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鼻内镜术后随访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窦炎、鼻息肉术后的用药及疗效,以规范治疗此病最佳方案.方法对鼻内镜术后患者50例进行随访,记录鼻腔、鼻窦的恢复情况,辅以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治疗.结果50例中,Ⅰ型3期5例,Ⅲ型6例,于6个月后有复发现象,余者治愈.结论鼻窦炎、鼻息肉术后随访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对术后鼻内黏膜消炎、创面修复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研究提高鼻内镜手术疗效的方法及手术中的要点。方法:468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其中Ⅰ型106例,Ⅱ型228例,Ⅲ型134例,术前予以抗生素、激素、稀化粘素等,行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手术采用Messerklinger基本术式,摘除鼻息肉,切除钩突,开放筛窦后清理中组筛房至筛顶,然后清理前组筛房和眶上筛房,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根据病情、CT结果和术中所见扩大额窦和蝶窦口,同期治疗合并存在影响鼻腔通气引流的病变,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及时清理鼻腔痂皮、囊泡、小息肉及肉芽组织,合理规范用药,直至术腔完全上皮化。结果:治愈350例(74.79%),有效96例(20.51%),无效22例(4.7%),总有效率95.3%。主要并发症是术中出血、眶纸板损伤,术后鼻腔粘连、窦口粘连、闭塞等。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具有创伤小、疗效好等传统鼻窦手术无法比拟的优点。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术技能、术中保持术野清晰、彻底清除病灶、正确处理中鼻甲、同期处理影响鼻腔通气的病变、规范的术后随访是防止手术并发症和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楼正才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7,21(1):54-55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鼻窦炎内镜鼻窦术后主观症状改善的相关因素,以提高耳鼻喉科医师对疾病的综合分析能力。方法:对内镜鼻窦术后头痛、鼻塞的63例患者行进一步检查,加强科室会诊,对病因行相应治疗。结果:63例中,伴有内科疾病38例,鼻腔鼻窦病变残留或复发29例,伴有抑郁症5例。63例患者经相应治疗主观症状消失或改善。结论:慢性鼻窦炎内镜鼻窦术前要对患者行全面检查,并综合治疗相关疾病,以增强患者对内镜鼻窦手术的信心,避免引起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5.
成年人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细菌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年人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rhinosinusitis,CRS)患者鼻内镜手术(endoscopicsinussurgery,ESS)后的细菌分布和耐药性特征。方法实验组来自87例CRS患者ESS术中中鼻道、上颌窦、筛窦和术后1、3、6个月复诊时的术腔分泌物;对照组为30例鼻中隔偏曲(无鼻炎、鼻窦炎)患者的中鼻道分泌物。所取标本分别作细菌培养、药物敏感实验及B内酰胺酶菌株检测。结果464份标本共检出细菌645株26种,总细菌检出阳性率78.9%(366/464)。其中革兰阴性菌(Gramnegativebacteria,GNB)占51.2%(330/645);革兰阳性菌(Grampostivebacteria,GPB)占48.8%(315/645);73.6%(64/87)的患者为混合菌生长。需氧菌为主占95.3%(615/645),厌氧菌仅占4.7%(30/645)。CRS患者术后GNB检出阳性率较术前明显增加,以产气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最为常见;术后1个月、3个月组厌氧菌检出阳性率为3.4%(3/87)和2、3%(2/87),较术前9.2%(8/87)明显降低,而迁移不愈组反而升高,占15.4%(2/13)。术后多重耐药(mutipledrugresistance,MDR)菌株检出阳性率较术前明显增加。迁移不愈组B内酰胺酶检出率为30.8%(4/13),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常见;而术前阳性检出率为19.5%(17/8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5,P〈0.05)。痊愈组与对照组间B内酰胺酶阳性率和菌种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NB是CRS患者术后不容忽视的重要条件致病菌或致非条件病菌,CRS术后迁延不愈与MDR-GNB的优势生长有一定的关系。术后痊愈患者鼻腔和鼻窦的细菌微生态逐步恢复平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定期随访的临床意义及鼻内镜手术治疗对慢性鼻-鼻窦炎的症状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将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的12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分为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组和慢性鼻-鼻窦炎伴有鼻息肉组,每组均60例.对两组患者术后进行定期随访1年,分析术后随访疗效.其次评估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3、6和12个月生活质量状况及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主要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不伴鼻息肉组:术后6个月痊愈36例、好转20例、无效4例;12个月痊愈50例、好转7例、无效3例.伴鼻息肉组:术后6个月痊愈30例、好转27例、无效3例;12个月痊愈37例、好转20例、无效3例.两组病情转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0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术后第1、3、6、12个月主要症状评分呈下降趋势,与术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1);与术前比较,20个条目和5大条目评分均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 鼻内镜术后进行定期随访换药及综合治疗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术后进行定期规律的随访换药及综合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手术疗效,鼻内镜手术可以使慢性鼻窦炎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两种随访情况的对比观察,探讨更为合理的随访治疗方案。方法 对同期接受鼻内镜手术的各类慢性鼻-鼻窦炎369例,依据随访频率的不同,分为A、B两组,对比分析其转归情况。结果 A组168例,6个月痊愈93例、好转72例、无效3例;12个月痊愈132例、好转36例、无效0例。B组201例,6个月痊愈42例、好转129例、无效30例;12个月痊愈72例、好转126例、无效3例。两组病情转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01,P<0.01)。结论 随访标准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术后综合治疗的调整和恰当实施,继而影响到慢性鼻-鼻窦炎的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CRSsNP)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2例成人CRSsNP患者按照鼻窦CT评分严重情况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1例。治疗组给予布地奈德喷鼻,2次/d,克拉霉素250 mg口服,1次/d,连续3个月;对照组予布地奈德喷鼻,2次/d。所有患者均每1个月进行1次肝肾功能评估,观察比较两组用药前、后主观客观指标的变化(视觉模拟量表评分,鼻内镜检查Lund-Kennedy评分,鼻窦CT扫描评分)。结果 治疗组所有患者视觉模拟量表评分、鼻内镜检查Lund-Kennedy评分及鼻窦CT扫描评分均明显下降(t =23.79、31.69、26.06,P 均<0.05),与对照组比较(t =10.42、13.28、10.17,P 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环内酯类药物能有效控制CRSsNP的症状,特别对于激素治疗不敏感的患者,不适于手术的患者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刘艳丁锋李波蓬蔡洁杨莎莎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6,(6):424-427
目的观察长期小剂量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将93例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47例,治疗组采用克拉霉素250mg口服,1次/d,联合鼻用糖皮质激素、黏液促排剂及生理性海水鼻腔盥洗。对照组则单纯采用鼻用糖皮质激素、黏液促排剂及生理性海水鼻腔盥洗。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鼻窦CT评分(Lund Mackay)及临床疗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VAS评分、鼻窦CT评分和临床疗效评定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整个治疗期间未发现患者有任何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长期小剂量克拉霉素联合鼻用糖皮激素、黏液促排剂及生理性海水鼻腔盥洗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慢性鼻及鼻窦炎鼻内镜手术疗效及黏膜上皮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及鼻窦炎的疗效和术腔黏膜上皮化规律,探讨影响疗效和术后黏膜上皮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20例慢性鼻及鼻窦炎接受鼻内镜手术患者的手术疗效和术后黏膜上皮化规律进行临床分析。疗效分析应用X~2检验,黏膜上皮化时间分析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治愈率74.4%,好转率21.0%,总有效率95.4%。术后平均黏膜上皮化时间为14.0周。疾病的分型分期、是否合并哮喘、变应性鼻炎和疗效与黏膜上皮化时间有相关性(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及鼻窦炎是有效和安全的,术后黏膜上皮化时间平均需要3个月。病情重、合并哮喘或变应性鼻炎的患者疗效较差,黏膜上皮化时间长。鼻腔粘连通过定期合理的复查和处理,大多数能够得到有效的解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单独应用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中国人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11月至2011年12月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未经治疗的CRS伴或不伴鼻息肉患者34例.使用鼻腔局部喷布地奈德规律治疗3个月.以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3个月鼻部症状评分;以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ino-nasal outcome test-20,SNOT-20)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以Lund-Mackay CT评分评估治疗前后影像学的改变.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4例患者中,脱落4例.患者治疗前鼻塞、鼻漏、头痛、面部压迫感、总体症状的VAS评分分别为(4.84±3.15)、(6.03±2.93)、(1.68±2.66)、(2.04±2.97)、(6.00±2.75)分,治疗后第3个月分别为(2.26±2.27)、(1.96±2.23)、(0.42±0.95)、(0.58±1.42)、(2.71±1.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86、6.740、2.445、2.980、6.989,P值均<0.05);嗅觉下降或障碍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02、P>0.05).治疗后第1个月鼻塞、鼻漏、总体症状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治疗后第1、2、3个月之间各种鼻部症状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后SNOT-20得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7,P<0.01).从CT表现上评估总体治愈率为22.2%.结论 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中国人CRS有明确疗效,22.2%的患者能达到CT的痊愈,症状改善出现在第1个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加强药物治疗(maximal medical therapy,MMT)与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围手术期综合治疗(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maximal medical therapy,FESS+ MMT)两种方式治疗中-重度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CRSsNP)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全国共8家大学附属医院协作的前瞻性、开放性、多中心对照研究,入组90例CRSsNP患者,分为MMT与FESS+ MMT两个治疗组,随访时间点为3、6个月,疗效评价指标包括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inonasal outcome test-20,SNOT-20)、CT、手术后患者参考鼻内镜检查.以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符合中-重度CRS,治疗前两组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①在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3个时间点,总体症状VAS评分在MMT组分别为(6.52±2.61)、(2.66±2.10)、(2.40±1.56)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83、2.295,P值均<0.05);在FESS+ MMT组分别为(6.99±2.70)、(0.95±0.84)、(0.60±0.81)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82、5.196,P值均<0.05);SNOT-20评分在MMT组分别为(38.61±17.36)、(18.59±14.04)、(18.40±8.91)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37、2.657,P值均<0.05),在FESS+ MMT组分别为(38.21±19.61)、(5.94±5.01)、(2.65±2.31)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538、3.791,P值均<0.05).②FESS+ MMT组比MMT组总体症状VAS评分、SNOT-20评分的改善时间更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③总体疗效显示,MMT组:病情完全控制14例(30.4%),病情部分控制31例(67.4%),病情未控制1例(2.2%).FESS+ MMT组:病情完全控制17例(38.6%),病情部分控制26例(59.1%),病情未控制1例(2.3%).④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对疗效非常满意的患者在FESS+ MMT组是MMT组的2倍.结论 ①对于中-重度CRSsNP的治疗,MMT与FESS+ MMT均可有效控制总体症状和分类症状,减少CT评分,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无效患者的比例不超过5%.②FESS+ MMT对改善的时间和程度均优于MMT.③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在FESS+ MMT组优于MMT组.因此建议对中-重度CRSsNP患者的治疗,可将FESS+ MMT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45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治疗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在鼻内镜下对45例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行鼻窦清创术,部分病例加行下鼻道开窗术,彻底清除鼻窦病变组织及鼻病变黏膜和骨质,充分开放鼻窦,术后应用大扶康冲洗术腔,并定期行鼻内镜检查。结果随访6个月至6年,治愈41例,复发4例。复发病例经再次鼻内镜手术后治愈,无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窦清创术是治疗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重要手段,术后定期复查并辅以大扶康术腔冲洗,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4.
儿童慢性鼻窦炎治疗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鼻窦炎手术治疗时机及手术方式和保守治疗的合理化用药方法。方法慢性鼻窦炎儿童134例:手术组36例,其中10例为单纯腺样体切除术,11例为单纯鼻窦开放手术,15例同时进行鼻窦开放和腺样体切除;药物治疗组98例,39例采用鼻喷糖皮质激素加口服黏膜纤毛功能恢复剂,59例再加用口服抗生素和鼻腔内生理盐水冲洗。治疗后6个月评价疗效。结果手术组,三种术式的治愈率和有效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组,两种用药方式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同样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手术或药物治疗,各期鼻窦炎的治疗有效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儿童慢性鼻窦炎宜采取个性化的手术或药物治疗,才能达到较为理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Pediatr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CRS) continues to be a difficult problem for the medical community. Traditionally, oral antibiotic therapy has been the cornerstone of treatment, but some patients, who are resistant to multiple trials of oral antibiotics, require alternative therapeutic modalities. One such option, the use of intravenous (IV) antibiotics, has shown a high success rate in a limited study. Our goal is to estimate the success of a therapy consisting of culture directed IV antibiotics, adenoidectomy, and sinus aspiration in ameliorating long-term (>12 months) clinical symptoms of CRS in pediatric patients who are resistant to oral antibiotic therapy. METHODS: We conducted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the medical records of 22 patients who received treatment, focusing on patient age, initial CRS presenting symptoms,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 finding, length, duration, and type of prior oral antibiotic treatment, length and type of IV antibiotic treatment, and long-term follow-up of clinical symptom resolution. RESULTS: Initial clinical improvement after cessation of IV therapy was achieved in all 22 (100%) patients. Seventeen (77%) of the patients demonstrated long-term resolution of clinical symptoms of CRS. Excluding 4 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s, 16 of 18 (89%) of patients demonstrated long-term amelioration of CRS symptoms.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IV antibiotics may prove beneficial for pediatric patients who demonstrate CRS not responsive to traditional oral therapy. Although other treatment options are currently available for this subpopulation of patients, this IV antibiotic therapy provides both a maximally effective outcome while using a relatively minimally invasive interven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 鼻窦炎 (chronicinvasivefungalrhinosinusitis,CIFRS)的概念、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 以最终病理学诊断为依据 ,总结分析 4 8例真菌性鼻 鼻窦炎 (fungalrhinosinusitis,FRS)的病程、临床表现、鼻窦CT、窦内病变特征、窦黏膜表现、组织病理学和真菌学特征、以及 2种治疗方式的疗效。结果 18例为CIFRS ,早期在病程、临床表现、真菌种类和鼻窦CT特征与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 (noninvasivefungalrhinosinusitis,NIFRS)相似 ;其中 16例 ( 88 9% )窦内病变为泥石样物 ,15例 ( 83 3% )窦黏膜表现为Ⅲ度以上 ;窦内病变为泥石样物、同时窦黏膜Ⅲ度以上者与病理真菌的符合率为 83 3% ( 15 / 18) ;鼻窦清创术加抗真菌药物治疗治愈率达 81 8%。结论CIFRS进展缓慢 ,临床并非少见 ,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窦内为泥石样物和窦黏膜表现为Ⅲ度以上是其主要鉴别特征 ,早期诊断和鼻窦清创术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可望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慢性鼻-鼻窦炎炎症状态的内镜评价和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镜评价系统对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的炎症状态进行定量评价的可行性。方法以大体结构、黏膜形态、分泌物质量为主线制定标准,前瞻性地对CRS的鼻腔和鼻窦黏膜炎症状态进行评分;并将这一评分与可能影响CRS的因素(包括:年龄、病程、术后是否复发、复发时间、变应性、血清总IgE、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分泌物细菌培养、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局部炎症细胞等级、放射学疾病范围、吸烟、伴发的呼吸道疾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探讨通过内镜评分对CRS进行定量评价的可行性,并确定本评分系统对炎症状态的体现程度。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与内镜评分有相关性的因素有8个:①年龄(x1,r=-0.310,P=0.016);②疾病范围(x2,r=0.810,P〈0.0005);③术后是否复发(x3,r=0.408,P=0.001);④组织嗜酸粒细胞数(x4,r=0.279,P=0.031);⑤病程(x5,r=0.536,P〈0.0005);⑥是否伴发息肉(r=0.549,P〈0.0005);⑦浆细胞数(r=0.317,P=0.014);⑧复发时间(r=0.385,P=0.002)。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对内镜评分有独立影响的因素为:疾病范围、手术是否复发、年龄、组织嗜酸粒细胞数和病程。多元回归方程为:y=10.148—0.152(x1)+2.250(x2)+3.348(x3)+1.233(x4)+0.270(x5)。结论通过适当的内镜评价体系,对CRS的炎症状态进行定量评分是可行的,据此有望对疾病程度和预后进行一致性评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