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国城乡基层和公共卫生人员工作行为影响因素,为建立合理有效的基层和公共卫生人员激励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对样本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县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有在岗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1020名城乡基层卫生人员。结果:基层和公共卫生人员除了看重经济收入和福利等经济激励因素外,对工作条件、职业发展状况、群众的认可和尊重等非经济激励因素也非常重视。不同属性的基层和公共卫生人员具有不同的行为影响因素偏好。结论:在保证基层和公共卫生人员收入和福利改善的基础上,重视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平台,并且加强执业保护和医德建设。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基层和公共卫生人员提高工作努力程度的影响因素,为建立适宜的激励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定量问卷调查收集数据,根据需要层次理论合并初始变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90%以上的基层和公共卫生人员在工作努力影响因素得到改善后,愿意在工作中付出更大的努力。影响因素排序由高到低为:物质环境、求知与自我发展、荣誉与认可、单位人际环境。各因素对不同属性人员影响程度存在差异。结论:绝大多数基层和公共卫生人员的工作努力程度具有提高空间,关键在于相关因素能否得到改善。总体上,物质因素是他们最关切的方面,起支配性作用。非经济因素如培训和职业发展的作用同样很重要。而同一因素对不同个人属性人员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适宜的激励机制设计应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3.
基层和公共卫生人员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基层和公共卫生人员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为今后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改善基层和公共卫生人员职业倦怠状况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方法:采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测量职业倦怠程度。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分别采用方差分析和广义线性回归。结果:参加工作时间较短、职称较低、学历较高的基层和公共卫生人员存在较严重的职业倦怠;感觉到的工作压力越大、对所在单位管理制度的评价越差,职业倦怠程度越严重。建议: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工作年限短、职称低等不同特征基层和公共卫生人员的职业倦怠,减轻或缓解他们的工作压力,构建公平、公正、透明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基层和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员的实际收入和期望收入情况,为完善卫生人员经济激励制度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采用定量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县CDC、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的卫生服务人员,共1020人。分别计算平均月收入,期望月收入和期望收入指数。结果:基层和公共卫生人员的实际收入与期望收入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县CDC卫生人员实际月收入最高,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生收入水平仅略高于护士和公共卫生人员。村医平均月收入仅为1204元,期望收入指数最高,达3.22。乡镇卫生院和县CDC内不同学历的卫生人员收入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与建议:提高基层和公共卫生人员的工资水平,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同时,应特别注意村医报酬补偿和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当前我国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的工作偏好,为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离散选择实验进行实验设计,利用混合logit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共调查五省市10家县级痰控中心的157名疾控人员.结果:纳入研究的六项工作属性对县级疾控人员的工作选择都具有显著影响.最重要的工作属性是提供基本的福利,当工作由缺乏基本福利改善为提供基本福利时,县级疾控人员愿意每月放弃215.99元(接近平均月收入的10%).其次重要的工作属性是完善的工作条件、群众的认可和尊重.结论:县级疾控人员在做出工作选择时不仅仅看重收入、福利等经济激励因素,其他如工作条件、群众认可和尊重等也同样重要.在保证县级痰控人员待遇水平的前提下,政策制定者也应努力改善其他工作属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离散选择实验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卫生人员对农村地区工作特征偏好的研究中。2012年发布的《如何在农村和偏远地区开展吸引和留住卫生人员的离散选择实验:带有案例分析的用户指南》对离散选择实验应用步骤进行了系统阐述。基于上述指南,结合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创新性发展,对离散选择实验用于测量农村地区卫生人员工作偏好的应用步骤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成都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人员配置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人员队伍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和政策建议,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提供人才保障。[方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结果]成都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学历低、职称低,部分卫生技术人员无执业医师资格;公共卫生人员配置不足,每万人口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数平均为0.25人,公共卫生医师需求量与实际之间缺口较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团队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公共卫生人员素质,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的工作偏好,为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和立意抽样相结合的方法,线上调研山东省6个地市级疾控机构的455名工作人员,利用混合Logit模型和潜在类别模型分析数据,并计算支付意愿和相对重要性。结果:混合Logit模型中,收入、福利水平、编制、工作量、群众的认可与尊重、个人职业发展机会和培训机会均对疾控人员的工作偏好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编制(β=2.636)和收入(β=0.083)等保健因素较激励因素影响程度大。潜在类别模型显示,相对年轻、月收入较低的疾控人群更重视收入;年龄较大、月收入较高的疾控人群更重视编制。结论:地市级疾控人员偏好有编制、收入较高、福利水平很好、群众认可且尊重、工作量少、个人职业发展机会较多和培训机会丰富的工作。建议合理控制并动态调整编制总量,平衡编制内外工作条件的差异;增加对疾控的财政投入,改善薪酬绩效体系;同时重视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多种手段共同激励疾控人员发展;对不同类别的疾控人员采用差异化的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9.
农村基层卫生人员激励偏好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分析农村基层卫生工作人员激励因素偏好,为建立合理的基层卫生激励机制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对样本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所有在岗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464名乡村基层卫生人员。结果:相比职业发展机会、管理制度和培训机会等内在激励因素,我国乡村两级基层卫生人员更看重收入、工作环境、生活保障等外在激励因素。结论:不同属性的基层卫生工作人员具有不同的激励因素偏好,应根据人员属性特征有针对性地设计激励机制,增强激励效果。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月7日,卫生部部长高强在2006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公共卫生人员的全部工作精力要用于维护公众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这句话,道出了公共卫生机构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也指出了公共卫生机构及其人员的工作职责所在和今后努力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基层卫生机构功能决定着基本卫生服务的供给。本文利用国家第四次卫生服务总调查以及专题调查资料,对城乡基层卫生机构服务开展情况进行了分析。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城乡居民需要解决的主要健康问题,本研究将基本卫生服务项目按照优先程度分为三个等级。约三分之一的城乡基层卫生机构尚不能提供最应优先开展的基本卫生服务;农村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与城市基层卫生机构相比更为薄弱,特别是村级卫生机构基本卫生服务能力需要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最优先项目的比例均不足70%;村卫生室和社区服务站开展最优先项目比例分别为62%和77%。影响基层卫生机构功能的主要因素为人员数量不足、人员能力不够、缺乏运转资金等。需要以基层卫生机构功能建设为核心,创新我国基本医疗卫生保健体系。  相似文献   

12.
13.
In theory, health care providers may adapt their professional behavior to the financial incentives resulting from their remuneration. Our research question is whether the users of health care services anticipate such behavior from their general practitioner (GP) and, if they do, what consequences such anticipation has on their preferences regarding financial incentives. Our theoretical model explains users' preferences for one or another incentives scheme, disentangling the financial motives (incentives amounts, wealth) from the behavioral ones (perceived GPs' sensitivity to incentives). We empirically test our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using data from a survey that elicits individual preferences for either patient or provider hypothetical incentives in France. The empirical results confirm the theoretical ones: users tend to prefer incentives to patients rather than to GPs when the amount of GP incentives is high, when the amount of patient incentives is low, when they anticipate that their GP's medical decisions are affected by financial incentives or when their wealth is high. Otherwise, they prefer their GP to face financial incentiv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农村基层卫生人员满意度及影响因素,为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在安徽省抽取3个样本县发放调查问卷,共调查380名乡镇卫生院人员和村医,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对定性资料的主要问题和观点进行提炼。结果:基层卫生人员总体满意度水平较低,仅有40.90%的人对工作满意;不同满意度因子中,对收入水平、福利等最不满意;不同专业人员中,村医满意度最低。收入水平低、工作量大是工作满意度低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较低的工作满意度会导致较低的服务质量和较高的人员流失率,亟需将增加的政府投入转变为卫生人员收入与福利水平的改善,进而提高工作满意度水平,这是吸引和留住农村基层卫生人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医生工作选择偏好。方法:基于离散选择实验思路设计问卷,抽取160名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医生填写问卷,应用Mixed Logit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医生对工资、编制、子女教育条件、预期工作年限有显著正偏好,对职称晋升年限具有显著负偏好。所有的工作属性变量都存在偏好的异质性,尤为显著的是预期工作年限,其中68%的医生选择较长的工作年限,32%的医生则相反。子女教育条件和编制的货币价值为5 141元和2 181元。为医生子女提供当地最好的教育条件可使工作选择比例提升38.06%。结论:多数在职的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医生有继续在岗工作的意愿。除工资外,子女教育条件等非经济因素对医生工作选择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Primary care providers frequently lack adequate training in treating eating disorders.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iveness of an eating disorder curriculum designed to address the lack of knowledge among primary care providers. METHOD: Medical social workers completed four intensive training sessions, each lasting 75 min. Participants completed questionnaires assessing eating disorder knowledge, perceived ability to treat eating disorders, and practice behaviors,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as well as at 6-month follow-up. RESULTS: The eating disorder curriculum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eating disorder knowledge and a moderate improvement in practice behaviors such as screening new patients for an eating disorder. Training did not significantly change providers' perceived ability to intervene. DISCUSSION: The results of this pilot study suggest that brief intensive training can increase providers' knowledge and change their routine clinical practices, resulting in increased rates of detection and intervention in the primary care sett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