胺哌啶酮(thaljdomjde)治疗慢性盘状红斑狼疮(CDLE)、抗疟药耐药性 CDLE、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和深部红斑狼疮有效,而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尚无详细的研究。作者报告3例根据美国风湿病协会1982年标准诊断的 SLE 患者的治疗情况。例1 30岁,女性患者,患急性进行性 SLE6年,伴多脏器受累,包括皮肤、关节、肌肉和神  相似文献   

6.
林淑华  费秀渠 《山东医药》2001,41(12):41-42
自1993年以来,我们共收治狼疮性肾炎(LN)患者37例。现分析总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34例;年龄14~47岁,平均28.7岁;病程2~46个月,平均24.2月。37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82年诊断标准,为肾病综合征型,其中4例合并肾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7.
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均为血管活性肽类物质,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对35例SLE患者血浆中ET和CGRP两种物质进行了检测,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按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SLE诊断标准,选择SLE患者35例,其中女性28例,男性7例,年龄14岁~62岁,平均年龄44岁。病程半月~16年,平均4.75年。35例患者中,血压增高者7例,肾功有改变者5例,雷诺现象并血管炎改变者  相似文献   

8.
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少见的首发症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例的诊断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的诊断标准。由于其首发症状少见而致误诊,误诊为过敏性紫癜、淋巴结核和脱发各2例、心肌病1例。误诊时间为6~48个月不等。现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脏器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我院自1976~1986年共收治45例,凡1982年以后收入院者均以1982年3月全国风湿病学术会议订出的SLE诊断参考标准为依据。现将其与免疫的关系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男5例,女40例;年龄4~60岁,病程40天至40年。其中院外误诊为风湿热15例,过敏性皮炎9例,肾炎7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致心脏传导阻滞21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1989年1月~1991年4月收治的9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21例并发心脏传导阻滞者进行分析。临床资料94例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SLE诊断标准,经心电图、X线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有两项或两项以上阳性结果者诊断心脏病变。本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91年1月~1996年12月共收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82例,在治疗过程中66例并发真菌感染占36%。其中白色念珠菌感染51例,占77%,皮肤霉菌感染15例,占23%,具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82例SLE患者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均为SLE活动期的住院病人,资料完整。66例伴发真菌感染者,男4例,女62例,年龄14岁~55岁,平均31岁。病程最短2月,最长12年,平均3.5年。  相似文献   

12.
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女25例,男5例,年龄13~51岁,平均27.9岁。2.病例选择: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符合1982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会专题学术会议制定的SLE诊断(参考)标准。全部用X线检查,并除外呼吸  相似文献   

13.
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患者4例,男、女各2例,年龄39~83岁,病程5—20年。其中合并高血压1例,合并鼻窦炎4例。4例患者双肺均可闻及不同程度哮鸣音,1例患者躯干部及双下肢可见散在红色皮疹。(诊断参考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CSS诊断标准)。4例患者均有呼吸系统受累,除咳嗽、气喘症状外,胸部CT可见双肺呈游走性、浸润性病变和实变影。  相似文献   

14.
免疫荧光抗核抗体(ANA)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SLE患者血清ANA检测理论上均应为阳性,但实际上有少数呈阴性结果。为提高检测的敏感性,我们用鼠肝和喉癌培养细胞(Hep-2)两种不同底物对60例SLE患者同时进行血清ANA检查,现报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60例SLE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2年修定的分类标准。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每份血清标本分别以鼠肝和Hep-2细胞为底物,同时进  相似文献   

15.
我科自1982~1986年,用GF—Ⅰ型管状消化道吻合器对201例食管,贲门癌切除患者进行了重建吻合。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6.
SLE的预后因激素应用而明显改观,但是难治性重症LN的预后仍不佳,患者往往死于激素的并发症。国外曾有应用CTX冲击疗法治疗LN的报道,为此,本文采用该疗法治疗10例LN,观察其疗效并取得初步成效。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对象来源为我院住院及门诊病人。10例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SLE诊断标准,并有肾脏受累的临床及实验室证据。10例均为女性,年龄16岁~45岁,病程1年~25年。10例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抗核小体抗体(ANu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216例SLE患者和150例非SLE风湿病患者的血清ANuA、抗双链DNA(ds—DNA)抗体、C3、C4、血沉(ESR)水平,评估SLE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病情活动程度。利用ROC曲线、四格表、多因素秩和检验、多因素相关分析评价ANuA对SLE的诊断价值。结果ANuA诊断SLE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7.4%和98.0%。SLE活动组的ANuA水平明显高于SLE稳定组和非SLE风湿病组;肾脏受累的SLE患者体内的ANuA水平明显高于无肾脏受累者及非SLE风湿病组。ANuA与抗ds—DNA抗体、SLEDAI评分呈正相关,与补体C3、C4呈负相关。结论ANuA对于SLE的诊断价值与抗ds—DNA抗体相似;在中低度活动的SLE患者中其诊断价值明显高于抗ds—DNA抗体;在抗ds—DNA抗体阴性的情况下,ANuA水平的升高有助于SLE诊断的确立;SLE患者体内ANuA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多年来其起始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随着对狼疮鼠动物模型研究的深入 ,发现淋巴细胞凋亡参与了SLE的发生、发展。本研究旨在了解人类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情况与其发病、疾病活动及抗dsDNA抗体产生的关联。1 资料和方法1 1 病例选择2 4例SLE患者均符合 1982年美国风湿病协会 (ARA)SLE诊断标准 ,全部为我院 1998年 3月至 1998年 12月门诊及住院病人。其中女性 2 2例 ,男性 2例 ,年龄 17~ 6 3岁 ,平均 32岁 ;病程 3个月~ 10年 ,平均 2年。根据临床…  相似文献   

19.
值此"中国医学期刊之精品"——《中华内科杂志》创刊60周年之际,回忆我国风湿病学科成长之路.兴奋之余,深感《中华内科杂志》不但是"内科名医成长之摇篮",也是内科各专科成长之沃土. 众所周知,我国风湿病学科的发展离不开20世纪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离不开当时老一代名医如张孝骞、黄铭新、蔡醒华等教授的辛勤努力,离不开"中国风湿病学奠基人"张乃峥教授的鼎力开拓.1982年召开的"首届全国风湿病学专题学术会议"和"中英风湿病学讨论会",开启了我国风湿病学科发展的序幕.1985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的成立,是我国风湿病学发展史的里程碑.近10年来,我国风湿病学科在国际上的地位大大提高,无论是学术队伍、科研成就,均呈现一派万紫千红的欣欣向荣景象.  相似文献   

20.
作者通过对461例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检测证实,CRP可作为风湿病的辅助诊断,并能鉴别细菌与非细菌感染,也可用作癌症转移的指标和白血病继发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