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替加环素治疗危重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危重多重耐药菌患者86例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替加环素进行治疗.对照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9.8%,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3%,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治疗效率差异显著(P<0.05);比较两组患者肺部啰音、胸部X线片、体温、白细胞等各项指标恢复时间,表明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治疗危重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利用替加环素进行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效率,同时还可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安全系数相对较高,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多药耐药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时采取有效地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12月NICU住院患儿送检的各类标本,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phoenix 100全自动分析仪进行微生物菌株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判断严格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标准执行。结果共检测出多药耐药菌38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55.8%、革兰阴性菌占44.2%;革兰阳性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最多占50.8%,革兰阴性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检出最多,分别占20.0%、11.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在血液中检出率最高为100.0%,其对庆大霉素、四环素、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其中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在痰液中检出最高,检出率分别为89.5%、90.9%,其对抗菌药物耐药率<40.0%的有头孢西丁、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结论加强耐药监测,掌握NICU多药耐药菌株的变化和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综合ICU患者多药耐药菌(MDR)感染情况进行分析,为MDR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取自2009年9月-2012年3月在医院综合ICU住院的298例患者送检标本1 965份进行分析,找出培养阳性的病原菌,筛选出MDR,并分析MDR的类型、感染部位分布等,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分析。结果 1 965份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746株,其中MDR 584株占78.3%,排前3位的MDR为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32.0%、30.5%、12.8%;MDR感染部位分布以呼吸道、血液、泌尿道最多分别占48.5%、9.6%、3.9%;属于MDR医院感染的有306株,占52.4%。结论 MDR感染多由于医院感染而引起,因此应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降低MDR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并评价替加环素治疗多药或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XDRAB)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更多证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3月所有使用替加环素治疗MDRAB/XDRAB感染71例住院患者,回顾性分析其给药方案、治疗前后体温(T)、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的变化,以及临床有效率、微生物清除率、30d病死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71例患者中,临床有效率71.83%,微生物清除率35.21%,30d病死率15.49%,不良反应发生率14.08%;治疗后体温及炎症指标WBC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患者比单一用药患者病死率高,联合用药患者中与舒巴坦类的联合具有较高的微生物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加环素治疗MDRAB/XDRAB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可以作为常规治疗失败后的一种替代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院ICU多药耐药菌的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6-12月入住医院ICU的患者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U临床分离菌共153株,以呼吸道分离菌株最多,共96株,占62.9%;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18株,占77.1%;共分离多药耐药菌52株,主要为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多药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大多数多药耐药菌仅对一类或几种抗菌药物敏感;有创操作组多药耐药菌分离率高于无创操作组;抗菌药物使用种类>2种组多药耐药菌分离率高于≤2种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d组和≤7d组组间多药耐药菌分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药耐药菌在ICU分离率较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侵入性操作、加强病区消毒隔离对控制多药耐药菌在ICU传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机械通气患者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病原菌清除的效果,为积极治疗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临床经验。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3月医院呼吸科ICU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15例,采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资料及治愈率,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后患者痰液由脓性黏稠转变为稀薄,胸片示斑片状影较治疗前明显吸收,体温、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氧合指数、血清白蛋白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有明显好转,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菌清除率为80.0%,临床治愈率为66.67%;15例患者中出现腹胀3例、腹泻2例,均未停止治疗,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疗效肯定,发生不良反应较少,是临床上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替加环素结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医院治疗的82例脑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选用替加环素结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进行药物治疗,对照组选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进行药物治疗,治疗时间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2%,显著高于对照的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9%,对照组为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MDR-AB肺炎时,替加环素联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治疗有效率高,是一种理想的应用于MDR-AB肺炎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疗效,为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10月3例使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重症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3例患者均多次检出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体外药敏试验提示对替加环素敏感,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中介或耐药,选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1例治愈,2例改善,其中有1例细菌得到清除,疗程8~16 d,临床疗效较满意.结论 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清除效果尚不明确,但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多药耐药菌(MDROs)流行现状及其感染特征,指导临床对MDROs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方法 在MDROs目标性监测的基础上,对ICU 2011年MDROs的分布、来源及感染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CU收治患者539例,发生MDROs感染68例、97例次,感染率12.69%、例次感染率18.28%;送检标本分离出MDROsl02株:革兰阴性菌84株占82.35%,革兰阳性菌18株占17.65%;主要是泛耐药与多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占50.98%,其中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占96.15%;其他依次是产ESBLs大肠埃希菌、泛耐药与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分别占13.73%、10.78%、8.82%、8.82%、5.88%和0.98%; MDROs的来源本科获得占63.73%;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66.67%;MDROs感染与有创诊疗操作相关占60.78%.结论 ICU患者MDROs感染率较高,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感染以呼吸道为主,有创诊疗操作是引起MDROs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冯会 《社区医学杂志》2022,(1):40-45,52
目的 应用替加环素对多耐药重症胰腺炎(SAP)相关腹腔感染患者进行抗多药耐药菌(MDRB)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及有效血药浓度,旨在为临床治疗多耐药SAP相关腹腔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01-01-2019-12-31平顶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53例多耐药重症胰腺炎相关腹腔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替加环素进行抗菌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替加环素治疗血液病粒细胞缺乏患者疑诊耐药菌感染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3年4月医院血液科收治的44例伴粒细胞缺乏疑诊耐药菌感染的血液病患者,予替加环素100mg负荷剂量,继以50mg 12h一次维持剂量抗感染治疗,按用药情况分为单用替加环素组21例、初始单用替加环素后联合其他抗菌药物组9例及初始即联合其他抗菌药物组14例,按卫生部2007年颁布的抗菌药物疗效标准评价其疗效,同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 44例粒细胞缺乏血液病患者共治愈19例,治愈率为43.2%,治疗有效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平均时间2.47d;单用替加环素、初始单用替加环素后联合其他抗菌药物、初始即联合其他抗菌药物的患者治愈率分别为47.6%、44.4%、35.7%;替加环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主要为恶心、呕吐、腹泻,分别占15.9%、13.6%、6.8%。结论替加环素治疗粒细胞缺乏血液病患者耐药菌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对于碳青霉烯类等广谱抗菌药物治疗35d无效,考虑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可尽早应用替加环素治疗,替加环素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替加环素治疗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效果,探讨其在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医院接受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的59例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肺炎患者为观察组,仅接受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的63例患者为对照组,组间基础资料(性别、体重、APACHEⅡ评分等)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指标的变化、临床疗效及病原菌清除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一氧化氮(NO)、降钙素原(PCT)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d、7d时,观察组患者血清WBC、CRP、NO、PC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79.66%高于对照组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生物学完全清除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加环素能够明显降低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炎症反应程度,且有较高的病原菌清除效果,是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肺炎较为理想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多药耐药菌的感染现状,为其有效控制提供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武汉市儿童医院PICU临床标本病原菌培养结果及其药物敏感性.结果 2011年PICU共收治患儿1408例,临床送检各类标本8534例次;培养出各种病原菌769例,阳性率为9.01%;其中多药耐药菌126例,占16.38%;在多药耐药菌的分布构成中,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最高,占63.0%,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20.0%、12.0%、4.0%、1.0%;分析多药耐药菌感染来源,其中社区感染占40.0%,细菌定植占34.0%,医院感染占26.0%.结论 PICU多药耐药细菌感染现状日趋严峻,医院内获得性多药耐药菌感染日渐增多,医护人员应加强对PICU多药耐药菌的监测,严格手卫生和消毒隔离防控措施,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有效防止耐药菌株的流行和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检测替加环素和米诺环素对多药耐药(MDR)及泛耐药(PDR)鲍氏不动杆菌(AB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探讨两种抗菌药物对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及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的体外抗菌活性,从而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收集2010年7月-2011年6月临床分离的60株MDRAB和67株PDRAB,用E-test法测定替加环素和米诺环素对其体外抗菌活性及其MIC值分布.结果 127株鲍氏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和米诺环素的敏感率分别为40.9%、30.7%,对替加环素的中介率为14.2%,略高于米诺环素的7.1%;60株MDRAB对替加环素的敏感率为51.7%,对米诺环素敏感率为41.7%,两种药的MIC50为2、8 μg/ml,MIC90为16、64 μg/ml;31株耐头孢哌酮/舒巴坦MDRAB对替加环素和米诺环素的敏感率为35.5%、29.0%,其MIC50为4、24 μg/ml,MIC90为32、96 μg/ml;67株PDRAB对替加环素敏感率为31.3%,对米诺环素敏感率为20.9%,MIC50为8、32 μg/ml,MIC90为48、96 μg/ml.结论 替加环素对多药耐药及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稍强于米诺环素,该地区两药的敏感率均不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多药耐药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5月儿童医院PICU分离的112株多药耐药菌分布、构成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PICU共分离112株多药耐药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85株占75.9%,其中比例最高为鲍氏不动杆菌,48株占42.9%,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13.4%和12.5%;革兰阳性菌27株占24.1%;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95.8%,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达1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阿奇霉素的耐药率高达100.0%;PICU患儿感染的主要革兰阳性多药耐药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主要革兰阴性菌对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结论 PICU患儿多药耐药菌感染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应根据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用药,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控制多药耐药菌的感染流行。  相似文献   

16.
ICU多药耐药菌感染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ICU多药耐药菌感染的情况,探讨有效措施进行控制。方法 2009、2010年ICU多药耐药菌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多药耐药菌感染率为29.98%,2010年感染率为36.36%;2010年MRSA占全部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的21.98%,明显低于2009年的47.97%;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结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控制多药耐药菌感染产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某院ICU患者多药耐药菌(MDROs)的定植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降低MDROs感染率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8年11月-2009年4月入住某院ICU的67例患者鼻前庭和直肠拭子进行筛查培养及细菌鉴定,采用SPSS13.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7例患者共有37例发生MDROs定植,总定植率为55.22%;其中入ICU前MDROs已定植17例,住ICU期间新增定植20例;肛拭子定植MDROs均为肠杆菌科细菌,入ICU前定植率为12.69%,入ICU后定植率为44.74%,入ICU后定植率明显高于入ICU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前庭拭子定植MDROs为MRSA,入ICU前后定植率分别为0、2.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ROs新增定植组患者住院时间长、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长、碳青霉烯类或含酶抑制剂药物与未新增定植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住ICU时间长是影响患者MDROs定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患者住ICU后MDROs定植率明显升高,住ICU时间长是导致其定植率明显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缩短ICU住院时间可减少MDROs定植,降低MDROs感染率和防止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主动干预对控制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多药耐药菌(MDROs)感染的作用,降低综合ICU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率。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3月-2014年2月入住ICU>48h的6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实施主动干预前后分干预组346例和对照组31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药耐药菌常规预防治疗措施,干预组采用入院患者主动筛查及循证治疗,通过观察干预前后综合ICU标本送检和多药耐药菌检出率变化。结果实施主动干预措施后,干预组患者标本送检1 988例次,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 434例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多药耐药菌检出率11.37%,较对照组的15.97%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干预组为23.92%、对照组为51.40%,未分离出革兰阴性多药耐药菌。结论主动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基层医院综合ICU多药耐药菌检出率,明显提高基层医院综合ICU环境的清洁度,保证医务人员和患者共处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患者多药耐药菌(MDROs)感染分布及来源,为老年患者制定针对性MDROs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江苏省人民医院2017年7月-2019年6月8个ICU的患者MDROs感染资料,分为老年患者(>65岁)和非老年患者(≤65岁),MDROs感染来源分为医院感染(本院转入和科室获得)和院外感染(外院转入和社区获得)。结果 ICU中老年患者共检出感染的MDROs 852株,非老年患者共检出感染的MDROs 1 045株。老年患者和非老年患者MDROs感染构成均以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CRE)为主。两组患者MDROs感染部位前两位均为下呼吸道感染和血流感染,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占比(86.74%)高于非老年患者(7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MDROs感染来源院外感染比例(53.87%和55.89%)均高于医院感染(46.13%和44.11%)。8个ICU老年患者的CRE感染数量最多的前三位分别是综合ICU(33.92%)、老年ICU(26.53%)和神外ICU(9.51%)。ICU老年患者MDROs来源外院转入占23.24%,社区获得占30.63%,本院转入占6.92%,科室获得占39.20%。CRAB、CRPA及CRE感染来源在各ICU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ICU老年患者MDROs感染分布具有一定特殊性,感染来源在不同ICU也存在多样性,需根据其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实现精准化防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QCC)活动对落实ICU多药耐药菌(MDROs)感染隔离措施的作用,以控制ICU患者MDROs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于2013年6月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共有圈员8名,确立活动主题,分析原因,设立目标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ICU医务人员对MDROs感染的隔离措施落实不到位率由活动前的24.30%下降至8.1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4,P<0.01);每一名圈员的责任心、自信心、沟通协调力、解决问题能力、团结和谐度各方面均有显著提高。结论应用品管圈对提高ICU医务人员落实MDROs感染隔离措施的依从性有良好的效果,同时提高了圈员参与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