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战伤合并海水浸泡生存时间及死亡率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各类战伤合并海水浸泡动物的生存时间及死亡率。方法建立胸部开放伤、腹部开放伤、烧伤、失血性休克合并海水浸泡的动物模型,观察各类致伤动物合并海水浸泡的生存时间及死亡率。结果胸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平均存活时间为45min,腹部开放伤为162min。30%深Ⅱ度烧伤海水浸泡4h死亡率为50%,而同样程度烧伤死亡率为6%。中度失血性休克浸泡海水中90min死亡率为90%,对照组全部存活。结论战伤合并海水浸泡动物存活时间明显缩短,死亡率明显升高,其原因与海水高渗、高钠、低温对机体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
海水浸泡伤包括单纯的海水浸泡导致的体温过低和战伤合并海水浸泡,与陆战伤相比,海水浸泡伤的伤情更复杂,死亡率更高。本文对单纯海水浸泡导致的体温过低及烧伤、颅脑外伤、胸外伤、腹部外伤、骨折合并海水浸泡的伤情特点及早期治疗原则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叶妍  白皛  徐婷婷  王宁 《人民军医》2021,64(4):305-307
战场环境下,快速有效的伤情评估是做好战伤救治的基础,但现代战争致伤因素多样,损伤严重,伤情复杂,而且战伤救治环境恶劣,如何快速准确评估诊断伤情是战伤救治的重点和难点.该文通过查阅战术战伤救治和伤情评估的相关文献,整理总结了火线救治阶段和战术区域救治阶段的伤情评估方法,简要介绍了MARCH顺序评估法、FTS战伤评分法、S...  相似文献   

4.
三伏盛夏时节,部队海训如火如荼,容易发生海水浸泡伤。与传统陆战伤救治不同,海水浸泡伤是海战伤重要方面。海水浸泡伤救治是系统的复杂工程,需要聚焦海水浸泡伤救治特点规律,扎实做好海水没泡伤救治工作。海水漫泡伤的救治规则。人体在海水浸泡后容易发生低体温和水电酸碱平衡紊乱等,体温过低可引起严重心血管功能紊乱及呼吸抑制。海水凌泡带来的损伤与伤员浸泡海水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浸泡时间越长则损伤越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并建立创伤合并海水浸泡大鼠伤情评估的评分方法,为创伤合并海水浸泡特殊环境下的伤情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将64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失血休克组和复合伤组,每组32只;每组又分为创伤合并海水浸泡组和单纯创伤组,每组16只.创伤合并海水浸泡组中失血休克模型置于15℃海水中开始放血,失血量为全身血量30%,浸泡...  相似文献   

6.
近代战争多为陆战,纵观世界军事发展趋势,未来海上作战势必将占主导地位。海上及登陆作战具有战区狭窄,人员集中以及环境特殊的特点,伤员的发生率远高于其他类型作战,如美军硫磺岛登陆作战中,战斗减员率高达46%。海上及登陆作战中的主要伤类为烧伤、弹伤、冲击伤等,由于战斗人员大多在舰艇舱室内,遭遇导弹、炮弹以及水下兵器攻击时,可出现大批量的烧伤复合冲击伤或弹片复合烧伤的伤员,在舰艇放弃或抢滩登陆时,受伤人员又大多直接浸泡于海水中。针对未来海上及登陆作战的特点,研究烧冲复合伤以及弹片复合烧伤合并海水浸泡对内皮细胞(EC)凝血功能的影响,对提高我军的卫勤保障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海水浸泡对犬弹烧复合伤伤情特点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海水浸泡对弹烧复合伤动物的致伤特点,方法成功建立海水浸泡弹烧复合伤模型后,依模型将15只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单纯弹烧复合伤组(简称非浸泡组)7只和海水浸泡弹烧复合伤组(简称浸泡组)8只.动态监测伤前、伤后4.7.10,20,28h共6个时相点体温(T)、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中心静脉压(CV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脏指数(CI).计算每搏输出指数(SVI)、外周循环阻力指数(SVRI)、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左室每搏功输出指数(LVSWI)、右室每搏功输出指数(RVSWI)。结果动物海水浸泡后,体温明显降低;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心脏指数、每搏输出指数明显下降;外周循环阻力指数、肺循环阻力指数明显增高;左室每搏功输出指数、右室每搏功输出指数明显下降。结论海水浸泡明显加重动物伤情。实验动物中心体温明显下降;血流动力学紊乱明显加重,休克出现早.致动物死亡时间提前.死亡率增高。  相似文献   

8.
崔澂  王营  李晶晶  于树滨 《人民军医》2021,(7):615-617,621
伤情是平战时卫勤保障的基础信息和技术依据,伤情模拟是战创伤救治训练的基本支撑和主轴牵引.为模拟实战条件下的战伤伤情表现,开展伤亡场境冲击常态化适应性训练,亟须构建专业化的伤情模拟体系,作为战伤救治模拟训练体系建设的重要组分和战伤救治模拟训练的伤情支撑平台,以适应实战化训练的迫切需求,推动部队官兵战场救护能力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9.
创伤合并海水浸泡与厌氧菌感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总结1996年-1999年收治的5例创伤合并海水浸泡后厌氧菌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并与一般创伤作比较,发现创伤合并海水浸泡厌氧菌感染率高于一般创伤。早期清创,延期闭合伤口,抗缺氧、抗氧化、抗感染是防止厌氧菌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腹腔清创方法及补液方案对腹腔海水浸泡伤实验犬的救治效果。方法杂种犬32只,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初步补液救治组(A组)、生理盐水充分补液救治组(B组)、321胶体液初步补液救治组(C组)及321胶体液充分补液救治组(D组),观察每一组腹腔海水浸泡后的存活情况、平均动脉压(MAP)、血浆渗透压、血浆乳酸水平、血浆丙二醛(MDA)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1)C、D组长期存活率分别为62.5%(5/8)、100%(8/8),显著高于A、B两组0(0/8)(P〈0.05)。(2)腹腔海水浸泡后6hB、D两组MAP水平显著高于A、C两组,而血浆渗透压、血乳酸及MDA水平则显著低于A、C两组,D组血浆渗透压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腹腔海水浸泡后12hD组MAP水平显著高于B组,而血乳酸及MDA水平则显著低于B组(P〈0.05)。(3)A、B组腹腔海水浸泡后24h腹腔器官病理改变以化脓性炎症反应为主,而C、D组则以充血水肿性炎症反应为主。结论腹腔海水浸泡伤战地早期完成初步清创及补入足量321胶体液能有效减轻机体腹腔感染,提高创伤动物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海水浸泡胸部开放伤早期救治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胸部开放伤后海水浸泡的实验动物进行早期紧急救治,探讨影响救治效果的因素.方法实验动物分为两组.单纯浸泡组(n=20)为胸外伤后海水浸泡不进行救治,治疗组(n=20)为胸外伤后海水浸泡25分钟进行救治.观察生存时间、血液动力学改变、血浆渗透压、血钠、血氯、动脉血气分析、胸腔进水量.并对治疗组中生存时间>24小时和<24小时的各项参数予以对比分析.结果电解质紊乱(高钠血症、高氯血症)、高渗血症、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以及肺动脉楔压对生存时间有重要影响,其它因素包括胸腔进水量、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等对生存时间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海水浸泡胸部开放伤的早期紧急救治过程中,重点治疗高渗性脱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及改善心功能状况将对预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犬冲烧复合伤合并海水浸泡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建立犬冲击伤复合烧伤合并海水浸泡的实验模型,观察实验犬血流动力学特点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将肺部轻度冲击伤合并10%Ⅱ度体表烧伤犬17只随机分为浸泡组(n=10)和冲烧组(n=7)。浸泡组实验犬浸泡于海水中(水温23℃,pH8.0,盐度22~25.3)4h后,观察伤前及浸泡出水后24h内血流动力学变化,抽取静脉血测定丙二醛(MDA),进行血细菌培养,实验结束后观察心、肺病理变化。冲烧组除不浸泡外,余处理同浸泡组。结果 浸泡组实验犬体温、心脏指数(CI)、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较冲烧组明显下降,周围血管阻力指数(SVRI)、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明显升高,血浆MDA变化与CI呈负相关,在浸泡出水后6h内血流动力学紊乱最明显。浸泡组伤后血中出现肠道菌的时间较冲烧组提前。浸泡组的心、肺病理损伤程度重于冲烧组。结论 海水浸泡明显加重冲烧复合伤血流动力学紊乱,浸泡后6h内为最明显时相段。这可能与浸泡后体温下降、炎症反应和脂质过氧化物反应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3.
犬弹片伤复合烧伤海水浸泡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犬弹片伤复合烧伤海水浸泡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成功建立海水浸泡弹片伤复合烧伤(简称弹烧复合伤)模型后,依模型将15只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单纯弹烧复合伤组(简称非浸泡组7只)和海水浸泡弹烧复合伤组(简称浸泡组8只),动态监测伤前、伤后4、7、10、20、28小时共6个时相点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1)两组动物血浆粘度与伤前比较变化均不明显;全血粘度浸泡组伤后较非浸泡组增高明显;(2)两组伤后血球压积均较伤前增高,在早期两组间相差不明显,但在致伤20小时后浸泡组明显高于非浸泡组;(3)红细胞聚集性浸泡组伤后增高更明显,而红细胞变形性下降更显著。结论 海水浸泡明显加重血液流变学紊乱,由此进一步加重微循环障碍,从而进一步加重海水浸泡弹烧复合伤动物伤情,致死亡时间提前,死亡率增高。  相似文献   

14.
犬肠管破裂伤合并海水浸泡后血流动力学及病理学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分析犬肠管破裂伤合并海水浸泡后血流动力学及病理学变化的特点,为海战肠管破裂伤的早期救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成年杂种犬30只,制作肠管破裂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海水浸泡组(n=10)、生理盐水浸泡组(n=10)和对照组(n=10)。前两组伤后分别浸泡于人工海水和生理盐水中,对照组单纯致伤不浸泡。观察犬肠管破裂伤后在血流动力学及病理学的变化规律。结果 肠管破裂伤合并海水浸泡后出现明显的平均动脉压(MAP)、肺动脉嵌压(PAWP)、中心静脉压(CVP)和心排出量(CO)下降等血流动力学紊乱及重要器官损伤的病理学改变。生理盐水浸泡组和对照组在致伤前后无明显血流动力学及病理学变化。结论 海水浸泡是导致犬肠管破裂伤合并海水浸泡后血流动力学紊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犬腹腔开放伤并海水浸泡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犬腹部开放伤后海水浸泡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致伤后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等渗盐水浸泡组(B组)和海水浸泡组(C组).对照组为单纯腹外伤,后两组动物致伤后分别置入等渗盐水或海水中,观察肺毛细血管楔压(PAWP)、心排血量(CO)、排血指数(CI)和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结果对照组、等渗盐水浸泡组致伤前后各指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海水浸泡组腹腔海水浸泡后血液动力学指标出现显著变化(与对照组及等渗盐水组比较,P<0.05),并随海水浸泡时间延长而加剧.结论腹部开放伤后海水浸泡可引起机体血液动力学异常,促使机体循环系统进行性衰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复温方式对犬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救治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成年杂种犬30只制作成腹部开放伤动物模型,伤后均浸泡人工海水中,2h后打捞出水,随机分为3组。自然复温组(n=10):将动物移至温暖环境,靠机体自身产热自发复温;体表复温组(n=10):用电热毯体表加温;体中心复温组(n=10):1/3张盐水42℃水浴20min后,腹腔用1/2张盐水持续灌洗2h。观察不同复温方式对犬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救治时体温、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和心输出量的影响。结果 自然复温组复温效果不满意,救治6h后体温34.8℃,未恢复正常体温,血压提升困难、心动过速、心输出量降低。体表复温组复温效果优于前组,6h后体温36.9℃,接近致伤前体温,但血压、心率和心输出量也出现同前组类似的表现,只是程度较轻。体中心复温组复温效果满意,救治后4h体温、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和心输出量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腹部开放伤海水浸泡后体温过低的救治时最好采用体中心复温方式。  相似文献   

17.
烧冲复合伤合并海水浸泡对犬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烧冲复合伤合并海水浸泡对血管内皮细胞影响的原因和机制 ,为海水浸泡伤早期救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建立烧冲复合伤的犬实验模型 ,致伤后将犬随机分为非浸泡组和浸泡组 ,将浸泡组犬在海水中浸泡 4小时后捞出 ,然后于伤后 4、7、10、2 0小时和 2 8小时分别取血检测循环内皮细胞 (CEC)以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的变化。非浸泡组除不浸泡海水外 ,余检测时相及指标同浸泡组。结果 非浸泡组在致伤后 4小时CEC和vWF明显增高 (P <0 .0 5 ) ,而浸泡组于伤后 4、7、10、2 0小时和2 8小时的CEC和vWF均明显增高 (P <0 .0 5或P <0 .0 1) ;组间比较发现浸泡组从伤后 4小时至 2 8小时各指标均与非浸泡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烧冲复合伤合并海水浸泡伤后可引起全身EC急性损伤 ,并且这种损伤比单纯烧冲复合伤 (不浸泡 )更严重 ,更持久。  相似文献   

18.
海水浸泡烧伤复合破片伤伤道病理学与细菌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海水浸泡烧伤复合破片伤伤后火器伤伤道组织病理学变化与细菌学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成功建立复合伤模型后,依模型将15只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单纯复合伤组(简称非浸泡组7只)和海水浸泡复合伤组(简称浸泡组8只),于伤后即刻、4、7、10、20、28小时共6个时相点,用微穿刺针穿刺活检取肌组织行细菌培养(距伤道1.5cm取材),另于伤后4、20、28小时时相点取距伤道0.5、1.5cm微穿刺针取骨骼肌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结果 海水浸泡复合伤动物火器伤局部组织感染出现早,感染严重;同时与之相伴的是局部组织坏死加剧,坏死组织伴有明显脱水。结论 海水浸泡明显加重复合伤伤道局部组织的损伤,浸泡后伤道组织感染的严重程度与海水浸泡后导致的组织坏死的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