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背景:自体肌腱移植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已广泛应用,但是供区容易出现并发症,同种异体肌腱移植越来越多应用于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是一种重要的替代材料。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自体肌腱及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差异。 方法:40 例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分为2组:自体肌腱组为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异体肌腱组为应用由山西骨组织库提供的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 结果与结论:全部病例均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最长随访时间36个月。重建前后两组大腿周径患健侧差值、Lachman 试验、中立位前抽屉试验(ADT)和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Lysholm 及Tegner 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1),两组间术后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表明,自体肌腱与单纯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在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背景:关节镜辅助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移植物主要有自体移植物、同种异体移植物和人工韧带3种,关于移植物的选择,存在较多争议。 目的:评估自体健侧腘绳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两种移植物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效果。 方法:纳入2007-01/2009-01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就诊的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70例(70膝),分别采用自体健侧腘绳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记录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KT-1000测量值及不良反应。 结果与结论:患者随访18~24个月,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无感染、植入物断裂等并发症;同种异体肌腱移植患者有2例膝关节引流管口持续渗出,经换药半月后愈合,其余切口均一期愈合。末次随访时,自体健侧腘绳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重建患者的Lysholm评分均显著提高,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值显著减少,且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应用自体健侧腘绳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疗效相当,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背景:前交叉韧带损伤修复采用自体腘绳肌腱还是同种异体肌腱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存在争议。目的:分析关节镜下自体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患者123例,根据移植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自体肌腱组63例和异体肌腱组60例。治疗后随访进行Lachman试验、Lysholm评分评估疗效。结果与结论:患者均经过8个月以上随访。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均较治疗前得到明显好转,两组患者治疗后Lysholm评分、Lachman试验结果均显著好于治疗前,末次随访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说明自体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相近,医师应根据自身经验和患者情况灵活使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关节镜下一期联合重建关节镜下前、后交叉韧带的文献报道不多,尤其是中长期随访研究。 目的:关节镜下一期自体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后交叉韧带的中远期疗效比较。 方法:自2002-06/2007-06对45例前后交叉韧带同时断裂患者行一期重建,20例选用自体移植物,25例选用异体移植物,以可吸收挤压钉固定行前后交叉韧带单束重建,同时处理合并伤。 结果与结论:33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8年,关节活动无明显受限。3例前抽屉试验弱阳性,5例后抽屉试验弱阳性;LACHMAN征弱阳性6例,轴移试验弱阳性3例。自体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重建3年后患膝Lysholm评分、Larson评分均明显高于重建前(P < 0.05)。自体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患膝Lysholm评分、Larson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8例出现骨隧道扩大,5例为前交叉韧带胫骨段,3例为后交叉韧带胫骨段。5例出现关节积液,经关节腔穿刺冲洗后缓解,随访期间无韧带再断裂。结果表明关节镜下一期自体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均可获满意的关节活动度及关节稳定性,中远期疗效好。 关键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重建;关节镜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05.042  相似文献   

5.
背景:关节镜下重建已成为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主要治疗手段,在重建时究竟是保留残端疗效好还是清除残端疗效好,目前尚有争议。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保留残端应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韧带残端存留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75例,随机分成2组:保留残端组38例行关节镜下保留残端前交叉韧带重建;清除残端组37例行清除残端前交叉韧带重建。两组患者全部应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移植后3,6,12,24个月随访,分别进行客观稳定性评估(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膝关节功能评分(IKDC-2000和Lysholm及Tegner评分)。结果与结论:两组75例患者随访时间均为24个月。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两组全部为阴性,在膝关节稳定性方面两组表现无明显差异;保留残端组患者移植后3,6个月IKDC-2000评分显著高于清除残端组(P0.05),保留残端组患者移植后3,6个月时Lysholm及Tegner评分明显高于清除残端组(P0.05),而移植后12,24个月IKDC-2000评分、Lysholm及Tegner评分结果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果说明关节镜下保留残端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能更早的恢复患者膝关节的稳定性及运动能力,近期疗效优于清除残端重建。  相似文献   

6.
背景:以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是现在较流行的手术方式,但缺乏中长期临床疗效的评价。目的:分析膝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胫前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方法及其中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应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移植前及移植后3年以上的中期随访Lysholm、Tegner、IKDC关节评分。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25例患者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后Lysholm关节评分、Tegner评分和IKDC评分均显著高于移植前(均P0.05)。所有病例移植后均未出现肺栓塞、感染、移植物断裂等并发症。关节功能明显改善。1例前抽屉试验弱阳性。Lachman试验征均为阴性,轴移试验均阴性。结果表明,关节镜下应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势,中期随访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和后交叉韧带(PCL)同时断裂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30例膝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一期重建ACL和PCL的疗效情况。观察手术前后免疫学指标的变化和膝关节局部反应。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编制委员会分级评估标准(IKDC)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未见排斥反应与感染。2例患膝前区疼痛,其余未诉不良反应。IKDC评分术后与术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90.3±6.7)分,与术前(35.4±7.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LARS人工韧带关节镜下联合一期重建ACL、PCL有良好的手术疗效,可避免自体移植物取材后造成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直径自体肌腱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关节功能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 2019年 1 月至 2021 年1 月收治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 83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测量的自体肌腱直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 mm<直径≤8 mm,41 例)观察组(8 mm<直径≤9 mm,42 例).两组均采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分析对比两组膝关节功能,膝关节稳定性,并发症以及满意度.结果:术前两组的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 y两组的上述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的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直径为 8 mm~9 mm的自体肌腱移植物进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关节功能恢复快,稳定性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背景:当今,前交叉韧带重建是修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常用方法,但就重建移植物的选择问题尚存在不少争议。目的:比较自体与非放射线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自体与非放射线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随机对照试验,所有文献检索截止至2014年7月12日。应用RevMan5.2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输入数据时采取双人核对以确保准确无误。结果与结论:共纳入6项随机对照试验,累计858例受试对象,其中自体肌腱组441例,非放射线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组417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自体与非放射性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总IKDC评分[相对危险度=1.02,95%置信区间(0.99-1.06),P=0.21];松弛度[均数差=-0.13,95%置信区间(-0.29至-0.02),P=0.09];Lachman试验[相对危险度=1.04,95%置信区间(0.95-1.13),P=0.37];pivot shift试验[相对危险度=1.00,95%置信区间(0.95-1.05),P=0.96];one-leg hop试验[相对危险度=1.01,95%置信区间(0.96-1.06),P=0.77];Lysholm评分[均数差=-0.64,95%置信区间(-1.45-0.17),P=0.12];Tegner评分[均数差=0.16,95%置信区间(-0.16-0.47),P=0.34]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相对危险度=1.42,95%置信区间(0.67-3.04),P=0.36]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以上结果表明,自体与非放射线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并无明显差异,但鉴于此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此结论有待更多更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0.
背景:当今,前交叉韧带重建是修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常用方法,但就重建移植物的选择问题尚存在不少争议。目的:比较自体与非放射线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自体与非放射线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随机对照试验,所有文献检索截止至2014年7月12日。应用RevMan5.2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输入数据时采取双人核对以确保准确无误。结果与结论:共纳入6项随机对照试验,累计858例受试对象,其中自体肌腱组441例,非放射线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组417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自体与非放射性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总IKDC评分[相对危险度=1.02,95%置信区间(0.99-1.06),P=0.21];松弛度[均数差=-0.13,95%置信区间(-0.29至-0.02),P=0.09];Lachman试验[相对危险度=1.04,95%置信区间(0.95-1.13),P=0.37];pivot shift试验[相对危险度=1.00,95%置信区间(0.95-1.05),P=0.96];one-leg hop试验[相对危险度=1.01,95%置信区间(0.96-1.06),P=0.77];Lysholm评分[均数差=-0.64,95%置信区间(-1.45-0.17),P=0.12];Tegner评分[均数差=0.16,95%置信区间(-0.16-0.47),P=0.34]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相对危险度=1.42,95%置信区间(0.67-3.04),P=0.36]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以上结果表明,自体与非放射线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并无明显差异,但鉴于此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此结论有待更多更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自体腘绳肌腱(HT)和人工韧带加强系统(LARS)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效果。方法选择61例ACL断裂患者(均为单侧断裂),其中男性37例,女性24例;年龄17~57岁,平均年龄36岁。采用自体HT重建ACL30例(HT组),采用LARS重建ACL31例(LARS组)。按Lysholm评分系统及KT-2000检查评估功能。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6~30个月。Lysholm评分术后2年HT组和LARS组分别为(90.80±8.87)分、(91.70±6.54)分;KT-2000测试膝关节移动距离分别为(2.58±2.18)mm、(2.39±2.09)mm。两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在术后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Lysholm评分及膝关节稳定性KT-2000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移植物均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LARS是一种良好的替代移植物。  相似文献   

12.
背景:由于人工韧带存在慢性疲劳,越来越多的人采用异体肌腱重建前后交叉韧带损伤。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和异体胫前肌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 方法:收集关节镜下用自体腘绳肌和异体胫前肌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随访满1年的病例。自体腘绳肌重建前交叉韧带组28例;异体胫前肌重建前交叉韧带组18例。采用股骨端Endobutten、胫骨端可吸收螺钉固定。采用支具固定并进行功能训练。 结果与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后6个月,异体肌腱组lysholm评分高于自体肌腱组(P < 0.05);重建后12个月两组lysholm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重建后6,12个月与重建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重建后12个月与6个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表明,自体和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随访1年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3.
朱成祥  赵其纯 《医学信息》2018,(21):97-99,102
目的 回顾性分析关节镜下LARS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6年8月~2017年10月筛选50例确诊为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其中应用LARS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患者22例设为实验组,应用自体半腱肌、股薄肌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患者28例设为对照组。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Lysholm、IKDC、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标准对术后膝关节的稳定性与活动性随访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实验组(21.43% vs 9.09%),实验组在避免膝关节僵硬及下肢深静脉血栓方面优于对照组(4.55% vs 17.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Lysholm评分、IKDC评分以及Tegn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随访过程中,实验组Lysholm评分、IKDC评分以及Tegner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LARS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创伤小,降低术后并发症,有效的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性,具有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背景:国内外对于经膝关节前内侧入路建立前交叉韧带股骨隧道的临床文献尚缺乏。 目的:探讨经膝关节前内侧入路单束4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可行性。 方法:65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5例接受经前内侧入路单束4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30例接受经胫骨隧道技术4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平均随访16个月,分别评估膝关节的前向稳定性、旋转稳定性和膝关节的整体功能。 结果与结论:最后一次随访时,经胫骨隧道组和经前内侧入路组在Lysholm评分、膝关节前向稳定性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经胫骨隧道组的轴移试验阳性率为23%,经前内侧入路组的阳性率为6%,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可见经膝关节前内侧入路制作股骨隧道重建前交叉韧带,不仅可以重建膝关节的前向稳定性,还可以较好地重建膝关节的旋转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3D打印胫骨隧道导航模块辅助前交叉韧带重建的可行性及疗效评价。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就诊于莆田学院附属医院骨科,符合标准,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D打印组和对照组,评估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定位的次数、术后6、9个月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6、9个月Lysholm评分以及术后9个月膝关节活动度。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 结果 最终52例患者进入统计学分析,对照组27例,3D打印组25例。对照组和3D打印组的手术时间及胫骨隧道的定位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86,P<0.05;t=3.069,P<0.05)。术后3个月、术后9个月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以及术后9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D打印胫骨隧道导航模块辅助前交叉韧带重建存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先进韧带加强系统(LARS)人工韧带与自体四股胭绳肌腱(ST/G)重建后交叉韧带(PCL)手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2008年7月-2013年5月收治的58例膝关节后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ARS人工韧带重建PCL(LARS组)30例,两端均采用挤压螺钉固定;ST/G重建PCL(ST/G组)28例,股骨端使用Endobutton固定,胫骨端采取Intrafix挤压螺钉+门型钉固定。采用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对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6、9、12个月时患侧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获随访12~18个月,平均14.5个月。LARS组患者术后扶拐下地、去拐行走、恢复轻量化运动时间[(12.4±4.3)h、(40.3±5.7)h、(3.4±0.6)h]均少于ST/G组[(23.5±6.6)h、(60.4±7.6)h、(7.2±1.3)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32、t=11.445、t’=14.127,P值均〈0.05)。LARS组在术后3、6、9个月时,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均高于ST/G组,Tegner评分在术后3、6个月时高于ST/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术后12个月时LARS组3种膝关节功能评分与ST/G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采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PCL具有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等优势,早期临床效果优于ST/G重建PCL手术;但远期临床效果需要进一步长期研究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空心螺钉与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及功能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因胫骨髁间棘骨折接受关节镜下骨折固定治疗的28例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固定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关节镜下空心螺钉固定;B组采用关节镜下缝线固定。对患者的手术时间、止血带应用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进行考察。在末次随访时,采用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ospitalforSpecialSurgery,HSS)和Lysholm评分对膝关节的功能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共有23例患者获得最终24个月的临床及影像学随访,A组13例,B组10例。A组和B组的手术时间分为(180.3±12.7)min和(176.2±11.4)min,止血带应用时间分别为(113.7±10.4)min和(111.6±10.0)min,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和止血带应用时间方面,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获骨性愈合,均未出现骨折移位。末次随访时,患侧膝关节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A、B两组的平均HSS评分分别为95.0±2.9和96.8±2.4,平均Lysholm评分分别为94.2±2.1和93.8±1.9,平均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分为别为137.1°±9.0°和135.6°±12.1°,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髁间棘骨折采用关节镜下空心螺钉或缝合线固定均可确定满意的临床疗效,患者术后2年的功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救治中超早期锁孔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外科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锁孔手术组)和对照组(小骨窗手术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及神经功能恢复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拔管时血肿清除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代谢及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8d观察组患者S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AD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中,锁孔手术与小骨窗手术相比具有术中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及代谢紊乱发生率低、近期及远期(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Rigidfix和Intrafix系统固定同种异体胫前肌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关节镜下应用同种异体胫前肌重建前交叉韧带21例,21例均采用Rigidfix和Intrafix系统固定同种异体胫前肌,术后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并处理相应并发症,术后随访6~12月,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本组21例均获得随访,21例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均未发生排斥反应,术后6月复查均无乙肝及HIV等疾病传播。膝关节屈曲均达120°及以上,伸直0°,前抽屉试验19例阴性,2例Ⅰ度阳性,所有患者均无膝关节不稳的主观症状。Lysholm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2.2±4.2)分提高至平均(88.2±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关节镜下应用Rigidfix和Intrafix系统固定同种异体胫前肌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临床效果良好,避免患者应用自体肌腱所产生的自体损伤,固定牢固,术后膝关节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