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肿瘤新生血管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莉  陈正堂 《重庆医学》2008,37(3):321-323
研究证明,临床上任何可探测出的实体瘤的生长和转移是依赖于血管生成的.Folkman等[1]提出,实体瘤的生长有赖于血管的生成,如果没有血管,肿瘤直径不会超过1~2mm,目前研究表明,肿瘤血管形成与下列机制有关:(1)肿瘤血管生成因子产生过多使之与肿瘤血管抑制因子失衡,导致内皮细胞激活,产生血管生成表型(angiogenic phenotype);(2)血管部位细胞外基质改变、基底膜降解,内皮细胞芽生、增殖和迁移;(3)新生内皮细胞索形成管状毛细血管襻及管腔;(4)新生血管管腔的贯通[2].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不仅为肿瘤的生长提供能量来源,也为肿瘤的转移提供通道.  相似文献   

2.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1,2 ] 。肿瘤血管形成不仅为肿瘤提供丰富的营养和生长基质 ,而且为肿瘤的转移提供了重要的通道 ,因此 ,研究肿瘤血管形成的调控机制 ,对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抗肿瘤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肿瘤细胞可通过合成分泌血管生成因子调节肿瘤组织的血管生成。目前已分离和纯化了 2 0多种血管生成因子和相关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作为最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 ,与肿瘤的关系备受关注。1 VEGF的生理功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也称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permeabilityfacto…  相似文献   

3.
重视恶性肿瘤淋巴管生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癌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血道和淋巴道转移是癌细胞形成远处转移的主要途径.既往在肿瘤血管生成方面有较多研究,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分子标志、调控机制与肿瘤生长及转移的关系以及抗血管生成治疗等方面也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一些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新药也已进入临床,但对肿瘤淋巴管生成的研究较少.近年来,随着一些关键的淋巴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VEGF-C,VEGF-D)以及淋巴内皮标志物的发现,使得对肿瘤淋巴管生成的研究逐渐增多[1,2].  相似文献   

4.
张小波  邓东 《广西医学》2006,28(7):1054-1056
近年来,肺癌成为呼吸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研究表明,实体性肿瘤的某些生物特征,如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肿瘤内的血管生成;肿瘤血管生成(angiogenesis)主要受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调节(调控),肿瘤细胞、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受缺氧系统刺激等使局部微环境发生变化的因素作用而合成释放上述因子,当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调节平衡被打破时,即发生血管生成过程[1].肺癌的生物学特性与其他实体肿瘤一样,血管生成对其生长和转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恶性肿瘤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其侵袭性和转移性已成为肿瘤致死的主要原因.肿瘤细胞要实现侵袭和转移,必须完成2个关键步骤:(1)突破由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构成的屏障;(2)形成新生血管.研究证明,缺少血供的肿瘤其直径一般只能维持在1~2 mm以内,由此可见抑制血管的生成可抑制肿瘤转移,从而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和预后[1-4].早在1971年Folkman[5]提出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Folkman的观点认为肿瘤的生长依赖于新生血管的生成,当肿瘤的体积达到2~3 mm以上时就必须依赖新生血管为其继续增殖提供必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目前,以血管为靶点治疗肿瘤已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6.
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的生长转移密切相关 ,肿瘤的生长可以分为无血管期和血管期 ,在无血管期由于肿瘤主要依赖周围组织的弥散来获得营养物质和排泄代谢产物 ,所以明显限制了肿瘤的持续生长 ,肿瘤直径不超过 1~ 2 mm,而至血管期肿瘤内出现新生毛细血管并获得进一步生长的能力 ,肿瘤从而迅速生长并发生转移[1] 。 bcl-2基因是凋亡抑制基因 ,其编码的蛋白能抑制细胞凋亡和延长细胞寿命 ,其过度的表达与肿瘤形成及发展密切相关[2 ]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bcl-2基因与肿瘤血管生成有着紧密地联系 ,现综述如下。1  bcl-2基因与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肿瘤…  相似文献   

7.
黄旭晖  王昌俊 《广东医学》2012,33(4):550-552
随着肿瘤治疗的不断深入,肿瘤的复发与转移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难点和重点.而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均与肿瘤的血管新生密切相关.通过干预肿瘤血管新生,抑制肿瘤生长,诱导和维持肿瘤的休眠状态,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 1 现代医学及传统医学对肿瘤血管新生的认识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肿瘤的生长分为血管前期和血管期两个阶段:(1)血管前期:肿瘤没有新形成的血管,由于氧气和营养成份受限,肿瘤细胞处于休眠状态,临床表现为原位癌或微转移灶;(2)血管期:肿瘤内出现新生血管,肿瘤细胞通过新生成的血管灌注获得营养,肿瘤迅速生长增殖.  相似文献   

8.
新生血管为肿瘤组织供应氧和营养物质,与肿瘤的生长转移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分别是目前已知的作用较强的诱导和抑制血管生成的因子,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kinase insert domain containing receptor-2,KDR)是VEGF发挥主要功能的受体[1].作者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宫颈鳞癌组织中KDR与TSP-1蛋白的表达以及微血管密度(MVD),探讨KDR、TSP-1与宫颈鳞癌发生发展及血管生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张谦  单岩  陈清江 《医学争鸣》2004,25(17):1631-1632
0 引言肿瘤的生长、转移、及其转移部位的生长都有赖于肿瘤组织新生血管的生成[1]. 肿瘤血管的生成有多种血管生长因子参与. 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转化生长因子(TGF),表皮生长因子(EGF). 其中,VEGF在肿瘤的血管生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直接或间接刺激宿主的免疫细胞或基质细胞,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或迁移,最终导致血管的生长[2]. 我们对35例Wilms瘤患儿血清VEGF含量检测,以探讨VEGF表达在预测Wilms瘤转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反应素与消化道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与肿瘤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减少和血管生成刺激因子的增加,常可导致肿瘤中致血管生成表型的形成。近来研究表明,血小板反应素(trom-bospondins,TSPs)作为内源性血管生成负性调节因子之一,在生理与病理性抑制血管增生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与肿瘤的生长转移尤其是肿瘤的血管生成有关[1-5]。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肿瘤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指肿瘤细胞诱导的微血管生长以及肿瘤中血液循环建立的过程.20 世纪70 年代初,Folkman首先提出"肿瘤生长和转移都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的概念[1],并且得到大量实验结果的证实[2、3].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的生长、发展和转移如同其他实体肿瘤一样依赖于肿瘤血管的形成,肿瘤血管的形成受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调节.许多实验研究表明,血管形成是血管生成因子上调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下调作用的结果[1].目前发现的促血管生长因子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等,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血管生长因子中与乳腺癌关系最密切的是VEGF和PDGF,本文就VEGF、PDGF在乳腺癌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肿瘤血管和肿瘤的生长、转移等有着密切联系.大多数实体肿瘤都起源于没有血管的恶性细胞的聚集.虽然无血管的三维聚集的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单纯扩散作用和周围环境进行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交换,但其生长具有自限性(直径最多为1~2mm).只有在富含营养的血液流动引发时,肿瘤快速生长、浸润以及向其他器官转移才成为可能[1].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是由MANIOTIS等[2]在研究高侵袭性葡萄膜黑素瘤微循环时发现的一种与胚胎发育中的血管新生类似的特殊的肿瘤微环境模式.随后,各项研究[3-5]证实在许多实体肿瘤中都有VM的存在.这一理论的提出是对以往的肿瘤微环境模式的挑战,也是其一个重要的补充.在研究中还发现晚期癌症病人的预后与肿瘤组织中的血管拟态具有明显的相关性[6],这为肿瘤的转移评估和预后提供了更多的方法,也为肿瘤的抗血管治疗提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4.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商品名:恩度,山东先声麦得津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产品)能多靶点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导致肿瘤休眠或退缩,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1].国内外多个研究中心将恩度应用于晚期鼻咽癌患者,使患者生存获益并得到生活质量改善.该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心脏反应.浙江省肿瘤医院头颈放疗科2010年4月以来共有17例晚期鼻咽癌患者接受恩度联合化疗治疗,治疗过程顺利.现将心血管系统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70年代初Folkman[1]首次提出"肿瘤生长与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将肿瘤生长分为血管前期及血管期,认为血管前期肿瘤生长缓慢,体积较小,无转移,血管期肿瘤迅速生长并发生转移.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等在血管生成领域内的研究应用,血管生成理论得到越来越多的证实,并为肿瘤的诊断,预后判断,疗效观察和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内皮抑素及其基因治疗肿瘤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超  岑瑛 《四川医学》2003,24(1):84-86
1971年Folkman教授首次提出“肿瘤的生长依赖于血管生成 ,新血管的形成是体积 >1~ 2mm3 实体瘤生长和癌细胞转移的前提条件”。从此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成为肿瘤治疗学研究的新热点。 1997年O’Reilly[1] 首次从鼠的血管内皮细胞瘤 (Eoma)培养液中提取出内皮抑素———一种新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经过 5年的实验动物研究和Ⅰ期临床试验证明 :内皮抑素能有效抑制血管内皮的增殖 ,促使肿瘤细胞的凋亡 ,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具有很强的抗肿瘤特性 ,而且无耐药性和毒副作用[1] 。本文就内皮抑素及其基因治疗肿瘤的研究应…  相似文献   

17.
血管生成在肿瘤的发生、侵袭和转移的各个过程中均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由动、植物的天然成分中筛选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已成为国内外抗肿瘤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1,2].研究表明,姜黄素(Cur)不但有着广泛的抗炎、抗氧化和降血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而且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3,4].  相似文献   

18.
抑制血管生成是治疗肿瘤的一种新方法,内皮抑素(endostatin,ES)是一种能强烈抑制血管形成的因子,可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因此成为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ES可用于肿瘤的抗血管生成治疗,与化疗、放疗、免疫治疗联合应用可显著增强其他抗肿瘤治疗的效应,并可减少其不良反应。文中就ES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肿瘤的生长依赖于肿瘤血管的生成,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或抑制肿瘤血供可以阻断原发肿瘤和转移瘤的侵袭和生长[1]。以此理论为依据对肝癌患者施行的血管介入治疗(经动脉化疗栓塞),因其微创性、可重复性、疗效高、定位准确、并发症少、可与外科相互配合等而成为肝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正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肝癌患者的血管介入治疗主要包括:TACE(肝动  相似文献   

20.
杜果城  吴诚义 《重庆医学》2005,34(2):296-298
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基础[1],是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抗血管生成因子平衡失调的结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最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三氧化二砷(As2O3)正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本文综述VEGF及As2O3对其作用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