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刊讯由美国中华医学会基金会(CMB)合作项目“上海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循证决策研究与成果转化”资助的上海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题培训班2013年9月5-6日在沪举行。培训班开设“卫生政策评价”、“卫生总费用与卫生技术评估”、“公共卫生服务改革”、“老年护理体系建设”、“公立医院改革”、“基层卫生改革与家庭医生制度”、“上海医改实践”和“区县医改经验交流”等8个专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上海市金山工业区家庭医生的康复服务能力情况以及“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后残疾人机体功能改善、满意度、医疗费用支出情况,为后续精细化干预提供支持。 方法 通过自拟问卷于2016年8-10月和2017年8-10月调查金山工业区14名家庭医生基本情况及掌握康复服务技能种类等以及733名残疾人的基本人口学信息、残疾特征信息和机体功能改善情况、满意度情况和医疗支出情况等。 结果 14名家庭医生年龄集中在20~50岁,均具有多种康复服务技能,能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的“1+1+1”签约服务。733名残疾人男女性人数比为1.08:1,肢体残疾人数最多,为334人(45.57%),残疾等级中四级残疾人数最多,共342人(46.66%)。“1+1+1” 家庭医生签约上门服务人数和康复治疗人数较家庭医生制团队服务分别增加130人和312人。接受“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后,186名(25.38%)残疾人机体功能改善,47名(6.41%)残疾人机体功能恢复。签约残疾人满意度有一定提升,满意和非常满意人数总和由签约前的585人(79.81%)升至签约后的714人(97.41%)。签约残疾人医疗费用则呈现下降趋势,同比下降22.82%。 结论 “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够提升残疾人对康复服务的满意度,改善残疾人机体功能,降低残疾人医疗支出。  相似文献   

3.
从“家庭医生”的定义入手,探讨“家庭医生”与“社区医生”的概念混淆及其对家庭医生制度发展的掣肘,提出明晰家庭医生职责界定的思考建议——合理界定“家庭医生”职责范围,规范家庭医生资格认证体系,引导居民合理利用家庭医生服务,改革家庭医生组织形式和薪酬激励机制,推动家庭医生制度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我国要在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7月初,国务院医改办在上海市召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场培训班。国家卫生计生委体制改革司副司长傅卫强调,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内在激励与外部支撑机制,是签约服务制度化的根本保障。两方面的积极性很重要傅卫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总体思路是:一方面,不断完善签约服务内涵,突出中西医结合,增强群众主动利用签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上海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指标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为指标修订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半结构访谈法,借助SMART原则和结构-过程-结果模型理论框架,设计调查问卷。对上海市徐汇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29名家庭医生和26名家庭医生管理者进行调查。采用EXCEL 2016和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上海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关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共涵盖22个指标,家庭医生管理者在指标SMART总分以及各维度上评分显著高于家庭医生(P<0.001),签约居民人均医保费用、签约居民因高血压相关疾病住院比例、签约居民因糖尿病相关疾病住院比例得分均较低。22个指标可聚类为5类,各类指标可实现性欠佳。除过程评价外,各类指标的结构和结果评价平均得分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家庭医生与家庭医生管理者对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指标评价存在差异。可实现性欠佳是考核指标存在的主要问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制订应征询家庭医生意见,更多地考虑家庭医生发展现状,以符合现阶段家庭医生工作实际。  相似文献   

6.
目的 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城乡人口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 + X”家庭医生团队数量,探究我国城乡家庭医生服务覆盖情况,为家庭医生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2013—2019年相关数据,采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20—2025年我国城乡人口数和“2 + X”家庭医生团队数量和相关卫技人员数。观察每 2000 服务人口标准下,2018—2025年我国城乡“2 + X”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人数和服务覆盖率。结果 2020—2025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逐年增长,到2025年增至98 831万人;城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数、注册护士数、家庭医生团队数量逐年增长,到2025年分别增至171 712人、848 324人、171 712个;全科医生与护士比逐年上升,到2025年升至1∶4.94;2018—2025年我国城市“2 + X”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人口覆盖率逐年上升,到2025年升至35%。2020—2025年我国乡村人口数逐年下降,到2025年降至48 053万人;乡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数、注册护士数、家庭医生团队数量逐年增长,到2025年分别增至447 672人、854 976人、447 672个;全科医生与护士比逐年下降,到2025年降至1:1.91;2018—2025年我国乡村“2 + X”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人口覆盖率逐年上升,理论上2022年实现全面覆盖。结论 2018—2025年我国城乡“2 + X”家庭医生团队数量逐年增加,但城市家庭医生缺口较大,应加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增强家庭医生职业吸引力,缩小城乡全科医生薪资差距,优化家庭医生服务覆盖均衡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供需方角度评价家庭医生儿科业务能力培训的效果,并提出意见和建议。方法利用医疗联合体内的儿科资源,采用一系列举措对家庭医生进行12个月的儿科业务能力培训,再从供需方角度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家庭医生职业精神和专业态度、专业医学知识、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判断及处置能力5个方面均比培训前有明显提升;250名服务需求方对家庭医生儿科业务能力的满意度、认可程度均比培训前有明显提升。结论加强家庭医生儿科业务能力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儿科医疗不足的问题,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内涵,促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实。建议探索"全科+专科"的培养模式,培养具有一定专科特长的家庭医生,弥补家庭医生"全"而不"专"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杭州主城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现状。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抽取杭州主城区共397名签约居民,调查其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政策知晓及服务利用情况。结果:签约居民以门诊签约为主(占85.5%),61.9%为老年人,反映最多的问题是“缺少上门服务”“缺少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医保报销力度有限”和“转诊手续麻烦”。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使用效率;但要提升签约居民的服务获得感,有赖于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并普惠家庭病床、远程健康监测及健康评估等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平湖市钟埭街道社区居民、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和队长进行调查,了解家庭医生服务供需匹配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家庭医生服务供需对接的策略和建议。方法 2018年4—5月对钟埭街道社区居民进行实证调查,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05名居民为调查对象,了解需方现况;对45名家庭医生和5名家庭医生团队队长进行调查,了解供方现况。结果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发现,目前社区卫生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家庭医生服务存在供需不匹配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家庭医生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硬件基础不够完备以及供需双方积极性均有待提高等。结论家庭医生制度的纵深发展离不开对供需对接策略的思考,可以从家庭医生队伍培养、社区优质卫生资源整合、公众参与表达机制建构、精准化签约服务供给以及供需双方签约积极性双提升等方面着手构思。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上海市徐汇区社区医生及社区居民对上海市徐汇区实行“家庭医生首诊制”的态度及相应的意见建议。方法 对2017年9—12月随机抽样上海市徐汇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职在岗的210名社区医生及250名社区居民进行自主设计的问卷调查。医生问卷由被调查者自行阅读理解后填写完成并由质控员审核;居民问卷采取相关人员指导下面对面逐项询问完成并由质控员审核。后期统一的数据汇总、整理输录及验收另有两名成员负责。结果 回收居民有效问卷240份;医生有效问卷206份。接受问卷调查的240名社区居民中,对于徐汇区实施“家庭医生首诊制”愿意接受的占62.5%(P<0.05)。考虑或愿意首诊社区的众多因素中,医保自负部分能减免占64.6%(P<0.05);各类处方药物齐全占62.5%(P<0.05);家庭医生个人素养及能力占57.9%(P<0.05)。接受问卷调查的206名社区医生中,同意开展“家庭医生首诊制”的占74.76%(P<0.05);认为家庭医生可以提供连续性、照顾性的医疗服务以及社区居民可以享受可及性、便捷性的医疗服务是目前最大的优势所在(76.2%)(P<0.05),其他包括能切实推进双向转诊、优先预约挂上级医疗系统专家号(59.7%)同样有利于“首诊制”在基层的开展(P<0.05)。限制“家庭医生首诊制”实施的众多因素中以“有关的政策及措施未改变老百姓的就医模式”(78.2%)、患者的不信任感(71.8%)为主(P<0.05)。结论 徐汇区在实施家庭医生首诊制方面具备成熟的社区医疗背景及民众基础,在居民主观需求导向方面及医生综合素养、主观能动性方面呈现出可以进一步推进的良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正>组建服务队伍,打好“人才牌”整合全县卫健系统资源,按照“1+N”的模式进行配置,在医疗卫生志愿服务队下设立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红十字会志愿者、爱心志愿者等志愿者队伍。加强政治引领、指挥调度,在县卫生健康局以及全县23家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医疗卫生志愿服务队,全县共有医疗卫生志愿服务队27个,核定编制五千多名干部职工均在“桂志愿”系统注册成为医疗卫生志愿者。医务人员以志愿者身份每年至少下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次以上。同时,发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核心作用,家庭医生在健康帮扶路上“大显身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家庭医生对签约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知识指导产生的影响力和信任度。方法对与家庭医生签约的1 035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8个糖尿病防治知识传播途径的问卷调查。结果 1 035名调查对象中,100.0%的患者从家庭医生处获得相关糖尿病防治的健康知识,占获取健康知识途径总响应频数的39.0%,排列第一;对8个健康知识传播途径的信任度,家庭医生途径信任度最高,达95.8%;对家庭医生提供的防治知识是否满足,70.15%的调查对象认为还需进一步提供防治知识,26.28%的患者认为防治知识非常缺乏,需要家庭医生能够提供更多的糖尿病防治健康知识。结论签约糖尿病患者对家庭医生提供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影响力和信任度均很高,对家庭医生提供的糖尿病防治知识满足度存在差异,对家庭医生糖尿病防治知识指导提出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居民对“家庭医生”的社区公共卫生工作需求和信任度,以更好地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方法: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每个服务站点以“健康档案的编号”,每隔50号抽取一户,调查被抽中的家庭户主.结果:居民对家庭医生在“慢病管理”、“老年人体检”方面的需求达到80%以上;有30%左右的居民对“与家庭医生签约”、“建立健康档案”、“风险因素评估”和“生活方式干预”项目的需求持“一般、无所谓”的态度.居民对家庭医生“将患者的健康档案信息上报,并在二、三级医院进行门诊预约、检验、检查”这项工作的需求较高,占71.56%.其次是监测医疗和家庭护理.64.87%的居民认为家庭医生每年开展6次家庭健康咨询比较合适.对家庭医生的总体信任度虽较高,但对家庭医生的“诊疗过程和结果”的信任度较低.结论:推行“家庭医生制”,必须要聚焦居民的最大需求,将有限的人力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家庭医生”的服务技能,做好预防保健为主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激发居民对“治未病”的需求,担当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相似文献   

14.
自1992年12月“中心”成立,截止1995年10月,共举办了11期霍乱防制培训班。全国有120多个卫检局的364名学员接受了培训。为了评估“中心”的培训效果,提高培训水平,我们对这364名学员进行了答卷式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 调查方法 1.1 调查对象 1992年12月至1995年10月,在“中心”参加过霍乱防制培训班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健康中国视域下丽水市老年人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认知现状和需求,为优化家庭医生式服务和建立良好的就医秩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在丽水市莲都区的城区和郊区共抽取5个街道900名老年人采取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老年人基本情况、慢性病患病情况、家庭医生式服务认知和家庭医生式服务需求四个方面。共发放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47份,有效回收率为94.1%。结果调查847名老年人中慢性病患者438例,签约家庭医生式服务者590例。老年人家庭医生式服务知晓率为64.1%,总体需求程度较高,其中,老年人服务包需求程度较高。在各项服务项目中,老年人对体格检查、建立电子健康档案需求较高。职业、家庭月收入、费用承担能力和长期服用药物情况等对老年人家庭医生式服务需求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人对家庭医生式服务认知层次较浅,需求程度较高,不同特征人群对该服务需求不同,建议加强宣传力度,挖掘个性化服务项目,完善签约制度,从而形成合理就医秩序,建设全面、科学和公平的健康中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以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为核心,以居民健康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本研究分析广州市海珠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标落实状况,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7-07广州市海珠区26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调查,随机抽查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居民5名。根据不同的服务包制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性指标核查问卷。比较不同签约服务包各规范性指标情况。结果共调查577名签约居民。签订协议规范率为90.3%,录入家庭医生签约系统规范率为99.0%,建立居民电子档案规范率为97.3%,签约服务合格率为73.7%,签约医生知晓率为71.4%。不同签约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性签订协议(χ~2=33.229,P0.001)、签约医生知晓率(χ~2=44.857,P0.001)和签约服务合格率(χ~2=20.62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签约包规范性录入家庭医生签约系统(χ~2=5.384,P=0.371)和建立电子档案规范性(χ~2=9.996,P=0.0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性指标有助于考核家庭医生绩效,发现家庭医生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一步采取有效策略不断提高家庭医生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7.
家庭医生制度在国外已经发展成熟,2010年上海市开始构建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目标是每名家庭医生负责管理2000~3000名居民的健康.家庭医生制的服务模式在上海、北京和其他省市陆续开展,但是如何评价家庭医生制的社区卫生服务,文献报道并不多.为此,作者对以家庭医生为主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辽宁省沈阳市某区签约家庭医生团队现有人力资源现状,为加快推进家庭医生制度,提升基层医疗机构防治水平,完善居民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签约服务的65个家庭医生团队中312名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平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5个团队,每个团队5~6人,从总数上看,执业医师占35.90%,助理医师占3.85%,护士占40.71%,公卫人员占19.55%。30岁以下占48.08%,男女比例为8:92,事业编职工占38.14%,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占94.87%,中级及以下职称占92.63%,具有执业资格的占80.13%。工资收入5 000元以下占98.72%,81.73%的人对从事家庭医生工作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结论沈阳市某区家庭医生团队构成基本合理,但现存人员配备数量不足,素质偏低,不稳定、流动性较大等问题,需要增加人员数量,大幅度提升待遇水平,放宽职称等级比例限制和身份限制,建立家庭医生长期人才培养稳定机制。  相似文献   

19.
德国“家庭医生”包含全科医生、家庭内科医生和儿科医生三类医师。除门诊开业外,家庭医生执业场所可延伸至医院,医院通过加强私人诊所与医院之间的良好互动从而发展整合医疗。家庭医师协会作为家庭医生职业群体代理,在福利报酬等方面与政府医保支付机构进行谈判。“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下,疾病保险基金通过改进与家庭医生的服务购买协议,从而达到激励患者和服务提供方主动依从“守门人”制度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为了实现“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美国家庭医生协会的一些成员以自愿者的身份无偿向发展中国家介绍社区卫生服务方法和推广全科医学思想。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土耳沙市IMAGE家庭医生培训中心就是这个队伍中的一员。这个中心是美国国家认可的机构 ,其以社区为基础 ,附属于两个较大规模的综合性医院 ,主要任务是培训家庭医生。他们与中国医科大学全科医生培训中心建立了友好联系 ,几年来连续来中国医科大学讲学 ,介绍全科医学有关方面的专业理论 ,或从全科医学的角度来讨论如何对一种疾病过程进行分析处理等等。他们的成员都是家庭医生 ,下面将要介绍的就是其中的一名家庭医生的工作手记 ,意在让各位读者充分理解全科医生的知识、技能和工作特点。重点是通过这个病例了解全科医生对病人的管理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