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危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的有效措施。方法选取危重创伤患者160例,根据患者采用急诊救治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2015年期间的80例患者采用常规性急救,2016年以后收治的80例患者采用改革后的整体性急救,回顾性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确诊时间、早期救治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死亡率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确诊时间、手术时间、早期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2.5%(2/80),低于对照组的13.75%(1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危重创伤患者,采用系统科学的整体性急救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患者病情的确诊时间、手术时间与救治时间,降低死亡率,保障患者安全,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探讨危重创伤患者的诊救极治 ,所有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和诊断检查。同时进行复苏 ,抗休克和原发创伤的对症处理。结果 130例中死亡 42例 ,男性 33例 ,女性 9例 ,颅脑外伤并胸部伤好转率 6 6 .6 7% ,脑外伤34 .0 0 % ,胸外伤 88.89% ,腹部伤 89.6 6 % ,骨外伤 90 .91% ,多发伤 85 % ,胸腹联合伤 10 0 %。结果提示早期进行急诊诊断检查 ,处理多发伤首要保全患者的生命 ,减少残疾 ,防止伤情恶化。  相似文献   

3.
危重创伤192例急诊救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水亮 《广西医学》2002,24(1):111-112
危重创伤伤员常处于垂危状态 ,存活或死亡往往取决于能否在短时间内获得有效的救治。急诊科是对创伤伤员进行决定性治疗的地方 ,不仅对挽救伤员生命起着关键作用 ,而且对病程的长短 ,预后的好坏均有重要作用。现对我院急诊科 1994年 7月~ 2 0 0 0年 4月 192例危重创伤患者的抢救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2例中男 14 3例 ,女 4 9例 ,年龄 8~ 76岁 ,平均 33 5岁。受伤至就诊时间 :5分钟~30分钟 135例 ,31~ 6 0分钟 31例 ,6 1~ 12 0分钟 17例 ,12 1~ 180分钟 6例 ,大于 180分钟 3例。交通伤110例 (5 7 2 9% ) ,…  相似文献   

4.
周玲  旷娟  王顺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6):1142-1143
为加强接口管理,自2004年成都市卫生局试行《成都市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对急诊护理质量管理提出急诊危重患者入院应护送观察,与病房进行病历、病情、治疗、皮肤等交接,有记录和双签字要求以后,我院设计了急诊患者交接记录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诊危重患者如何安全地进行院内转运.方法 对109例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过程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例在等待检查时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现场给予心肺复苏后立即转到最近的急诊科抢救室抢救无效死亡,余均安全转运至相关科室.结论 应针对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采取相应对策,减少患者在转运途中发生并发症和死亡的风险,保证转运快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花云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11):1354-1354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是24h不间断为急诊患者服务,并能接受或处理大规模伤病员,提供快速、有效、合理的急诊医疗服务。如何在急诊服务体系发展多元化的基础上,保证为急诊病人提供一体化服务,充分发挥急诊服务体系整体优势,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必须建立和完善一套完整的运作与管  相似文献   

7.
邵永春  蒋师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3):1025-1026
凡属于病情严重,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患者,称为危重患者。抢救危重患者是医疗护理工作中一项紧急的任务,护士必须从组织上、物质上、技术上、思想上做好充分准备,遇有危重患者,要争分夺秒、全力以赴地进行抢救。然而在抢救危重患者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方面护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体外循环在抢救心血管危重患者中的重要价值。方法 2003年1月~2011年2月应用急诊体外循环抢救危重患者21例,3例使用鼓泡氧合器,18例使用膜肺。预充液:早期以乳酸林格液+白蛋白为主,后期采用勃迈力A、万汶+白蛋白为主。对于急性大出血病例可在安装机器时首先安装心内血液回收系统,以便全身肝素化后回收失血。2例采用常温左心辅助转流,16例采用亚低温、中高流量转流,3例采用中度低温、中高流量转流。主动脉-上下腔静脉转流18例,左房、股动脉转流3例。术中采用4:1温血间断灌注,顺灌+逆灌等多种心肌保护方法。综合应用超滤、零平衡超滤和改良超滤。结果全组建立体外循环时间5~15 min,体外循环时间56~186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2~135 min,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17例,自动复跳率89%。21例中存活19例,存活率90.5%,死亡2例,其中1例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协助停机2d后死亡,1例法洛四联征心内纠治术后死于低心排综合征。结论心血管危重患者急诊体外循环应用亚低温,应用膜肺,增加胶体预充及调整预充液成分,加强心肌保护,应用超滤和改良超滤技术等综合急诊体外循环管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院内转运是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救治过程不可忽略的环节。如果操作不当,不仅影响危重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还可能发生意外或导致死亡。因此,对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关键在于掌握转运的指征及风险评估,转运人员的组成,转运的器械药品准备,转运前的预防处理,途中的观察与抢救,搬运手法正确,严格交接班。  相似文献   

10.
陆婷  钟筱兰 《医学争鸣》2004,25(22):2030-2030
0引言 危重患者的急救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临床护理值得探讨和总结的一个领域.现将我院1996~2001年急诊科抢救1266例危重患者分析报告如下,并探讨配合抢救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Emergency medical care system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M Nahum 《JAMA》1971,217(11):1530-1532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的意义、适应证及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3~2006年治疗的14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基本治愈116例(78.9%),好转25例(17.0%),自动出院7例(4.8%),植物生存4例(2.7%),死亡5例(3.4%)。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及时行气管切开术,以解除呼吸道梗阻,改善通气,防止脑缺氧加重及肺部感染,促进脑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急诊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配合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燕  陈林  田婧 《吉林医学》2010,31(18):2915-2916
目的:探讨系统术前准备与手术护理对急诊重型颅脑损伤作用。方法:通过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熟练配合与护理。结果:手术顺利完成,大部分患者达到满意治疗效果。结论:系统完善术前准备与手术护理为急诊重型颅脑损伤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纪奕玲  何维维  彭荷华 《吉林医学》2013,(20):4136-4137
目的:抽搐为急诊常见病症,处理不及时易出现并发症,笔者通过对比性研究总结出抽搐症状的护理方法和对策。方法:选择106例急诊出现抽搐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经我院急诊护理后患者的转归情况。结果:发现经过急诊护理试验组较对照组发生并发症少,抽搐时间短,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抽搐患者经急诊及时护理并预防并发症出现,可使大部分患者病情及时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0.
黄英  钟燕平  李桂荣 《吉林医学》2013,34(15):3027-3028
目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呼吸内科收治的110例重症呼吸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应急护理干预。结果: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护理后氧分压明显升高(P<0.05),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干预组护理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升高/降低得更加明显(P<0.05)。结论:正确的护理与抢救方法,可有效减少患者病情加重,提高病患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