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在急腹症患者加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山东省荣成市人民医院2016年10月-2018年7月收治的92例急腹症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两组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护理期间对照组实施常规营养干预,对研究组实施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机体营养状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术前、术后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急腹症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围手术期机体营养状况,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肠型白塞病(IBD)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总结19例因IBD住院行手术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营养支持周期分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组(PERI组)和术后营养支持组(POST组)。PERI组病人均接受术前全肠外营养、术后肠内肠外联合的营养支持,POST组病人仅接受术后联合营养支持。分析两组病人入院时、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和出院时的体重指数(BMI)、实验室检查结果、营养支持情况,对病变部位、手术原因、手术方式、手术相关并发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进行统计。结果:所有病人入院时均存在营养不良(BMI18.5)。经过术前营养支持后,PERI组病人术前BMI、血红蛋白(Hb)、淋巴细胞计数(TCL)、血小板计数(PLA)、血清清蛋白(ALB)和前清蛋白(PA)均显著高于POST组。术后1周PERI组BMI显著高于POST组,术后2周两组病人各项数据均无显著差距。两组病人术后均出现2例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PERI组病人住院时间明显短于POST组,住院费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可改善IBD病人术前营养状态,虽不能降低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但可提高手术耐受能力,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述肝切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护理作用.方法 146例接受肝切除手术的患者人院后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术前给予肠内营养,术后进行肠外和肠内营养支持,围绕术后营养指标变化、临床部分结局指标,就诊治过程中的各种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146例患者营养风险筛查评分≥3分者91例,<3分者55例;接受肠外肠内营养支持者118例,平均肠内营养支持时间9.6 d,平均肠外营养支持时间5.4d;术后平均肛门排气时间(70.7±17.1)h;死亡3例,术后感染15例次,其他并发症13例,中位住院习25.5 d.结论 肝切除患者人院后应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以肠内营养为主,术后需要联合肠外营养,强化护理作用是实施营养支持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随着营养支持在临床的推广,住院患者营养不足发生率已出现显著降低.1976年,Bisrin等[1]研究发现,住院患者营养不足的发生率为70%.2002年,Sheila等[2]报道,外科腹部手术患者术前营养不足发生率仅为9%.研究显示,营养不足患者在围手术期接受全肠外营养可以减少非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对有营养风险的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可以改善多数患者的临床结局,如降低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等[3-6].  相似文献   

5.
胃肠肿瘤外科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支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肿瘤专科医院胃肠肿瘤择期手术患者的营养风险及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情况.方法 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方法调查我院胃肠外科2010年5至9月新入院胃肠肿瘤择期手术患者的营养风险及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情况.结果 入院时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占43.6% (85/195),有营养风险的患者术前营养支持率为11.7% (10/85),术后营养支持率为100% (85/85).无营养风险的患者术前营养支持率为0,术后营养支持率为84.5% (93/110).有营养风险与无营养风险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1% (13/68)和7.1% (9/127) (P=0.02).结论 胃肠肿瘤择期手术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不尽合理.入院时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需要继续推广基于证据的肠外肠内营养指南.  相似文献   

6.
肝大部切除术病人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肝大部切除术病人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的作用。 方法 :72例行肝大部切除术的病人给予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 ,术前营养支持 (7.2± 3.2 )天 ,术后 (10 .3± 2 .9)天。观察病人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和转铁蛋白浓度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 结果 :术前肠外营养支持后血清白蛋白无变化 ,而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和转铁蛋白浓度显著增高 ;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 4 .2 %和 2 5 %。 结论 :肝大部切除术的病人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有助于营养状况改善 ,降低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优化营养支持手段对老年肝癌切除患者改善临床结局的意义。方法对我院2007至2009年(研究组52例)接受肝癌切除手术老年患者采用优化营养支持的手段,包括住院后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分≥3分给予营养支持、术前1~3d肠内营养(EN)口服补充、术后肠外营养(PN)联合EN支持等,并与2005至2007年(对照组30例)同类手术后单纯接受PN的老年患者比较,观察术后营养指标变化、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第7天体重、蛋白水平变化相似(P〉0.05);研究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接受肝癌切除手术,应先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围手术期优化营养支持手段能够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 把42例伴有营养不良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两组疗效对比分析.结果 术后观察组检测的各项营养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低,住院时间少.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能改善营养状况和机体免疫机能,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足够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用于严重营养消耗的病人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但对术前营养正常,或轻度甚至中等营养消耗以及术后恢复正常的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不减少术后并发症,而且增加了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0.
有手术治疗指征的肿瘤患者在手术前应接受营养风险筛查或加营养评定。对于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不足)的患者应计划和实施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疗法(nutrition support therapy),但无需特殊营养配方。减少术前禁食时间、术前合理营养支持和术后早期喂养是围手术期营养干预和管理的趋优组合策略。由于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在临床实施过程中,实践者不仅应将围手术期营养干预视作一门技术,更宜将之视作一门“艺术”,将指南、病情和临床经验“巧妙剪裁和组合”,促进营养支持疗法改善患者结局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关于行一期切除治疗的梗阻性结肠癌的老年患者于围手术期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临床疗效的分析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2月-2012年4月收治的梗阻性结肠癌患者24例,给予围手术期全肠外营养静脉滴注支持治疗,包括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及一定配比的电解质,比较患者在接受肠外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况、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在接受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后,患者的营养状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梗阻性结肠癌的老年患者,再行手术切除时,于围手术期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安全、有效、合理,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明显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出现,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炎症性肠病,全消化道均可受累.长期反复的胃肠道炎症会引起包括狭窄、穿孔、腹腔脓肿等一系列并发症,手术干预常不可避免[1].由于疾病本身累及消化器官,加之并发症的影响,营养不良常与原发病并存[2].有研究显示,术前营养不良可显著增加术后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住院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3].因而,术前营养支持是营养不良的CD病人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措施.基于此,我们使用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于2002年制订的住院病人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4]指导CD病人术前营养支持,并取得一定经验,在此作一总结,以期对CD病人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随着营养支持在临床的推广,住院患者营养不良(不足)发生率已出现显著降低。1976年,Bisrin等研究发现,住院患者营养不足的发生率为70%。2002年,Sheila等报道,外科腹部手术患者术前营养不足发生率仅为9%。研究显示,营养不足患者在围手术期接受全肠外营养可以减少非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对有营养风险的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可以改善多数患者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合一”肠外营养支持在食管癌贲门癌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食管癌、贲门癌手术病人分为PN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手术前和手术后应用“全合一”肠外营养支持或常规输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血肌酐等营养指标和IgG,IgA,IgM及淋巴细胞计数等免疫指标;手术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⑴PN治疗后,各项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均比术前有明显提高,其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术后常见并发症PN组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食管癌贲门癌围术期肠外营养治疗对改善病人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胰肾联合移植围手术期的营养管理,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方法:行胰腺、十二指肠和肾一期联合移植5例。术前肠内营养支持的原则为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同时加大胰岛素用量,以便增加营养,尽快改善全身营养状况,为手术作好准备。术后分阶段给予全静脉营养、肠内营养加静脉营养,直至完全停用静脉营养。结果:2例病人体重、上臂围、肱三头肌皮厚度较入院时增加,4例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增加,3例血清总蛋白增加。结论:胰肾联合移植围手术期营养管理十分必要,分阶段的营养支持是可行的。提供合适的热量和营养物质是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成功与否的关键,营养状况的改善与病情及营养支持时间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口服营养补充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采用闭合复位髓内固定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指导;实验组在原有普通饮食的基础上口服肠内营养粉剂。术后比较两组营养状况、胃肠道并发症、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表)及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肠内营养干预组术后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的含量、营养风险评分、围手术期食物每日摄入的热量、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胃肠道并发症(便秘)发生例数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0.05)。肠内营养干预后,病人平均首次下床时间提前了4.5 h,住院时间缩短了0.53 d,生活能力评分提高了6.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营养潜在风险病人在术后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生活能力评分、下床时间和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围手术期使用肠内营养制剂可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运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两种支持治疗方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8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各24例,分别在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液及肠外营养液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在术前1天及术后第8天检测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较术前均升高,EN组较PN组升高更为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应用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具有优势,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增强患者的体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12月收治手术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92例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对比两组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比对照组缩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体质量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8+、CD4+/CD8+、IgA、IgG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与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对其蛋白质营养状况的影响及临床意义,并与胃肠外营养(PN)支持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将喉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于术后24小时开始营养治疗,营养支持时间平均15天。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5天测量体质量;术前及术后1、7、15天测定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记录营养治疗费用、并发症、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体质量、血清PA、ALB均较术前降低(P<0.05);Hb水平在术前、术后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EN组的治疗费用显著低于PN组(P<0.01);EN组与PN组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术后早期EN支持是喉癌等非腹部手术患者安全、有效、经济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现况。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46例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入院时对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营养风险状况进行评估,同时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选的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中,入院时营养不足发生率为2.74%~36.30%,有76例患者至少存在1项指标提示营养不足。根据疾病种类进行对比发现,肝癌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最高(59.52%),其次是胆管癌、胰腺癌、胆囊癌,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32.35%、29.03%、25.64%。出院时,所选患者的各项营养状况指标均明显低于入院时,两者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所选患者中,有42例出现了并发症,发生率为28.77%,其中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分≥3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3.64%)明显高于NRS2002评分3分并发症发生率(19.78%),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均存在一定比例的营养风险,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围术期的营养状况,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实行个体化且合理的营养支持,纠正患者不良营养状态,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