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产后妇女骨密度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妊娠哺乳期妇女骨量降低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3月及2010年6-7月在株洲市妇幼保健院产后42 d检查的单胎足月分娩产妇,随机抽取222例测量骨密度、查血AB18、尿常规、测血压、量身高体重,并进行问卷调查,准确记录年龄、孕期是否补钙、孕期及产后缺钙症状、婴儿喂养方法等。结果 222例产妇骨质疏松发生率为9.91%。经统计学处理骨密度与身高、体重呈正相关;与孕期缺钙症状、怀孕季节、是否产后贫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喂养方式、孕期是否补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有无产后缺钙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哺乳妇女应常规补充钙剂,增加食物钙含量,减少骨量丢失,尤其是身高体重较小、纯母乳喂养、产后有缺钙症状的孕产妇要注意监测骨密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后妇女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4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进行分娩的产后30 d妇女562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骨密度测量,依据测量结果将产妇分为骨量正常组、骨质疏松组及骨量减少组,比较各组一般情况、BMI、钙摄入量及骨质疏松家族史等,并分析与骨质疏松发生的关系。结果 562例产妇中32例发生骨质疏松,发病率为5.69%,214例发生骨量减少(不包含骨质疏松患者),发病率为38.08%。对3组产妇年龄、身高、孕次、产次、新生儿体质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孕妇年龄、身高、孕次、产次、新生儿体质量与骨质疏松发病无明显相关性(P0.05)。BMI20 kg/m~2,骨质疏松发生率为8.36%,BMI≥24 kg/m~2,骨质疏松发生率为2.33%,产妇BMI越低,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越高(χ~2=59.863,P0.001)。补钙产妇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低于不补钙产妇(χ~2=17.462,P0.001);孕期每周摄入牛奶量≤2杯、3~4杯、5~6杯、7杯及7杯以上者,其骨质疏松发生率分别为6.54%、5.71%、4.35%、1.89%,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33,P0.001)。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MI、钙摄入量及骨质疏松家族史为产后妇女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产后妇女发生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的风险较高,而低BMI、钙摄入量不足及骨质疏松家族史为产后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产后密切监测骨密度可尽早诊断骨质疏松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更年期女性骨密度(BMD)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此人群骨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12月在兵器工业521医院体检的484例更年期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方式记录基本资料,双能X线BMD检测仪检测腰椎、髋部、前臂的BM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骨质疏松患者的相关因素。结果 484例调查对象中骨质疏松(OP)者95例(19.62%),低骨量者146例(30.17%)。骨质疏松组产次显著高于骨量正常组(t=2.547,P<0.05),而豆制品、海产品、牛奶及鸡蛋摄入率显著低于骨量正常组(χ~2值分别为14.072、14.228、5.375、6.108,均P<0.05),且户外运动、钙剂补充及使用绝经激素治疗(MHT)率均显著低于骨量正常组(χ~2值分别为6.605、21.121、4.191,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多次生产是更年期女性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OR=1.654,P<0.05),豆制品摄入、海产品摄入、牛奶摄入、鸡蛋摄入、户外运动、钙剂补充、使用MHT是保护因素(OR值0.274~0.580,均P<0.05)。绝经前组女性腰椎、髋部及前臂BMD均显著高于绝经后组(t值分别为2.908、2.774、2.853,均P<0.05),而低骨量和OP患病率均显著低于绝经后组(χ~2值分别为8.717、7.657,均P<0.05)。结论更年期女性骨健康受生育次数、生活习惯、钙剂补充、绝经状态及MHT等多种因素影响,此人群应监测BMD,尽早预防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皮质厚度与骨量变化的关系,评价股骨远端皮质厚度预测骨质疏松症和骨量变化的能力。方法选取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接受膝关节前后位摄影与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检查的男性骨折患者87例。在膝关节正位片上测量股骨远端皮质厚度。骨量变化利用DXA测定,根据T评分分为骨质疏松、骨量减少、骨质正常。结果本研究评估了87例患者,不同组患者(骨质疏松、骨量减少、骨质正常)骨皮质厚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77,P<0.001);股骨远端皮质厚度与其T评分正相关(r=0.510,P<0.0001)。股骨远端皮质厚度预测骨质疏松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3(0.679~0.903),灵敏度为78.6%,特异度为81.3%;预测骨质改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1(0.736?0.90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0%和80.0%。结论测量股骨远端皮质厚度是一种快速可靠的评估骨质量的方法,可作为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有效筛查工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山西白求恩医院绝经妇女骨质疏松性骨折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根据年龄将2017-06/2019-06于山西白求恩医院体检或门诊绝经妇女分为38~49岁,50~59岁,60~69岁,70~岁,采用PASS 11.0软件估算总样本量为1 004例,假设中途退出率为5%,最终纳入样本量为1 05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各年龄组进行单纯随机抽样。根据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利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不同年龄段骨质疏松症绝经妇女骨折发生率和一般资料中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中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因素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17-06/2019-06该院体检或门诊骨质疏松绝经妇女骨折总发生率为3.98%,与38~59岁骨质疏松症绝经妇女比较,60岁以后骨折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年龄(OR=1.374,95%CI:1.154~1.636)、BMI(OR=1.213,95%CI:0.342~1.597)、饮酒史(OR=3.845,95%CI:1.658~8.919)、绝经年龄(OR=5.896,95%CI:2.247~15.468)、绝经时长(OR=2.010,95%CI:1.408~2.869)为骨质疏松症绝经妇女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因素。结论山西白求恩医院绝经妇女骨质疏松性骨折患病率较高,高龄、高BMI、饮酒史、绝经年龄早、绝经时间长为其高危因素,可将高危因素作为筛选指标给予相应干预措施促进绝经女性骨骼健康,同时应加强60岁以上绝经妇女钙剂的补充以降低骨折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本地区产后妇女盆底肌损伤的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为生产妇女盆底肌损伤的早期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旨在提高产后妇女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8年12月期间在医院产科分娩并于产后42d在门诊进行产后复查的64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问卷调查及住院病历资料对产妇一般情况、妊娠及分娩情况进行分析,并检测盆底肌力,分析损伤情况。结合病历资料及问卷调查,对产后妇女盆底肌损伤的发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结果通过对640例产妇进行盆底肌力的阴道触诊和盆底功能的筛查,结果显示:盆底肌力正常的产妇175例(27.34%),肌力异常的产妇465例(72.66%),尿失禁173例(27.03%),盆腔脏器脱垂278例(43.44%)。其中,盆底I类肌纤维肌力异常465例(72.66%)、盆底Ⅱ类肌纤维的肌力异常396例(61.88%);盆底I类肌纤维疲劳度异常493例(77.03%)、盆底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异常427例(66.72%),阴道动态压力异常489例(76.41%)。将与产后妇女盆底肌力损伤有关的分娩方式、产次、新生儿体质量、孕期体质量增加、文化程度、会阴裂伤6个变量引入到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多因素回归模型,结果显示:阴道分娩、分娩产次多、孕期体质量增加多、巨大儿与产后妇女盆底肌力损伤显著相关(P0.05,OR=8.518、1.713、1.032、1.142)。结论本地区产后妇女盆底肌损伤的发生率较高,盆底肌损伤与分娩方式、产次、孕期体质量增加、新生儿体质量等因素密切相关,应在早期进行预防治疗,减少产后妇女盆底肌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妇女的骨密度变化规律,分析其骨质疏松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2009年4月~12月间,采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对广州市萝岗区1 200名妇女进行跟骨骨密度检测,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39岁妇女的骨密度达到峰值,妇女骨质疏松发生率为6.33%,低骨量发生率为27.83%,妇女骨质疏松发生率与增龄有关(χ2=170.149,P<0.01),尤其是50岁以后明显提高;绝经是很重要的危险因素,绝经时限越长,骨质疏松发生率越高(χ2=45.191,P<0.01);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和身体质量指数妇女的骨质疏松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χ2分别为4.167、5.613和3.344,均P>0.05).结论 绝经后妇女是骨质疏松防治的重点人群,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要重视低骨量者的及早诊断和治疗,以减少骨质疏松及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西城区490名在职妇女骨量测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北京市西城区在职妇女骨量分布和骨质疏松症的患病情况.方法 采用美国Achilles Express超声骨密度测定仪对北京市西城区490名在职妇女跟骨的骨量进行检查,按年龄分组,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北京市西城区在职妇女的骨量在30~40岁间达到峰值,41岁始随年龄的增加而逐年减少,骨量与年龄间呈负相关性(r=-2.06,P<0.05);②51~60岁组妇女的骨量减少率为8.7%,骨质疏松发病率为2.17%;61岁以上组妇女骨量减少率为42.86%,骨质疏松发病率为57.14%;骨量减少从51岁年龄组开始增加的占8.7%,骨质疏松症从61岁年龄组开始增加的占42.86%.结论 骨量分布与年龄相关,北京市西城区在职妇女中存在一定数量的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患者,超声骨密度测定仪对骨量的检测为评估和预防骨质疏松症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许海容 《现代医院》2013,13(3):143-144
目的了解本地区中老年妇女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探讨骨质疏松流行现状。方法应用超声骨密度测定仪Achilles Insight对女性右跟骨骨密度进行测定,以测定中的骨密度T值>-1为骨质正常,T值-1~-2为骨量减少,T值>-2为骨质疏松进行分析评估。结果河源地区中老年妇女人群骨密度值随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各年龄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1),平均骨量减少率为22.96%,骨质疏松症平均患病率为25.63%。结论骨密度测量能较客观地反映骨量,是评价骨量和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手段;40~49岁年龄段的女性开始出现骨量丢失,60~69岁年龄段的女性处于骨量快速丢失期,应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段妇女骨量减少症、骨质疏松症发生情况,探讨有关发生原因,采取防治措施。[方法]采用英国McCue CUBA Clinical超声仪检测普查妇女左跟骨的宽带超声衰减(BUA)值。[结果]各年龄组妇女骨量减少症及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不同。骨量减少症发生率22—54岁各组类似(37.9%-43.7%),55岁以后发生率增高;骨质疏松症发生率22—49岁各组类似(3.9%-6.5%),50岁以后发生率增高。[结论]青壮年妇女骨量减少症发生率较高,可能与科技发展后妇女走路等运动量减少有关,应增加运动量等,提高骨峰值。更年期后,尤其50岁以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增高,该年龄组妇女应及早补充钙剂与雌激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苏州市吴江区社区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和低骨量流行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吴江区4个乡镇8个村/社区40岁以上居民380人开展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描述分析调查结果和检测结果。结果本次调查骨质疏松检出率为11.32%,低骨量率为43.68%;女性骨质疏松、低骨量率高于男性(P0.05),年龄组越高,骨质疏松和低骨量率越高。骨质疏松或低骨量组与骨量正常组平均年龄、性别、未接受正规教育者构成、家庭年收入、食用鸡鸭鹅等禽肉情况、食用鲜榨果蔬汁情况、饮用茶情况、身高、体重、腰围、收缩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老龄是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和低骨量发生的危险因素(OR=2.57、3.70,P0.05),体重增加是保护因素(OR=0.91,P0.05)。结论吴江区中老年人群低骨量检出率较高,应早期开展筛查和干预,预防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和骨折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发病及预防治疗情况。方法记录应用糖皮质激素(GC)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应用 GC的时间、累积剂量、骨质疏松预防治疗用药情况;测定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结果 123例病人中骨质异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者82例(66.7%),骨密度正常者41例(33.3%)。腰椎骨密度随GC的累积剂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服用GC>1个月的各组与<1个月组相比腰椎骨密度下降明显(P<0.05),>12个月者与1-<3个月者相比腰椎骨密度下降显著(P<0.05)。只有43例患者能规律服用维生素D加钙剂,在服用GC累积剂量及时间无差异的条件下,规律服用维生素D 加钙剂组骨质异常发生率(34.9%)明显低于单纯服用钙剂组(78.2%)及不用药组(73.4%),P< 0.05。结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应用GC患者骨密度随GC的累积剂量增加而逐渐下降,GC的累积剂量及未预防应用维生素D及钙剂是骨密度下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刘堃  张惠  郭蕾蕾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174-6177,6182
目的 调查锦州市中老年人群的骨密度及相关因素,为预防骨质疏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和超声骨密度仪测定1313名45~88岁中老年人跟骨骨密度T值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骨密度T值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65岁之后女性T值明显低于男性.骨量减少发生率在65~70岁达到峰值;骨质疏松(OP)发生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OP发生率为23.97%,女性OP发生率高于男性.OP患者的骨折发生率显著高于非骨质疏松者,身体疼痛部显著多于非骨质疏松者.多元回归模型显示:影响男性骨质疏松的因素为饮浓茶、锻炼、年龄、类风湿性关节炎、饮酒、吸烟、胃肠道疾病、BMI、补充钙剂;影响女性骨质疏松的因素为初潮年龄、胃肠道疾病、绝经年限、哺乳史、补充钙剂、糖尿病、OP遗传史.结论 中老年OP发生率较高,开展社区骨质疏松预防工作,引导中老年人建立健康生活习惯,科学合理的补钙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重庆市40岁及以上城市居民骨质疏松流行现状,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6年7-9月在重庆市4个主城区共20个社区中随机抽取40岁及以上居民2 028名,应用BMD-1000P型超声骨质分析仪测量研究对象桡骨的骨密度,并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日常生活方式和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应用SPSS 20.0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重庆市40岁及以上城市居民骨量减少、骨质疏松检出率分别54.89%、6.27%。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7.64%)高于男性(4.79%),随年龄增大骨质疏松患病率升高,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居民骨质疏松患病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饮用奶类及奶制品的频率、日均户外日照时间、饮食口味和服药习惯不同的居民骨质疏松患病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83,95%CI:1.56~2.16)、性别(OR=1.64,95%CI:1.10~2.44)是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重庆市40岁以上城市居民对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性表现、骨质疏松症的易患人群、预防骨质疏松的均衡饮食、骨健康基本补充剂以及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的知晓率分别为18.49%、3.75%、11.09%、32.84%和13.91%,其中骨质疏松人群对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性表现、骨健康基本补充剂的知晓率(分别为11.02%、22.05%)均低于非骨质疏松人群(分别为19.03%、33.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重庆市40岁以上居民中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检出率高,骨质疏松患病率较高,相关知识知晓率低,应重点加强对老年和女性居民的骨质疏松症知识的宣教和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及骨质疏松患者的健康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15.
龚华虹  唐玉风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4654-4655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时期妇女骨密度的变化。方法:利用超声骨密度仪对唐山地区1 048例不同孕期的妇女测定桡骨骨密度(BMD),从而判断孕妇骨量情况。结果:骨密度正常孕早期占64.41%,孕中期占52.43%,孕晚期占50.31%;随着孕周的增加,骨密度正常者所占的构成比逐渐减少,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率逐渐增加,于妊娠晚期下降明显,孕周与BMD呈负相关。结论:妊娠妇女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运用超声骨密度仪可及早发现孕妇骨密度降低,为指导孕期保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张家港市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现状及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张家港市全市每个镇(区)随机抽取1个社区,按人口规模比例开展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并运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对居民桡骨远端进行骨密度检测。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3 138名张家港市40~79岁常住居民。目前张家港市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为36.87%,骨量减少率为22.40%。人群平均年龄、性别、在婚、独居、文盲、锻炼、午睡和跌倒的构成以及身高、体重、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在骨质疏松、骨量减少和骨量正常三组人群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增龄(OR=1.077)、女性(OR=8.433)、不锻炼或锻炼量不够(OR=1.239)、不午睡(OR=1.528)和收缩压水平增高(OR=1.014)是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增龄(OR=1.034)和女性(OR=2.454)也是骨量减少的影响因素(P<0.05)。目前居民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知晓率总体偏低(32.11%),骨质疏松人群的知识知晓率相对最低(30.6%)。结论 张家港市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患病形势严峻,居民相关知识知晓率偏低。积极开展骨质疏松早期筛查和健康管理对预防控制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马文兰  唐锦屏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9):2996-2998
目的:调查绝经前后妇女的体成分与绝经年龄、身高及应用维生素D和钙剂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采用1∶1配对设计方法,将196例妇女分为绝经期前未用维生素D和钙剂者和用维生素D和钙剂者两组,采用米尺和磅秤测量两组妇女的身高和体重,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两组妇女的骨质疏松值,采用超声骨密度仪检测两组妇女的左侧跟骨的超声速度、骨硬度指数和低骨量。观察两族妇女体内骨密度指标。结果:绝经前后不同年龄组妇女体质指数、超声速度、骨硬度指数、低骨量及骨质疏松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维生素D和钙剂的妇女骨密度较未应用维生素D和钙剂的妇女同年龄组相比,骨质疏松值有所下降。结论:绝经前后妇女合理应用维生素D和钙剂安全、有效,可早期预防骨质疏松,值得推荐,特别适用于绝经后妇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情况,分析该地区该人群骨质疏松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期间在海口市某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绝经期妇女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骨密度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骨质疏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2 123名海口市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情况进行调查,年龄45~77岁,以55~64岁为主,占55.6%,居民在城镇者占65.9%。检出骨质疏松者722例,检出率为34.0%,检出骨量减少者776例,骨量减少检出率为36.6%,骨量正常者625人,占29.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1.692)、绝经年限越长(OR=1.702)、产次≥4次(OR=2.540)的绝经妇女发生骨质疏松的可能性较大,BMI≥24.0(OR=0.537)、有服用维生素D等补充剂(OR=0.486)、经常食用及每天食用奶及奶制品(OR=0.383、0.345)、经常运动(OR=0.568)、自评睡眠质量好(OR=0.514)的绝经妇女发生骨质疏松可能性较小。结论 海口市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检出率较高,骨量丢失问题应引起重视,影响该人群骨质疏松患病情况的因素较多,针对各项因素给予早期的积极干预,从而改善和提高绝经期女性人群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南京市鼓楼区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现状,及与常见慢性病的关系,为开展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鼓楼区40~69岁的社区居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和挠骨骨密度检查,并对结果进行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骨量减少的患病率为46.9%,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为7.1%,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的趋势(χ~2=104.64,P0.01);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男性(χ~2=18.405,P0.01)。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的骨折史、身体疼痛史、脚抽筋史的发生率均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慢性病患者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患病率高于正常人群(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患骨质疏松的风险增加,心脑血管病除外。结论应积极开展骨质疏松知识宣传,同时对慢性病患者进行筛查,预防和控制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当地居民骨密度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黔东南侗族居民5792名进行问卷调查、身高、体重测量,并采用超声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使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x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骨密度影响因素。结果 最终纳入5322人,黔东南侗族人群骨量减少、骨质疏松检出率分别为33.84%、2.76%,男性均高于女性。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生活习惯、职业的居民骨质情况检出率不同(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OR=1.746,95%CI=1.635~1.864)、男性(OR=2.213,95%CI=1.829~2.679)、初中(OR=1.395,95%CI=1.069~1.798)和高中文化(OR=1.292,95%CI=1.066~1.565)检出骨量减少的风险高,离退休(OR=0.681,95%CI=0.508~0.911)、体力劳动人员(OR=0.702,95%CI=0.595~0.828)、超重者(OR=0.782,95%CI=0.681~0.898)、戒烟者(OR=0.695,95%CI=0.494~0.977)检出骨量减少风险低;高龄(OR=1.903,95%CI=1.567~2.311)、男性(OR=8.744,95%CI=5.290~14.451)、体重过低(OR=3.046,95%CI=1.622~5.718)、体重肥胖(OR=3.285,95%CI=1.975~5.464)检出骨质疏松风险高,初中文化(OR=0.511,95%CI=0.287~0.910)骨质疏松检出风险低。结论 贵州省黔东南侗族人群的骨量减少检出率较高,年龄、BMI、性别、文化程度可能是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