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开封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探寻免疫预防重点人群。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开封市健康人群进行麻疹Ig G抗体水平血清学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878名调查对象麻疹抗体阳性率为75.99%(1 427/1 878);抗体达保护性水平的比率为42.39%(796/1878),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为330.31IU/L。各年龄组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和抗体GM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48.59,P0.001;F=127.61,P0.01)。其中,1岁以下婴儿抗体阳性率和GMC分别为45.00%(333/740)、103.02IU/L;20~29岁青年为93.79%(166/177)、645.43IU/L;1~4岁儿童GMC最高,为982.01IU/L;而40岁以上人群抗体阳性率最高,为98.48%。城镇人群麻疹抗体GMC(364.51IU/L)高于农村人群(293.37IU/L)。患过麻疹的人群抗体阳性率和GMC分别为99.39%、998.96IU/L均高于未患人群(67.68%、222.73IU/L)。既往接种过含麻疹成分疫苗的人群抗体阳性率和GMC分别为89.23%、591.07IU/L均高于未种人群(66.58%、218.14IU/L)。结论开封市患过麻疹、接种含麻疫苗的人群抗体水平高,而1岁婴儿和20~29岁人群抗体水平较低,为麻疹防控重点人群,需通过综合性免疫策略来进一步提高其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泰州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查找免疫空白人群,针对性加强特殊人群免疫接种。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采集6个年龄组的480份血清,检测血清麻疹Ig G抗体浓度,并对不同人群麻疹抗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人群抗体总体阳性率为69.17%,麻疹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为341.66 m IU/ml。1.5~5岁人群抗体阳性率及GMC最高,0~8月龄人群抗体阳性率和GMC最低。结论泰州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较低,免疫屏障状态并不理想。建议在做好常规免疫的同时,加强对育龄妇女的接种工作,有助于减少婴儿麻疹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江苏省健康人群麻疹免疫水平现状,为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江苏省13个省辖市监测点的健康人群,分<8月龄、8月龄~、1.5~岁、5~岁、15~岁、25~40岁和流动人口15~岁组等7个年龄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麻疹IgG抗体,计算抗体阳性率、几何平均浓度(GMC)。结果共采集合格标本6 926份,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1.85%,GMC为596.44IU/L。麻疹IgG抗体阳性率、GMC均以1.5~<5岁年龄组最高(96.47%,1 544.10IU/L),<8月龄组最低(36.24%,64.74IU/L),不同年龄组人群间麻疹IgG抗体阳性率、GM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IgG抗体阳性率以无锡市最高(94.94%),GMC以连云港市最高(1 294.41IU/L),两者均以扬州市最低(65.50%,154.10IU/L),不同地区人群间IgG抗体阳性率、GM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江苏省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除<8月龄组外均较高,发生大范围麻疹暴发或流行的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楚雄州儿童麻疹IgG抗体浓度水平及消长情况,巩固预防控制麻疹成效。[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定量检测楚雄州1~15岁儿童麻疹IgG抗体浓度,对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楚雄州1~15岁儿童麻疹IgG抗体阳性率98.60%,IgG抗体250 IU/L、250 IU/L~、800IU/L~、≥3200 IU/L浓度下的构成比分别为1.4%、13.97%、43.51%、41.12%。不同年龄组儿童麻疹IgG抗体250 IU/L浓度下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gG抗体250 IU/L~、800 IU/L~、≥3200 IU/L浓度下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5岁与10~15岁儿童麻疹IgG抗体≥800 IU/L浓度下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县(市)儿童IgG抗体250I U/L~、800 IU/L~、≥3200 IU/L浓度下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疫苗产生抗体浓度高,免疫性好;麻疹疫苗产生抗体持续时间远远大于15年并保持较高浓度;继发性免疫失败是由于麻疹在低发病率水平时人群通过空气自然感染麻疹病毒的机会减少导致人群抗体下降至消失,二三十年后继发性免疫失败和原发性免疫失败会形成一个很大的易感人群,是消除麻疹和保持无麻疹状态达到消灭麻疹的大敌;免疫失败及抗体浓度不高与免疫接种质量有关;楚雄州控制麻疹成效显著得益于麻疹疫苗持续多年的高接种率和农村通电通路为冷链运转质量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麻疹免疫效果,掌握宜兴市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健康人群的麻疹抗体水平。方法单纯随机抽样选取未患过麻疹、无麻疹免疫史及接种禁忌症的65名儿童(I1组)及25名成人(I2组),分别接种麻疹疫苗、麻风疫苗,并于免疫前后1个月采集血清;选取未患过麻疹、无含麻制剂疫苗免疫史的健康人群(Ⅱ组),采集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抗体浓度。结果儿童及成人组接种后血清抗体阳转率为87.88%和100.00%;健康人群抗体阳性率为85.04%,抗体平均浓度为(3 229.85±439.04)IU/L,各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抗体平均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0岁组抗体阳性率和平均浓度最低,且随月龄增加而降低。结论宜兴市麻疹疫苗免疫效果较好,健康人群抗体水平达到保护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常州市武进区健康人群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评价疫苗接种需求。方法 2013年3月采集0~40岁健康人群500人份血样品,用ELISA方法定量检测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Ig G抗体水平。结果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6.00%、71.20%和60.40%;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465.58 m IU/m L、32.89 IU/m L和107.06 IU/m L。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的抗体阳性率和GMT各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武进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GMT总体保持在较高水平,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抗体水平均较低。麻腮风联合疫苗(MMR)纳入免疫规划既有助于消除麻疹,也有利于控制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了解丰台区不同健康人群的麻疹免疫水平,以制定相应疫苗免疫策略。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0个行政村/居共计220名健康人群调查人口学信息和免疫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G 抗体。结果 丰台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总阳性率和平均抗体浓度分别为86.8%和2 089.94 IU/L,不同年龄组间、不同免疫史人群、不同职业人群的麻疹抗体阳性率和平均抗体浓度均有统计学差异,χ2 值分别为84.897,61. 5,25.122,P<0.001;F值分别为22.308,42.1,4.576,P<0.001。结论 在提高常规免疫及时性的基础上,大年龄组人群麻疹疫苗接种应覆盖到本市户籍,尤其对育龄妇女、干部职员等一些重点人群加强宣教,开展强化免疫活动,以达到减少易感人群,控制麻疹疫情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采取有效的麻疹预防措施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robability proportion to size,pps)在房山区随机选取10个村居委会,在当地连续居住6个月以上的10个年龄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共260人。采用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含麻疹成分疫苗免疫史、麻疹患病史。采集静脉血5ml,用ELASA方法检测麻疹Ig G抗体水平。结果调查对象抗体阳性率为86.54%,标化阳性率为89.73%,抗体水平中位数为1 135.22 IU/L。不同年龄组人群中,麻疹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4.77,P0.01;H=30.61,P0.01)。1岁组麻疹抗体阳性率最低,为60.87%;15~19岁组抗体阳性率最高,为100.00%。1~4岁组儿童麻疹抗体水平最高,为2 743.98 IU/L;20~24岁组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最低,为579.37IU/L。平原、丘陵和山地三类地区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9,P0.01;H=8.92,P=0.01);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群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明显低于有接种史和接种史不详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45,P0.01;H=12.15,P=0.02)。结论北京市房山区常住人口中,5~19岁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较高,可有效阻断病毒传播,发生大范围麻疹暴发和流行的风险较小,8月龄婴儿和20~29岁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消除麻疹提供参考。方法 2013年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石家庄市1 634人开展问卷调查和采集血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 G抗体。结果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3.05%、保护率为48.59%、平均浓度为1 316.84 IU/L。各年龄组之间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及抗体平均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83.50,P0.01;χ2=164.85,P0.01;F=22.82,P0.01),8月组,保护率最低,为24.00%;8月~组,保护率最高,为77.12%;麻疹抗体保护率、平均浓度平原县高于山区县,地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76,P0.01;t=21.073,P0.01);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平均浓度有免疫史组高于无免疫史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452,P0.01;χ~2=73.352,P0.01;t=81.642,P0.01)。结论麻疹的发病与人群抗体水平存在正相关,应提高20岁~39岁人群的麻疹类疫苗接种率以阻断麻疹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克拉玛依市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抗体水平,为进一步做好免疫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法,抽取克拉玛依市3-14岁249名儿童,开展麻疹、腮腺炎、白喉、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和甲型肝炎(简称甲肝,)Ig G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抗体阳性率依次为麻疹97.99%、甲肝96.38%、白喉91.16%、腮腺炎86.35%和乙肝76.71%,麻疹、腮腺炎、白喉GMC(几何抗体平均浓度)分别为1 303.59 m IU/m L、707.91 U/m L、1.03 IU/m L。不同地区白喉抗体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29.686,P0.001);不同免疫剂次儿童白喉、甲肝抗体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白喉=14.969,甲肝=9.906,P0.05)。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儿童麻疹、腮腺炎、白喉、乙肝、甲肝抗体阳性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拉玛依市3-14岁儿童麻疹、白喉、甲肝、腮腺炎具有较高的免疫水平,已达到卫生部规定的目标(85%),但乙肝抗体略低,建议对抗体水平低的儿童及时采取加强免疫,以提高人群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天津市不同出生队列人群的麻疹抗体水平,评价人群易感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免疫球蛋白G,按照麻疹减毒活疫苗使用历史划分出生队列,比较不同出生队列人群的麻疹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用LogistiC回归计算麻疹患病风险比值比(OddsRatio。OR)。结果2007~2011年共调查4544人,麻疹抗体阳性率92.10%,GMC1201.06毫国际单位/毫升。其中1972-1981年出生队列人群抗体阳性率最低(91.22%),麻疹患病风险OR=8.09;〈1岁婴儿中,6~7月龄抗体阳性率为24.68%,麻疹患病风险(0R=20.05)最高;〈10岁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MCV)≥3剂的人群抗体阳性率最高(98.48%)。结论青壮年和婴儿是目前对麻疹易感的高危人群,应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常规接种3剂MCV能有效地维持人群免疫屏障,降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当前0~50岁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探讨消除麻疹的后继免疫策略。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按地理方位选择5个街镇,随机抽取297名0~50岁居民为研究对象,采集1~2 ml静脉血液,测定麻疹抗体水平。结果 297名调查对象,麻疹抗体阳性率为75.4%,几何平均滴度为1:214.8。抗体阳性率在不同户籍和性别人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2,0.096;P>0.05),小于8月龄婴幼儿抗体阳性率最低,1~15岁人群最高,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人群抗体阳性率高于无免疫史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455,P<0.05)。结论1~15岁人群麻疹免疫屏障已经建立。做好麻苗常规免疫的同时,应将小于8月龄婴幼儿和16岁以上人群做为重点免疫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人群麻疹免疫状况,为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系统抽样和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万吉、庞凌、峒平、罗隆、大利、甘荷、那坡、上坝、上敏等9个行政村抽取0~、6~、11~、16~、21~、26~、31~、36~、41~、46~、51~、56~60岁和18~35岁育龄妇女等13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各50人,共计650名进行调查,采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共调查675人,麻疹抗体阳性594人,阳性率为88.00%,抗体滴度几何平均数(GMT)为1:413,不同地区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067,P=0.002),不同年龄组(含育龄妇女组)和不同性别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621,P=0.263;χ2=0.002,P=0.962)。结论靖西县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水平比较高,形成一定的免疫屏障,但是,地区间抗体水平存在差异,需加强全县免疫规划薄弱地区的甄别和管理,积极开展薄弱地区麻疹疫苗的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迪庆州健康人群麻疹免疫状况,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指导。方法按云南省2009年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方案,该州2009年10月首次开展0~20岁健康人群的麻疹抗体监测工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麻疹IgG抗体。数据采用Excel软件处理,分4个年龄组进行统计,用描述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①抗体阳性率为81.44%(733/900),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6,P0.01);②有免疫史抗体阳性率为83.31%(704/845),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2,P0.05);③无麻疹病史抗体阳性率为81.05%(710/876),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1,P0.01)。结论结合免疫规划工作相关情况与该次抗体监测结果,表明迪庆州的麻疹预防控制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应在保持常规免疫高接种率水平下进一步提高接种质量,并有计划地开展各年龄人群高质量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  相似文献   

15.
孙玉蓉  瞿中武  谢文 《职业与健康》2012,28(21):2644-2645
目的了解怀化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和人群免疫状况,为有效地实施麻疹预防措施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年对7个年龄组共347名健康人群采集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进行麻疹特异性LgG抗体水平检测。结果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6.74%。不同区(县)麻疹抗体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7,P0.05);不同年龄组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4,P≤0.05);男性与女性麻疹抗体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P0.05);城市与农村抗体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P0.05)。结论该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低于95%,为实现消除麻疹目标,应在大年龄组儿童、育龄妇女及成人中进行麻疹疫苗接种,提高并维持全人群较高的麻疹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常州市国家级麻疹监测点2009-2012年正常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情况,为确定麻疹易感者及其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集常州市武进区0~、1~、3~、5~、7~、10~、15~、≥20岁共八个年龄组血清1 612份,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G. 结果 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89.33%,几何平均浓度(GMC)为1 617.37mIU/ml.四年间GMC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人群的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49.50%~99.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9.82,P<0.001),不同年龄组GMC为697.07~1 432.76 m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998,P<0.001). 结论 继续加强免疫规划管理力度,结合麻疹疫情对一定年龄的人群实行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西武鸣县全人群白喉和麻疹抗体水平,初步评价免疫规划效果,为麻疹预防控制提出科学的建议和对策。方法按(2013年广西部分县全人群免疫规划抗体水平调查表》抽样调查和采集血清,由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对血清样本进行白喉和麻疹检测。结果共调查600人,人群中白喉IgG和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分别为86.50%和82.50%、43.83%。白喉IgG阳性率和麻疹IgG保护率存在地区上的差异,白喉IgG抗体阳性率双桥镇(91.5%)分别高于锣圩和灵马镇(P〈0.05);麻疹IgG保护率三合村最高(54.55%),王桥村最低(37.31%)。年龄分布上白喉和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均呈现中间低、两端高的现象。男性和女性的白喉和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含麻疹类疫苗免疫史的人群抗体阳性率高于无免疫史者和免疫史不详者。结论现阶段武鸣县仍有发生麻疹疫情暴发或流行的血清学基础。应从落实人员经费、采取常规免疫与强化免疫相结合、加强对免疫规划薄弱区域的甄别管理等行政措施和技术措施上开展预防控制工作,才能达到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泰兴市健康人群麻疹免疫水平。以利提供控制与消除麻疹监测的依据。[方法]2007年4~5月.在泰兴市辖区内抽取部分7个年龄组的健康人群进行麻疹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检测367人,麻疹血清抗体阳性的327人,阳性率为89.10%.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30.52。抗体阳性率,男性为84.97%,女性为93.68%(P〈0.01);抗体GMT,男性为1:25.52,女性为1:37.23(P〈0.05)。抗体阳性率,1~19岁各组均为100.00%,20~30岁为98.36%,〈1岁为22.00%;GMT最高为3~4岁(1:109.07),最低为1岁(1:2.20)和15~19岁(1:22.33)。〈1~14岁儿童中,有麻疹疫苗接种史者抗体阳性率为97.26%,GMT为1:59.92;无接种史者阳性率为5.71%,GMT为1:1.04(P〈0.01)。[结论]泰兴市健康人群麻疹血清抗体水平较高,〈1岁组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哈尔滨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哈尔滨市9 788名健康人群采集血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 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2.47%;<1岁年龄组最低,仅为63.98%,8月龄仅为45.45%,1~2岁组为88.10%,>20岁组阳性率也较低;城市组阳性率为97.29%,农村组为90.9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免疫史的阳性率较高,无免疫史的阳性率较低.结论 哈尔滨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较高,但0~2岁组及20岁以上人群阳性率较低,应在及时做好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在重点人群中接种麻疹疫苗.  相似文献   

20.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中和抗体试验检测麻疹抗体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中和抗体试验(NT)在麻疹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NT为"金标准",同时用德国Virion/Serion的定量ELISA试剂盒检测364份麻疹抗体滴度,将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NT的阳性率为57.69%,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5.48,ELISA的阳性率为42.86%,平均抗体活性值为48.57IU/L。定性结果发现,ELISA特异度为99.35%,其敏感度即阳性符合率为73.81%,且阳性符合率随着滴度增加呈现增高的趋势(z=-5.99,P<0.001)。Fisher精确概率法发现,滴度1∶2组、滴度1∶4组与其他各组阳性符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滴度1∶8组与滴度≥1∶64组阳性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阳性符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量结果发现,ELISA抗体活性值与NT滴度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r=0.884,P<0.001。结论德国Virion/Serion的定量ELISA试剂盒在检测低滴度麻疹抗体时易出现假阴性,检测高滴度麻疹抗体时,两种方法敏感性接近;滴度临界值为1∶8~1∶16。该试剂可推荐用于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