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天台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征和发展趋势,以制定有针对性的防制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HFRS疫情资料,人间疫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人及健康人血清抗体;宿主动物带病毒率调查,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汉坦病毒(HV)抗原。结果2001~2003年全县累计报告HFRS病例16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94/10万。男女发病比例为3.23:1(126/39),以农民发病为主,占81.82%。室内鼠密度平均为2.51%,野外为5.22%,总鼠密度为4.53%,鼠带病毒率平均为16.38%。病人血清阳性率81.37%。结论天台县是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HFRS疫区,需要进一步加大监测和预防力度。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与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进一步探索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规律与疫源地类型,以制定防制对策.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FAT)检测鼠肺汉坦病毒(HV)抗原;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检测EHF病人血清中抗体,血凝抑制试验(HI)进行血清学分型.结果:全省2230例病人,主要分布在浙东和浙西丘陵区,全年均有病例发生,1月和5、6、7月为二个发病高峰,病例主要发生在青壮年农民.结论:对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应选择双价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掌握天台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规律与疫源地类型.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检测EHF病人血清中抗体,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FAT)检测鼠肺汉坦病毒(HV)抗原.结果1984~2000年天台县共发病5620例,486例HFRS恢复期病人血清学分型结果为,Ⅰ型(汉滩型)占60.91%,Ⅱ型(汉城型)占32.51%,未定型占6.58%.夏季和冬春季有二个发病高峰,青壮年农民发病最多.检测小兽汉坦病毒(HV)抗原20097只,阳性871只,带病毒率为4.06%.结论天台县是以Ⅰ型(汉滩型)为主的混合型HFRS疫区.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200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结果,以掌握流行规律,制定防制对策。方法:直接免疫荧光法(DIF)检测鼠肺汉坦病毒(HV)病毒,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和酶标捕捉IgM法(Mac ELISA IgM)检测病人和健康人血清中HV抗体。结果:全省共发病10220例,比1999年同期下降31.82%,死亡40例,比1999年同期下降41.64%。发病集中在临沂、潍坊、淄博、日照、德州和青岛6市,占全省病人总数的72.11%。宿主动物野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占野外捕获鼠数的35.12%,室内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室内捕获鼠数的69.55%。结论:要进一步加大监测力度,尤其在高发县实施以预防接种为主的措施以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台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人间和动物间疫情动态变化,有针对性地采取防制对策。方法选择天台、仙居监测点和部分县(市、区)疫源地调查点,开展人间和宿主动物HFRS疫情监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原。结果1984-2005年台州市共报告HFRS病人13752例,年均发病率11.90/10万,以1986年发病率最高为34.85/10万,天台县发病例数和发病率均居全市首位;以11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4-6月有发病小高峰,发病曲线呈双峰型;20~49岁发病数占66.57%,男女之比为2.58∶1,农民发病占80.95%。疑似病人和临床诊断病人诊断符合率68.72%,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3.13%。小兽总密度10.94%,野外密度13.07%,明显高于居民区(8.79%)(P<0.01)。小兽种群分布共2目16种,野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占76.89%;居民区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77.37%。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带病毒率分别为4.48%和3.95%,带病毒鼠指数分别为0.044和0.036。小兽密度季节消长、带病毒率季节分布和带病毒鼠指数季节分布与人间疫情季节分布基本吻合,均出现11月至次年1月和4-6月冬、春季高峰,以冬峰为主。病人血清和鼠肺抗原分型,姬鼠(Ⅰ)型分别占60.91%和53.52%,家鼠(Ⅱ)型分别占32.51%和37.42%,未定型分别占6.58%和9.06%。结论台州市属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HFRS疫区,鼠密度和带病毒率较高,宜采取双价HFRS疫苗接种和灭鼠防鼠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开化县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掌握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流行规律与疫源地类型 ,控制HFRS流行 ,制定防制对策。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FRS病人血清中抗体 ,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汉坦病毒抗原。结果 监测点 19年来共发病 45 11例 ,检测小兽 40 93只 ,阳性 2 5 9只 ,带病毒率为 6.3 3 %,野外鼠种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 ,占 82 .3 0 %,其带病毒率为 8.90 %;褐家鼠为居民区优势种 ,占 66.70 %,居民区大足鼠带病毒率为 6.47%,褐家鼠带病毒率为 5 .3 8%;夏季和冬春季有两个发病高峰 ,以青壮年农民发病最多。结论 疫区宿主动物带病毒率较高 ,应选择灭鼠、健康教育和疫苗接种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1998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结果(HFRS),以掌握流行规律,制订防制对策。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FAT),检测鼠肺HV抗原;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检测病人和健康人血清中HV抗体。结果:全省共发病2589例,比去年同期下降4.84%,共报告发病县79个;病例仍呈既分散而又相对集中的特点,其中衢州、绍兴、丽水、宁波、台州和杭州6市(地)发病最多,占全省病人总数的88.37%。宿主动物以黑线姬鼠居多,占野外鼠数81.26%;褐家鼠占室内鼠数的84.89%。结论:要进一步加大监测力度,尤其是对高发疫区开展人间和宿主动物监测,特别要抓好高发县市防制工作,以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流行期间不同地区人群及SARS临床诊断病例血清特异性抗体(SARS-CoV IgG)变化规律以及健康人群是否存在隐性感染。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及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对香港、澳门、北京、广州地区1453名健康人及广州和北京地区257例SARS临床诊断病例进行血清SARS—CoV IgG抗体检测,并跟踪检测患者病后不同时间(发病3~270d)血清抗体变化情况。结果4个地区健康人群(包括160名密切接触者)中,用ELISA法检出2例SARS—CoV IgG抗体阳性,阳性者进一步用IFA检测则为阴性;广州地区200名健康体检者同时采用ELISA和IFA检测,结果均为阴性。ELISA和IFA同时检测257例临床诊断病例发病20d后的血清SARS—CoV IgG抗体,2种方法检出的阳性率均为90%。ELISA法跟踪检测257例临床诊断病例发病后3~270d血清IgG抗体,抗体滴度在发病后4~6个月内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多数病人抗体在第4~6个月达到高峰,并持续到第8个月,部分病人抗体达高峰后开始下降,但至第9个月仍阳性。结论健康人群中隐性感染率极低,血清SARS—CoV IgG抗体在病程后期有诊断价值,血清特异性抗体可持续9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9.
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是临沂市重点防治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现将 1999年全市针对鼠间感染和人群发病情况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疫情资料 疫情资料来源于各县区基层医疗机构。1 2 血清标本 病人或疑似病人血标本来自各医疗机构报告或送检 ,标本均为静脉采血 ,分离血清。健康人群血标本来自HFRS发病地点的健康人群 ,低温存放统一检测。1 3 鼠间感染情况监测 对HFRS发病点居民室内及野外定期捕鼠 ,无菌取鼠肺 ,置低温保存待检。1 4 检测方法 病人或疑似病人及健康人群血标本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 (IFA)检测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免疫荧光菌球法检测44份痢疾病人和573份非痢疾病人粪便样品,与培养法的阳性符合率为88.29%,检出效果优于细菌培养法(P<0.01)。本法具有快速、敏感,较恃异等优点,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浙江省2005-202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和时空分布特征,为其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获取疫情数据,通过描述性研究了解浙江省HFRS的三间分布特征;采用ArcGIS 10.2软件进行全局自相关和局部自相关分析;采用SaTScan 9.4.4软件进行时空聚集区扫描分析,ArcGIS 10.2软件完成疾病时空分布的可视化。结果 浙江省2005-2020年共报告7 724例HFRS病例,其中死亡25例。每年有2个发病高峰,分别在5-6月(春末夏初)和11月至次年1月(冬季)。累计病例在前三位的地市分别是宁波市24.27%(1 875/7 724)、台州市21.25%(1 642/7 724)和绍兴市14.54%(1 123/7 724)。男女性别比为2.73:1(5 656:2 068)。病例主要以中老年为主,41~70岁的病例占60.95%。职业主要是农民,占69.89%(5 398/7 724)。大多数年份HFRS的空间分布存在相关性,回顾性时空扫描结果显示,探测到3个聚集区:一类聚集区集中在浙江省东部和中部地区的21个县(市、区),其中宁波市、绍兴市和金华市各有4个县(市、区)、台州市8个县(市、区)和丽水市1个县(RR=13.69,LLR=5 522.60,P<0.001);二类聚集区集中在浙江省西部地区丽水市的龙泉市和庆元县(RR=31.20,LLR=1 232.46,P<0.001);三类聚集区集中在浙江省北部地区湖州市的长兴县和安吉县(RR=3.42,LLR=23.93,P<0.001)。结论 2005-2020年浙江省HFRS病例以中老年、男性和农民为主,在春末夏初和冬季的东部地区疫情高发,建议重点地区在流行季节来临前针对重点人群采取精准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2007年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掌握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以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实验室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FRS患者血清中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汉坦病毒抗原。结果2007年全省报告HFRS病例757例,主要分布在宁波、绍兴、台州、丽水、衢州等市,占全省发病总数的86.79%(657/757)。夏季和冬春季有2个发病高峰,青壮年农民病例居多。结论浙江省HFRS疫情近年呈平稳趋势,但一些县(市)发病率居高不下,应加强重点地区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纯化灭活疫苗在浙江省高发疫区大面积人群接种后的安全性、血清学和流行病学近期防病效果。本次共接种10460人,全程接种者占97.30%;对照16159人。全程接种后两周荧光抗体阳转率为98.55%(68/69),中和抗体阳转率为44.83%,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69.36和4.44。经一个流行期观察,接种组无发病;对照组发病12例,发病率为74.26/10万,人群近期保护率达100%。人群接种后局部和全身反应较明显,注射局部疼痛感达100%,但均未发生异常反应(包括隐性感染者)。预测疫苗接种后当年发病数减少了33例,取得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浙西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40年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监测数据,提出防制策略。方法 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调查宿主动物,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抗原,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特异性IgG抗体。结果 40年来浙西衢州市共发生HFRS18070例,死亡271例,年均发病率为20.71/10万,病死率为1.50%。20世纪60~70年代呈低发病率、高病死率,80~90年代则为发病率很高,病死率下降。进入21世纪后则呈低发病率、低死亡率。以开化县发病数最多。全年均有发病,其中4~6月和11月至翌年1月病例较多。发病以15~54岁人群为主,占发病总数的93.47%;职业以农民为主,占74.28%;男女比例2.3:1。病例的临床诊断符合率为62.66%;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为5.20%。鼠类带病毒率为6.33%,血清阳性率5.32%;鸭血清阳性率23.26%。野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其次为褐家鼠;室内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现场研究疫苗人群保护率达100%。结论 需对HFRS疫区加强监测与预防。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掌握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人间和动物间疫情动态变化,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监测点分析人间疫情,开展宿主动物调查,测定鼠密度和带病毒率,采集病人血清进行分型鉴定.结果1984~2001年天台县、开化县、江山市、宁海县及金华婺城区5个监测点共发生HFRS病人12 027例,死亡8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5.52/10万,死亡率为0.25/10万,病死率为0.72%.以20世纪80年代发病较高,1986年达到高峰,发病率达119.84/10万.开化县发病率最高,年平均79.03/10万.每年11月至次年1月为流行高峰,占病例总数的44.55%(5 334/11 974),4~6月为流行小高峰,占20.57%(2 463/11974),季节分布呈双峰型.年龄分布以青壮年为主,其中26~45岁人群发病4 818例,占病例总数(9 715例)的49.59%;男女之比为1.71:1;农民占发病总数的86.25%.室内、外平均鼠密度为9.98%(34 411/344 741).其中室外鼠密度为10.84%(19 839/183 003),居民区为9.01%(14 572/161 738).开化县鼠密度最高,达到14.47%(4 521/31 249).室内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75.87%,其次为小家鼠;野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占74.44%,其次为黄毛鼠.黑线姬鼠带病毒率为5.21%(598/11 477),褐家鼠带病毒率为4.18%(375/8 979).临床确诊病人的血清阳性率为67.81%(4 008/5 911),恢复期血清分型鉴定,姬鼠(Ⅰ)型病人占60.91%(296/486),家鼠(Ⅱ)型病人占32.51%(158/486),另有6.58%(32/486)的病人未分型.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为3.58%.结论浙江省属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HFRS疫区,鼠密度和带病毒率仍然较高,需要加强监测和防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预测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趋势,为卫生工作的决策和防病治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浙江省2001-2009年HFRS发病率,建立灰色GM(1,1)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组合〔GM(1,1)-GRNN〕模型,与GM(1,1)模型对比,并进行预测。结果 2001-2010年HFRS年发病率组合模型拟合值与实际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47%,明显低于GM(1,1)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11.19%),组合模型的预测精度相对单一GM(1,1)模型有较大的改善;组合模型预测2011年HFRS年发病率为0.8591/10万。结论浙江省2010-2011年HFRS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组合模型的预测精度高,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预测数据,从而为防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灭活疫苗在黑线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使用的安全性、血清学及流行病学效果。方法  1994年 7月至 2 0 0 0年 7月在HFRS高发区 浙江省建德市采用HFRS (Ⅰ型 )灭活疫苗免疫接种 ,逐年测定抗体和观察发病情况。结果 疫苗基础免疫后抗体阳转率为 5 0 % ,1年后抗体阳转率和平均滴度均明显下降 ;5年后未能检出中和抗体 ,荧光抗体阳性率为 10 %。免疫后 7年内未发现病例 ,与对照组比较 ,保护率为 82 49%。结论 HFRS (Ⅰ型 )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和现场流行病学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肾综合征出血热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全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动物间疫情动态变化,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监测点开展宿主动物调查,测定鼠密度和带毒率,采集病人血清进行分型鉴定。结果:室外和室内平均鼠密度为10.0%。其中野外鼠密度为10.8%,居民区为9.0%。开化县鼠密度最高,达到14.5%。在捕获的室内鼠中,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75.87%,其次为小家鼠;在捕获的室外鼠中,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占74.44%,其次为黄毛鼠。黑线姬鼠带毒率为5.21%,褐家鼠带毒率为4.18%。临床确诊病人的血清阳性率为67.8%,恢复期血清分型鉴定,姬鼠(Ⅰ)型病人占60.91%,家鼠(Ⅱ)型病人占32.51%,另有6.58%的病人未分型。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为3.58%。结论:我省属于以姬鼠(Ⅰ)型为主的混合型HFRS疫区,鼠密度和带毒率仍然较高,需要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安徽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规律,为更好地防制HFR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0年安徽省HFRS疫情资料和实验室检测资料进行分析,采用血清学方法对疑似HFRS病例、监测点健康人群及宿主动物感染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2005~2010年安徽省累计报告HFRS病例902例,死亡24例,年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0.2459/10万和0.0065/10万。每年10月至翌年1月为发病高峰期,淮北平原和江淮丘陵地区为高发区,占全省发病总数的的84.04%,以农民为主,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60岁年龄段。小家鼠和黑线姬鼠分别为居民区和野外的优势鼠种。送检的疑似HFRS患者血清阳性率31.42%,监测点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6.75%。结论安徽省广泛存在以黑线姬鼠为主要宿主动物的姬鼠型疫源地,也存在着以小家鼠为主要宿主的家鼠型疫源地,近年来安徽省HFRS发病基本上处于一种平稳下降的趋势,但淮北地区鼠密度偏高,皖南山区鼠带毒率较高,江淮丘陵地区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也处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